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樣看翡翠的雕工?

探物雅聚時尚買手玉姐


對於新手來說,只要翡翠的種、水、色不錯就是塊好的翡翠,感覺每塊翡翠飾品的雕刻都差不多,根本分不清楚什麼是機雕、人工雕、學徒工、普通工、大師作品,反而忽略了玉雕工藝在翡翠上的價值觀,其實精緻的玉雕往往能決定著翡翠作品的最終成敗與價值,而很多資深翡翠玩家卻能憑感覺一眼看出來,哪麼新手應該怎麼看翡翠雕工呢?我們可從以下幾點去觀察翡翠雕工。

第一、機雕與人工雕的區別:機雕就是在電腦上設計好圖樣,然後由電腦控制雕刻機自動完成雕刻,然後人工再做簡單修飾,節省雕刻成本。由於是雕刻機雕刻而成,款式大多千篇一律,如同複製品,少了許多雕刻師的設計理念。在線條與孤度方面也較為呆板、生硬、平面,沒有了人工雕刻的流暢、細膩、深淺起伏,缺少了玲瓏浮凸的立體感與翡翠的傳神靈魂。

第二、看整體感觀:仔細觀察翡翠雕刻後的整體造型、結構、和諧度、黃金比例、節奏感等等,看整個翡翠雕刻是否有種均衡、舒服、美的感覺。比如:牌子的主次、層次、重心如何;人物的‘站七坐五盤三’,‘文胸、武肚、美女腰’,開臉等規則。整體感觀不好將可能毀掉整個作品,就算細節處理再好也沒用。

第三、看設計與意境:翡翠是有靈性的,而能否賦予翡翠靈魂,就看雕刻師的能不能根據翡翠本身原有的條件,加上自已的創意設計理念,完美的體現出翡翠的美與意境、內涵、神韻,讓整個翡翠‘活’起來,使翡翠與觀賞者達成精神上的共鳴。比如:觀音、佛的安詳、普渡眾生、慈悲為懷;山水如畫般的層戀疊翠、;動物傳神的動作、氣勢;李白醉酒的放蕩不羈等等。

第四:細節處理:看翡翠雕刻的線條與局部,可以看到一個玉雕師功力深淺。初看線條是否流暢、細緻,再看是否整體和諧統一且細節多變,是否有粗細、疏密、曲直的結合,是否有虛實、動靜的變化等等。在翡翠雕刻中,線條可以有剛柔、有疏密、有急緩,也可以有曲直、有濃淡、有開合。比如,表現一個神獸威武勇猛線條就要剛,表現一個女子衣袂飄飛線條就要柔;表現一把劍刀鋒逼人線條就要直,表現江南水鄉的九曲迴廊線條就要曲……

還有弧面。如果說線條是用來表現物象特徵和節奏的,那麼弧面則能最大程度地展現玉質美。好的翡翠雕刻,所有凸起的弧面一定圓潤光滑、沒有扎手感,並且還能恰到好處地增加玉質和整個作品的飽滿感、渾厚感和光感。

如果說“整體”最能體現一個玉雕師的設計和宏觀佈局能力,那麼細節和局部則是最考驗刀工、琢工、拋工、磨工的細緻程度和水平。

從上述可知,看翡翠雕刻就如欣賞一件藝術品,從整體到細節,從尋找靈感到設計都蘊藏了玉雕師的每一分心血結晶,只有細心欣賞觀察方能讓人體會其中韻味。玉石文化千古流傳,而想要收藏一件真正心愛的翡翠精品,“緣分”必不可缺。











問玉翡翠jam1231213


古人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形容一塊玉石不經過雕琢,就不會成為有用的器物,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足以說明器物與人的關係是“精琢細雕,巧奪天工”。

