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劉備的皇叔到底有多大的含金量?

寶哥說歷史


大騙子劉備?“劉皇叔”這個身份是老劉忽悠出來的嗎?

“漢室宗親”的身份給劉備帶來了多少負擔?

本文作者為沉默的黃昏,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劉備的“漢室宗親”身份,一直是個爭議紛然的話題,雖然包括《三國志》在內的很多史料都肯定了這一點,但依然有不少人從各個角度上去質疑其真實性。其實,個人覺得劉備漢室後裔的身份還是值得肯定的,畢竟“劉”這個姓在漢朝之前都很少,西漢建立以後才逐漸多起來的(具體原因大家想想都明白)。

換句話說,在漢朝以後只要是家裡姓劉,多多少少都能在家譜上查到和漢高祖劉邦的子孫後代有些血緣關係。更何況,那個年代敢隨便冒充皇室血統,一旦被揭穿可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聰明絕頂的劉備自然不會無緣無故吹這種毫無根據的牛皮。

其實,所謂“漢室宗親”的身份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珍稀”,哪怕是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這位“中山靖王”名叫劉勝,是漢武帝的弟弟,其實在西漢時候被封的藩王很多,他只是其中一位而已。後來漢武帝為了維護中央集權,搞了若干次削藩行動,將大部分成色不足的草頭王爺削官免職,先後被裁員的封疆王侯多達近200人。

而劉勝的後人劉貞恰恰就在被削藩的名單中,他是劉備的先祖,在被革職以後淪落到涿縣並繁衍生活了幾百年……慢慢的,涿縣劉家家道中落,家譜中斷,人丁也逐漸凋零,淪為了普通百姓。除了依然姓劉之外,已經找不出和“漢室”的任何關係了。所以說,劉備頂多能算是皇帝家的遠親,而且是八八六十四竿子都打不到的一個超遠房,遠得都不知道哪裡的一個“遠親”。

東漢末年,朝廷大權旁落,軍閥之間不斷混戰,民不聊生……天下大亂之時自然也是英雄輩出之時。劉備的底子太差,比不得那些有地有兵的大諸侯,起步也太晚,等他稍微混出點名氣來的時候別人都把天下瓜分得差不多了。不過,劉備還是慢慢樹立起了自己的招牌,手下拉起了一支隊伍,身邊也聚了些人才。

雖然實力不強,兵不精將不猛,經常打敗仗逃命,還動不動頭靠在大諸侯的門下,但至少劉備從未讓毀滅性的打擊發生在自己身上。哪怕是在形勢再兇險,自己再狼狽的時候,他也能安然度過,並在短時間內又將隊伍重新拉起來。能夠做到這點,除了劉備本身的眼光過人很政治能力突出之外,“仁義道德”的形象和“漢室宗親”的身份,也是兩個必不可少的因素。

不過,凡事都有正反兩個方面,“漢室宗親”這個光環在給劉備帶來一些好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帶來一些壞處。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劉備遇事都必須斟酌自己的身份,行事不可太過直接,更要注意手段,以免自毀招牌。然而,作為一個處在初創期的團體,有時候迫於生存和發展是不得不使出一些非常規手段的。

這時候,“漢室宗親”這頂光環就化作了一道緊箍咒,迫使劉備將自己的行事法則約束到一定範圍內,自重身份而不能出格。更可怕的是,這一點還會被足夠聰明的對手所利用。這等於是劉備身上平白無故多出來一個,隨時可能被人抓住的把柄。

而且,這樣的事情就真的是發生了,劉備費盡心機和陶謙鬥智鬥勇,好不容易才收了被“讓”過來的徐州,從此有了自己的根據地。現在的徐州不僅有劉備的名望和百姓支持,更有了身經百戰兵多將勇的呂布軍團輔佐,兩方正好強弱互補何為犄角,令曹操也不敢小視。

目光敏銳的曹操看出了劉呂聯盟的最大破綻,也看到了劉備身上的最大弱點,於是採取了荀彧所獻的“驅虎吞狼”之計,以天子之令詔劉備討伐袁術。目的其實就是把劉備調離老窩,給呂布創造“鵲巢鳩佔”的機會。劉備的目光敏銳程度也不在老曹之下,第一時間都看穿了這條毒計的目的。

