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保險是中產階級標配?到農村去,刷牆開大會,轉化率超過30%

保險是中產階級標配?到農村去,刷牆開大會,轉化率超過30%


文 | 羅素

在以往,保險公司的眼睛主要盯著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和村鎮屬於盲區。

有人認為,保險業“嫌貧愛富”。但客觀來說,依靠人工去做下沉,成本高,效率低,也很難沉得下去。

但現在,情況有了改變。在互聯網保險的助推下,一個龐大的市場,正在悄然崛起。

而這片土壤足夠肥沃:在這裡,生活著10億人口,佔中國總人口數的70%。

這裡的經濟正在快速發展,為中國經濟的下一輪增長提供引擎。

麥肯錫預測,到2020年,光是中國農村保險市場的規模,就將突破萬億。

保險不再專屬於精英和中產,它走向了三四五線城市,走向了小鎮和鄉村,走向了10億普羅大眾。

在可見的未來,這個市場將迎來爆發。

01 市場覺醒

中國的下沉市場,最近變得異常火爆。

“下鄉”,也成為了一個時髦詞彙。

在農村的牆頭,早已不見“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種樹”的標語,取而代之的,是各種下沉產品的廣告。

家電下鄉、電商下鄉、消費金融下鄉、投資下鄉……如今,保險,也開始下鄉了。

各家保險公司的標語,早已爬上了農村的牆頭。

它們也比較接地氣,比如大地保險就是“車在大地跑,大地保險好”,人保就是“人民保險,做人民滿意的保險”,等等。

保險是中產階級標配?到農村去,刷牆開大會,轉化率超過30%

除了標語宣傳,保險公司也經常組織農民開會,直接宣傳保險。

比如,在西南地區的村鎮,召開院壩會。

有時還會先來一段歌舞,再開始宣講保險的好處。農民則拿著宣傳手冊,坐在小馬紮上傾聽。

“我們也開過院壩會,轉化率超過了30%。”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一家保險公司的員工家明表示。

這個沉默的龐大市場,正在悄然覺醒。

“2018年,我們在縣城的保費增長率是30%,在農村是20%多。”家明說。

不要小看這個數字——2018年,全中國的保費增長率,是3.92%,被外界形容為“增長疲軟”。

也就是說,某些地區下沉市場的保費增速,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而一些進入或專注於下沉市場的保險機構,發展速度也超乎人們想象。

2018年2月,大地保險旗下一家專門負責開拓下沉市場的保險代理公司,開始營業。

“半年時間,我們在縣域和鄉村發展了10萬代理人,又用了一年時間培訓他們,做到了10億保費。”該公司員工張一白說。

他透露:“下沉市場的保費,已經佔了我們代理總保費的半壁江山。”

而人保也不例外。

“今年,我們在下沉市場的保費增速,約為20%。”中國人保黑龍江省某三級機構副總海原表示。

行業內認為,水滴的崛起,也是因為下沉市場。

水滴公司對一本財經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Q3,水滴70%以上的用戶都分佈在下沉市場,其中80%的籌款用戶、72%的贈與用戶、77%的互助用戶和67%的保險用戶,都來自三四五線城市。

也因此,水滴被稱為“下沉市場四大天王”之一。

在過去,保險的下沉市場曾被嚴重低估。

“說實話,一二線城市的用戶經濟實力更強,抗擊風險的能力也更強。”一家研究農村市場的互聯網保險平臺產品負責人丁雲說,保險行業有一句話,就是越富的人,其實越不需要買保險,因為他們有抗擊風險的能力。

而越窮的人,抗風險能力越弱,一場大病就可以摧毀一個家庭,因此他們更應該配齊保險。

在下沉市場,人們對於風險,有著更強的警覺度和敏感度。

另一方面,這些地區缺乏優質的醫療資源,因此人們更應該配齊健康險。

這個下沉市場的保險容量,究竟有多大?

麥肯錫的《2018年中國保險業白皮書》預測,到2020年,中國農村保險市場的規模將突破萬億。

“在城市,保險業的競爭已趨於白熱化,這時,大家不妨到鄉鎮去。“張一白說。

“我認為,這個市場只開發了0.5%,機會還非常多。”為保險導流的看看智能平臺創始人耿敢超說。

多位保險從業者都表示,這個市場還基本未被開發,是一片藍海。

02 產品熱銷

在下沉市場,哪類保險產品最好賣?

海原表示,最早進入農村的,還是人身保險,比如傳統的意外險、養老險、疾病險。

而最近,農村市場出現了兩波新的浪潮。

第一波,是車險。

相對於其他複雜的保險產品來說,車險相對標準化,便於推廣,且是剛需。

車險的下沉,是與中國汽車市場的下沉同步的——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在28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一二線城市汽車擁有量趨於飽和。

