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那些被窮養的女孩子長大後性格如何?

南橋經幾秋


窮養其實並不是家裡有多窮,而是父母刻意營造出來一種很窮或者說過分勤儉節約的家庭氛圍來。

我以前認識的一個妹子就是這樣的,她的父母都是國企員工,雖說並不是大富大貴,但是基本生活還是不錯的,但是妹子的媽媽對於勤儉節約卻有特別嚴格的要求,他們也並不是和女兒哭窮,而是告訴孩子,不要去比較那些吃穿用度,而要去比學習成績。她說,小學六年,她只用了兩個書包,其中第一個用了四年半,直到破了,才又給她買了新的書包。

除了在物質上比較節約之外,她的父母對於讚揚她也是很苛刻的,出了任何問題都會第一時間讓她反省自己的不足,她的印象裡,父母永遠沒有替自己說過話。

這樣的家庭環境讓她變成了一個特別討巧的姑娘,但是卻他永遠不懂得維護自己的禮儀,不會爭不會搶,甚至連吃虧了都不敢為自己聲張。最大的問題出現在她談戀愛的時候,她特別容易吸引渣男,最初的時候對她好,但是相處久了總會變成對方無止盡的對她索取,不論是情感還是金錢,而她幾乎沒辦法拒絕,因為她習慣了。

被窮養的孩子很自卑,習慣付出,習慣被打壓,父母以為會培養出來一個吃苦耐勞的孩子,實際上培養出來的是一個習慣受欺負,並且也容易吸引欺負她的人的孩子。

我是echo小茵茵,一個有趣又有料的親子漫畫家。關於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在在評論裡和我一起討論哦~


echo小茵茵


很多人都認為窮養女孩子會導致女孩子性格不好。其實,這話並不對。

窮養也好,富養也罷,最重要的還是教養。

我認識的學生裡,有A、B兩個女孩。

兩個女孩家庭條件都很不好。兩個人很少穿新衣服,吃飯、做事都很節約。

小A的父母重男輕女,眼裡只有她的弟弟。

好吃的東西必須讓給弟弟吃。弟弟吃夠了,不吃了,才能輪到小A。

父母忽略小A,也沒怎麼管過小A。

這種長期的忽視,導致小A變得很自卑。

她從來都不敢大聲說話,別人欺負她,她也是逆來順受。

小A初中畢業後,父母不願意再供她上高中了,讓她進了一所技校上學,希望她能早點出來工作、早點掙錢養家。

小A在技校待了不到半年,就跟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跑了。

這個男人就請她吃了一頓肯德基,小A 就感動得要命。她認為這個男人給了她從來沒有過的關心和溫暖,她決定跟著這個男人遠走天涯。

16歲、父母沒有好好關心和教育過的小A,被一頓肯德基拐跑了,並生了兩個孩子。

小B呢,她家經濟條件也很不好。但是,父母很關心她,很在乎她。

家裡窮,穿衣服、吃飯都很節省。但是,父母很捨得在教育上投資。

父母的教育到位,小B很懂事;父母是寬厚本分的人,在這種家庭長大,小B的性格也很好。

又加上父母看重教育,小B的成績很不錯。因為學習成績好,為人熱情大方,很受同學歡迎,她也很自信。

去年,小B從北大畢業了,進了一家很好的公司。男朋友跟自己是同學,兩人的感情很好。

同樣是窮養的閨女,小A因為缺少父母的關心和教育,早早地被男人拐跑,並在很小的年紀生下孩子。屬於自己的青春,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

對於小B來說,雖然家庭條件也不好,但是,父母對她的愛和教育,讓她成為了一個積極陽光的人。

所以,窮養也好,富養也罷,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關心。對孩子的教育,也要跟上。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為積極、陽光、自信的人。


您的每次轉發,都是在幫助別人。歡迎轉發。

歡迎關注。更多教育、心理、情感的熱點知識推送給您。


柳柳老師


物質上的貧富不是成長的決定因素,也不是主觀上可以決定的。而精神上的貧富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影響因素,可喜的是——這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我也來講講故事,四個主人公都是女孩子,但她們的生活條件和父母的養育方式存在很大差異。

故事1:

