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電腦上的鍵盤佈局是怎麼形成的?

洪良


凡是用電腦的人都離不開鍵盤。如今通用鍵盤左上角英文字母的排列順序是“QWERTY”,被稱為“QWERTY”鍵盤。不知你想過沒有,鍵盤上的英文字母為什麼是這樣排列的呢?

其實,最自然的排列方法是按英文字母表上的順序,“ABCDEF”這樣排列下來就好了,這樣我們在練習打字的時候,不用再另外去記憶鍵盤上的特殊排列順序,不是方便得多嗎?

事實上,最早的鍵盤確實就是這樣安排的。

1868年,美國排字工克里斯托夫·拉森·肖爾斯發明了機械打字機。機械打字機按鍵驅動一根根長杆,長杆上帶著一個個小小的字錘,字錘隔著色帶敲擊在紙上,從而留下一個個字母印記。這個天才的發明改變了人們的書寫方式。

很自然地,最早的鍵盤字母鍵的順序就是按照字母表順序安裝的,鍵盤左上角的字母順序是“ABCDEF”。只要稍加練習,打字員的打字速度就可以很快。但是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如果速度很快地先後敲下相鄰兩個字母,相鄰的長杆和字錘很可能會卡在一起,很麻煩。

肖爾斯的妹夫是一位數學家,他給肖爾斯提了一個建議,把鍵盤上那些英文字母中最常用的字母分開,以避免故障的發生。肖爾斯採納了這個建議,將字母重新排列,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QWERTY”的佈局。打字員使用這個鍵盤的時候,打字速度明顯下降,也就很少發生卡鍵的情況了。

1879年,克蘭德爾發明了把字錘安放在圓柱套上的打字機,從而完全避免了卡鍵問題。卡鍵問題解決了,設計更加合理的“IDEAL鍵盤”出現了,它把構成70%英語單詞的字母放在打字機的基準行,也就是三行字母鍵的中間行。

20世紀30年代,華盛頓大學教授奧古斯特·德沃拉克發明了一種“DVORAK鍵盤”,可以使左右手能夠交替擊打更多的單詞。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曾做過一個實驗,研究的結論是:用“DVORAK鍵盤”要比用“QWERTY鍵盤”培訓打字員有效得多。

DVORAK鍵盤

20世紀70年代,一位叫理連·莫爾特的人又對“DVORAK鍵盤”作了進一步改進,這個以發明者名字命名的“MALT鍵盤”,比“DVORAK鍵盤”更加合理、高效。它改變了原本交錯的字鍵行列,並使拇指得到更多使用,不僅僅用來敲擊“空格鍵”,同時使“後退鍵”及其他原本遠離鍵盤中心的鍵更容易觸到。

雖然有很多比“QWERTY鍵盤”更合理的鍵盤佈局出現,然而就是因為先入為主,太多的人已經習慣了使用這種鍵盤,新的產品總難以被市場接受。儘管蘋果II型計算機從“QWERTY佈局”轉向“DVORAK佈局”,並且通過商業廣告勸說人們放棄“QWERTY鍵盤”,但這種做法也沒有產生效果。


洪良


鍵盤佈局是按鍵在鍵盤上分佈方式的圖或定義。人們所使用的鍵盤佈局由計算機中的軟件決定。 按鍵上的字符表示鍵盤的標準佈局。 全世界採用許多不同的鍵盤佈局。人們平常使用的佈局取決於所在的國家或使用的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