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什麼原因會形成身體有溼氣?

厚厚837


現在很多人身上都會有溼氣,溼氣其實就是我們人體內排不出去的垃圾和毒素,廢水。

溼氣還特別的頑固,有這麼一句話說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祛溼也是一場持久戰。


首先我們來看看人體為什麼會有溼氣?

分為外因和內因

外因:身體的溼氣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你居住的環境。比如雨水天氣,或者居住環境溼氣重,你飲食上沒有注意,就很容易造成溼氣入侵,特別是長夏(農曆七月)天氣特別溼熱,整體環境都是溼氣比較重,你就要多吃一些健脾利溼的東西,比如荷葉粥,幫助祛溼的效果就特別好。

內因:

1. 脾胃運化弱

說到脾胃,首先要知道脾胃是幹什麼的?脾胃有兩個作用,意識幫助我們運化水谷精微,也就是說我們吃下去的這些食物幫助我們吸收運化到身體的各個臟腑,各臟腑有營養才能讓我們人體協調工作。

另外一個作用就是來幫助代謝身體裡的水液,如果你的脾胃運化功能出現了問題,這些水溼代謝不了,就會造成身體的溼氣重。

特別是我們現代人喜歡吃生冷的食物和油膩的食物,夏天喜歡開空調,這些都會讓脾胃溼寒,造成運化無力。

2. 久坐不動

那些經常坐著不動,缺乏運動的人也會造成身體溼氣重,容易出現四肢乏力和身體沉重。你發現沒有,越是坐的時間長,人就越是不想動。長期這樣身體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你看有些虛胖的人,往往身上的肉就是鬆鬆垮垮的,吃也吃不了多少,也懶得動。這就是溼氣重的表現。

3 .貪涼

比如很多姑娘們天冷的時候還喜歡露個腿脖子,錄個肚臍,然後天氣很冷還不穿襪子,大街上隨處可見,包括吃生冷的東西。可是卻不知道這樣就很容易感受風寒和寒溼,年輕的時候你不會覺得有什麼不舒服,等年紀大了 就會給我們的身體顏色看,我的阿姨年輕時非常愛美,大冬天的還穿個裙子,現在年紀大了,膝蓋經常痛。所以我們還是要根據季節來穿衣,切不可貪涼。


接下來再看看 溼氣重身體會有哪些表現吧,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最後 我們還是要從調理脾胃著手,再根據環境氣候的變化現在適合自己的健脾祛溼的食療方,讓你遠離溼氣!


我是掌之事-手診健康顧問,專注健康養生,手診識健康!希望上面的內容對你有幫助,請記得給我點贊!還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獲得更多健康知識乾貨!

其實生活中很多食材都可以幫助我們預防和調養身體,私信我回復“食療”送你一份日常食材解決常見疾病飲食方案,還有祛溼的食療方 助你健脾祛溼身體更加棒!

好的方法不要忘記轉發給你的朋友,祝大家都擁有健康的身體!


掌之事


說實話我很年輕,下雨的時候就感覺關節疼。溼氣重,只要衣服溼了點點就感覺關節疼。我買了老北京足貼


不過感覺沒效果。以前我小時侯就是喜歡去田頭捉螃蟹。經常衣服褲子都是溼的,還有熱天洗澡為了涼快身體不擦乾就這樣。


不過後頭我又去買了薏仁 赤小豆來煮稀飯。


無聊看電視


體內溼氣重喝什麼茶可以祛溼嗎?

體內溼氣重容易引發各種各樣的疾病,溼邪為陰邪,容易形成痰溼,寒溼,溼熱,風溼等體質,因此這也是為什麼溼氣如此棘手,讓人很難處理的原因,但是溼氣重,和我們平時的生活習慣也有很大的關係。

溼氣重一般會有哪些症狀?