只是看穿了也沒卵用,這次即便明知是坑,他也得義無反顧往裡面跳。原因很簡單:你劉備不是自稱“漢室宗親”,以“中興漢室”為人生目標嗎?現在袁術得了傳國玉璽在南陽稱帝,國號“大成”年號“仲興”,置堂堂大漢天子於一旁,這是多大逆不道的事情?現在漢獻帝都給你發來了詔書,讓你劉備這個皇親國戚出兵討伐,為君分憂,你還敢推脫嗎?

……不得不說,這可真就是點到了劉備的死穴了,出兵吧!徐州軍的指揮權可還沒控制在他手裡,以他手下那千八百子弟兵還不夠袁術塞牙縫的。更何況,還有呂布這麼大一個隱患臥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這一走徐州城還姓不姓劉可就難說了。不出兵吧!自己的臉往哪擱去?好不容易靠“漢室宗親”這個名號所掙來的人面招牌聲望威信可就全都丟光了,今後誰還會待見自己?

最終,劉備還是選擇了出征。他經過深思熟慮後覺得,地盤丟了還有奪得回來但名聲壞了可就永遠都挽不回來了,古人的觀念可是很看重這個的。而且,出征也未必會丟地盤,但如果不出徵名聲就肯定狼藉了,劉備只能是一邊對留守張飛報以希望,一邊祈禱著呂布陳宮腦子短路不會見機行事。

其實,所謂的出征也不過是在汝南邊境象徵性打打游擊,袁術軍隊雖然戰力平庸,但規模和聲勢都不是劉備那點微末實力能比的。劉備下了死命令不準和袁術軍隊正面相碰,一邊隨時還關注著徐州老家的安危,隨時準備著回軍。

但是即便如此,劉備的“征討”還是被袁術當真了,這個傲慢自大的傢伙也註定認為劉備得罪他了。不僅如此,徐州老家也在一個夜晚被呂布襲了,張飛也真的是失守了,劉備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終於全部發生。只是還好,劉備至少保住了自己的名聲……

試想如果沒有“漢室宗親”這道緊箍咒,劉備完全可以置曹操的詭計於不顧,或是私底下和袁術勾搭,聯臺共唱假打雙簧。但是劉備的身份卻不允許他這樣做,兩者害他只能挑一個輕的來接受,讓自己在徐州的大好形勢付之東流。也幸虧此時的劉備不過30多歲,保住了名聲並且銳氣尚在的他,還有重頭再來的時間和機會……

其實在東漢末年,“漢室宗親”的身份名牌對於其他人來說意義並不大,拳頭代表權利,失了勢的漢獻帝劉協都被權臣挾持,東飄西蕩威嚴盡掃。

但是對於劉備來說,這個名號加上他自己打造的“仁義道德”招牌,就足以產生質變的反應了,這當然也要得力於劉備本身的能力。靠著這樣的名號和招牌,劉備才能夠四處忽悠,招攬得到人才爭取得到人心,這對於毫無根基光桿起步的劉備來說是尤為重要的。

劉備不是傻瓜,懂得權衡利弊,如果“漢室宗親”這張牌是弊大於利,他是絕對不會打出去的。他之所以會打就是因為這樣會利大於弊,而且沒有別的選擇。畢竟他起點太低,要地盤沒地盤,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再不拉來一頂合適的名號戴在頭上,就真的是一無是處了。

PS:據史料考證,西漢景帝到東漢獻帝,一共出了20位皇帝,但只經歷了14代,而劉備在族譜中是漢景帝的十八世孫。也就是說,如果要真的按輩分算,劉備該叫獻帝曾祖父,而非是以“皇叔”自居。至於漢獻帝尊他為叔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敬劉備年齡比他大,更重要的一方面應該還是拉攏他以抗衡曹操,這才有了後來“衣帶詔”的故事……


薩沙


劉備皇叔身份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他到底是不是漢代皇室後裔,這個問題我認為……不好說……(沒法說是,也沒法說不是)……

