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交易“慢慢來”比較快——我交易的“副交感神經”

很多人都說,期貨交易的成功關鍵在於心態,無論你強調的是交易的哪個方面,到最後都要回歸到心態的層次才能進入真正成功的領域。

為了深入瞭解人類的心態原理,我讀了不少最新的心理學著作,也試著學習了一些正念禪修。但是給我最大感悟的還是幾本關於“自律神經”的著作,所謂的自律神經是指它獨立自主而無法用人體自己意志去控制的神經,其又分為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兩大系統。兩者需要保持著絕佳的平衡,當自律神經承受來自外界的壓力時,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就會失去平衡,自律神經失調的人必須從間腦釋放大量的腦內荷爾蒙,來修復凌亂的自律神經。

這些研究自律神經的書都強調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情緒的穩定,身體的健康,壽命的長短都跟自律神經的平衡息息相關。這讓我想到了以前自我總結的一句話:吃好不如睡好,睡好不如心情好。

也就是說,就算你吃喝規律,吃喝營養,仍比不過睡覺睡的好來得重要;而就算你每天睡飽飽,如果沒有好心情,那麼結果還會是整日碌碌無為麻木度日。而好心情和好睡眠,都離不開良好的自律神經。在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都需要保持比較好的平衡狀態,才能有好的能力發揮和好的生活狀態。

作為一個交易者,我更關注的是副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活躍意味著血管的擴展,腸胃的消化,心態的平和,呼吸的深而久……

一個正常人,需要放慢頻率才能有良好的副交感神經。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有偶爾的運動和規律的飲食那麼他的交感神經(有別於副交感神經)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是有時候我們發現這樣規律的人仍然會有壓抑焦慮的心理狀態,這個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問題大多是因為他的副交感神經低下。這樣的人,就算吃喝規律,偶有運動,因為一直有著壓抑和焦慮,也難免免疫低下,對情緒對生活對壽命都會有負面影響。所以我們不少看到看似表面光鮮的人,背地裡其實都過得非常壓抑,在某一個時刻因為副交感神經的持續低落,終於把自律神經的平衡完全打破,於是做出了連他自己都難以想象的愚蠢而負面的行為。而作為表面雲淡風輕,內心卻天人交戰的交易員身上常有這個問題。

總結交易經歷,很多人的失敗,大多是因為有重大的虧損而缺少大賺,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小賺而大賠。學了一段時間的交易者,其實對交易需要遵守紀律,需要小賠大賺的道理大多瞭然於心,然而卻還是頻頻犯下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除了自律本就需要修煉外,其實這都跟一個人的副交感神經長期相對低下而導致自律神經失去平衡息息相關。事實證明,交易上的大錯誤大多是在精神壓抑,心情不是很好的時候或是連續的交易十分緊張的時候或是情緒高漲後加大倉位的時候才造成的(去看看偉大而可悲的利弗莫爾,還有那麼一堆隕落的交易天才)。

如果把我們經歷過的這些大的虧損移除,其實就算只是普通交易者的交易成績都將是十分可觀的。所以於我們大多數普通天賦的交易者來說,與其專注在提高自己的勝率和出入場點的精確化上面,不如多花心思去思考如何提高副交感神經的強度來減少這樣的大失誤。

我們可以怎麼做來提高我們的副交感神經水平呢?副交感神經的特點就是,喜歡“慢“和”松“。

把你的交易節奏放慢,減少看盤的時間,增加盤後總結與學習鞏固的時間。其實在盤後總結有個好處,你的心態將會比盤中平和許多。要是不信,你可以測試一下你在盤中和盤後的心率差別(深入講的話這個還牽涉到HRV也就是心率變異性,如果以後有機會可以再深入分享一下)。

我曾做過一個實驗,在盤中做短線的時候,我的頭部溫度會比腋下溫度高1度以上,而當收盤後半小時,溫度差會回到0.5度以內(每個人的溫差不同,你也可試試看盤內和盤外你的身體狀態有何不同)。

說到自己身上,在股票投資上我早已做到一個星期偶爾看1,2次盤面,且一個月也就交易1,2次,在過去兩年中戰績不錯。且在2018年的幾次大跌之前都有大量減倉的操作,整體走熊的市場中,雖然沒有盈利但是也沒有怎麼虧(其實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看了下股票賬戶,虧損已經縮小在1%以內了,而我還有不少子彈餘糧),也就是說我看盤的時間減少,並沒有讓我錯過最好的減倉和建倉的機會。放在期貨上面,因為有槓桿的效應,且有合約交割的限制,一個星期看1,2次盤顯然不是太合適,但是如果改成一天看2,3次我覺得已經足夠了。

