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印度接待川普之前,軍事上連續3次“亮劍”,對美展示利用價值?

美國總統川普即將訪問印度,而且給莫迪帶去了“禮物”。據媒體1月17日報道,美印雙方正在加緊起草一份雙邊經貿協議,以便數週後讓川普在新德里公佈。美方透露,這份“袖珍協議”或許能夠暫時緩解華盛頓對印度方面的擔憂,並讓新德里在經貿方面能夠恢復“優惠地位”,繼續向美國出口數十億美元的免稅商品。


印度接待川普之前,軍事上連續3次“亮劍”,對美展示利用價值?


  時隔5年之後,美國總統再次訪問印度,其側重點或許不是經貿問題,而是如何在“印太戰略”框架下進行合作的問題。這份協議的最大意義可能就是緩解緊張關係,以便讓雙方在面對共同對手時可以心無掛礙地攜手。

  2019年3月,白宮以“印度沒有為美企提供平等的市場開放機會”為由,取消了給予印度的“普惠制待遇”。20世紀709年代以來,美國給予欠發達國家“普惠制待遇”,允許這些國家的部分商品以低關稅或零關稅進入美國市場。在名單上的120個國家裡,印度是最大受益者。

  可以說,美國剝奪原本屬於印度的“優惠地位”,然後再趁川普訪問時恢復一部分,就成功地製造了籌碼。面對這個“禮物”,印方應該會五味雜陳。

  在這個美國總統的心裡,真有印度的位置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印媒1月16日報道,川普曾在會晤莫迪時聲稱:不必對華感到驚懼,反正他們又不在你們的邊界上。而莫迪則難以置信,進而感到無奈。美方透露,自從川普令印度人發現他在一個地理常識上都犯了嚴重錯誤後,美印關係都受到了影響。

  如果白宮真的重視印度,真的把印度當成一個平等且不可或缺的夥伴,那麼還會如此“白痴”?這無疑會令印方認為美國只是把自己當成工具,而非搭檔。

  想讓美國高看一眼,就要讓白宮意識到自己有充分的“利用價值”。印度人知道這一點,因此在川普來訪之前接連在軍事上搞出幾個大動作:

  1、試射K-4潛射彈道導彈。據印媒1月20日報道,該國在經歷多次推遲之後,終於成功試射了K-4導彈。這種射程3500公里的導彈能夠攜帶2噸重的核彈頭,是為“阿里漢特”號潛艇所配備,按照計劃,要能夠提供核威懾力和二次核打擊能力。


印度接待川普之前,軍事上連續3次“亮劍”,對美展示利用價值?


  印方還透露,為了最終建成三位一體的核威懾體系,正在研製射程可達5000公里的K5導彈。儘管莫迪曾經高調慶賀印度是少數幾個吃透彈道導彈核潛艇建造和操作技術的國家,但在目前,印度手上能夠用於實戰的只有K-15導彈,射程僅有750公里,且性能並不穩定,不具備威懾力。

  2、重新激活“虎鯊”中隊,增強對印度洋的控制。2020年1月1日,印度的“虎鯊”被重新喚醒,成為第12個裝備蘇-30MKI的中隊。印度三面環海,這支中隊將裝備“布拉莫斯”導彈,具備打擊東、南、西3個方向的海上目標。


印度接待川普之前,軍事上連續3次“亮劍”,對美展示利用價值?


  就在2019年12月,印度的蘇-30MKI戰機成功試驗了空射版“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印方聲稱,這次試驗的成功將能夠使印度空軍遠距離打擊陸上或海上的相關目標,成為“遊戲規則改變者”。顯然,印度是意有所指。

  3、加速海軍建設。2020年1月11日媒體報道,印度海軍的LCA艦載機NP-2原型機在“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上成功降落。1月12日下午,印度國產“光輝”輕型戰機又成功在“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上完成滑躍起飛。全球第一款在航母上成功起降的單發三角翼艦載機由此誕生。


印度接待川普之前,軍事上連續3次“亮劍”,對美展示利用價值?


  英媒1月15日還報道,印度已經決定撥款615億盧比為4艘7300噸級導彈驅逐艦購買“反艦型”超音速巡航導彈以及遠程艦對空導彈。此外,這些驅逐艦還將配備127毫米艦炮和“龍捲風”-2火箭發射器。

  此外,印媒還聲稱將建造24艘潛艇,內含6艘核潛艇。目前,印度現役的僅有15艘常規潛艇和2艘核潛艇(“查克拉”號系從俄羅斯租賃),如果完成建造計劃,將與意味著印度“水下艦隊”規模擴大一倍。

  在美國總統來訪之前,印度拼命炫耀“軍事肌肉”,其目的恐怕就是要讓川普意識到印度是一個值得重視和平等相待的準盟友。新德里無疑想利用美國想遏制主要競爭對手的心理,進一步從美國獲得更多的好處。

  對華盛頓而言,《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已經簽署60週年,安倍聲稱該條約“永不磨滅”,還宣佈將追隨美國建立“太空軍”。澳大利亞則是“五眼聯盟”成員,現在就差在印度洋上找到一個可靠的支點。三點成一面,如果川普能夠拿下第二個4年,勢必要在“印太戰略”上發力。

  從來都不應指望印度能夠真的保持獨立自主。只要有足夠的利益,印度當然願意搭上美國的戰車。不過新德里也要記住:烈火烹油之後,便是冷鍋剩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