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簡談書法中的筋力和骨力

“力”作為傳統書法藝術的一個基本問題,是歷代書家特別重視的問題。在書論中最早提出“力”這一問題的應該是蔡邕,他在《九勢》中這樣寫道:“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講的是字要有力度,下筆要用力,這樣字體才會有如人的肌膚一樣美麗。在他之後,書論中出現了更多的關於力的說法,歷代書家也對“力”作了不同的詮釋和分類,出現了諸如筆力、筋力、骨力、氣力、心力、工力等,以下僅對“筋力”和“骨力”作一個簡談。

何為筋力?何為骨力?

對於筋力、骨力的含義我門需要從兩個層面來分析。

首先從字面意思來分析,筋骨指代筋肉和骨頭,也泛指體格。將筋與骨分開來討論,的含義大概有四種:

1.肌的舊稱。

2.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組織。

3.可以看見的皮下靜脈管。

4.象筋的東西。

的含義大概有三種:

1.骨頭。

2.比喻在物體內部支撐的架子。

3.品質,氣概,也稱為骨氣,即書法中所表現的雄健的氣勢;

骨力則指雄健的筆力。關於力的解釋有三種:

1.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作用叫做力。這種力在物理上比較常見,力有三個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2.力量;能力,這種力在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如腦力、電力、生產力等。

3.專指體力。

4.盡力,努力。

其次,我們將從書法的角度分析。書法中有很多力,如筆和紙之間的摩擦力、手指施加於筆桿的摩擦力等物理性的力,更重要的是體現書寫者精神意念的力。

簡談書法中的筋力和骨力

“筋”在書法中指的是蘊含在筆畫線條之中,體現用筆、運筆、結字和章法之間的一種內在聯繫與作用。骨在書法中不僅僅指的是骨氣,更多的講究的是“骨力”,即書法中的筆力。

縱觀歷代書論,“筋骨”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趙壹的《非草書》,他寫道:“凡人各殊氣血,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之好醜,在心與手,可強為哉?”但這裡的“筋骨”指的還是生理意義上的“筋骨”,並非書法之筋骨。

那麼最早用“筋骨”來評論書法的當屬三國時魏人韋誕了,據張懷瓘的《書斷》中記載:“韋誕雲:杜氏傑有骨力,而字筆畫微瘦。惟劉氏之法,書體甚濃,結字工巧,時有不及。”

簡談書法中的筋力和骨力

這裡韋誕開始用“骨力”來評論書法。到鍾繇時又出現了用“筋力”來評論書法,他在《用筆法》中寫道:“及誕死,繇陰令人盜開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他認為具有筋力的書法是超凡卓越的,缺乏筋力則是有毛病的。之後,筋骨二力成為書法評論的一個重要標準。

筋骨二力之間的關係

關於“筋骨”二力之間的關係,我比較贊同清代笪重光的說法,他在《書筏》中這樣寫道:“骨體筋而植立,筋附骨而縈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細,二者未始相離,作用因而分屬。”

他既指出兩者之間相互聯繫、依存,骨貼近筋得以直立,筋依附於骨且縈迴,兩者聯繫緊密,缺一不可;同時也指出兩者之間存在區別,作用也因此不同,但對於二者之間具體的區別並未作出明確的解釋。

首先,“筋骨”二力相互聯繫、依存,骨依筋而直立,筋依附於骨,兩者缺一不可,聯繫緊密,對於它們之間這種微妙的聯繫,早在衛鑠的《筆陣圖》中就曾提到:“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

簡談書法中的筋力和骨力

她巧妙地道出了骨與筋之間微妙的關係,提出多骨力微肉的書法是具有筋力的,骨格強健有力,筋脈豐滿的書法是超凡卓越的。同時還提出了筆力與筋力、骨力之間的關係,認為善於運用筆力的書法就是多骨力的,明確了“筋骨”這一概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對“筋骨”二力之間的區別並未明確指出。

對於“筋骨”二力的區別,除了前面所講的在含義上的差別外, 我覺得清代的劉熙載對“筋骨”二力的區別還是比較明確的,他在《書概》中這樣寫道:“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用骨得骨,故取指實;用筋得筋,故取腕懸”。

