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武涉縣 健康扶貧有“良方”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馮佳志 通訊員王璐)今年64歲的白小松是武陟縣嘉應觀鄉中水寨村貧困戶。前些年兒子因車禍離世,撇下一雙兒女,後來女兒又意外去世,老伴也患有帕金森綜合徵,光看病家裡就欠下好幾萬元。

如今,武陟縣推行的健康扶貧政策讓白小松一家看到了希望,去年老伴住院累計花了1萬多元,除去報銷救助的部分,老白只掏了1000多元。

近年來,武陟縣積極探索精準健康扶貧模式,開出一系列健康扶貧“良方”。

“3+3”模式看病有保障

全民醫保和大病保險,讓大部分群眾看病有了保障,可是因病致貧返貧的“窮根”尚未徹底根除。為此,武陟縣以靶向精準的政策分層切入,在居民醫保、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三重醫療保險的基礎上,開展民政醫療救助、醫保託底救助、慈善救助三重救助,即“3+3”醫療保障模式,著力減少貧困戶的醫療支出。

武陟縣對符合九種特殊病種條件的困難患者,按照門診與住院產生的不同費用,給予相應比例的民政醫療救助;對每月門診自付超過150元或住院自付超過1500元的,由縣鄉兩級服務團隊認定,慈善協會給予一定慈善救助;對10種省定重特大疾病、24種市定門診重症慢性病貧困群眾,由政府主導籌資207萬元,保險公司承保,根據就診的醫院,劃定不同費用標準,對合規費用報銷後個人自付部分予以全救助。

2018年,該縣累計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員辦理各類醫療保險補償6262人次,醫療總費用1178.18萬元,其中合規費用993.83萬元,合計報銷871.62萬元。

一人一訂製健康有靠山

若非家庭醫生上門體檢,謝旗營鎮陳堤村的陳寶國從沒想過去醫院治“彎腰駝背”的毛病,直到家庭醫生替他聯繫好市裡專家,鄉衛生院免費為他做了置換手術,陳寶國才放下心。“俺得股骨頭壞死好多年了,要不是家庭醫生,俺咋能直起腰過日子。”

據瞭解,武陟縣在對貧困戶摸底調查的基礎上,組建了8支縣級醫療團隊、72支鄉級醫療團隊共562人,對全縣1431名因病致貧對象服務到戶,病情較重的由縣級團隊負責,病情較輕的由鄉級團隊負責,開展一對一服務,制定個體化診療方案,讓困難群眾實現家門口就醫。

現在,縣裡像陳寶國這樣因病致貧的病人,家庭醫生每月都會到家裡進行醫療隨訪、健康指導,衛生院每半年還提供一次免費體檢。各鄉鎮衛生院還製作服務區域因病致貧困人員分佈圖,細化到村、到戶、到人,設立遠程會診醫療室,撬動分級診療。

政策有“溫度”群眾得實惠

41歲的郭中三是嘉應觀鄉二鋪營村的貧困戶,身患尿毒症,每個月要去縣中醫院透析9次,每次車費10元,一個月要花掉90元的車費。前段時間,武陟縣委書記秦迎軍來家裡走訪,問到看病還有啥困難時,他坦言每月去透析的車費有點多。

“沒想到俺的一句話,秦書記卻記住了,看病不掏啥錢,坐車也免費,一到日子鄉里醫生就把車票送來了,俺心裡可感激。”郭中三說。

患者乘車,政府買單。細微的舉動,讓武陟的健康扶貧更有溫度。同時,該縣實行縣內所有定點醫療機構先看病後付費,開展“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和醫保託底救助”五項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出院只需繳納個人自付部分,目前已惠及2091人次;設立重度慢性病鑑定門診,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患者即時鑑定,現在已為729名貧困患者辦理了慢性病證,累計補償642人次,報銷8.57萬元。

“健康扶貧決定著脫貧攻堅的成敗,我們將繼續在政策傾斜上做‘加法’,在醫療費用上做‘減法’,在制度銜接上做‘乘法’,在代辦程序上做‘除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築牢堅實的健康堡壘。”秦迎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