有歷史資料記載,翡翠雕琢從唐朝開始就盛行,尤其生活在社會上層的高官達貴,為得到一塊尚好的雕件傾盡所有在所不辭,然而過去的翡翠雕件以完美為佳作,堪稱“傳家寶”,世代相傳,隨著緬甸翡翠礦源枯竭,供需匱乏,翡翠雕工已發生了一個質的變化,箇中細節令人擔憂。

目前出現的翡翠玉石市場裡的雕件均有一些瑕疵,以邊角料、內裂為主,這就是出現繁多雕件的原因之一,其次就是真正的能工巧匠根據毛坯原有的特點,巧奪天工,雕琢出人見人愛的器物。

看翡翠的雕工首先從毛坯、質地、構圖、打磨拋光入手,雕工的好壞取決於功底、材質、圖形結構。


旅行匯客廳


對於翡翠的雕工,在玉雕界,9哥認為分為:京工、蘇工、粵工、滇工等。主要是根據從業人員的籍貫來分的。京工即北京工,以北京工藝美術廠為代表,作品大氣磅礴,翡翠四大國寶就是京工的典型代表;蘇工,指江南的蘇州、揚州工,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作品細膩,功底深厚,蘇工師傅的仿古件做得一流;粵工,指廣東地區的四會、揭陽等地的工藝,粵工工藝大膽,融貫中西;滇工:指雲南工,滇工作品題材豐富,風格獨特,善於突破傳統。此外還有豫工等其他地區的師傅,近幾年河南南陽從事翡翠行業的人士越來越多,湧現了一大批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京工、蘇工、粵工、滇工,這幾年,在保持各自的特色之外,也互相交流融合,共同促進了我國玉文化的發展。

京工、蘇工、粵工、滇工的區分,也是我國翡翠玉石集散地的具體的體現。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滿意嗎?

有關翡翠的問題,歡迎與9哥一起探討,謝謝。


9哥說翠


如何看翡翠的雕工?

這個問題同樣是一個很寬泛的問題,搞不清楚你是在問如何區分翡翠激光雕刻、機器雕刻、人工雕刻呢?

還是在問如何看翡翠的雕刻技法,比如圓雕、浮雕、鏤空雕、陰刻等?

或者說是想問,如何欣賞翡翠雕刻的藝術作品?

既然你提問沒有問清楚,那麼我們就都講講。

很多內容其他翡翠從業同行已經回答的七七八八了,懷玉翡翠閣也不能說出花來。

我們從這三個問題幫助各位翠友提高一下對翡翠雕刻的認識:

一、如何區分超聲波、機雕、手工雕:

超聲波雕刻,只能做一些沒有特色,品質一般,蕭條粗獷的浮雕,如圖一、二。

機雕,電腦數控機床雕刻,雕工整體佈局畫面感強,但是機雕的針有最細限制,特別精巧的細節無法保證。尤其在有獨到特色的翡翠毛料雕刻上,一般操作工不具備數控編程能力,針對每一塊兒編程也不經濟實惠。所以機雕一般都限於品質一般的料子,或者整體均勻一致的料子的雕刻。獨到特色的料子的細節處理無法顧及。優點是精準,生動。圖三圖四

手工雕刻,手工雕刻考究雕工師傅的功力和水平,不一定比機雕漂亮細緻。但是好的手工師傅,會根據翡翠材料的特色(肉質結晶、厚度、裂紋、棉、色、花、形狀等等)去綜合考慮,好的師傅的創作神韻十足。我們在第二個問題裡詳解。

二、翡翠的雕刻技法

雕刻藝術在中國存在幾千年了,竹雕、木雕、石刻材料多種多樣,當前蘇工的師傅們甚至開始用赤鐵礦創作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讓人歎為觀止。翡翠的雕刻技法,繼承延續了中國既有的雕刻手法。各個地方的雕刻師的風格各有差別和特色,因此形成了其他人回答中的幾種工。因為翡翠本身的特性,不同的料子適合的風格和雕刻技法不盡相同,我們綜合考慮,雕工技法越符合材料特性,越是奇思妙想,越是精巧細膩的工的價值肯定越好。