主人公a家境貧困。一天,a看到同學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她想了很久才跟父母開口說想要一條一樣的裙子。父母覺得孩子很少開口要東西,不想孩子失望,說:“行!過幾天等玉米賣了之後就買。”

a的父母傳達給她的是——雖然我們不是很富裕,但我們理解女兒的正常需要,我們努力一下還是可以滿足女兒的需要的。我們現在雖然沒有豐富的物質,但只要我們好好努力,是會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的。

a會很積極向上,她相信通過努力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不覺得自己比他人差多少。

故事2:

主人公b家庭貧困。一天,b看到同學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她想了很久才跟父母開口說想要一條一樣的裙子。父母說:“你沒看到我為了養活你每天這麼辛苦地工作,居然還這麼不懂事、要東要西的?!”

b的父母傳達給她的是——父母非常辛苦,向父母提要求,是非常不懂事的表現;漂亮的衣服不是自己可以要求的,這是一個不合理的要求,自己是不配擁有這個東西的;自己連一件漂亮的裙子都不能買,父母太無能、父母不愛自己。

b自我價值感低,總覺得自己矮別人一頭,能賺錢後會通過無止境的購物來滿足自己的以前未被實現的願望;更可能以物質來衡量他人對自己的愛。

故事3:

主人公c家庭富裕。一天,c看到同學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她跟父母開口說想要一條一樣的裙子。父母說:“先把你衣櫃的衣服整理一遍,看看你的櫃子裡是不是有很多很漂亮而且跟別人不一樣的裙子。想想是不是一定要買。如果要買,可以,週末媽媽休息時,帶你去買。”

c的父母傳達給她的是——你的需要是可以被滿足的,但不是無條件滿足,你需要自己來衡量你的需要是不是必須的,而且要看他人是否有時間去滿足你。

c會對自己的需要非常清楚,並且會慢慢減少跟他人的比較,明確自己的獨特需要和個性;內心比較富足;在滿足自己需要的同時會顧及到他人。

故事4:

主人公d家庭富裕。一天,d看到同學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她跟父母開口說想要一條一樣的裙子。父母說:“行!寶貝喜歡的,隨便買!下午就去買!多買幾條!”

d的父母傳達給她的是——父母是會隨時隨地無條件滿足自己的慾望,父母非常愛自己。允許自己買漂亮的衣服,是父母愛自己的表現。

d相對會比較驕橫,她會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和衡量他人,如果你愛我就應該無條件滿足我,否則你就是不愛我。對物質的要求相對也會較高。

不管家境如何,只要清楚孩子的培養方向,成人都是可以去調整自己傳達給孩子的深層次的認知。


幼兒教育小馬達


都說女孩要富養,因為如果從小生活在優越,不愁吃喝的家庭中,女孩的性格會很陽光單純,看不到生活的痕跡。真的都是如此嗎?從筆者這麼多年接觸過的女孩中,不乏家庭條件一般,但依然開朗樂觀的。也有不少家境良好的大家閨秀,卻嬌縱蠻橫。所以說,這種事情不能一概而論。


家庭給一個人帶來的影響很有可能是一輩子的。與其說窮養與富養,不如說是家庭教育,尤其是金錢教育的關鍵。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念,不浪費,懂節制,不卑不亢,獨立。這是每個家長都應該做的功課。


有的家庭會經常給孩子灌輸生活不易的信息,比如爸媽在外有多麼艱辛,砸鍋賣鐵也要讓你上學等等之類的話語。這其實不能有效的教孩子要節約等等,反而在無形中給了幼小的孩子壓力,過度地強調了金錢的重要性。


還有些家庭會把孩子過度保護在象牙塔裡,這類孩子將來走上社會,很容易吃虧。不知柴米油鹽的來之不易,亦不會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正確的金錢觀念是要一點點滲透到孩子的童年裡。如果家庭條件一般,也不要虧待了孩子。當然,這個不虧待是指家長要儘可能的讓他經歷其他孩子會有的東西,這些東西不一定很貴,但卻是他的視野中不可缺少的。