《三國志·先主傳》說,劉備的確漢朝皇室的後裔,還他是“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朔二年封琢縣陸城亭侯,坐酣金失侯,因家焉”。也就是說劉備是中山靖王的兒子劉貞的後代,劉貞後來當了琢縣陸城亭侯,結果因為“酎金”(海昏侯墓發掘的時候就有很多研究,不再細說,可以搜下)事件,侯爺的位置被撤了……所以這一支就開始了家道中落的衰落史……

接著《先主傳》又說:“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也就是劉貞的後代到劉備的爺爺一輩才有了點起色,但是劉雄(劉備爺爺)、劉弘(劉備爹)也不過是出任州郡小吏,劉雄還當過縣令。

劉勝當中山王當了43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生了120多個兒子。劉貞只是其中一個,還是不太顯眼的一個……尤其是當淪落為平民之時,家譜中斷,兩百多年後才又續上了。這中間時間跨度如此的大,存在的缺環也太多了。胡三省在為《資治通鑑·漢紀》作注時寫道:“《蜀書》雲:備,中山靖王勝之陸城亭侯之後,然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也就是說,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是想細細考證他這一支的世系,做不到了。

裴松之在給《先主傳》作注時說:“臣松之以為先主雖雲出自孝景,而世數悠遠,昭穆難明,既紹漢柞,不知以何帝為元祖以立親廟。”也就是劉備想找直系先祖供奉,自己都找不到,於是只好“置百官,立宗廟,抬祭高皇帝以下。”找了個折中的辦法,在宗廟裡合祭從漢高祖起的歷代祖先,這麼多總會有一個是對的……

到了《三國演義》,既然是演義必然要編故事,於是羅貫中編造出了劉備祖輩的完整世系來。還提到了劉備與漢獻帝見面之後那是兩眼淚汪汪,順便攀起了親戚,結果一算,劉備比漢獻帝還高一輩,獻帝見了得叫皇叔,“玄德乃帝之叔也”。也就是從此,劉備見了誰都被稱作“皇叔”。其實一想,可能嗎?這樣算下來,大漢立國幾百年,比漢獻帝輩分高的宗親多了去了,獻帝總不能見了誰都“皇叔”、“皇大爺”、“皇二爺”、“皇太爺”的叫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無論輩分多高,見了皇帝都是臣,這樣來看劉備皇叔的稱號,好像不太靠譜。

劉備可能真的是皇族後裔,但是他少小喪父,貧窮孤單,靠賣草鞋為生,典型沒錢沒地位沒背景的三無人員,但是卻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打拼,雖然經過多次寄人籬下,多次潰敗,但都不能阻止他那顆奮鬥向上的心,以至於曹操這樣的大豪傑都承認他是當世英雄,想拉攏他,以漢獻帝之名賜予其封爵。直至他自己打拼出同一片天地,得以成分立之勢。

至於當時人或後代人在講述故事和演義過程中不斷強調他的皇室血脈,也不過是為了以便他“興復漢室”師出有名,增強號召力而已。

總之,關注【於是他說】,每天分享問答看法,微頭條分享精美文物實拍圖~和我一起,用腳步丈量歷史~


一盤拉條子


三國魏蜀吳,都知道蜀漢的實力最弱小。如果論地盤的話,只有益州一州之地。再看曹魏,有幽州、冀州、幷州、兗州、徐州、司州、豫州、涼州(不包括西域),雍州(拆自涼州)、荊州北部,揚州北部。東吳次之,有揚州大部、荊州大部、交州(廣東、廣西、越南北部)。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說過:“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所以,蜀漢只有益州一個州的說法深入人心。