三、如何欣賞翡翠的雕工

我們說工好,一般都說巧奪天工,栩栩如生。但是這些用來品鑑翡翠的雕工還是遠遠不夠的。翡翠每一塊毛料都有自己的特色,種、底、色、肉、水、棉、裂、剛性、等等。能夠根據原料的特點,巧妙的構思,首先就在思上讓人歎為觀止,然後巧妙的運用毛料特點,突出優點,抹去缺點,或者直接利用缺點,這是化腐朽為神奇 ;再次就是雕工技法精湛純屬的運用。最後是作品的靈魂和神韻以及作者自己的精神力量風格。

最後借用 老師的一句話,一件藝術品它最大的價值就是它的歷史文化價值。如果一件作品只是好看,談不上靈魂風格,作者不能留史。那麼這就是一件精美的奢侈品。








懷玉翡翠閣


中國有句話叫良玉不雕,用在翡翠上非常適合。

翡翠創造價格記錄一般有幾種,手鐲,串珠,無事牌和蛋面,恰恰都是光素無工。高品質的翡翠是非常珍貴和昂貴,通常設計都是展示翡翠的顏色和水頭,往往無為而工是最好的。

高品質的翡翠,即便選擇雕刻通常是為了掩蓋綹裂和瑕疵,更好的展現翡翠的美感。

那麼中低檔的翡翠說到雕工主要看個人的喜好了。


玉匠老飛


翡翠的雕工,傳統的以高大上為主,現在隨著美術及專業人士的青年一代的加入,時尚流行元素的增加,題材越來越豐富化。雕工,是以基本功的細膩,題材設計的傑出靈感,加工出符合時代,向上美好生活的寓意,那麼這就是好作品,也體現出了好雕工。


書畫玉文化


近些年來隨著翡翠原料的價值大幅攀升,好材料日漸稀少而變得極其珍貴,因此現在的玉雕工藝力求簡潔,儘量保留原石的重量,越簡潔的工藝也證明原料的品質很好。

這是2011年某拍賣會以一億元拍賣出去的帝王綠翡翠大方牌,只簡單地做了切割、打磨和拋光,未做任何雕刻,十分端莊大氣,佩戴寓意“平安無事”。

但這樣種水極佳又是滿色的料子幾乎找不到了,市面上常見的未經複雜雕刻翡翠飾品多為素面,也稱“素活”,如戒面、福瓜、平安扣等,這類成品都是從一塊大料中取出其中最精緻的那一部分,或者滿色,或者種水極佳。

翡翠礦石在形成過程中經過多次地殼運動的擠壓,並且在億萬年的形成過程中又許多種金屬離子不斷進入晶體內部,所以大多數的翡翠原石都會有裂紋和雜色。這就需要雕刻師傅通過剜髒去綹的方式將並不完美的原料變成一件藝術珍品。

(故宮博物院珍藏國寶級翡翠雕件《一露甘甜》)

翡翠雕琢要追求藝術美,就要了解“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的含義。山川之精英,是指翡翠的自然色澤及天然靈韻,並設計適合不同翡翠原料的雕琢題材;人文之精美,是指翡翠的造型美觀和雕琢要精湛,以及影響造型美和雕琢美的工藝、社會歷史、文化等因素。

翡翠雕琢藝術就是通過對翡翠的玉料形體、顏色和質地的觀察,然後設計和構思出要雕琢的形象,最後經過琢磨等精細加工,將翡翠原料變成翡翠玉雕作品,表達作者對世界,對人生感悟的藝術。翡翠玉雕作品的製作過程大致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的:審玉,設形,治形,傳神。這是一個將景與情逐漸融合在一起創造意境的過程。

(故宮博物院珍藏國寶級翡翠雕件《夫唱婦隨》)

