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沾化區濱海鎮:一尾小蝦苗“盤活”42萬畝大水面

濱海鎮作為山東省濱州市海洋漁業特色產業鎮,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漁業特色產業,引進對蝦“繁育推”養殖新模式,培育出了“渤海1號”“濱科1號”兩個中國北方第一代適應高鹽度海水的濱州本土種蝦品種,實現了“濱州蝦濱州造”。一尾小小的蝦苗,“盤活”了濱海鎮42萬畝水面養殖面積,帶動了700餘戶蝦農走上致富之路,實現了從“南苗北育”到“北苗南飛”的飛躍,一幅集科研、育苗、養殖、冷鏈物流、深加工的全產業鏈現代漁業發展畫卷徐徐展開。

從“靠天吃飯”到推行“繁育推”模式的轉變

過去,濱海鎮傳統水產養殖受自然因素影響,加上汙染、水質、種苗、病害等客觀原因,多年來蝦苗成活率只有10%—20%,讓不少蝦農養殖信心受挫,“蝦難養,養蝦難”成為過去濱海傳統養殖人難以承受的痛。

近年來,濱海鎮大力推行企業標準化建設,著力推進養殖模式標準化、產品安全標準化,推行“繁育推”現代養殖新模式,培育了渤海水產、科勒海、未來夫等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示範帶動力強的水產龍頭企業,改造標準化池塘養殖區70000畝,工廠化養殖車間40000立方米,配套建成親蝦車間、單胞藻車間、高位水池、冷藏庫等設施。

蝦苗不僅要“住”得好,還要“吃”得好。傳統養殖幼體的開口餌料主要是蝦片等合成餌料,不可避免地含有抗生素等成分。“繁育推”養殖新模式下,採用蝦苗幼體最喜歡的單胞藻——角毛藻,由藻類車間通過管道直接輸送到幼體培育車間,單細胞藻類營養更均衡,還原了蝦苗幼體原生態生長環境,幼體成活率升高到50%,減少了激素的攝入,成蝦的質量口感提高不少。同時,運用工廠化設施養殖科技新手段,藉助互聯網實時在線監測溫度、鹽度、水質結構,第一時間發現病蟲害,遠程監控實時治癒,提升了蝦苗成活率,實現了育苗、養殖壓茬進行,徹底結束過去“靠天吃飯”的歷史。

從“洋蝦苗”到“濱州蝦”的大逆襲

最初,濱海鎮養殖企業從海南等地運來蝦苗幼體,在灘塗大水面池塘培育標粗,踏上了“南苗北育”的初探之旅。但因渤海沿岸尤其是魯北地區海水鹽度較高,外地蝦苗成活率不高不說,在高鹽環境裡生長很慢,養殖效益極低。到後來,濱海鎮養殖企業從美國、泰國等地進口原種蝦,“洋蝦苗”遊進了渤海灣,但一對種蝦高達2000餘元,加之南美白對蝦蝦苗屬於鮮活進口產品,對時效性要求非常高,大水面養殖散戶推廣又成了讓蝦農頭疼的事。

歷經數年培育,濱海鎮渤海水產公司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及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共同成功研發“渤海1號”,科勒海公司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同選育成功科海品系“濱科1號”,兩個中國北方第一代適應高鹽度海水的濱州本土種蝦品種獲批“濱州對蝦”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使用權,真正實現從種蝦培育、繁育幼體、糠蝦、仔蝦、標粗大苗一直到外塘養殖全部自己培育的對蝦養殖全產業鏈。濱海鎮擁有42萬畝大水面養殖面積,年蝦苗需求量在40億尾以上,“渤海1號”“濱科1號”本地苗種研發成功,徹底擺脫依靠“洋苗子”歷史,實現了“濱州蝦濱州造”。

“建鏈強鏈補鏈”要讓蝦農“錢袋子”鼓起來

濱海人圍繞“科研—育苗—養殖—冷鏈物流—深加工”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向建鏈要附加值,育苗養殖方面,目前選育後蝦苗完全適應當地高鹽養殖環境,且抗病能力強,苗種質量穩定,生長速度較快,放苗回捕率高達80%以上,平均體重增加24%—42%,生長期縮短10天左右,畝產量由以前的60斤提高到200斤,每畝增收近3000元。

向強鏈要競爭力。濱海鎮黨委政府高點定位、著眼長遠,建成渤海水產、科勒海2個綜合性現代漁業園區,未來夫現代漁業養殖基地已完成主體工程,8萬畝海洋牧場項目啟動建設,15億粒毛蚶底播貝類苗種被投放到沾化近海海域,開始向“海洋牧場”轉型,冷鏈物流、深加工、鮮貨交易市場規劃已完成,一座座高標準工廠化養殖車間拔地而起,30萬畝傳統養殖區改造如火如荼。

向補鏈要話語權。在實現“南苗北育”的基礎上,濱海鎮積極招商引資,引進通匯、永盛、晴陽3大光伏項目,佈局漁光互補,打造集光伏發電、漁業養殖、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光伏+”生態產業鏈。

從“南苗北育”到“北苗南飛”的初步探索

未來蝦苗的格局將是南北互通的,南北企業通過資源整合,南苗北育或者北蝦南運,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濱海人緊緊錨定產業發展路徑方向,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北苗南飛”。北方苗種銷售高峰期是每年4月初到6月初,除了本地企業及蝦農的苗種供應以外,濱海養殖企業利用南方合作企業的養殖基地,將富餘生產的仔蝦調至南方標粗銷售,本地生產的富餘成蝦也源源不斷地流向南方市場。例如,僅渤海水產1家水產養殖企業,2019年生產籽蝦11億餘尾,標粗蝦苗3.5億餘尾。由於濱海南美白對蝦營養價值高、口感好、質量優,在滿足本地消費市場以後,除銷往廣州、四川、重慶等全國20多個地區以外,還遠銷韓國、日本等國家,邁出了從“南苗北育”到“北苗南飛”的初步探索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