決勝網


我就是被窮養長大的。

我只想說,我的孩子,我只想富養他。

我記得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被老師趕回家拿學費。

初中的時候,也是因為學費,被老師點名。站一堂課。

高中的時候,貧困生去領被子,我根本就不想去領。學費沒有減免,我媽還跑學校質問班主任。班主任把我喊出去說了一頓。導致我以後都無法面對那個老師。感覺是我自己做錯事情一樣。

食堂吃飯的時候,我都不敢點貴的菜。別人吃完飯,還要買點零食,我幾乎都是看著別人吃。偶爾買一次,心裡就有犯罪感。感覺沒有對得起辛辛苦苦的父母。實習的時候,買衣服都是去小商品市場。

窮養不止讓我自卑,苦惱,還深深讓我感到力不從心和無力感。那時候就常常想,有一天,我能隨心所欲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多好。

高考完,我就去私人飯店當服務員。那時候,都可以在廚房裡配菜了。當時服務員一起的,有七個人。休息的地方,就在飯店後面的老闆自己的房子。房子很湊合。一共兩間房。男女各一間。反正有的女生夜不歸宿。我記得,有一次晚上,有個男生,就在我房間,說要在這裡睡。後來有人來了,他才走。之類的事情,還有幾次。因為自己心高氣傲,並沒有看上他們,也可能長得醜,所以並沒發生什麼。其實裡面的女孩子,都失身了。這是後來才知道的。我當時完全沒有一點安全意識。窮養把我養成了一個無知的傻子。只是運氣比較好而已。

大學暑假的時候,我偷偷跑到電子廠打工一個月。電子廠裡很苦的。除了吃飯,其他時間,一站就是一整天。活很多,量很大,必須下班前做完。廠裡有時候還沒有風扇。有連續一段時間,都是倒夜班。那時候掙的第一筆錢,2000塊。反正在當時,感覺很富了。

當時拿著這筆錢,給家裡人買了身衣服。給了姥姥一點。剩下的,就不記得幹嘛了。反正沒有瞎揮霍掉。

窮養讓我懂得了節儉不浪費。

後來,有了一個好工作,嫁了一個好老公。回頭想想,曾經的工作,再也不想去碰。

有時候,我會感謝窮養,把我養成了一個身體好能吃苦,動手能力強的人。

更多的時候,我會想到它帶給我的自卑。如果我不是一個積極開朗的人,如果我還是一窮二白,我想,我只會被窮養打敗。

窮養能給我的,富養也能給到。

富養能給的,窮養遠遠不及。


奧利奧媽媽碎碎念2



什麼是窮養什麼是富養?

月入五千的家庭,每個月給孩子花兩千。

月入五萬的家庭,每個月也給孩子花兩千。

哪個是窮養,哪個是富養?

月入五千的家庭,每月給孩子花兩千,兩千都花在吃穿用上上。

月入五萬的家庭,每月也給孩子花兩千,兩千都花在給孩子增漲見識、提升能力上。

哪個是窮養,哪個是富養?

月入五千的家庭,每月給孩子花兩千,兩千都花在給孩子增漲見識、提升能力上,但家庭關係糟糕,父母經常吵架,基本是把孩子丟給老人帶。

月入五萬的家庭,每月給孩子花兩千,兩千都花在陪孩子增漲見識、提升能力上,但家庭關係融洽,父母恩愛,在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上總是親力親為。

哪個是窮養,哪個是富養?

可見,和花錢多少相比,錢花在哪裡更重要。和錢花在哪裡相比,那些花錢也買不來的更重要。

不論男孩還是女孩,孩子未來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過上怎樣的生活,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成敗的衡量標準不是金錢,也不是給予孩子的物質條件,因為家庭教育是一個多元的組合,它包含了價值觀、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家庭環境、家庭關係……

如果我們陷在貧富的邏輯裡,那我們的教育註定狹隘。別讓貧窮成為失敗的藉口,更別讓狹隘限制了我們了對教育的想象。


超級育兒師蘭海


有孩子的家長或多或少都聽過:富養女窮養兒!

那麼何謂窮養?

家裡窮,一家人都吃不好,穿不暖,算麼?

家裡有錢,卻不給女兒吃山珍海味,穿戴名牌,算麼?