這話當然是沒錯的,如果以東漢的益州為標準,蜀漢確實只擁有益州一個州。諸葛亮和蔣琬這樣的宰相級人物,都領過益州刺史,反正蜀漢就這一個州,想領別的州也沒有。

那麼,益州真的很小嗎?錯了,益州其實非常大,這可以與曹魏的州做個對比。曹魏的省級州比較多,但面積普遍並不算太大。比如說青州,東漢時青州的管轄範圍,包括山東的東部,有濟南東部、淄博、濰坊、青島、煙臺、威海等市。面積有數萬平方公里。按《後漢書-郡國志》的記載,青州有六個郡(包括郡級的諸侯國),六十五縣。還有兗州,在山東省的中西部,徐州則包括江蘇省長江以北大部,山東東南部。這些州的面積都不算太大,當然人口比較多。

在行政區別上,益州與青州、兗州、徐州是同級的。就比如新疆與澳門,新疆面積166萬平方公里,而澳門面積只有32.8平方公里。二者面積差距極大,但行政級別卻是一樣的。如果不算西域的話,益州的面積在東州的十三州中,應該是最大的。益州包括:陝西省的秦嶺以南,四川省的青藏高原以東,重慶市,貴州省、雲南省,以及緬甸的東北部。

僅四川盆地的面積,就有26萬多平方公里。再加上39萬平方公里的雲南,17.6萬平方公里的貴州,約5萬平方公里的陝南,以及緬甸東北部也有好幾萬平方公里。另外,重慶市沒有被算進四川盆地的面積也有幾萬平方公里。這些數字加起來,差不多有100萬平方公里左右(上下浮動)。可以說,在東漢的十三州里,益州是一個“巨無霸”似的存在。

在兩漢時期,國家的經濟中心一直都在黃河流域,人口也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比如上面提到的青州,面積並不大,人口就多達325.6萬人。但是在被認為開放程度不如黃河流域的長江流域各州,人口其實非常多。比如江東的揚州,面積包括現在的蘇南、皖南、浙江、江西、福建,人口有433.8萬人。益州呢,如果《後漢書-郡國制》沒有記載錯誤的話,益州人口竟高達697.4萬人。不過,從古至今就有人對益州永昌郡的人口高達169萬表示懷疑。永昌郡在今雲南省西部、東北部。永昌郡北邊是越巂郡,人口62萬。參照越巂郡的情況,即使把永昌郡的史載人口去掉100萬,還剩下69萬,和越巂郡差不多,這看上去就比較“正常”了。即使這樣,益州的人口依然有將近600萬。

這些數字都是東漢的情況,似乎不足以反映三國時期的情況。但是我們要看到,自東漢末年喪亂以來,中原大亂,大規模的殺戮經常發生。比如現在被吹上天的曹操,什麼個性十足(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同樣有個性),豪放不羈(一無所有的劉備並不具備這個資本,你讓一個出身、資源什麼都沒有的底層打工者豪放不羈?)。曹操是個殺人狂魔,曹操所謂為父報仇,就殺戮了徐州數十萬百姓,河水全是屍體,泗水為之不流!孫權也沒少殺人,而唯獨被黑到不能再黑的劉備,不好意思,仁君也!要說虛偽,曹操不虛偽?自己想當皇帝,卻不想踩紅線,說做周公足矣。

曹操殺無辜之民洩一私之忿,然後假惺惺地寫詩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為斷人腸。”真是佩服曹操,他並沒有為自己的肆意殺戮有什麼愧疚!“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難道只是別的軍閥所為,曹公這樣的事幹的少嗎?

曹操結束北方的戰亂,但北方的人口,在曹操及各路軍閥的殺戮下,所剩真的不多了。比如冀州,那麼富庶的一個州,只有三十多萬人,曹操就喜曰:真是大州也。事實上呢,冀州在東漢的史載人口有593萬人。

《後漢書-郡國志》所記載的人口,是取自漢順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的人口數據。而這一年,距曹操統一北方的公元206年,不過六十多年。曹魏大臣蔣濟就說過:現在的十二州加起來,總人口也不過相當於漢朝極盛時一個大郡的人口。

