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臨寫九成宮二年多,怎麼才能寫得更好,請老師指教?

Yan_yu


首先可以肯定這位書友下了很大的功夫的,從整體上看基本上有了歐楷的初型。問題①就是基本筆畫起行收筆不過關。②沒有歐體筆畫的粗細變化。

③也沒看到筆斷意連。

④整個字的解體按排不準。

歐體楷書講的是欹正(斜而正),筆畫粗細折中,八方俱備,四面均停,字字充滿險絕!

既然是臨帖就要臨出型似神似,認真讀帖是很重要,寫第一筆就要想到第二筆的起筆位置,收筆的指向。。。。這樣結構就會把握的越來越越準確,再通過不斷的臨寫逐個逐個逐個字的擊破,開始要慢要準,做到詳端細臨,會更上一層樓的。個人水平有限,不對不準確的大家給予糾正![祈禱]祝各位書友學書愉快![祈禱]







多元靜墨


是和你一樣在學習歐體的,你已經寫得很有歐味了[贊] 感覺一定要多練、常練,持之以恆,一定要練出心得,慢慢進步就在日積月累中,急不得。



耳東503


看了您寫的字,整體還是可以的,基本抓住了特點,一眼看得出是學歐陽詢楷書。

若真要建議,勿怪直言[祈禱]第一,含墨量的控制要注意,歐陽詢三十六法有云:凡作楷 墨欲乾,然不可太燥。意思是寫楷書含墨量宜少為佳,但不可以太枯太燥!

第二,注意點畫起收特點,如斜切角度之細微變化,轉折力度感等。先要力求準確到位,對於筆畫俯仰、顧盼、輕重等細節都要精益求精!

第三,基本功有待提高。都知道歐楷是對基本功要求最為苛刻的,其用筆利落絕不拖泥帶水,字形端正中摻險絕之勢。筆畫多剛直少彎曲,要記住寧直勿曲,寧上勿下!

總而言之,要多對比,有空多研究書學理論,勤學苦練,堅持不懈方能有成!祝你日益精進![祈禱][玫瑰]











鴻影書法


看了你的書寫其實臨摹還是很不錯的,字的結構筆畫還是挺到位的。但是給這位仁兄提點建議只是個人看法,還望不以為意啊!

其一,你習練了兩年多,但是效果還是有些稚嫩,原因可能不要死讀書或讀死書。

其二,歐楷結體嚴謹,筆法硬朗,形勢險峻,確實不容易掌握,但是博採眾長的道理你也需要明白,放開眼界也許你更能領悟。

其三,如果你僅僅就是娛樂而已寫成這樣也挺好的。但想更上一層樓就得舉一反三式的書寫,當字帖沒有的字也要能寫出味道為上,慢慢嘗試一下!




公正的點評人


可以肯定的是這位書友很認真,但基本功還是不過關。我就分享我的一些體會,雖然寫的不知道什麼程度了,但確實不影響心得分享。

首先,要通讀字帖,明白字貼的來由背景以及它的內容意思所在,這樣你在思想深處有個情感的把握。

然後,楷書你先得過筆畫關。比如說通篇看您的作品,很柔弱。每個字的點畫都有待提高,不過結構還行。但是不是說單獨練點畫,我一直奉行在具體字中練習筆畫,把相同部首的字多練習,多思考分析,多總結。

再次,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過關,剛開始很慢,但是必須堅持,前面就是那樣的,貴在堅持。

最後,練到一定程度,要和行書交叉練習。因為單獨練習楷書,有一個和帖相似但呆滯的的瓶頸期,行書會解決呆滯問題。

總之,說一千道一萬,沒有時間的投入是不行的,有天賦也需要努力。再好的書法理論指導,沒有大量時間的練習,也是沒有用的。

書法無期,亦無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貴在堅持,好好努力吧!











袁文止戈


從你這臨寫《九成宮》二年多的成果來看,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花的時間可能不少,收到的實際效果甚微。


主要問題:

目前主要的問題在於字形結構,不是很協調,單個字看起來都很彆扭。打個比方,好比人,要麼缺胳膊短腿,要麼大頭娃,要麼沒脖子,要麼一腿長一腿短......總之看起來就不健康,更談不上美。

以上圖三個字為例,“則”字明顯有些臃腫,“庭”字呢長得有點像“電線杆”,“醴”字右邊下半身長歪了,瘸腿。


當前解決:

目前當務之急,建議先把字形結構學好,好比建房子,沒有結構,房子就建不起來,至於筆畫的修飾,那些細節可以稍後一些。

結構,最重要的是各部分的“比例“與”協調“。以上圖為例,“應”字比例明顯不對,上半部分應占主體,心字比較矮,不到高度的三分之一;

“靈”字,你寫的“巫”字上半部分過小,則顯得最後一橫過長,不夠協調,也是比例問題。

附習作完整圖片如下:


