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慈禧下旨:砸鍋賣鐵也要收回這裡,如今此地成我國的“聚寶盆”


中國自古幅員遼闊,但是今天96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山河仍然來之不易。在清末的那段近代時期,內憂外患的中國頻頻損失土地,曾經的附屬國也都相繼和中國斷絕了關係。在今天這麼多的省份中,有一個省份更是曾經失而復得,來之不易。

慈禧下旨:砸鍋賣鐵也要收回這裡,如今此地成我國的“聚寶盆”

清末對中國虎視眈眈的國家中,有一個就是俄國。

自19世紀以來,經過中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之後,清政府已經將將近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敗給了俄國。然而,狼子野心的沙俄卻並不知足,將目光鎖向了我國西部的新疆地區。

慈禧下旨:砸鍋賣鐵也要收回這裡,如今此地成我國的“聚寶盆”

璦琿條約簽約劇照

為了得到新疆,沙俄夥同英國進行瓜分大計。他們先是挑起了當地和卓戰亂,又趁機以侵略南疆,緊接著沙俄便準備從北疆的伊犁進犯。新疆危在旦夕。本來不準備管這件事的慈禧太后,在聽了左宗棠的權衡利弊之言後,也意識到事件的危機。她便下定決心,“砸鍋賣鐵也得收回新疆!”下旨讓左宗棠將新疆收回,還給他撥了500萬兩軍餉。

慈禧下旨:砸鍋賣鐵也要收回這裡,如今此地成我國的“聚寶盆”

這一年,左宗棠已經68歲了,他帶著7萬多將士一路殺進新疆,最後在伊犁準備和俄軍決一死戰。被來勢洶洶的大軍嚇蒙了的俄軍沒想到清政府如此強硬,便決定改換方式,和清政府進行談判。然而,被欺負了太久的清廷,無法真正剛硬以來。

慈禧下旨:砸鍋賣鐵也要收回這裡,如今此地成我國的“聚寶盆”

雖然最後新疆被收回了,但是根據簽訂的《中俄伊犁條約》,清政府依然要向俄國賠款500萬兩白銀。這之後,根據左宗棠的建議,清政府在新疆設立了省,將原本的“西域”命名為“新疆”,就是指失而復得的疆土。今天的新疆也迎來的很多的發展機遇,這裡的礦產資源豐富,多達138種,石墨資源更是有7000多萬噸,被稱為“聚寶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