再來看益州的情況。公元140年,益州人口,如果不算永昌郡那“可疑多出”100萬的話,權且為600萬。漢末的中原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殺戮,但這種情況在益州並沒有出現。劉焉入蜀,然後劉璋統治二十餘年。之後劉備入蜀,劉禪又統治四十餘年,戰爭有之,但沒有那種慘絕人寰的大規模殺戮。也就是說,益州的約600萬人口,到了蜀漢時,這個數字肯定會有所下降,但不可能出現曹魏那種斷崖式的下降。至於蜀漢滅亡時,人口只有94萬,這指的應該是在籍人口。益州豪強用各種手段隱匿的人口,應該是非常多的。豪強隱匿人口的事情,在三國都存在。所以曹魏、東吳、蜀漢的在籍人口,不應該視之其所有的人口。

在農業經濟時代,人口多,就意味著朝廷可以收更多的賦稅,可以抽調勞役,徵收兵源。蜀漢雖然只有益州一個州,但這卻是一個大州。要耕地,有四川盆地;要戰爭資源,南中可以滿足,要人口,益州的人口如前所述。當然,蜀漢劉備進攻東吳失敗後,對蜀漢的國力造成了嚴重的損失。但在夷陵之戰前,即使不算由關羽鎮守的荊州西部,劉備的綜合實力也是不弱的。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掃了一眼大家的回答,同時也來插兩句。

提問的是劉備皇叔到底有多大的含金量。大家都往劉備的出身上面扯,討論劉備到底是不是皇室血脈。但是實際上劉備的出身和他的血脈跟他是不是皇叔有什麼關係呢?

劉備的劉皇叔身份是直接得到了當時漢室正統傀儡皇帝漢獻帝的承認的。這就已經是最大的含金量了。你再猜測出身也好,猜測血緣關係也好,猜測劉備冒名頂替也好。不好意思別人本家已經承認。再妄議也沒有用,劉備劉皇叔的身份就是百分百的純真金。

當然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中山靖王作為一個生的多而又家道中落的一個漢室分支。劉備是他的後人的可能性大,因為生的多。但是冒人認的幾率也很大,生的多然後家道中落詳細可能不可追溯。但是他的確憑著這個中山靖王之後得到了很多便利。比如搭上劉恢,劉虞這種本家的二三流勢力,這是他的初期的一個政治樓梯。

劉備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其實很難說,因為中山靖王后人太多了。按道理漢獻帝想要認可劉備的皇叔身份的話,是需要把劉備往上走十八代全部查清楚的,準確無誤了才能相認。但是偏偏漢獻帝是個傀儡皇帝,手上無兵無權,碰到了當時還算有實力的劉備,管他血緣不血緣呢?自己的性命都還在曹操手裡握著呢。能傍上一棵大樹就是一棵大樹。我給你絕佳的政治資源--劉皇叔的稱號,你來效忠於你的本家漢室,也就是我漢獻帝。雙贏。


熊聖聖的後花園


首先來說我覺得劉備的皇叔身份真實性很大,也就是說劉備確實是劉勝的後代。在古代要想身份造假其實是很難的。


一是古時候人們的家族觀念很重,家族涉及到好多方面,在講究連坐的古代,家族內人們的關係是很緊密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般都有族譜,發達了比如當了皇帝都要給自己的祖先上尊號,落魄了比如犯了罪,官府也會查清家族人員來發落,況且劉備當時見漢獻帝的時候,獻帝是讓人查了的,按照輩分該喊劉備皇叔,如果劉備造假可是欺君之罪。所以說身份造假很難。二是一般族人都居住在一起,劉備的父親死的早,和母親相依為命,當時有個劉備的族叔就經常資助劉備遊學,認為劉備是大才,如果劉備身份造假,首先就瞞不過族人。現代農村裡的人都還講究輩分家族,更甭說古代了。


劉備的皇親身份在劉備的一生中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對於劉備割據一方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是劉備的皇親身份是遊歷各方的通行證,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當時有好多的地方還是掌握在劉氏的手裡,比如劉表,並且當時還有還多人還沒有放棄漢朝,這樣當劉備到一個地方把皇叔的身份一亮,起碼人們不會太拒絕他,總能給他個活幹。漢獻帝見了他覺得自己勢單力薄,需要在外邊有個助手,視劉備為心腹,和劉備皇親的身份也有很大關係。


