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清廷也知國家責任,在它覆滅在即時,還能做到這些,難能可貴

包括我在內,對晚清多有貶斥。但,那時的朝廷還是有底線的,也懂得基本的為政之理。

今天說說清廷的一個好處吧,即清廷知道國家的基本責任。

大清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修理的很慘,被迫簽了一個《馬關條約》,要付出天文數字的賠款。但是,清廷的國家意志並未消沉,還要繼續發展海軍,花了32.8萬英鎊鉅款,從英國買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重型巡洋艦,命名為“海圻號”。

清廷也知國家責任,在它覆滅在即時,還能做到這些,難能可貴

“海圻號”重型巡洋艦

為了在軍事上與國際真正接軌,清廷甚至同意海圻號的官兵剪掉辮子,而那時袁世凱在小站的練的新軍都沒這個待遇。

1911年清廷派程璧光率海圻號環遊世界,以展示大清的“現代”風采。由頭是前往英國參加現任女王的爺爺、口吃國王的父親喬治五世的加冕禮。在英國,這支沒有大辮子的現代海軍受到了極高禮遇,不僅受邀參加了海軍萬國運動會,新登基的喬治五世還親自登上了海圻號參觀,並贈送了加冕銀牌。

完成慶典後,按照原計劃海圻號將駛到大西洋對面訪問美國,然後再一路向南巡航拉美。不過,當他們還未到美國時,便遇到了一個重大的突發事件。

此時,墨西哥爆發了內戰,300多名華人遇害。

事件的起因是總統迪亞斯謀求第七次“連任”,而馬德羅組建了一個“反對連任黨”,並發動了起義,試圖推翻迪亞斯。

國人特別是“南人”(南方國人),其實不那麼安土重遷,給點機會就燦爛。晚清時出去的國人就遍佈天下了,在墨西哥也不例外,在那裡的華人也有3萬多。他們原本是在鐵路、礦山和農場裡做苦工,但華人既勤奮又省吃儉用,很快就能攢下錢,然後搖身一變就成了小店主。

清廷也知國家責任,在它覆滅在即時,還能做到這些,難能可貴

墨西哥華人勞工

在墨西哥北部的託雷翁城(又稱“菜苑埠”),就有600多名華人經營著餐廳、旅館、洗衣店和商鋪,甚至連康有為在那裡也有不少投資。

奇怪的是,無論是在東南亞還是在拉美,勤勞而軟弱的華人都會被當地人所排擠,甚至被殺。1911年5月15日馬德羅反對派武裝進入托雷翁,同當地人一起大肆搶劫華人店鋪並殺害華人,共有303名華人遇害,經濟損失達百萬比索。

事發後,大清駐墨代辦沈艾孫聽從了美國人的建議,立即致電大清外務部,請求出動軍艦護僑;同時向墨西哥索賠3000萬比索。在此次事件中,華人損失最大,其他受損各國都參照大清提出的金額制定索賠規格。大清在這一問題上開始“力爭上游”。

清廷得知此訊,立即做出反應。一開始想派海容號巡洋艦去墨西哥示威護僑,但擔心這麼一來“使華僑生驕,而墨民益憤”,於是此議作罷。

6月4日清廷派駐美公使張蔭棠先到墨首都,會晤墨外長和總統,商討善後事宜。這時美國對大清非常“友好”,他們的駐墨大使給張蔭棠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意見。比如,他說墨國正處在新舊勢力鬥爭之際,都會顧及名譽,即使不怕清廷干涉,也要顧忌在國際上落下不好的名聲。因此,他建議清廷對墨施加強大壓力,如果他們拒絕賠償,可將他們殺害華人及不肯賠償的情形告之各國,墨國將為各國所不齒。

文攻武衛,兩手都要有。6月12日,外務部回覆沈艾孫,已派海圻號“順路”到墨西哥一行。

海圻艦一行8月10日到達紐約,訪問了華盛頓、波士頓等地,程璧光等拜望了總統和國務卿等政要。8月20日抵達古巴,又在那裡停留了10天左右,獲得古巴總統承諾,“決不會歧視華僑”。

清廷也知國家責任,在它覆滅在即時,還能做到這些,難能可貴

大清海軍

這時墨表示同意賠償,海圻艦即從古巴返航回國。清廷外務部叮囑沈艾孫,要他向墨西哥聲明,“該艦就近赴美洲遊歷,系聯交誼,並無他意”。但是,海圻艦顯然還是起到了作用,你首先得有軍艦,然後軍艦還得有膽到那,才能再聊“有他意”還是“無他意”。

1911年11月清廷和墨西哥正式簽署了《賠償華僑損失證明書》,墨西哥在向大清表示歉意的同時,申明此次賠償只是為“以昭情誼”,下不為例。墨西哥向賠付清廷310萬比索,約定於1912年7月1日前在墨西哥首都交付。

其實,在協議簽署之前,武昌已經爆發了新軍起義。而在簽署之後不久,大清即被民國推翻,而迪亞斯也被馬德羅推翻,這一賠償協議最終沒能真正落實。

直到2000年後,墨西哥才將那筆賠款陸續付給了遇難者後裔。2015年,墨西哥一家博物館舉行紀念託雷翁慘案展覽,許多公眾這時才知道有這件事。

現在有些寫手說墨西哥被大清一艘軍艦嚇得道歉未免誇大其詞,但是,我們要看到清廷畢竟還有所動作,態度也是堅決的。在它覆滅在即的時刻,還能做到這些,已經難能可貴了。

1912年5月,歷經30850海里的海圻號回到了上海。此時清朝已經滅亡,它被編入民國第一艦隊。1937年冬侵華日軍進攻江陰,海圻號與海容號、海琛號和海籌號等艦自沉於江陰,以阻斷日本海軍深入長江。

1913年,馬德羅遇害,墨西哥局勢再次動盪,華僑再一次遭殃。在墨西哥城和內格拉斯城,又有數百名僑民被害。到了30年代,墨乾脆直接驅逐僑民。而這時,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國民政府,都無力也無心過問僑民之事。

清廷也知國家責任,在它覆滅在即時,還能做到這些,難能可貴

大清海軍

至今,各路寫手對領土得失、僑民遭屠事都等閒視之,其實這是不對的。連風雨飄搖中的清廷都知道國家的基本職責是什麼,在那樣的艱危時代都要有所行動,這是難能可貴的。

換句話講,即使搞封建帝制也不是一定要喪權辱國的,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也要盡力維護國家的利益。

遺憾的是,後世的北洋和民國當局,做的事情往往還不如清廷,這就說不過去了。當然,寫手和百姓們也愚弱,全然不知這些事情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