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人像攝影作品中,人像可以位於畫面中的什麼位置?

柳侍墨


人像攝影作品中,人像在畫面中的位置,主要是根據拍攝的主題,和表現形式決定的。人像拍攝分全身人像、半身人像、特寫人像,還有組合人像等。以表現的內容為核心,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構圖方式,構圖方式不同,人像主體在畫面上處的位置也不同。



人像在畫面的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畫面上任何地方都可以。一定要根據內容和構圖的需要,使得畫面主體突出,虛實結合,節奏統一,視覺效果協調。比如我們要特寫人物的五官,可能人像佔據了整個畫面;如果是拍攝半身人像,那可能佔的位置是三分之二區域。

不管是拍人像還是拍其他題材,在構圖上,結合一些比較經典的構圖方法,來實現我們的表現目的。比如最常見的,也是用得最多的三分法構圖或者說“井”字法構圖,將主體落在畫面的水平線和垂直線,三分之二的交叉區域。還有三角形構圖、對角線構圖、“S”構圖、框架式構圖等。

總之,人像在畫面上的位置,是根據表達的內容,和構圖的方式來決定,靈活運用,有機結合,才能拍攝出優秀的人像作品。

以上純屬個人愚見,僅供參考。歡迎留言討論,敬請關注“腦攝狼圖事界”頭條號。


腦攝狼圖事界


這個問題問的就是攝影構圖方式啦。

我們探討構圖就是探討要把主體安排在畫面中的什麼位置?

放在什麼位置可以讓佈局合理、主題明確、主體突出?

下面分享5個我自己常用的人像攝影構圖方式,希望對想了解這方面攝影知識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1、三分法構圖

描述:將主體放置在三分線上或者黃金分割點上。這應該是最常用的一種構圖,叫法比較多,像黃金分割法、三分法、九宮格、井字格等。

特點:避免主體居中的呆板,黃金比例讓構圖看過去舒服,符合大眾審美。

例:人物的臉部眼睛處於黃金分割點。

例:人物的處於三分線上

例:人物的處於三分線上

例:人物臉部處於黃金分割點上

2、對稱式構圖

描述:把主體安排在中軸線或者兩邊對稱的位置上。我經常在使用對稱構圖時會配合上中心構圖、框架構圖等。

特點:對稱可以讓畫面保持平衡、和諧,居中可一眼看到主體。

例如:遇到建築物框架,像門、走廊等自帶對稱屬性的環境裡,就可以多采用對稱構圖

3、虛實構圖

描述:前景、主體、背景的虛實結合,拍攝時用大光圈或長焦加上前景的拍攝技巧實現前景虛化、主體清晰的效果。

特點:可加強畫面空間感,同時環境虛幻,人像朦朧,會畫面更為唯美。

例如:拍攝室內人像時窗簾、紗巾、牆面等都可以作前景。拍攝外景時花花草草都是常用的前景元素。

4、引導線構圖

描述:拍攝環境裡的線條來吸引和引導觀者的視線。

特點:延伸的引導讓畫面更具空間感、縱向的引導讓畫面更具立體感。

例如:常見的道路、河流、橋、樓梯、欄杆等具有方向的都可以作引導線。

5、意境構圖

描述:拍攝大場景,主體在畫面中只佔很小的一個位置,展示大環境、風景畫面為主,人物起到點綴、畫龍點睛的效果。

特點:大場景營造意境,讓畫面充滿故事感,引人遐想。

麋鹿攝影,分享原創攝影文章,歡迎觀看,感謝關注收藏,有疑問可在評論區留言,一起探討。


麋鹿攝影


人像攝影作品中人像的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是一定要居中或者位於三分之一的位置或者位於某一個固定位置,而是根據拍攝的情境,可以位於畫面的多個位置。

一,因光影而定。如圖一,逆光拍攝一個玩滑板車的小女孩兒,既要拍攝人物主體,又要拍攝主體的影子,而且主體是瞬間經過的不容遲疑,稍慢可能就拍不到了。瞬間要表現的是人與影,只要能表現主題就好。

二,因引導線而定。如圖二,人物走到橋身弧形引導線的盡頭,是最佳的拍攝位置,後邊恰巧有光影的襯托,凸顯了人物的剪影效果。

三,因對比而定。如圖三,在地鐵站里人流從大屏幕前經過,一靜一動,一明一暗,一清一糊,表現地鐵里人流熙熙攘攘的場面。

四,因哲理而定。如圖四,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恰巧以輪胎為框架,透過輪胎拍攝到一個行走的人物,寓意人生就像這隻輪胎一樣,有起點有終點,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把握。

