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婚后第一年,一个儿媳妇的身份,回到婆家,可我想着是娘家……

年下,因年而生的错综复杂的感情,从定下婚期那一天开始,我知道,这个年,必定五味杂陈。

刚刚结婚两个月,本应是享受婚后甜蜜的时候,坐在窗前的我,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掉。并非老公待我不好,相反,婚后反而感觉他越来越体贴、包涵,也正因如此,我无法向他开口这个让我纠结痛心又改变不了的破问题。

我相信,因为婚后第一个“年“而默默掉眼泪的人不止我一个。

婚后第一年,一个儿媳妇的身份,回到婆家,可我想着是娘家……

过年假期马上要来了,老公迫不及待的想着订票拉我回他老家呆着,他的想法就是一年到头陪不了父母几次,趁着过年放假多回家呆一阵,这一点,我当然理解。

可是,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每次回家都是赶着中午饭点,吃完午饭聊上两三个小时就匆匆忙忙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总是在挥手告别那一刻,我脑子里才会想起,我匆匆忙忙吃的那一顿午饭是妈妈细心准备了一个上午的,我才能想起她做饭时忙忙叨叨却又满心高兴的那个场面。

我是独生女,目前摆在我面前最残酷的现实。

婚后第一年,一个儿媳妇的身份,回到婆家,可我想着是娘家……

婚后这一年,我知道我肯定要去老公家过年,或许还不止这一年,往后的每一年,谁知道呢。假期眼看就到了,每每看到老公眼里的期待与兴奋,我都默默地把脸转向别处,我不是不体谅,只是不知道该以什么表情来面对这个问题。

年三十,往年那个一家子围在一起嘻嘻哈哈开心的感觉还历历在目,工作一年,所有的委屈和难过在那一刻都能得到最好的释放。

今年,我婚后的第一年,我真的不敢想象,家里爸妈那孤独的身影,还有寂静到无边的夜晚该怎么度过、怎么熬。

往年,爸爸都会等我放假回到家再贴春联,而我就拿起胶带和剪刀出去帮忙,爸爸贴,我负责退后帮他看有没有贴歪,互相商量着“出门见喜”、“抬头见喜”都要贴在什么位置,久而久之,家里贴春联的活儿就成了我们俩的了,妈妈就管着在厨房忙前忙后……今年呢?

婚后第一年,一个儿媳妇的身份,回到婆家,可我想着是娘家……

爸爸只能自己贴春联了,没有人会在身后喊着“往左、往右、这边高了,那边低一点…”我特别害怕他会习惯性地脱口而出什么话,说完才发现,今年,只有他自己了,那个围着他晃前晃后的傻闺女已然嫁人了……

看过很多婚后在婆婆家过年的文章,家庭不同,但是,感受却出奇的相同。有人说“这不是我家的饭,我家的饭不会这么迟;这也不是我家的小鸡炖蘑菇,我妈妈不会放这么多盐…”还有人说“年三十,外面锣鼓喧天,我却在卧室独自想念我的父母…”更有人说“,当婆家说吃饭的时候,拿起碗盛饭就觉得自己像个要饭的。”

婚后第一年,一个儿媳妇的身份,回到婆家,可我想着是娘家……

我们都是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长大,不分男孩儿女孩儿,付出一样,可回报呢?从父母五六十年代开始。

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在被所谓的传统、习俗紧紧地束缚着,嫁出去的女儿 泼出去的水,过年就要去男方家里过,结了婚就是别人家的了都是一个道理,都是封建思想里大男子主义和奴性服从思想的产物。

纵使公婆对待很好,但是感觉自己二十几年的习惯被打破,相处时间较短,同时逼迫自己在践行着自己不认可的那些观念,感觉自己就像所谓的泼出去的水一样被放弃了,想到父母两老孤单以对,以及对所谓传统的尊重和对别人的看法的顾及感到无力抵抗,这种失落感,没有经历不会体会。

婚后第一年,一个儿媳妇的身份,回到婆家,可我想着是娘家……

都说时代不同了,可人们的思想还是被禁锢在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的层面上,挣脱不得。年下的无力感,让我感觉自己像一面铜墙铁壁瞬间垮塌下来,摔得粉碎。

半月前商量好了腊月二十六回老公家,在这之前抽两天回我家陪陪父母,可就在今天早晨,老公又兴致勃勃地跟我商量再早一天回他们家,我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真的不知道再怎么解释了。

对于我,一个儿媳妇的身份,回到他家,不能再像在自己家一样懒散,好吃懒动,我要提起精神、长起眼力见儿,有活儿就要做,话也不能无所顾忌的随意说,还要面临一大堆可能我都无法理解的习俗礼节。

婚后第一年,一个儿媳妇的身份,回到婆家,可我想着是娘家……

早一天回家,对他来说是欣慰,于我而言,是对这个还不太熟悉的原生家庭的惶恐和不安,手足无措的感觉我只想尽量的减少一天算一天。

不知道算不算奢望,多希望老公能多体谅一下我,在他们一家人欢天喜地的时候多想一下我与我父母当下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