溼氣重的人早上起來症狀十分明顯,會出現臉上冒油,睡不醒,精神乏力等表現,同時可以觀察到舌頭有齒痕,而且舌體胖大,舌頭水滑厚膩,這就是比較典型的溼氣重的特徵。

體內溼氣太重,喝什麼茶可以祛溼呢?

【玉米鬚茶】

玉米鬚性甘平,歸肝,腎,膀胱經。玉米鬚泡水喝可以利水消腫,平肝利膽。對於水溼停蓄之水腫,小便不利者,可以單味大劑量剪水服用,或者搭配冬瓜皮,赤小豆,生薏苡仁等等其他利水滲溼藥相伍為用。

【四君子茶】

四君子湯是著名的補氣利水消腫的方劑,對於舌苔胖大,甚至有齒痕,眼皮浮腫等嚴格來說都是脾虛造成的,氣虛則機體代謝水溼動力則不足,溼氣自然也會加重,陽氣因此也會受到牽連,而用四君子茶來調理,效果雖然沒有湯劑好,但是在祛溼健脾方面也是極好的。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每日介紹養脾中成藥!


脾胃範兒


人體溼氣從哪來?

1、吃太多油膩食物,喜歡吃火鍋、涮肉等,消化不好導致溼氣堆積,且過食肉會導致痰溼。

2、常喝冷飲、涼茶以及各種冷凍食物等。

3、受季節和環境影響,如吹空調、暖氣,回南天等等。

哪些情況會導致溼氣加重?

1、久居潮溼環境或陰雨或梅雨季。

2、缺少運動,久坐或久站。

3、常吃冰或過量食用生冷食物。

4、重口味如過鹹或過辣(如辣椒、鹽巴、醬油、沙茶醬添加太多)。

5、時常喝酒,過食肥甘厚味油膩之物(偏溼熱)。

6、經前荷爾蒙改變,溼氣重體質的人容易經前下肢水腫。

三、溼氣重有哪些表現?

1、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 小肚子大(常有脹氣),身體浮腫。

2、身體發沉、發重,渾身無力。

3、皮膚上會有溼疹,胃口不好,嘴裡發黏。

4、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睡覺打呼嚕,痰多,咳嗽,睡覺留口水、口臭、身體有異味,耳內溼(耳禪溼)毛髮粗糙,易脫落。

5、舌質很胖,顏色偏淡。症狀嚴重的,舌頭邊上會有齒痕,這叫“裙邊舌”。

6、眼袋下垂,黑圓圈嚴重,肥胖,減肥後反彈,機能衰退,對房事不感興趣質量不高等。

以上症狀,如果你佔了1——2種,要引起注意了,這說明體內有溼氣。溼氣不除,是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

四、溼氣重怎麼祛除?

祛溼主要有兩個方法,一個是食療祛溼,通過飲食達到健脾祛溼的目的;另一個就是運動,通過大量運動排汗的方式祛除體內溼氣。運動大家都懂,不必細說,下面來說說一年四季都用得上的食療祛溼方。

食療祛溼,老中醫們對推薦芡實薏仁茶,這看似簡單的一道茶,其中配方卻大有門道。芡實薏仁茶是出自宋朝官方藥典《和劑局方》,因配方獨特後來留傳至今,幾乎有點常識的老百姓都知道用芡實、紅豆、薏米之類的熬粥喝,只是並不知道這個其實薏仁茶的精確配方和來歷。

一千多年來,其實薏仁茶給天下古今蒼生帶來了多少福音,已經不可考證了,它的效果使它一直活躍在中醫師的食療養生方里。芡實薏仁茶一共有7種配方:薏米仁、赤小豆、淡竹葉、馬齒莧、槐米、芡實和綠茶。這是一個精巧無比的養脾去溼氣奇方,這可比簡單用紅豆和薏米熬粥來喝效果強多了:其中芡實是健脾的主藥。