五,因視線而定。如圖五,這張照片將人物居左放置,大約三分之一的位置上,通過人物的向右視線來延展夕陽的美麗景色。

六,因情緒而定。如圖六,這張圖片裡只看到座椅,實際上是沒有看到人物的,是通過列車車窗的反射將人物的面龐恰好映射在閃過的樓房上,表現旅者歸途上思鄉心切的情緒。








佳能視界


如果是棚拍,布光帶來的輪廓感立體感比構圖更重要,然後是焦段的選擇,不同焦段對人像的透視關係不同,一般人臉在50至135mm焦段範圍內拍出來自然些。如果是外景,得根據背景的選擇來構圖。

想讓背景出現什麼樣的內容,採用什麼樣的景深,用什麼樣的取景角度,這些都需要考慮,僅僅考慮還不夠,往往需要現場跑位取景看實際構圖效果,配合光圈、焦段、快門速度的設置和取景角度的嘗試最終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這個過程有經驗的攝影師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但往往避免不了,沒經驗的話,更需要耐心認真嘗試。

外景人像的構圖儘量避開雜亂的背景,如果是景點或者值得記憶的地點,可以拍近景全身像或者半身人像,通過走位取角度讓畫面裡出現地標,嘗試不同角度的俯拍和仰拍,既能看出在哪裡,又突出人像記錄。景點人多的話,採用俯拍和仰拍能夠把周圍遊客儘量剔除畫面,至於拍正面、側面、45度角等等,就需要調整人像位置和相機位置多嘗試,從取景器裡看效果,怎麼好看怎麼來,多嘗試多拍就知道怎麼拍好看了。

不跑位的話,真的很難拍出好看的外景人像,除非空氣切割機超級淺景深,只讓知道在室外,不讓看背景和地點,那可以隨便拍,雜亂背景都可以被虛化得完全看不出是什麼在哪裡,那樣和棚拍有點相通了,變成了只需要取自然光線角度和補光角度。

然後不管棚拍還是外拍人像,對焦很重要,一般把焦點對在眼睛上,能把臉和精神狀態及情緒拍得清晰完整。當然,外拍也不百分百拍臉,有些為了強調身體部位,也可能調整淺景深拍攝,比如只把腿拍清晰,上身靠後,逐漸虛化。。


五三的五


人像攝影作品中,人像在畫面中的位置,主要是根據拍攝的主題,和表現形式決定的。人像拍攝分全身人像、半身人像、特寫人像,還有組合人像等。以表現的內容為核心,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構圖方式,構圖方式不同,人像主體在畫面上處的位置也不同。

人像在畫面的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畫面上任何地方都可以。一定要根據內容和構圖的需要,使得畫面主體突出,虛實結合,節奏統一,視覺效果協調。比如我們要特寫人物的五官,可能人像佔據了整個畫面;如果是拍攝半身人像,那可能佔的位置是三分之二區域。

不管是拍人像還是拍其他題材,在構圖上,結合一些比較經典的構圖方法,來實現我們的表現目的。比如最常見的,也是用得最多的三分法構圖或者說“井”字法構圖,將主體落在畫面的水平線和垂直線,三分之二的交叉區域。還有三角形構圖、對角線構圖、“S”構圖、框架式構圖等。

總之,人像在畫面上的位置,是根據表達的內容,和構圖的方式來決定,靈活運用,有機結合,才能拍攝出優秀的人像作品。






雲淡風清


一般來說,人像放到黃金分割點為好,但也不能固化,要看拍攝環境和景別,有時將人放到畫面中間也很好。


石可言也


個人認為:

人像攝影是以人像為中心來進行構圖,光線、色彩、構圖都是圍繞想突出的人像特徵來建構要素。

能夠讓人一眼發現人像,並目不轉睛仔細欣賞。大體攝影方法分兩類:

一、利用直接感官對比烘托突出;

二、利用大腦思覺對比烘托突出。

第二類是在第一類的基礎上升華得來,運用一般大眾慣性邏輯思維導式來構圖。

不過,有挑戰才有意思。挺有意思的😝!

答題完畢。

一家之言,才疏學淺。見諒!🙏🏻


RuZiHengYuan茹茈蘅芫


注意人物空間感


建築攝影師


你心中的最佳位置


聽雨盧—昝小強


人像位於畫面左中右都可以,人像佔總畫面的三分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