二是皇親的身份能讓劉備很好的凝聚人才。當時有很多人才是還想著復興漢室的並且不認同曹操,所以劉備拿著衣帶詔,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也很有號召力,吸引了一部分人才,為劉備割據一方集聚了力量。

所以說劉備的皇叔還是很有含金量的。


雄觀歷史


按照正史記載,劉備是漢室宗親這個應該沒有疑問,但是是不是皇叔,則沒有提起。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典略曰:備本臨邑侯枝屬也。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

劉備中山靖王之後這個身份用了很久,他的祖父被舉過孝廉,做過東郡範縣的縣令,劉備曾經師從盧植,和曹操一起回許昌的時候還被封為左將軍,當時對於出身還是比較注意的,肯定也有過一定的考察,但是一直沒有人有疑義,所以應該還是可以確認這個身份沒有什麼問題。

另外要說一句,到東漢末年,漢室宗親其實規模已經很大,不要說民間像劉備這樣不起眼的,朝堂之上宗室也不少,比如大家熟悉的荊州牧劉表、兩代益州牧劉焉、劉璋、幽州牧劉虞等等,在史書上出現的有近10人。劉備這個漢室宗親的身份對他的直接幫助不大,也沒有冒充的必要。

不過正史上並沒有提到劉備是漢獻帝的叔叔,皇叔一說出自《三國演義》,但是書裡說劉備是漢景帝的第十九世孫,這個說法如果屬實,那麼他不可能是皇叔,因為劉協是漢景帝的第十四世孫,輩分比劉備高的多。

所以說劉備是漢室宗親應該沒有問題,但是是不是皇叔,則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


不沉的經遠


\t很多人都在糾結,劉備的出身問題,他們一直都覺得劉備這個皇叔是假的。其實這個問題本身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漢獻帝倒是有很多真皇叔,可是他們有用處嗎?

很難想象,偌大一個漢朝數萬劉家宗室,最後能夠撐起半邊天下的,居然是一個織蓆販履的劉家遠親。不談那些沒什麼權勢的劉家宗親,光看東漢末年劉家的那些掌權人,比如說揚州的劉繇、幽州的劉虞、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哪一個不是手握重兵的漢室宗親?

但是他們起到什麼關鍵作用了嗎?在亂世之中,唯有能者居之。劉家這麼多宗親重臣,都沒能將漢室江山保住,又為何來苛責一個漢室遠親劉備呢?我覺得劉備很不容易。

\t劉備是漢室遠親,這一點應該不會作假。

據說劉備的祖上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劉勝是漢武帝劉徹的哥哥,這身份確實比較重要了,不過很可惜的是,這位劉勝生了太多兒子。《漢書》上記載,劉勝生了120多個兒子,而劉備的祖上,正是這120多個兒子中的一個,名字叫劉貞。

劉貞的運氣不錯,他的時代恰好趕上了漢武帝頒行推恩令。所以劉貞作為庶子,也能夠瓜分到一部分地盤。不過中山國就那麼點大的地方,卻要被120多個兒子瓜分,可見到了劉貞手裡,能夠有一個縣,就謝天謝地了。

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三國志》

\t劉貞被封為涿縣陸城亭侯,而劉備恰好也是涿縣人,成為劉貞的後人,其實一點也不奇怪。畢竟劉貞的父親劉勝的生育能力擺在那裡,劉貞這一脈,至少不會斷子絕孫了。

\t但是這位劉貞的爵位,卻因為他的獻祭金不合格,所以被奪取了。也就是說從他這一代開始,雖然世代居住在涿縣,可是再也沒有出現過侯爵。

所以到了劉備這一代的時候,歷經了三百年曆史,壓根就只能成為平民老百姓了。而且劉貞的後代那麼多,劉備所長在的整個村子,全都是劉貞的後代,這也沒什麼稀奇的。

\t劉備是漢獻帝的皇叔,這一點不可靠。

劉備的確是漢室宗親,但是是遠方親戚,這一點應該是沒必要作假的。但是你要說他是漢獻帝的皇叔,這就有點無厘頭了。

漢獻帝是劉秀的後人。劉秀跟漢武帝這一脈本身也已經不親密了,因為劉秀是漢景帝的長子劉發的後人,劉發跟劉貞本身就已經是兄弟關係了,再傳承了這麼多代下去,其實壓根就不親密了。