《本草新編》中說芡實:”健脾祛溼之神藥,而其尤能祛溼“。方中赤小豆、薏米、芡實都有健脾滲溼的功效,能去掉脾臟最怕的溼邪。淡竹葉和槐米有滋補脾陰的功效。這麼多補脾的一起,必然補脾氣祛溼氣。古人創造芡實薏仁茶這個方子是很不容易的,其間相輔相成,絲絲入扣,有著嚴密的思路和邏輯。

祛溼健脾古方——芡實薏仁茶

材料:薏苡仁、赤小豆、芡實各5克,淡竹葉、馬齒筧、槐米、綠茶各1克。

做法:將薏米仁、赤小豆、芡實冷水浸泡半小時後,放入鍋中熬煮,大火燒開後改用文火慢燉,煲1小時,加入剩餘材料,繼續煲半小時,即可。

溼氣重的人,建議早晚一次,每次一杯。具有良好的祛溼排毒、瘦身健脾、潤腸通便功效,對下身浮腫的肥胖也有作用。此方已被廣泛應用,市場上有更方便的袋泡茶,如亦舒堂薏仁茶,免去熬煮的麻煩,深受現代年輕人喜愛。

南方空氣中水分多,溼氣重,南方人也更容易出現溼氣重問題,要更注意祛溼。芡實薏仁茶在飲用上並無大的禁忌,全家人都可適量飲用(除孕婦和幼兒),對健康有好處!


sanqidewo


溼氣重不重可以從以下七點來判斷:

1、看頭髮。正常的頭髮是光澤、乾爽的。體內溼起太重,頭髮就愛出油!

2、臉出油。有沒有覺得臉上油油的,無論冬天還是夏天臉上都喜歡出油,摸上去能感覺到膩膩的。 那就是體內有溼氣。

3、睡覺流口水。為什麼說睡覺喜歡流口水是有溼氣呢,因為人在睡覺的時候處於一個排洩的放鬆階段,而體內溼氣太飽和,口水就會自行流出了。這個過程你自己完全察覺不到。

4、耳內溼也就是俗稱的油耳朵。耳朵裡面總是溼溼的,用小指觸碰,感覺有油。

5、起床時頭昏。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頭特別昏,打不起精神來,人也懶得動。感覺自己身上溼溼的。這也是體內有溼的表現!

溼氣對人體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現代很多主流媒體的養生或中醫類節目多有涉及。很多人從這類的節目中懂得了自己很多問題都是溼氣重引起的,就開始了漫長的祛溼之路,薏米紅豆、艾灸、拔罐試了一路,但見效卻少之又少,這正是那句老話——千寒易去,一溼難除。

溼氣與脾氣相關,溼氣重只是表象,而脾虛才是根本。所以,祛溼要先補脾!只祛溼、不健脾,溼氣永遠去不完。

補脾祛溼茶方推薦:

薏米金錢柳茶:薏米5g,金錢柳10g

薏米是祛溼氣的好東西,中醫古籍《本草新編》中對薏米寫道:“薏苡仁,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溼盛在下身者,最適用之”。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有這樣的記載:“薏苡仁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

很多說到這裡有朋友會說,我直接吃薏仁不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再加個金錢柳呢?這我得再多說一句,青錢柳被譽為醫學界的第三棵樹,一方面含有豐富的皂苷、黃酮、多糖等有機營養成分,可以平衡人體糖代謝;另一方面又含豐富的Ni、Cr、V、Se等元素,使血流通暢,促進多餘的垃圾及時排出體外。

這兩樣強強聯手,使1+1大於2。而且毫無副作用,幾乎人人都能吃。


浪費184634981


第一、熬夜睡眠差

很多人一到夏季就會經常有熬夜、失眠的症狀,這主要由於天氣炎熱、使人變得煩躁所致的。加上夏季蚊子比較多,很多人因此一整晚都休息不好。中醫認為,經常熬夜容易傷人體的陽氣,使邪氣“趁虛而入”。而溼氣為六淫之一,當正(陽)氣不足,溼氣就會入侵。

