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曾經的德慶——歷史上的端溪縣

關於歷史上的端溪,可以參考覃錦波先生的《端溪與端山,德慶兩千多年曆史的起點》與李護暖先生《端州得名的由來》。今天我們看看因端溪而得名的端溪縣的歷史沿革。

漢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南越國滅,設九郡十五縣,其一為端溪縣(縣治在今德慶學宮東北,已為民居),因縣治在端溪(今大涌河)水口而得名。縣境北起車牛山、大鼎山,南到羅定江源頭,東越悅城河與洚水流域,西至羅旁水、陸溪一帶。範圍為今德慶、羅定、鬱南、信宜、雲安區、云城區等地,也是端溪縣轄地最遼闊的時期。1986年信宜縣地方誌辦公室數人到德慶溯源,每人曾在端溪水口舀飲一碗水,可謂“飲水思源”。

曾經的德慶——歷史上的端溪縣

西漢時期的端溪縣

晉太康元年(西元280年),在端溪縣東部設立元溪縣(縣治在今悅城鎮舊縣村),在端溪縣西南部設都羅縣、武城縣(今鬱南縣都城鎮一帶),永和五年(西元349年)又從端溪縣析出,設置晉化縣(今鬱南南江口一帶),龍鄉縣、夫阮縣(在今羅定)。劉宋元嘉年間(西元424~453年)從端溪縣析出設置安遂縣(在今鬱南縣),大明四年(西元460年)又割端溪、元溪縣地設樂城縣(縣治今悅城水口)、賓江縣(縣治今九市鎮)、文招縣(縣治今鳳村鎮)、悅城縣(縣治今播植沙村)。蕭齊時(西元479~502年),在端溪縣地又設置威城縣(在今鬱南)。自始直到宋朝開寶四年(西元971年),端溪縣地僅管轄今德慶縣西部(今德慶、高良、官圩、馬圩、新圩、回龍鎮)一隅之地。

曾經的德慶——歷史上的端溪縣

晉康郡

曾經的德慶——歷史上的端溪縣

康州

宋開寶五年(西元972年),悅城、晉康、都城三縣併入端溪後直至明初。端溪縣下轄金林、悅城、都城與晉康共四鄉六十四里。轄地包括今德慶縣、鬱南縣、雲安區、雲安區。

曾經的德慶——歷史上的端溪縣

康州

曾經的德慶——歷史上的端溪縣

德慶府

明朝洪武九年(西元1376年)撤銷端溪縣,其地由德慶州直接管轄。端溪縣這個建置從漢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開始,歷經歷史洗禮,沿用了一千四百八十七年之後到明太祖洪武九年(西元1376年)結束,從此成為了歷史名詞。

曾經的德慶——歷史上的端溪縣

德慶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