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七劍下天山之封神骨》觀後感系列之二滄海月明珠有淚——易蘭珠

《七劍下天山之封神骨》觀後感系列之二滄海月明珠有淚——易蘭珠

易蘭珠其實就是遺蘭珠。第一部《七劍下天山之修羅眼》裡交代了易蘭珠的身世,她是楊雲驄和納蘭明慧的女兒,可為什麼不姓楊呢?影片裡沒交代,原著中第二章“浪跡江湖 水盡萍枯風不語;隱身古剎 空靈幻滅色難留”卻交代了。

那是易蘭珠與母親相見,兩張相似的面孔,勾起納蘭王妃對過往的回憶,她已經知道是怎麼回事,卻不願也不敢捅破這層窗戶紙,她問到易蘭珠的名字,聽到不是姓楊,鬆了一口氣,卻立刻明瞭,易是楊的一半,蘭是自己複姓的一半,女兒的乳名叫寶珠。浪跡江湖十年遊,半生盡荒唐。一半代表著不是完整的,兩個一半湊在一起,也不是完整的,她是被遺棄的幽蘭明珠。

看過樑羽生作品的人都知道,梁羽生的時間線特別長,一部作品和好幾本都有聯繫,要看的話都要一起看,可是梁羽生小說的細節特別精緻,他的小說是細節控專愛,讀了之後自己都會有潔癖,提升審美情趣。

別小看潔癖,有華人教育第一人之稱的餘世維,在講座裡說過,潔癖就是總經理的性格,總經理都有潔癖的,所以養成潔癖的習慣,天生和總經理階層產生了一條綠色通道,很多情形下都會事半功倍,所以好好讀完梁羽生的作品,就會自然形成潛在總經理的氣質。

從小被拋棄的易蘭珠,長大後一心放在事業上,她的事業是憑自己的努力,幹掉滿清集團子公司一把手多鐸。

原著中多鐸就是憑資源圈走了納蘭明慧,納蘭與楊雲驄兩心相許,而納蘭明慧的父親納蘭秀吉是跟著多爾袞進關,苦幹了多年,才混到杭州總兵。多鐸是滿清皇室的遠親,慕名求婚。

知道歷史的不難發現,多爾袞很討順治皇帝嫌的,他的手下能不搭理就不搭理,那納蘭家在職場就是如履薄冰,好不容易搭上這門親事,門當戶對不說,還是高攀了人家。如果惹惱了對方,全家都會沒命的。

古代女孩子沒有名字,不識字的都有,而納蘭家只有這麼一個女兒,還文武雙修的調教,對她期望很高的,如此厚愛,除非納蘭明慧跟原生家庭有十怨九仇,不然不會不為原生家庭著想。

可這麼一來就犧牲了楊雲驄父女,楊雲驄在納蘭明慧出嫁前搶走女兒,所以就有了影片開頭楊雲驄抱著襁褓中的女兒闖蕩江湖的畫面,那是無奈之極的舉措。

影片中的易蘭珠一開始是無憂無慮地在天山跟著凌未風學劍,這倒是忠於原著,原著是說易蘭珠的武功大半是凌未風教的。

可接下來就胡扯了,易蘭珠愛上的是她師父凌未風,原著裡沒有這回事。

可細細辯味,影片中的故事,表達的感情色彩就是易蘭珠缺乏愛,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這倒是符合原著的人設,這樣的環境下,易蘭珠是這樣的狀態。故事沒那回事,感情是符合的。

現代電影流程分工裡是有一道工序,專門考慮情感設置,甚至是請情感專家,心理學家來做的。

原著中易蘭珠一心要除掉多鐸,既是為父報仇,也是在宣洩自己的逆反情緒。她兩次獨身犯險,不顧一切怎麼也要誅殺多鐸。看上去是英雄所為,其實就是在用武力和行動控訴著命運的不公,正如她初次見到母親所說的,我是一個罪人,如果沒有罪孽,為什麼被拋棄呢!