蓬勃的下沉市場,成為了中國汽車市場的新希望。

“未來五年,下沉市場將拯救中國車市。”有文章喊出了這樣的口號。

保險是中產階級標配?到農村去,刷牆開大會,轉化率超過30%

而人們也發現,在農村,汽車保有量越來越高,車,甚至成為了結婚的標配。

“農村買車的越來越多,有時回家晚了,你的車甚至沒法停在自家門前。”一位保險從業者稱。

但車險被下沉市場普遍接受,也經歷了一個過程。

最開始,人們對車險的理解很粗淺。有的人車被撞了,未及時出險,就會再找一輛車來撞一次,“這樣就可以進保險”。

等到第二年,他們才發現,保費漲了。

最近幾年,隨著大家保險意識的普及,車險才算站穩了腳跟。

接下來,就是健康險。

“車險普及之後,健康險將成為下沉市場的下一個增長點。”多位保險從業者都這樣認為。

“過去農村健康險難做,是因為農村有太多羊毛黨客戶,搞得大多數保險公司都虧損。”丁雲稱。

“用戶投了保險,就老去看病,覺得不看病,自己就虧了。”丁雲稱,這樣的用戶大量存在,就導致農村保險的價格下不去。

於是,針對這個市場的特點,一些保險公司開始創新:提高賠付門檻。

比如,以前200元就賠,現在起賠就是1萬。

這麼操作,是為了把那些貪便宜的用戶排除出去。

這樣一來,就可以集中力量解決大病問題。

通過這一個小小的改動,農村健康險的問題就解決了大半:剔除了羊毛黨客戶,價格降下去了。

其實,去年保險的爆款產品“百萬醫療”之所以走紅,也是因為下沉市場的推動。

這些產品非常便宜,一年只需要交幾百元,很多還可以直接在線上購買,“投保難”問題因此被解決。

“在保險業的市場下沉過程中,百萬醫療險是先鋒,是核心,更是紐帶。”平安相關負責人如此評價。

“過去老百姓不敢去看病,也看不起病,有人寧可死了算了。”張一白說,有了適合的保險,人命變得值錢了。

隨著收入的增加,下沉市場對保險的需求也在改變。

傳統保險之外,最開始,是車險。

接下來,是健康險。

很多保險從業者都認為,在健康險爆發之後,下一個在這裡受歡迎的保險產品,是個人的責任險。

而當下沉市場人均收入繼續提高之後,財產險也會有一定市場。

下沉市場,逐漸從保險的舞臺邊緣,走向中央。

03 問題與未來

對於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機構來說,在下沉市場展業,也必須面對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獲客問題。

這個人群,對保險存在強烈的不信任感。

在農村,年輕人多外出打工,留守者基本都在40歲以上,他們對互聯網保險仍然陌生。

“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我們的突破口,就是一個村子裡最值得信任的人。”一位保險從業者說。

村長、村支書、婦聯主任、老師、診所醫生、獸醫、小賣部老闆,都在此列。

搞定這些“種子人群”,再推薦保險APP,大家的接受度就會高很多。

但要讓種子人群相信保險,也需要一番努力。

“我們的一位地推人員,去一個很偏遠的村子跑了七次,最後村長才同意做代理。”上述保險從業者說。

獲取信任本來就難,行業還存在不少銷售誤導的行為,這更加劇了建立信任的難度。

“農村保險代理人素質整體不高,銷售誤導現象比較普遍。目前他們銷售的大部分保險產品,都是沒有實際保障意義的理財型產品,糾紛也比較多。”在一線工作多年的中國人壽員工王錦熙表示。

在他看來,要在農村真正推廣保障型的健康險,還需要時間。

其次,是風控問題。

以帶病投保為例。

“百萬醫療險推出前,傳統型醫療險大多需要體檢。但百萬醫療險不需要,只需打勾,聲明自己無病史即可,所以百萬醫療險帶病投保的現象非常普遍。”王錦熙表示。

而很多地方的醫院數據不聯網,保險公司在出險時,往往難以查到用戶既往病史。

保險是中產階級標配?到農村去,刷牆開大會,轉化率超過30%

針對這個問題,王錦熙認為,國家應該強化頂層設計,解決醫療數據的信息孤島問題。

他還認為,未來會出現更多專業的第三方理賠調查類公司,為保險公司提供服務。

所以,在下沉市場,還得找到商業和道德的平衡點。

在下沉市場做保險,在商業之外,還會帶有一些扶貧的性質——要讓老百姓都能買得起。

“在剔除惡意帶病投保人群的同時,我們也會在保證合理風控的基礎上,放寬對部分次標體人群的核保門檻,做到普惠。”平安相關負責人表示。

“有一些保險產品,如果用戶有病史,即使治癒,也是拒保的。我們現在會在保證風控的情況下,制定更為寬鬆的核保政策。”張一白說。

最後,是續保問題。

“在城裡,續保的觀念比較普及,但在縣域,如果第一年投保後沒出險,很多人就不會續保了——他們會覺得保險光交錢,也不出險,自己吃虧了。”王錦熙說。

不過,因為是熟人社會,一旦有人出險,教育效果就會特別好。

“一旦有一個人獲得了理賠,全村人的續保率都會有很大增長。”張一白說。

保險是中產階級標配?到農村去,刷牆開大會,轉化率超過30%

下沉市場還處在早期,但無論如何,未來已來。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342元,增長8.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778元,增長8.9%。

而在2018年,這個數字分別是7.8%和8.8%。

中國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速,正在持續超過城鎮居民。

這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但只有真正俯身下去,貼近土地,才能淘到真金。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