精英菌的一閨蜜,父母做地產的,從小生活優渥,初中上學一個班,那時候多數同學沒有什麼零用錢,她已經可以給自己買好的手機,漂亮衣服了。到了高中,學校是封閉式的,距離家較遠,她每週都有司機送來好吃的,節假日裡大多數同學們都是自己搭車回家,她依舊是司機接去送回。不但吃穿用度標準高,就連伙食費都至少比一般同學高5倍,可是卻從不見她爸爸媽媽出現(聽說父母感情不好,各自生活,同時因為工作的原因,也沒有太多時間管她)。

畢業這麼多年,男朋友交了不下5個,到現在依舊孤身一人。職業生涯也不算順利,常常工作不到半年就跳槽,除了每天開著寶馬上下班,朋友圈裡吃喝玩樂和身上的名牌,也沒覺得和大傢伙有多大差別。

高中同宿舍的同學小蔡,家裡每月給的生活費也就400元,居然還能攢幾個月買一個MP4(在學校裡吃,當時每頓正餐6元就有肉有菜了,除去一日三餐,也沒什麼剩的了)。不過小蔡家裡離學校也有200多公里,幾乎隔月爸媽就一塊兒送些自己做的燒肉、雞翅什麼的過來,其樂融融的,當然也讓我們這些離鄉背井的同學們一飽口福。

現在小蔡在公司裡已經是部門經理,育有一子,雖然沒有豪車相伴,也不能常常外出度假,卻也和先生白手起家在一線城市中心擁有兩套房子,日子也過得美滿。

不同的人對於貧富的定義都不盡相同,精英菌無法對窮養富養的孩子做明確的性格標籤,但一般在童年期間缺什麼,而這種缺失會逐漸隱藏在內心深處,在日後的生活工作中的相關決定或選擇,會起著關鍵的作用。包括安全感、愛、尊重及自我實現,也就是人們常常形容的不信任、敏感、自私、毒舌等等所謂的型格標籤。

大家認為呢?


無憂精英網


我就是個被窮養大的女孩子,現在也將近30歲了,讓我來說說被窮養大會對女孩子性格乃至人生產生怎樣的影響吧。


從小學開始我就對”我們家很窮“有了初步的認識。

學校讓交學雜費,我們家總是最後交的,甚至會因為沒有交學雜費,上課時間被老師要求回家要錢。

學校六一什麼的表演節目會拍照,學校賣照片,也就幾塊錢一張,我好像從來沒有買過。整個小學時期留下的照片,幾乎都是學校要求拍的證件照。

零食簡直是奢侈品,為了零食我偷過家裡的錢,在我爸媽臥室有個皮包,裡面放著很多硬幣,我上學前會趁他們不注意偷拿一毛兩毛的,去學校門口買零食。後來竟然都被我偷光了,我爸媽發現了,還在家庭會議上批鬥我。“你要錢,直接給我們要就好了,為什麼要偷呢?”我心想:我要的時候,你們給過嗎?以至於現在我對零食都情有獨鍾,哪怕不吃飯都要吃零食,也許等心裡這個洞填滿了,就不會對零食這麼喜歡了。

整個小學期間雖然因為家裡窮髮生了一些事情,但並沒有給我的內心和性格產生太大的影響,因為我學習好,當時性格也蠻外向的,會參加才藝演出,挺自信的。


中學開始,我因為“家裡窮”,發生了變化:

中學在縣城上的,同學有的是農村的,有的是城裡的,很明顯吃穿上,零花錢上差別都很大。十幾歲的女孩子,開始愛美了,別的同學冬天穿羽絨服,我卻穿家裡做的棉襖;女同學都穿好看的牛仔褲,我的褲子卻是自己買布料做的;還有一些衣服是媽媽,姑姑,表姐的剩衣服。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變得自卑,變得少言寡語。

考初中,我是以全縣第10名考進去的,但是進了班級以後週考,我都沒進前十。英語沒有任何基礎,不知道怎麼學,只能死記硬背。代數幾何也跟小學不同了,接收起來很困難。成績不再是小學時的名列前茅,成了中等,這是導致我自卑的最大原因。然而,家裡不會問我的成績如何,不會問我在學校生活是否適應,更別說補習班。