希望以上回答對書友們有所參考作用。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一是臨帖,這是唯一的方法。要精臨。但對初學小白來說,要先對筆畫有一個認識的階段。你的筆畫不過關,可能是上來開始寫字,基本功不紮實。可以採取寫一寫篆書線條,拉一拉直線,畫一畫蚊香,來鍛鍊一下。比如你的橫基本上都沒有過關。第二步開始臨帖。每個字你最少要看到十個以上的點。複雜的字可能要看到50個,這叫認真。以束線穿針的態度臨帖。筆畫的長短。粗細。角度。起收形態。所有的留白。字的形狀。倚側等等全部都要考慮。你這樣寫一張,基本上收效是很差的。寫一個字,要研究比較,然後經過思考,分析領悟之後再寫第二遍。但是為了防止寫的噁心,寫的自己看不出來啥了,馬上就換不要湊數。也許一個字寫個兩三遍,你就滿意了,就可以過。早日開始整帖第二遍,只有對字帖通盤領悟。才有可能明白。

臨的基本有個型了,您著重再去發現,領悟,歐體的險絕,他和田楷的天地差別。

第三步,歐體要想學出自己非常非常難。學歐能夠出來太難了。楷書之極則,沒有變化的空間。將來怎麼走?您自己斟酌。











本無齋


1.九成宮和聖教序交替臨,但別頻繁!

2.仔細讀貼,求精。

3.找個非田的明師!

獻醜!





明中拙人王茂謙


學習楷書的人一般都會選擇九成宮,原因是很多的,咱們就不在一一的來說。咱們就從你寫的之乎者矣的之字說起。怎麼樣才能夠提高書法水平呢?

第一先看形狀,讀準字帖。比如說之字它是什麼形狀呢?是一個扁的長方形。所以從你寫的字上看形狀不太準確哦,這是第一。

第二看筆畫之間的關係。比如說,第二筆在第一筆的什麼位置?之字裡邊的提在點的什麼位置,這個一定要看準,他挨的是比較近的。如果離得遠了,那麼整個之字寫出來,就變得扁不起來了,形就不對了,就不上體了。第三筆撇,這是個最重要的筆畫在這個字裡邊。它不是斜撇,而是我們經常叫它背撇。也就是直平,而且撇是有方向的,撇是緊挨堤的下邊。這筆寫不到位,那麼一是影響這個字就偏上下長方形,二是字形就相差甚遠了。第四筆平捺,直接受背撇的影響,如果說撇寫的太斜,那麼平捺就跟著向下走了,字形就變了。

通過分析完這一個字我們就可以總結了。臨帖並不是遍數愈多愈好,而是越準確越好。在我們把筆畫的基礎打好之後,練字的時候你一定要掌握筆畫在字中的位置。其實我經常說結構是什麼?結構,就是筆畫在字中的正確位置,比如說像剛才的之字裡邊的撇,位置偏下了,那麼這個字的結構就變了。這個方法在練字的過程中非常重要,這麼看來,習字讀帖是最重要的,讀懂了下筆要準狠穩。

兩年的時間肯定是走了點彎路,按我的教學的經驗,一般兩年的話,小孩們學楷書基本上就都能寫上了,因為我寫的也是《九成宮醴泉銘》。能堅持兩年,說明你是一個有恆心的人,希望我的這點建議能給你一點幫助。也歡迎常來我的視頻裡邊交流學習共同進步。小小建議,一家之言,不到之處請望海涵。裡邊插圖也是自己備課寫的,不到之處批評指正。


邊寫邊說書法視界


臨摹書法,重要的是掌握所臨書法作品的藝術特點,包括筆畫、字體的結構、整個作品的章法等等。說到提高,最好多和原帖做對比,找出不足,多練習。


與原帖相比,就可以看出你臨摹出現的一些問題,和你探討一下:

從基本的筆畫上說,你的臨寫一些字沒有體現出歐體的特點,舉幾個字來說:

  • 比如你寫的第一個字“刑”字的豎鉤,寫的就過於隨意,沒有了原帖的味道,同樣的還有“則”字的豎鉤等等;

  • 再比如“當”、“賞”、“冠”等字都有橫折鉤,感覺你臨摹的時候觀察不夠仔細,沒有表現出歐字特有的寫法;

  • 還有像“清”字的三點水,“及”字、“之”字的捺筆,“德”字與“應”字下面的“心”等等,你寫的都有些草率了,不是很講究。

上面說到的問題,應該屬於細節問題,這些細節之處是可以展示流派風韻、書家功底的地方,處理不好就會讓人覺得作品缺少神采和功力。


從九成宮整體的章法佈局上來說,字與字之間的距離,也就是每個字四周的留白比較多,整體佈局顯得空靈通透,從容沉靜。在臨摹的時候也應該注意,看你的臨摹,字與字之間太過緊密擁擠,而且這個距離忽大忽小,顯得較為凌亂,就失去了歐體字佈局的美感。


人們說歐陽詢的字“法度森嚴”,除了在用筆上的規矩之外,他對字體結構的安排上也是十分考究的,比如說字的那一部分該收,哪一部分要放,仔細品味九成宮的字的結構安排是很有趣的事。

看“禮”字,右半部分筆畫較多,左半部分的礻字旁就要寫的低一些;這樣結構之間有了對比,筆畫多的部分顯得舒展,筆畫少的地方變得更緊湊,整個字就非常漂亮。你臨寫的“禮”沒有考慮這些,結構就很鬆散了。


怎麼把握結構的安排呢?字的結構並不是固定的--比如下面的“飲”字,這就是說需要有序的安排,有收有放、產生對比就好看了,而不是在不理解的情況下無序的去寫。

人們說歐體字結構險峻,這也正是有意、有序地安排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