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知己知彼,一文了解金融從業發展

知己知彼,一文了解金融從業發展

從全行業來看,金融行業作為傳統優勢行業,依舊受到中高端人才的歡迎。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金融行業人才佔比為11.88%,在全行業中排名第四,行業平均年薪為22.34萬元,位居各行業首位。

金融作為各行各業發展的媒介與通道,往往與經濟發展水平呈現正相關的關係,與投

資環境、商業發達程度、金融服務普及程度、人均可支配財富等多重經濟指標相掛鉤,同時也是最新科技應用的前線。近年來,我國的宏觀經濟環境、科學技術水平、法律政策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金融行業也處於日新月異的發展過程中。

從小行業分佈來看,基金/證券/期貨/投資類行業最受到金融從業人員的歡迎,聚集了本行業38.99%的人才,同時其行業平均年薪為26.35萬元,這一方面是由於該小行業本身對中高端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業是由於此類小行業人才在華東、華北、華南等薪酬較高的區域比例更高,從年薪分佈來看,該小行業20萬以下年薪的人才相對比例明顯低於其他行業,20萬以上年薪人才佔據更大比例。

知己知彼,一文了解金融從業發展

銀行由於其傳統優勢和歷史發展的基礎,中高端人才的從業比例為33.97%,位列第二位,由於大部分銀行在各地市均有設點佈局,使銀行從業人員的相對比例在西南、東北、西北較高,其平均薪酬處於各細分小行業的中位,為20.43萬元,20萬以上年薪佔比與其他小行業相比不具備明顯優勢。

保險是金融行業從業人員最多的第三個小行業,人才比例為12.6%。需要注意的是,保險從業人員的相對比例在較不發達地區的比例明顯低於發達地區,這也使其19.13的平均年薪在各小行業的排名並不靠前。

知己知彼,一文了解金融從業發展

金融行業崗位從性質上來劃分一般劃分前臺崗、中臺崗和後臺崗。近年來,隨著金融行業准入門檻得降低,市場主體不斷豐富,金融企業也開始由“坐商”向“行商”進行轉變。客戶經理,投資顧問,大客戶經理,客服等前臺崗位直接關乎到企業利潤,同時從業人員波動較大,因此成為現階段金融企業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崗位。如上圖所示投資/理財顧問、銷售經理、主管等業務銷售性質的崗位排名在TOP 5。其次是中、後臺崗位,如PE/VC投資、風險管理、企業管理崗等。

趨勢一低風險運營成主流趨勢,風險把控助力轉型。

在經濟新常態、監管趨嚴、金融市場化等背景下,金融企業以傳統的規模擴張為運營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由規模擴張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向內涵提升的集約型模式轉變成為眾多企業所關注的重點,如何進一步優化要素配置、低風險運營,是每一個金融企業轉型的方向。

對於傳統銀行,作為經營風險的特殊企業,資本都是其最寶貴的資源。由於嚴格的監管約束,以往高資本消耗的業務擴張模式已不再適應行業需求,企業的經營目標從關注賬面盈利到向關注風險資本調整後的淨利潤已是金融行業的整體方向,建立以風險調整資本回報率為目標的績效評價體系成為各金融企業的關注重點。

對於互聯網金融企業,由於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大大推動了普惠金融的發展,眾人享受到金融服務。但同時,由於互聯網金融涉及的人群抗風險能力整體較弱,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更易出現大面積違約的風險,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企業的風控成為每一個互聯網企業所需要面對的問題。另一方面,風險的疊加將對互聯網金融企業造成連鎖反應,民眾信心缺失下的擠兌可能會引發區域性的金融風險。

因此,風險控制在金融發展中不斷受到關注。無論是傳統金融企業還是互聯網金融企業,風險防控體系正成為助力金融企業轉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趨勢二:金融擁抱科技,AI技術受到熱捧

當前,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日新月異,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深度學習等數據技術也已經投入使用,智能投顧、移動支付、在線客服等依託金融科技的產品服務不斷擴展,金融與科技的融合不斷加深。

金融企業在科技領域整體上呈現以下特點:

業務線上化速度不斷加快。線上化已經成為業務的基本要求、基本配置。以商業銀行為例,輕資產、低成本運營已成為眾多銀行的主要發展路線。部分商業銀行離櫃率達到90%以上,傳統物理網點在交易金額和業務量佔比大幅下降。如何構建包括資金、渠道、風控、平臺、技術、數據的一體化線上體系,打造場景、營銷、產品、服務、風控和定價為一體的服務功能,正成為各金融企業關注的重點,科技在業務線上化速度的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大數據應用能力不斷加強。未來,金融企業將逐漸轉變為具有金融功能的科技公司,而金融科技的核心是數據,數據將成為各類金融企業最重要資產之一,數據加工處理能力成為各金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推進大數據處理能力由結構性數據延伸到非結構性數據,由簡單的數據挖掘擴展到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計算,梳理、拓展、整合數據獲取渠道,從而提高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是金融企業在科技轉型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金融科技服務場景不斷豐富。抓住客戶需求痛點,有針對性地研發線上化產品,建立“場景+渠道+平臺”的線上生態體系,是金融科技在應用方面的主要方向。

趨勢三:區塊鏈金融空間巨大,如雨後春筍爆發

現階段區塊鏈已成為全民話題,區塊鏈人才崗位需求也成倍增長,各大企業紛紛將目光鎖定區塊鏈:區塊鏈交易平臺架構師、區塊鏈項目經理、區塊鏈產品經理、區塊鏈工程師、區塊鏈社區運營、區塊鏈技術合夥人,崗位範疇無所不包。在工信部發布的

《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中,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空間巨大。區塊鏈技術集成了分佈式記賬、不可篡改、內置合約等多項基礎技術,構建了一種以更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機制,促使各類金融資產都可以成為鏈上的數字信息進行儲存,為從更廣、更深的角度解決金融應用場景的問題提供了可能。

然而,從另一方面,業內部分人士也對區塊鏈目前的發展勢頭提出自己的擔憂。

區塊鏈正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人才需求與供給存在明顯的斷層,任何行業在剛剛起步發展時,出現人才荒是一種常態,也正因此這方面人才的薪酬會被炒高,這與電子商務在興起時類似。同時,目前大部分公司都是硬湊風口,想盡一切辦法和區塊鏈搭邊,真正的區塊鏈項目為數不多。

未來,如何加強、催化區塊鏈的實際應用場景,進一步為實體經濟服務,而不僅僅侷限在貨幣領域的“發幣”,是區塊鏈金融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

趨勢四:新形勢倒逼產品創新,產品驅動迫在眉睫

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戰摩擦不斷,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動力弱化,新的世界形勢也對經濟金融的發展動力提出新的要求,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化發展轉型、由要素增長向創新驅動轉型成為主要命題,如何在當下宏觀背景下,根據不同客戶在不同場景下的使用需求,提供差異化、個性化、創新性產品的模式將成為主流。

另一方面,在國內金融市場方面,金融市場主體多樣化進程不斷推進,市場準入不斷放開,金融業的門檻不斷降低,市場上擁有銀行、基金、保險、信託、互聯網金融公司等等多種類型的實業主題,傳統資金供需主體不斷豐富,新型金融產品層出不窮,差異化產品將成為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的主要方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