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齊心換得滿村芳——梅列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見聞

本報梅列記者站 肖慶松 吳藝繽
  “這兒堆的瓦片得抓緊時間清理掉。”“垃圾桶外觀也要保持整潔。”上月23日,梅列區陳大鎮漁溪村幹部一邊巡街一邊記錄著村裡的環境情況。“村裡正評選‘美麗村莊’和‘美麗庭院’,大夥都很上心!”村支書陳輝說。


  去年,梅列區首創以競賽方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由區政府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考評獎勵,按照戶、行政村兩個層次,分別評選70戶“美麗庭院”和6個“美麗村莊”,從中發掘一批先進典型。眼下,梅列區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競賽正如火如荼開展……垃圾分類成就“美家美戶”
  樓院前的花箱裡種著桂花樹,庭院並排的小花壇裡有紅葉石楠、月季和茶花,角落菜地裡的芥菜和嫩蔥生機勃勃,柴垛堆碼得整整齊齊……走進漁溪村,房前屋後乾淨整潔。
  “在村裡生活了幾十年,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幹淨,環境變美了,空氣也更好了。”村民蘇大爺高興地說。跟隨著陳輝的腳步,記者將花橋下村走了個遍。道路邊、房屋沿,有空地的都培上新土,種上花草和蔬菜,家家戶戶都有自己滿意的庭院。綿延的文化牆,生動地展現了民俗文化生活場景和優良家風家訓。陳輝說,眼下村裡正號召建設美麗鄉村,推進“三清一改”整治,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也在宣傳推廣,村民們都很支持。
  這次整治,漁溪村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保潔模式,每個自然村配備3名保潔員、1名垃圾清運人員;村級主要道路按間隔50米的要求配備垃圾桶65個,配備村級垃圾中轉站1座。

  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鎮裡為每戶村民分發了乾溼分類垃圾桶,全村配置了5個垃圾分類集中回收點。“村裡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村幹部入戶教他們如何更快速地區分幹、溼垃圾,對一些容易混淆的垃圾還現場指導分類。”陳輝說。
  近年來,漁溪村共拆除破舊附屬房和沿路旱廁1000平方米,完成道路拓寬50米,完成排水溝建設1000多米;設置花橋下沿線民宅花箱60個,水電通訊、路燈工程等一應俱全,還配套建設了一個候車廳和南山亭公園,為村民創造安居樂業的環境。
環境整治助力鄉村建設
  在列西街道小蕉村,村裡78戶人家沒有一戶飼養畜禽,少了“雞犬相聞”的意境,多了份整潔和寧靜。村裡的葉阿婆說,自己已經好幾年不養禽畜和小動物了,少養少操心,家裡很乾淨。
  一個多月前,有些村民在房前屋後私搭亂建,磚瓦、柴火、生活垃圾等隨意堆在公共道路和夾弄裡,破舊的彩色塑料布隨處可見,禽畜糞汙臭不可聞,和村外秀美的自然環境形成強烈反差。
  “村裡的雞鴨原先放養在後山上,有一段時間被偷了不少。有的村民為了方便看管,就在房前屋後劃一小塊地圈養或搭建簡易雞舍。”說到環境整治前後的變化,村支書葉瑞芳感觸頗深。

  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小蕉村舉辦各類座談,把怎樣建設美麗鄉村和建成後的“藍圖”展示給村民,大家紛紛表示願意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僅一個月時間,由村兩委黨員幹部帶頭,號召村民把自家的禽畜清空,村幹部又組織工作人員幫忙清運了建築垃圾,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我們還在所有進村主幹道安裝了監控探頭,納入24小時全覆蓋、不間斷監控範圍,村民安全感大大提升。”葉瑞芳告訴記者。
  小蕉村還成立了黨群志願者服務隊,實行綠化衛生責任包乾職責,定期對責任區的綠化、河道等公共場所實施環境維護,共同推進村莊環境綜合治理和長效管護,讓每位村民融入美麗鄉村建設,真正成為參與者、受益者,美麗鄉村才能真正富有生機。
  目前,梅列區共有6000多人次參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開展綜合整治60多場,營造了良好的人居環境。轄區內新建改建鎮村公廁、旅遊公廁已全部完工,完成三格化糞池建設251戶,實現全覆蓋;各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常態化治理經費納入區財政預算,配備基礎環衛設施,重點推進漁溪、沙坪、廖源3個村垃圾分類試點村工作;洋溪鎮完成興尚老街132戶立面改造建設,喜迎八方來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