\t他們頭上只是掛了個姓劉的標誌,其實本身並沒有多少含金量。再說了,在正史當中,劉備壓根就沒有成為漢獻帝的皇叔。

\t這一切都是《三國演義》裡做編纂出來的。不過即使從演義中,我們也能發現,劉備不可能是漢獻帝的皇叔。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沂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劉誼。誼生原澤侯劉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不疑。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三國演義》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得出,劉備想要成為漢獻帝的皇叔,是不可能的。因為漢獻帝論起輩分來,要比劉備大好幾輩,算劉備的太爺爺都不為過。

所以演義上編纂劉備出身的時候,並沒有安排好劉備的祖上脈絡。如果減少個幾代人,或許還能湊個數成為漢獻帝的皇叔。

\t皇叔的名頭真的很重要嗎?劉備表示毫無作用。

如果你值得被人敬重,不管你姓什麼,都會得到人們的敬重。劉備顯然就是這樣的人,他本身是一個織蓆販履的人,如果家世很好的話,也不可能上街賣草鞋過日子了。

所以劉備過得十分悽慘這是不假的,但是劉備並沒有因為生活的窘迫而放棄奮鬥的希望。他一直都在努力,黃巾起義的時候,其他姓劉的避之不及,可是劉備卻能夠主動上戰場殺敵。

上戰場真不是開玩笑,劉備也沒有主角光環,所以能夠活下來,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後來他更是南征北戰,逐漸在江湖上混出了一點名堂來。

他始終沒有帶著皇叔的名號在江湖上混,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我覺得這就是比較不容易的地方。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置百官,立宗廟,祫祭高皇帝以下。五月,立皇后吳氏,子禪為皇太子。六月,以子永為魯王,理為梁王。---《三國志》

其實姓什麼真的沒那麼重要,除非你家裡有億萬家產需要讓你去繼承。孫權姓孫,也不影響他在亂世中稱帝;曹操姓曹,是宦官家的孫子,本身是一件丟臉的事情,但是人家卻做到了一統北方的偉業。

所以劉備姓什麼不重要,關鍵是他在做什麼。這麼來看皇叔的頭銜,其實對劉備來說,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因為當時漢朝的大臣們對漢朝已經失去了希望,他們並不指望劉家還有人能夠為重振大漢付出心血。

\t而且皇叔的號召力顯然是蕩然無存的了,看看劉繇和劉虞的下場就可以明白,漢室宗親在那個亂世,並不吃香。所以劉備行走天下,從來都不是靠著皇叔的頭銜,他靠的是自己的本事。最終能夠延續大漢王朝43年之久,也是劉備的個人能力,跟皇叔的稱號沒關係。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江湖小曉生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劉備這個“皇叔”在其它人眼裡是不值一提,劉姓皇帝從高祖開始開枝散葉四百年,稍微誇張的說,哪個姓劉的不帶點皇室血脈。而且劉備這個劉家和漢獻帝的劉家從漢武帝開始就不是一家人了,出了十幾服的親戚誰還在乎。況且在那個亂世,講道理得看拳頭,就連正宗的漢獻帝還在寄人籬下呢,誰還在乎你個皇叔?而且真的假的還不一定呢。


但是這個皇叔在劉備眼裡非常重要,劉備起家是一窮二白,他不像袁世兄弟是四世三公出身,也不像曹操朝裡有人脈,家裡有家產賣,劉備就算賣,也只能賣草鞋。所以他這個“漢室後裔”就成了他唯一的敲門磚,要不然你啥也沒有,人家憑什麼幫你,憑什麼記住你。劉備也很聰明,圍繞著“漢室後裔”給自己打造了一個匡扶天下,一心扶漢的人設。成功吸引不少賢才相助。