我記得中學3年,爸媽來學校次數超不過5次,入學送過一次,因為住校行李太多,後來送過一兩次糧食,換飯票買飯吃,還有就是畢業前我腸胃炎拉肚子的厲害,來接我。平常的家長會什麼的,從來沒有出現過。

那個時候我開始了用自己的生活去和同學們做對比,我覺得自己家裡窮,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變得自卑且孤僻。


進入社會:

初中畢業因為那場病我沒有參加中考,哥哥繼續讀他的高中,我沒有爭取繼續讀書,父母也沒做任何表示,順其自然初中畢業走入社會。在家待來2個月,開始慫恿我去找工作。羊絨廠,軸承廠,紡織廠......就這麼開始了我的工人生活。

進入社會後我依然很孤僻,因為沒有任何的社會經驗,我不會跟人打交道,工作起來辛苦且壓抑,當時日子挺難熬的。


來北京:

2008年,我哥大學放暑假,來北京找他女朋友,恰逢我工作的紡織廠倒閉沒事做,我哥說帶我來北京玩幾天,玩了半個月就建議我留在北京找工作,我也同意了,“回家能幹嘛呢?”當時自己這樣想,隱約覺得留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也挺好的。

從飯店服務員開始(因為管吃管住,生存壓力小),餐廳領位,餐廳收銀,後來還是在我哥建議下學習電腦知識,在我嫂子的推薦下進入一家民營醫療做網絡編輯,從此走上互聯網的道路。從在鍵盤上字母都要一個一個找,每天加班,到後來被推薦做組長,做新聞源,做百度競價,也算是收穫多多,成長多多了。我和專科,本科畢業的大學生也做了同事。

來北京之後我打回家裡的電話很少,回家次數也來越少,甚至過年都不回去,因為我知道,回去就是相親,就是說教。有時候心裡會想“你們到底只為了我的幸福著急,還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著急”。

關於我的戀愛經過,也是非常的曲折,在這裡就不說了,總之現在也戀愛結婚了,留在了北京,和父母關係雖然沒有那麼近,但每週也會打電話回家,和媽媽聊聊家常。



對於我的生長環境我抱怨過,逃離過,也挑戰過,但是現在我坦然了。18歲以前的生活環境,我們沒辦法自己選擇,但是成年後的生活,我們可以自己做主去創造!


雖然被窮養,但是我現在自立,擔當的性格,也正是那樣的環境所造就的。而因為窮養給我性格帶來的缺憾,我會用餘下的人生去找回,去修煉,去讓自己更加的圓滿。

我覺得,這樣挺好的。


桶裝水聯盟


我和我姐姐都是窮養大的,這個窮一是物質上的窮,二是精神上的窮。我們姐弟四個,由於孩子比較多,父母沒有精力去照顧,同時還要掙錢養活我們,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現雙重貧困。姐姐是老大。她的衣服都是我爸媽的改小的,我的是姐姐穿過的,小時候沒有穿過不打補丁的衣服,初中時強烈羨慕同班女生漂亮的皮革鞋,被媽媽一頓愛慕虛榮之類的數落再也不敢提了,從此也學會了拼命壓抑自己的想法。長大後的我們也出現了共同的性格特徵:一、自卑與自負反覆交織的複雜性格。不管我們在別人眼裡是多麼優秀,我始終是那個無比自卑的小女孩。儘管我和姐姐通過自己的拼命努力都是博士,但是我們一直感覺不如別人,內心自卑敏感的要命,外人的態度決定了我們對自己的真實認知。有時候又很自負,感覺自己比別人優秀等等。

二、沒有安全感。因為母親忙於掙錢養活我們,她的辛苦決定了她沒時間來溫柔地對待我們,長大後的我們不像女孩子,不會撒嬌,對男孩的示好比較遲鈍。我姐在高中時甚至留起了寸頭,幸虧她的顏值在線,不然,唉。因此內心沒有安全感的我們處理起自己的感情也是很糟糕的,我姐找了個年齡比她大很多的丈夫,最終還是離婚了。我痴痴的等著初戀一直到他劈腿。我們不懂得如何和這個世界和解,經過頭破血流才會明白人情世故。還有對於金錢的安全感,我們捨不得花錢,不會享受,當然也不會去掙大錢,不敢去設想美好的生活,在窮困的自我束縛下掙扎活著。