當然這樣做也有缺點,因為時間間斷容易錯過一些短的小趨勢,或者當我看到信號的時候市場已經走出了一段的行情了,但是鑑於國內期貨的交易時間較短,大部分都在8小時以內,日盤品種只有4小時,如果一天早晚看盤3次的話,就算錯過了行情其實也就是錯過了中間間隔的2,3個小時而已,換成小時K線也就是2,3根,很大概率下,不會有什麼大行情因此被錯過。但是由此而省下的時間卻可以加以利用來做其他事情,除了覆盤和寫交易總結,去鍛鍊身體去做另一份強度不太大的工作事業都是不錯的選擇。

減少看盤的時間的同時增加呼吸的練習也會增加我的情緒穩定性,無論是盤後定計劃還是盤中的觀察,加上呼吸的引導,也能提高副交感神經的水平,從而讓你對行情的判斷更加準確。雖然反應會慢一點,可能會錯過一些機會,但是其實更多的是過濾了不適合的機會(要知道對於趨勢性的交易者來說一年下來真正好的機會其實屈指可數)。

長期下來,不僅身體更加健康而且自控能力也會得到提升。但是這個規定不一定要做的那麼死,一個很死的規定反而會讓你的交感神經上升,而相對的副交感神經下降,人又變得容易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利用好期貨的條件單,減少對短期波動的關注,一天內操作的次數減少,人也輕鬆不少,偶爾有空了想看盤也不用憋著,打開手機看看就是了,但是記住,要從容。

更重要的是,當你的交易想法不是計劃之中的,而是臨時起意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下單或更改條件單。要知道,你是無法完全準確地預測市場的,既然你知道自己並不能預測行情接下來如何走,最終會怎麼樣。

那麼不如再等等,深呼吸幾下,關注自己的深呼吸而不是盤面,給自己幾分鐘的沉澱,就像一杯渾濁的蘋果汁,沉澱了幾分鐘後就容易看到清澈的分層,這時候你就能比較客觀的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這個臨時的單?對於這個臨時想法的後果,你是不是都可以接受?真的做好損失的準備了嗎?這不是我的創意,對沖基金大佬保羅.都鐸瓊斯在下單前和下單後想的都是虧損問題。畢竟我們真正可控的只有虧損,不是嗎?

交易是一門藝術,耐心和等待是修煉這門藝術必需的美德。一天一根的日K線,那麼的確定,那麼剛好,還有那麼多盤後的時間讓你思考,做計劃,比起每分鐘或是幾十分鐘需要馬上反應的的緊張操作,這種緩慢的節奏下你的副交感神經必然更加強大,而副交感神經水平提高的直接結果就是人也更加放鬆,且更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也就是成為理想狀態中的自己)。

對於大多數非超短線的交易者或是做不好超短的交易者來說,拉大週期後準確度和穩定性應該會上升不少。其實,就算你是短線交易者,你也需要把那短暫的時間放慢,在平和的呼吸中,找到讓自己最可以鬆下來並且保持穩定的那個節奏,才能控制好短線下單的節奏。

其實最關鍵的,隨著你副交感神經的活躍,整體的自律神經得到良好的平衡,你收穫到的遠不止於期貨交易上的利潤。因為情緒的穩定,你將有一個更好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畢竟你活著要做的事除了期貨交易,還有很多很多。一段行情的發展需要起承轉合的時間積累,你要給市場時間去發展,也要給自己時間去進化。

交易,不是生活的全部,交易也不是幾天,幾個月或是短短1,2年的事情。如果你願意,完全可以交易十幾年幾十年甚至到年老體衰為止。世界上有不少長壽的交易者(當然那些資本大佬應該稱為大投資家或是大投機者更貼切些,但是本質上他們也是交易者,而且大多起步於普通的交易),所以不要急於一時,不要自己給自己過多的壓力。

在文章的最後,我想為免誤解,強調一點:慢下來,鬆下來不是懶下來,記得剛入門的時候,老師就告誡我,交易是一條很難的路,需要不斷重複努力學習才能有點收穫,良好心態的基礎是高明的技術水平,每天的覆盤總結和計劃都是為了改進自己的交易水平,只有水平到位了,才有資格去談心態。一個連馬步都扎不穩的人去談武功心法,實在有點緣木求魚的味道。

當你在盤後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才能換來盤中的穩定。讓我們迴歸到交易的本質,它只是個幾率遊戲,不要跟它情緒化過不去,學會接受它的無常,同時也接受自己的不足。

慢慢呼吸,慢慢思考,慢慢賺錢,保持屬於自己的節奏,保持副交感神經的良好水平,活得健康長壽一點,活得輕鬆一點,聽一首梁靜茹的歌《慢慢來比較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