審玉:就是觀察玉石外觀形狀、顏色、玉質和綹裂等狀況,實際上是一個觸境的過程。翡翠雕琢之前需要設計,任何機械、工具,都無法替代人的設計、構思和創造。

審玉需從不同角度方向反覆進行審視才能發現美點。每一塊翡翠原料都有他自己的特徵。這些特徵就是一種未經人工雕琢的“自然景物”,首先要進行的就是發現其中的美點和缺點,充分利用翡翠原料的種、水、色特徵,通過心靈的加工,對景物進行必要的取捨,而後組成一幅新的圖畫。

審玉是玉雕創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一相抵九工”是玉雕實踐經驗的總結,“相”意為審看玉料,雕琢之前要多觀察玉料,這樣可以減少工時和避免浪費玉料,同時尋找出與之相適應的雕琢題材。

(故宮博物院珍藏國寶級翡翠雕件《百年好合》)

設形。描樣是審玉的繼續,通過審玉,玉雕師傅對玉料已經確定了大致要表現的題材,如人物、花鳥、香爐器皿等。將這種朦朧未現的圖畫用畫筆匯在玉石料上或圖紙上實際顯現出來。這是玉雕作品創作的關鍵所在,是一個由虛轉實的重要過程。這一過程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確定。因為翡翠雕琢是破壞性的,對翡翠原料只能雕琢去料,不能填料,一旦鋸開玉料就不能重新再來,所以設計構思必須慎之又慎。

(故宮博物院珍藏國寶級翡翠雕件《福從天降》)

治形。翡翠的加工技術也非常重要,翡翠設計再好,機械再精良,而技術不好也不能出精品。粗雕是翡翠雕琢製作的實質性階段,即通過鍘、標、扣、劃、衝、軋、鑽等技術手段使玉料逐步變成一座或一件立體雕琢品。但還不能稱為完整的作品。

傳神。細雕在玉雕工藝中就是對粗雕的玉器進行精細修飾,是使玉雕作品進一步完美和增添神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玉器的許多細部進行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睛、服飾花紋,獸鳥的眼睛、毛髮、爪尖、嘴喙、花草的莖葉等最能顯現神韻的部位進行逼真的刻畫。

(故宮博物院珍藏國寶級翡翠雕件《蝴蝶翩翩》)

翡翠雕琢追求逼真傳神和適度誇張,然而要使雕琢作品傳神、有意境,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只有構思精巧、技藝精湛的藝術家才能根據自己長期的藝術實踐,將自己內在的意與境和石料本身的意與境相結合,創作出藝術珍品。

總之,一件翡翠作品要成為藝術品,須兼具形態、色彩和意境美。翡翠雕琢審玉是關鍵,“量料取才”、“因材施藝”是翡翠雕琢的基本要求,而翡翠作品要有意境,則還要治玉逼真、傳神。

(故宮博物院珍藏國寶級翡翠雕件《福地福人居》)

最後要提醒一句,什麼料配什麼工,如果玉料不夠好,不要去請大師級雕工師傅,一定會被拒絕的。


香港玉玲瓏翡翠



貳手單反老黑殼


翡翠及一切玉石的雕工都一樣,其實每一塊寶玉石裡面都孕育著一個帶靈氣的生命,只是在等待雕刻師的發現和授予。但每一塊翡翠不見得是百分百的完美,他需要雕刻師的揣摩、構思、設計,然後是剝離,把那些包裹精靈的包裝(多餘的部分)通通剝離掉,在這一過程中,還要躲避綹裂、瑕疵,更要充分利用天然的俏色。從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能看到一件作品的神韻,這也是所說的每一件作品,都是雕刻師賦予原石的生命。如果這個作品是純手工打造,又具備上述傳神靈氣,這無疑就是一件好作品。


春夜喜雨29


說一下佛公,佛公只要看開臉和肚子,開臉要喜慶,肚子要飽滿,所為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人生要保持笑容滿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