這話聲聲如刀,讓納蘭王妃身處水深火熱,才被見到失散的女兒重現,看到她亭亭玉立,縱是無人亦自芳,喜悅與親近難以抑制,可轉眼不願面對的進退兩難又迫使面對,一顆心被虐得粉塵稀碎。

在母親自殺之後,易蘭珠青絲熬白,那其實是她漸漸懂事了,母親所受的煎熬,她開始承接,開始感同身受,這才白了少年頭。

練霓裳,飛紅巾,易蘭珠三代白髮,原因各自不同,練霓裳是獨闖武當,卓一航面對兩難的選擇,他逃避著躲進了舊日依賴的舒適區,迷亂中他加入了攻擊的行列,胡言亂語中也沒有為愛人發聲,選擇一個人,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別看卓一航只是夢囈,卻擊中要害。練霓裳傷心之餘,一夜白頭。(事詳見梁羽生著作《白髮魔女傳》)

飛紅巾則是親眼目睹了納蘭明慧生下了楊雲驄的孩子,她是五雷轟頂,生無可戀,打擊了她所有的驕傲,出於自尊和人性,她還送了南海明珠給這個孩子,所以孩子的乳名叫寶珠。

可對她來說,那是胸口被焦雷擊中,體內全無生機,她再也不要見到楊雲驄,黯然神傷,一夜白頭。(事詳見梁羽生著作《塞外奇俠傳》)

所以說看過原著,再看影片,一切都胸有成竹,十分了然。

三代白髮,都是情傷,卻各有不同,這也是梁羽生小說的特色,細巧幽微,暗香浮動。

那麼影片中易蘭珠的一夜白髮和原著的內在邏輯還有暗合之處,易蘭珠的母親納蘭明慧是怎麼死的?表面是自殺,也是易蘭珠的推動,可易蘭珠就是構成這個後果的主要原因嗎?不是,那是多重因果,其中還有多鐸,他一直知道王妃的心不在他身上,可知道她還有一個女兒,他到臨死都沒有怪她。她的感動自責和愧疚,同時躲了多年的心結還是無力解開,這根本不是她可以化解得了的,她一死倒是解脫了。

可易蘭珠呢,母親面對的困境就落在她身上,她柔弱之軀又如何能承受,而且還哭不出來,欲哭無淚,唯有折磨自己,熬白了青絲。

影片中說的是易蘭珠情竇初開,出於依賴也是朦朧的情思愛上了師父凌未風,少女情懷總是詩。

凌未風與劉鬱芳前緣未了,中年心事濃如酒。少女的敏感讓她察覺危機,從小缺乏愛的不安,讓她排斥劉鬱芳。

可在危難關頭,凌未風救的是劉鬱芳,她又要面對被拋棄的感覺,加上又被告知父親楊雲驄的死是因為她,這又是多重因果,易蘭珠還是涉世未深的單純姑娘,無力應對,生生熬白了頭髮。

凌未風是自身難保才不能跟來,而且重傷之餘還是要掙扎著去救她,他並不負情義。

原著中還真有凌未風兩次去劫獄營救易蘭珠的情節,影片裡化用得是有幾分神思。

梁羽生作品還有一個特色,很佛系,透著佛家的智慧,而且遇到三角戀都不爭的,水利萬物而不爭,那是梁羽生詩禮傳家一種內化的表現。也許對於情節來講,不那麼激烈,可別有一種純美的風味,特別美,其動人心處,就在淡淡的心絃一顫,就跟莫扎特的音樂一樣,簡約卻特別有回味。

這一點在易蘭珠重見凌未風時就體現出來了,她那一句,如果愛你少一點,就不會破壞你我之間的關係。聽到這句臺詞時,就會感覺梁羽生的味道出來了,這就是梁羽生的感覺。

梁羽生還有一部作品叫《慧劍心魔》,裡面有十二字真言:拔慧劍,斬心魔,祛無名,證真如。

易蘭珠的臺詞就是這幾句話的形象寫照,她冷翠雪松般的話語背後其實是從劍網塵絲的千千結中,超越著夏流到冬,冬流到春的眼淚凝就。

這樣一個冷中帶烈,又柔怯含嬌的女孩,真希望她在似水年華,如花歲月中多一點開心,少一點滄桑。很多事情真不該由她來承擔,所以在第二部裡她笑了,笑得非常甜美,這才是屬於她的禮物。

這樣的設置又是符合梁羽生小說的內涵,驟雨不終日,花好月圓人和。

是有人說過樑羽生善寫悲劇,的確悲劇容易打動人,可估計說這話的人,應該沒有看全,如果看下去就不會那麼說。而影片的製作團隊起碼是看過一遍作品的。

《七劍下天山之封神骨》觀後感系列之二滄海月明珠有淚——易蘭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