第二、氣血不足

氣血不足是引起溼氣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於很多氣血不足的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經脈運行不順暢的情況。這就會使人體的腑臟功能減弱,從而導致身體器官代謝速度變慢。尤其是對人體的脾胃傷害最大,這主要是因為人體中的水分不能及時排出而導致。

第三、久坐不動

對於很多上班族而言,久坐不動是常有之事。而久坐不動也會導致溼氣加重,這主要是因為人們長期坐著,一整天都沒有怎麼消耗體力,這樣會使身體代謝變慢,從而導致身體的運化能力下降,最終導致陽虛。


39健康網


現在,中醫養生觀點大行其道,很多朋友都知道了溼氣重的危害,外面的養生會所也都有去溼氣的項目!但是,大家真的弄明白了嗎?

什麼是溼氣?

中醫講溼氣分為“內溼”和“外溼”兩大類!

內溼就是指人體水溼停滯或者內生溼邪,最重要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缺乏運動、大量飲酒、肥甘厚味、吹空調、吃冷飲等等不好的生活習慣,這些習慣都會影響人體的脾胃功能,導致脾胃虛弱,無法運化水液,最終溼氣內生!

外溼就是指外感的溼邪,這種多數與季節和地域有關係,比如空氣中溼度大,就會容易外感溼邪,另外,我國南方悶熱潮溼,也容易造成外溼內侵!

溼氣重有哪些表現?

溼氣重的人,多數有面部油膩、喜歡長痘痘、舌頭有齒痕、舌苔黃膩、吃飯不香、大便不成形、馬桶很難衝、睡覺打呼嚕、流口水、口臭、容易溼疹、陰部瘙癢、帶下增多、小肚子大、浮腫肥胖、頭身困重、肢體痠痛、容易疲勞等等表現!

怎麼祛溼氣?

1.多運動出汗!少吹空調!汗液能夠帶走溼氣排出體外!

2.適當辛辣!湖南重慶四川都是溼氣重的地方,所以老百姓都喜歡辛辣口味,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3.遠離潮溼環境!夏天睡覺不要把涼蓆打溼!不要睡在地板上!不要使用加冰的空調扇!潮溼的地方使用除溼機!

4.針灸拔罐,如有條件,可以去專業場所進行針灸拔罐,可以很好的祛除溼氣!

5.食療祛溼,薏苡仁、茯苓、蒼朮、白朮都具有很好祛溼效果!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選用!

三伏天正是祛溼好時節哦!更多健康知識歡迎關注國醫視野!


國醫視野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重的人身體就會出現各種異常,如身體睏倦、身體四肢沉重、食慾不佳、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等。那溼氣到底是什麼引起的呢?其實主要原因就是不良生活習慣,尤其是以下這6個,如果不趕緊改掉,溼氣就會一直纏上你。

溼氣是怎麼引起的?

1. 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症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2. 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溼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溼”。

3. 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4. 喝大酒

這是加重“溼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溼邪,因此酒精儘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5. 愛吃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6. 老坐著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痠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既然有了溼氣,那除溼就是必須要做的事。如何除呢?小編給大家推薦了一款效果極佳的除溼粥,大家趕緊學起來。

紅豆薏米綠豆粥

材料:紅豆、薏米

做法:

1. 紅豆和薏米泡水洗淨;

2. 把紅豆和薏米一起放鍋裡;

3. 放適量水,按煮粥程序完成(時間根據自己鍋具掌握時間);

4. 放入適量冰糖即可。

注意:紅豆薏米粥千萬不能加大米,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溼氣,溼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米都

祛溼,本身不含溼,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


草根問答


起初溼氣重的人只是感覺舌像異常,大便溏稀不成形、皮膚起疹起痘,稍重時胸悶乏力、體態睏乏、咽喉腫痛;進一步發展,會出現關節疼痛,體型肥胖;久而久之還會引發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



溼毒的程度:

