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以出租司機殺人案為參照提升新行業寬容度

以出租司機殺人案為參照提升新行業寬容度

對於我們家來說,這個結果是好事,但也不敢讓老母親知道。”6月30日,山東青島母子乘坐出租車遇害者家屬告訴記者,6月21日,出租車司機王志遠被法院一審認定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我們還要和出租車公司討一個說法,他們必須賠償和道歉。”(7月2日《法制時報》)

以出租司機殺人案為參照提升新行業寬容度

這是一樁“因車費糾紛而引發的血案”——出租車司機王志遠和乘客邵嬋互不相讓,導致王志安的“暴脾氣”發作,繼而將乘客母子殺害。此案性質惡劣、手段狠辣,見者痛心,聞者唏噓,殺人者被判以極刑實屬咎由自取。如此惡劣的個案,有太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如出租車司機何以激情殺人,如何避免服務爭議引發極端事件,如何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還比如,個案是否暴露了某種行業性頑疾,如何透過個案看行業管理方面存在的欠缺,比如從業人員資質的審查、情緒的控制、日常的監督、反常行為的預警和風險的防控。

就事論事而言,出租車司機殺人同其他惡性的殺人案並無本質的區別,只是基於其從事行業的特殊性,進行必要的風險預判和責任解構,有其合理性。從個案放大到整個行業,並進行全面的審視,如此嚴苛的要求能形成強大的外部壓力。不過物極必反,對個案進行行業性聯想,則可能形成偏見和歧視。耐人尋味的是,此案從事發到審判結束歷時其長,卻未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未能引起輿論的追問,相較於滴滳空姐案而言,這樣的社會的反應極不正常。

5月5日晚11時許,21歲的山東女孩李某珠深夜搭乘滴滴順風車時遇害,此事件震動了全國,強大的輿論壓力下,順風車平臺業務全國停業整改一週,個案對平臺形象所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媒體的口誅筆伐和公眾的群情激憤,負面效應至令尚未消除。有比較才有鑑別,單純從服務方式與行業屬性來說,網約車和傳統的出租車並無本質上的差異,但類似殺人案所遭受的社會反應卻天壤之別,新舊行業所面臨的待遇之差,提出了另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於新生事物和新生行業,公眾究竟該採取何種態度,能否給予寬容的對待,併為新行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網約車的便利、方便、舒適度有目共睹,並因此受到了消費者的普遍歡迎。作為一種新生業態,網約車形成的供給側改革,對傳統出租車行業帶來了極大的衝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互聯網+出租車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中國移動出行用車用戶達4.4億人。若無獨特的行業優勢和競爭實力,網絡車斷不會發展如此迅猛,擁有如此龐大的體量。承認並尊重新生行業的發展,保持足夠的寬容度,才能達到又好又快的理想效果。

事實上,沒有一個行業不經歷粗放和青澀,就會走向精細與成熟。傳統出租車歷經如此漫長的歲月,依然還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若是其他行業都存在的共性問題,貼上新行業特有的標籤,這樣的歧視、偏見與誤解,並不利於形成普遍性共識和一致性行動,由此導致政策的缺位與法制的滯後。回顧網約車成長的歷程不難發現,從否定到肯定,從不承認到支持,從粗放管理到精細管控,從行政干預到市場允許,政策層面進行了一個較長時期的演變,亦證明寬容與支持,才是最好的良性動能注入。

公平正義比陽光還要光輝,讓公平正義像空氣一樣觸手可及,理應公平對待和客觀看待每件新生事物,對“成長煩惱”給予更多的理解與寬容。在這個利益共同體的當下,唯有善待別人,才能實現自身權利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