三、很獨立自強。明白自己一無所有,明白無人可以依靠,因此也懂得好好自立,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在生活中成為女漢子。加油,每一個被窮養的女孩,願你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黃黃66336


我感覺自己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我先說一下我的整個家庭背景,我爺爺在我父親初中,就沒有讓他繼續讀書,我父親成績很好,而且家裡並不是沒錢,結婚,所有的錢被爺爺拿走,爺爺三不管。不管老媽。不管老婆,不管三個孩子

我爸生了四個孩子,我老大,家裡小時候和我小爸住一個屋簷,房子是爺爺爸爸小爸自己蓋的,兩層,而且據說,我小爸把他的房子弄了水泥地,但是我家那邊,就是坑坑窪窪的泥巴地,我爸白天做木匠,晚上裝黃鱔養家,他沒有任何資助。全靠他和我媽,而且我們家那個房間兩張床,一張我爸媽我弟三個人睡,另一張,我和我妹睡,我三妹從小外婆家睡,我三妹如果回家了,就沙發上睡

我家夏天蚊子極其多,能咬到全是都是,而且漏水,家裡白天都很黑,家裡傢俱我爸自己做的,客廳二樓蓋的時候,沒有板,只有一條從中間走到陽臺,而且陽臺沒有扶手,兩邊空的,真的,可以看到一樓。然後如何兩邊空的走到二樓的房間呢,工地搭架子那個竹子可以站人的那種架子,見過嗎,搭中間,就可以進去了,如果不小心,就會掉到一樓,但是我們從小習慣,掉不下去,有一次,我表弟和我堂弟玩接球,我堂弟從二樓那兩邊空空的掉下來了,嗯,掉下來了

整個童年,我們的窮養。和你們口中所謂的窮養根本不同,那真的是窮,小時候。我的衣服,都是撿親戚家的衣服穿,我妹再撿我的衣服穿,只有我弟不用,一年就過年有新衣服吧。而且過年媽媽買的軟糖,我們不能吃的。因為不夠別人家孩子拜年用。我小學一年級就煮飯,二年級自己生火煮飯。四年級炒菜,每天幫我媽煮飯,去菜園裡割菜回家。一家六口一盤韭菜,要麼茄子,最好吃的是豆腐,豆芽,豆芽買的。豆腐基本是我大姨給的,大姨家賣豆腐的,我從小不和父母要錢,不敢提任何意見,最多零用錢一毛錢,真的,就一毛錢,用洗衣粉洗過頭,沒有肥皂洗澡,我記得六七歲有一次我和我媽上街,看到有雙紅色皮鞋。無敵好看,我盯著看了很久,走的時候,還盯著看,但是仍舊沒有說我想要,我媽問了一句。你喜歡啊,就沒有下文了,即使這樣,我也從來不羨慕別人家吃的好,穿的好,而且從我有記憶就知道。今後我是不可能讀書的,上學的時候。經常穿的破破爛爛的,頭髮自然捲還少,黃,極其醜,真的,這裡就不細細的說了,可以自行腦補

我初二後就沒有讀書了,打工,每一分錢都上繳給父母,而且,那個時候,我媽也是對我特別特別摳門,幾乎不可能有多餘的錢,每次沒錢了,給我20或者50塊錢,而且那個時候雖然我偷偷的會自己擅自買衣服,但基本三十塊錢,一身衣服從頭到鞋子,最多一百,那個時候,我媽經常說我不省,不撿別人衣服穿

我雖然被極度窮養,但是,我從來就不會因為虛榮心,變壞,從不羨慕任何人,工作的時候。特別羨慕讀過書,不用給父母錢的孩子。特別羨慕有父母抱,有父母親,有父母拉著手逛街的小公主,有不用被父母揍,不用重男輕女的家庭,不用因為出身不好被嫌棄

雖然這樣,但。我依然簡單,有底線,不做不道德的事。不做easy girl ,但是,這也是我內心深處的刺,永遠的痛,真正窮養孩子的那種痛,別人根本就不可能懂,太多事。已經不願意提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