一級溼毒:在表皮

症狀:皮膚騷癢,長溼疹,頭臉油膩、長痘。

二級溼毒:在肌肉

症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痠,乏力。

三級溼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溼,俗稱風溼。

症狀:肩周炎,肩痛,頸椎勞損,腰痛,風溼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溼毒:在臟腑(子宮、卵巢、脾胃、肺)

症狀:脾胃虛弱,便秘,多痰,婦科炎症。

五級溼毒:在身上(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

溼氣還會極大的影響一個人的容貌,表現在皮膚上會出現長斑長痘,暗黃無光;表現在體型上就是水腫肥胖,大腹便便;表現在精神氣色上就會出現無精打采,睏乏無力。

1、溼氣為禍,常常引起全身的不適,背後的原因是溼氣會侵入五臟六腑:溼在脾,則脾虛,溼在胃,則胃弱,溼在腎,則腎虛,溼在肺,則肺弱......五臟六腑不調和,溼氣根本不可能完全祛除。

2、溼氣在外會有很多表症,如皮膚油膩,口乾口苦,嗓子幹癢,長痘,溼疹,腰痠背痛等等。

中醫祛除溼氣採用以下方法:

主責:健脾健胃、利水滲溼

在內:兼主責更益腎宣肺、清心淨肝、促腸胃等調和五臟六腑。溼氣的根源在於脾虛,雖首責脾,實非侷限在脾。所以真正的中醫祛溼的時候,必然會用健脾健胃的藥材再配合利水滲溼的藥材,同時兼顧五臟六腑才能真正從根本去溼。

在外:針對溼氣引發的表症同時用藥,短期消除表症,常常幾天就見效,讓溼氣重的人能增強信心,長期堅持吃下去。


萌萌噠171748422


我們身體裡有兩個負責“管理”水的臟器,一個是腎臟,一個是脾臟。腎臟的能力可以使水分分佈全身,而脾臟則主管腸胃,並將體內的水分吸收進血液,血液再將這些水分運回腎臟,部分水分轉化成尿液,這樣就形成了身體水分的循環。

對於健康的人來說,腎臟和脾臟的能力是對等的,這樣身體的水分也就可以保持平衡。而如果脾臟運化能力變差,大量的溼氣就會在體內堆積起來,形成體內溼氣重的情況。並且這些水溼通常都會堆積在腹部和腿部,這也就容易造成肚子和腿部肥胖的情況。

因此有的人看起來變胖了,其實並不是真的胖,而是溼氣太重了。這類型的胖想要減下來,養脾胃除溼氣就變得尤為重要。

每天做到3點,養脾胃,祛除溼氣

1、吃點養脾胃祛溼的食物

食療養脾胃祛溼是最直接也最不費力的方法,平時少吃些油膩刺激的食物,少碰甜食,飲食以清淡為主,是利於脾臟的運化和溼氣排出的。

另外還可以多吃火麻仁、荷葉、茯苓這些有健脾祛溼功效的食物。這些藥食同源的健脾祛溼食物,中醫上通常會將它們搭配在一起,結合益生菌發酵,製成火麻荷葉發酵液來飲用。這樣每天堅持喝一些,可以吸收食材中所含的荷葉鹼、亞麻酸等物質成分,起到促進脾臟運化,排溼毒的作用,可以去除溼氣的同時讓人更快瘦下來。

2、花點時間鍛鍊

適當鍛鍊身體對健康是很有好處的,不僅能控制體重幫助減肥,還能夠促進腸胃的蠕動和脾臟的運化,利於排掉體內的溼氣。平時除了參加一些體育鍛煉之外,還可以多多到戶外去走走,比如散步、爬山等,也是不錯的鍛鍊方式。

3、注意保暖不要貪涼

無論是天氣熱還是天氣冷,都要注意保暖,天氣冷就及時添加衣物,天氣熱也不能把空調溫度調太低,否則雖很容易導致溼邪入侵,加重溼氣的產生。並且平時也要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否則很容易刺激到脾臟,造成脾臟運化能力下降,溼氣不發正常排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