簡談書法中的筋力和骨力

“筋骨”二力在這裡同樣指筆力,劉熙載明確區分它們,稱“筋力”為含忍之力,稱“骨力”為果敢之力,除此之外,劉熙載又從執筆法這一角度對“筋骨”二力進行了區分,將“筋骨”二力與懸腕、指實相對應,腕懸空才能筋脈相連有勢,指實才能筆力剛勁雄健。

從具體的書法作品中談“筋骨”二力

歷代書家一直很重視書之“筋骨”二力,歷代書家到底是怎麼在作品中表現它們的?據中國書法史記載:“范仲淹在其《祭石學士文》中稱頌石延年書法,有‘曼卿之筆,顏筋柳骨’之句,‘顏筋柳骨’遂為定論。”這裡他分別用“筋”、“骨”來概括了顏真卿、柳公權的書法特點,因此我們將從顏真卿、柳公權兩位書家的具體作品中對“筋骨”二力加以論述。

從顏真卿《顏勤禮碑》談筋力

顏真卿書法筆力沉著剛勁,結體寬博,氣勢磅礴,形成了雄偉沉厚的風格。楷書,自成一格,人稱為“顏體”。《顏勤禮碑》創作於顏真卿晚年,其書法藝術在當時已完全進入成熟時期,書法作品已經打破古法,形成自己的特點,可稱之為其著名的代表之作。《顏勤禮碑》通篇用筆肥厚粗拙,筋力豐滿,氣派雍容堂正,很好地體現了“顏筋”這一特點,因此我們選用《顏勤禮碑》來具體分析顏體所展現的“筋力”。

簡談書法中的筋力和骨力

首先,從筆畫、線條上來看,有血有肉,筋骨蘊含其中,它的筆畫往往橫輕豎重,橫畫多是一波三折,中間較細,但細畫當中,卻有一種深沉之力縈繞其中,有如筋附骨間縈繞;在其筆畫轉折處,特別是橫與豎相交的地方,往往一線相連或者斷開,但筆畫雖斷意卻未斷,上一筆與下一筆仍然氣脈相連,在斷與不斷之中形成其特有的節奏。

其次,從筆法上來講,它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兼用側鋒,方圓兼備,既有方筆之剛勁,又有圓筆之柔,剛柔並濟,筆勢則柔韌連綿。這種書法美就是我們所謂的“顏筋”之美。

從柳公權《玄秘塔碑》談骨力

柳公權作為顏真卿書法變革的繼承者,他在繼承古法的基礎上又加以創新,形成了骨力遒健、稜角分明的藝術風格,我們稱其為“柳骨”。《玄秘塔碑》作為柳公權的代表作,將其“柳骨”的藝術特點很好地表現出來,讓我們從中去感受柳體的骨之美。

簡談書法中的筋力和骨力

《玄秘塔碑》是柳公權六十四歲時所書,標誌著柳公權在書法改革探索方面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此時融匯歐體爽利與顏體寬博特點的“柳體”楷書已經趨於成熟,在骨勢上強於顏體。整體點畫乾淨利落,結體嚴謹。從線條和筆畫上來講,較之顏體,它的線條多勁直且有力,筆畫瘦勁,在筆畫的轉折處方直,像刀斧削裁而成;用筆以側鋒為主,兼用中鋒,整體以方筆為主,勁健挺拔,骨力洞達,盡顯柳骨之美。

結語

人有筋骨血肉,只有當四者有機結合才會使人感到神采豐贍,精力旺盛。書法同人一樣,也具有筋骨血肉,若能血濃骨老健,筋藏肉光潔,再加上它的姿態奇特超俗,那麼這樣的書法就可以稱其為美的。但要獲得這樣的一種書法美,我們必須先要樹立書之筋骨,血肉滋生於筋骨,筋骨不樹立,則血肉不能自己顯榮。由此可知,“筋骨”二力在書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也成為歷代書家在其作品中不斷追求的書法之美,以上僅對“筋”、“骨”二力作了一個簡談,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與深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