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用“四心”巧化“心事”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發出《關於整治“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等“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問題的通知》,其中指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特別是市縣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根據本地經濟發展現狀和財力水平,量力而行推動城市建設和各項事業,把財力真正用到發展和民生急需領域,把補短板、惠民生作為城市建設的重點,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裡如聞飢凍聲。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到“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從白居易到鄭板橋,古之士大夫的為民情懷躍然紙上。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三個代表”,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到“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從“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的,“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檢驗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要看人民的“心事”是否少了,群眾的“心氣”是否順了。當前,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到衝刺階段,剩下的問題尤其是民生領域的問題都是最難啃的骨頭,都是難點、熱點、痛點,都是人民群眾為之操心、煩心、揪心的“心事”。如何切實解決這些“心事”呢?


  用匠心化繁為簡、化亂為治。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所面臨的發展任務、發展難題世所未見。僅十八大到十九大之間,中央就出臺改革舉措一千五百多項,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大大增強,改革的廣度和深度壓茬拓展。這些改革舉措落實到各行各業就恰似“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落實到基層正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但大道至簡,改革必於“亂”中求治。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根本上學懂、弄通,再運用匠心、發揚工匠精神,大處著眼,細處著手,化繁為簡、化亂為治。比如,在“放管服”改革中,程序每簡化一步,人民就少跑幾步,政策每規範一處,群眾就方便幾處。



  用恆心化難為易、化大為小。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習近平總書記則強調,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越往後越難,我們必須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必須要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於觸及深層次利益關係和矛盾,把改革進行到底。“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成就偉大事業必須要持之以恆、接續奮鬥,要大力發揚“愚公移山”精神,用恆心推動改革全面深化,化難為易、化大為小。比如,在民生領域,我們就要持續推動解決上學難、看病貴、物價上漲、房價企高、收入走低、交通擁堵、環境汙染等多年來一直困擾人民群眾吃穿住行的一系列難題,努力創造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讓擇校不再熱、升學不再難;努力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創造更多崗位,讓就業不再難、收入有保障;持續治理“小病大醫”、過度檢查等醫療“潛規則”;依法打擊“炒房”,防範CPI上漲速率過快、幅度過大等風險。


  用決心化急為緩、化近為遠。但凡大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急功近利是改革的大忌。當前改革發展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從根源上講都跟我們黨員幹部主觀上的急功近利分不開。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深化學習教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用堅定的決心,既立足當下實際,又著眼長遠目標,化急為緩、化近為遠。比如,要防止困難群眾僅通過幾次數據填報就“被脫貧”“被小康”了,軟弱渙散基層組織通過簡單拆並組合就“升級”了,要防止群眾反映的問題通過幾次簡單走訪就“化解”了。


  用真心化虛為實、化他為我。哲人說,“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願,總是能夠變得簡單”。現實中,為什麼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總是樹倒根存,總會隱形變異呢?說到底就是我們的一些黨員幹部為人民服務的承諾不夠真心,總摻雜著“虛情假意”的成分。因此不願走群眾路線,不願放下架子、撲下身子,不願向下看,不願擔當作為、實幹苦幹,而樂於好大喜功、走秀表演,既討好了上頭,又敷衍了下頭。然而,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這樣的作秀終究是經不起時間和人民的檢驗。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人民的“心事”化成我們的“心事”,化假為真、化虛為實、求真務實、真抓實幹,才能創造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業績來。不讓材料代替實幹、數字計算脫貧、走讀式住村、茅臺酒變身礦泉水、單位食堂驚現豪華包間、民意調查“被打分”、幹事創業“掛著空檔踩油門”等現象抽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來源:共產黨員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