03.05 清朝有一副“鬼畫”, 被八國聯軍搶走, 57年後無償歸還, 現成國寶

自古以來,由連續的畫幅來描繪故事等並不少見,最早能夠追溯到漢朝的畫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畫等,到了宋朝時期,印刷術普及後,小人書就出現了,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圖是宋嘉祐八年刊刻的《列女傳》。

清朝有一副“鬼畫”, 被八國聯軍搶走, 57年後無償歸還, 現成國寶


眾所周知,清末是由慈禧太后說了算,而宮中往往非常忌諱鬼類的東西,但在慈禧太后六十歲大壽時,有臣子曾送過一套“鬼畫”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非但沒有責怪此人,還將“鬼畫”給珍藏了起來。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慈禧太后非常喜歡聊齋故事,還專門命人給她講聊齋,臣子聽聞此事後,並投其所好,派人根據聊齋原作繪出了725幅小圖,並且在每幅畫上寫有相應的故事,不至於慈禧太后看不懂,這就是《聊齋圖說》。

此後慈禧太后就一邊聽聊齋,一邊看聊齋。

清朝有一副“鬼畫”, 被八國聯軍搶走, 57年後無償歸還, 現成國寶


《聊齋志異》是順治、康熙兩帝時期的小說家蒲松齡所寫,專門講鬼的故事,當然沒有脫離愛情這一永恆主題,最有名就是《倩女幽魂》,慈禧太后在宮裡也閒的慌,尤其是外國人進了國內後,那小日子過得更不順心,也就通過“小人書”《聊齋圖說》得到些樂子。

清朝有一副“鬼畫”, 被八國聯軍搶走, 57年後無償歸還, 現成國寶


後來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太后倉皇逃跑,《聊齋圖說》就落入了八國聯軍之手,可他們沒有看過聊齋,也不覺得這東西有多好,而且《聊齋圖說》被搶走時並不是完整的一套。

因為《聊齋圖說》是一頁頁的“鬼畫”和抄寫而成而組成的,也許慈禧太后在觀看時已經散開,也有可能八國聯軍在搜刮時散開了,總之《聊齋圖說》已經不完整了。

清朝有一副“鬼畫”, 被八國聯軍搶走, 57年後無償歸還, 現成國寶


57年後,蘇俄將他們搶去的四十六冊“鬼畫”無償歸還了我國,現釋藏在國家博物館,成為了“國寶”。2011年《聊齋圖說》的第三冊,有十四副鬼畫出現在了拍賣會上,2013年又出現了部分“鬼畫”,每幅“鬼畫”的價值是在9萬左右。

專家曾估價整套《聊齋圖說》,即725幅“鬼畫”,認為達到了6500萬。

清朝有一副“鬼畫”, 被八國聯軍搶走, 57年後無償歸還, 現成國寶


《聊齋圖說》雖然是一部與鬼、妖精有關的小人書,但從中也可以瞭解到當時的繪畫情況,不少考古人員對其都非常關注,此外收藏家們對其也是愛不釋手,遺憾的是,這套《聊齋圖說》很難恢復完整。

清朝有一副“鬼畫”, 被八國聯軍搶走, 57年後無償歸還, 現成國寶


中國的詩詞繪畫等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特色,我們多瞭解一點,也往往會多份驚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