但是劉備這個“皇叔”名號真正打響,還是漢獻帝的功勞。

漢獻帝一句:“誒呀呀,這麼算起來你還是朕的皇叔啊。”徹底打響了劉備皇叔的名號。當然,漢獻帝這麼說純粹是為了想拉攏劉備,給自己培植一個對抗曹操的勢力。漢朝都成這模樣了,到底是不是皇叔對於漢獻帝來說其實也不重要。

但是這個皇叔之名經過漢獻帝的認可,那就成了劉備的金字招牌了,以前孔融向劉備請救兵,劉備驚喜的說:“孔融居然還知道有我劉備這號人物?”現在漢獻帝一句話,天下哪個有頭有臉的人都知道有個皇叔叫劉備了。當然,到這裡,這個“皇叔”的作用也就沒了。


守仁讀仁


如果說三國演義之中,劉備的皇叔含金量為100%,那在史書之中,劉備皇叔的含金量就是零。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劉備皇叔的身份,乃是三國演義之中羅貫中杜撰出來的。

三國演義中第二十章,曹操戰勝呂布之後和劉備回去覲見漢獻帝。然後漢獻帝第一次見劉備,於是排了一下輩分。

帝問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譜檢看,令宗正卿宣讀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沂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劉誼。誼生原澤侯劉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不疑。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帝排世譜,則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請入偏殿敘叔侄之禮。帝暗思:“曹操弄權,國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遂拜玄德為左將軍、宜城亭侯。設宴款待畢,玄德謝恩出朝。自此人皆稱為劉皇叔。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歷史上,中山靖王劉勝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其中有一個叫做劉貞,也就是劉備的祖上 ,上面引用的三國演義原文裡考證了數十代人都是xx候。


但是當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覺得諸侯王尾大不掉,施展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陽謀之一:推恩令。先是分封本來無繼承資格的諸侯庶子們為列候,劉貞就是其中一個。

然後漢武帝找個藉口一下子廢除了106個小列候,很不幸,其中就有一個劉貞。我們查了一下《漢書·王子侯表》後發現,在劉貞被削爵奪地之後,劉貞這一支屬就再也沒有記載了,並沒有出現《三國演義》中那麼長的一串列候先祖來。

所以說劉備的父親和祖父是有記載的,但是再往上考證就考證不出來了。只能說明劉備有漢室皇族血統,但到底是皇叔還是皇侄子,估計誰也不知道。




所以說,如果按三國演義算,劉皇叔的身份必須真實,是實打實的漢室宗親,劉協皇叔。含金量100%,閃瞎曹操雙眼的那種。

但是如果按照史書算,劉備99%的可能擁有漢室皇族血統,但是要說皇叔的話,還是算了吧。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可以這麼說,沒有劉皇叔這個名號,劉備就沒有攻城掠地的名堂,更不會有建立蜀國的成就,劉備的一切很多都來自於劉皇叔給他帶來的華麗外裝。

劉備家傳到劉備已經實錘的平民,劉備打出來匡扶漢室的名號去行偷漢地略漢城的陽謀,說白了你劉備真想為大漢而戰,你應該去成為一個漢的城子,而不是另起爐灶。

再說到劉備的劉皇叔這一旗幟,想想看關羽和張飛憑啥拜他為大哥,還不是看中了他是所謂的劉皇叔,日後起事至少名正言順,你看董卓起事就是個活生生例子,因為他不姓劉所以被天下人征討,最後落得死無全屍。

曹操那麼厲害的一個主,也僅僅只能以丞相自居,只能挾天子以令諸侯。由此可見劉備的劉皇叔這個外套給劉備帶來多少實實在在的利益,他甚至可以取劉表、劉璋之地,說實在的他跟人家不沾親帶故的,這土地都是劉氏皇家的土地,跟你劉備有什麼關係,但就是因為他是劉皇叔因此不管是當世還是後世多對他是褒揚而不是鄙棄。

不過劉備終究沒能把這件外衣穿到死,把劉皇叔僅僅當成劉皇叔來看,他還是脫下了偽裝的外衣,暴露了自己的狼子野心,建立了蜀國,既不是蜀漢也不是什麼北漢、南漢,由此也能看的出來劉備是多麼的虛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