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山西被稱為中國的什麼?

傳奇家駒


“五千年中國看山西、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一千年中國看北京”。歷史對於山西的評價很高,有人說他是中國的脊樑;有人說他是中國的拳頭。它有“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浪漫,也有“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氣魄。

山西有著4700年的歷史、還有2500年的古城,文人墨客為它留下瑰寶,能工巧匠為它精細雕琢。

華夏名勝看山西

老話說“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的人文歷史、名勝古蹟在全國無出其左右,這裡擁有這全國最為龐大的地上文物群。

在山西,我們可以追溯五千年前堯舜禹的時代,堯王在此立都劃分九州,建立華夏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體制;禹在此地建立第一個王朝:夏朝。

大禹在這裡治水;倉頡在這裡造字;神農耕種過這片土地,這一切都發生在山西這塊充滿魅力與神秘的土地。


華夏名人數山西

“山西的將,陝西的王”,山西籍的將相如繁星似江流,照耀著華夏千年的歷史變遷。如春秋的晉文公、一代女皇武則天、名將廉頗、衛青、霍去病、光羽、張遼等;名臣狄仁傑、司馬光、于成龍等;文人王勃、王維、王昌齡、柳宗元、元好問、羅貫中等。有這些劃亮夜空的名人,才會有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精彩故事。


華夏財富集山西

所謂“北有晉商,南有徽商”。至宋朝以來,晉商足跡遍佈華夏南北,在清朝漫長的歷史中,山西更成為全國最為富裕的地方之一。

晉商經營鹽業和票號,其中以“匯通天下”的票號最為著名。山西的票號遍及天下,從中國到日本神戶、東京、橫濱,再到印度加爾各答。用“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這幅對聯來表示晉商一點也不為過。

古時,最為著名的喬家大院、常家莊園、李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三多堂等皆是晉商代表。當八國聯軍向清朝索要賠償時,慈禧無奈只能想晉商喬家借錢還國債,由此可見晉商的經濟底蘊有多雄厚。


歷史演繹品山西

在山西曆史上,各路諸侯、英雄都留下精彩的事蹟。

1.春秋

山西南部誕生了一個強大的晉國,晉國在春秋時期處於長時間的霸主存在,因此山西的地位非常的崇高。

2.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三家分晉,源頭來自趙襄子在晉陽聯合魏、韓兩家擊敗智伯。其後秦魏、秦趙爭奪前線。長平之戰,關東六國完全喪失對秦的能力,這就是在山西進行的。

3.秦朝

韓信當時在中國北走了一個大迂迴,於是就有了那場“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井徑之戰。此後韓信打破陳餘、擊敗趙國、滅齊,投靠劉邦包圍項羽,最後項羽被逼自刎烏江。

4.漢朝

山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其一直處於漢、匈的對峙前線。白登之圍、馬邑伏擊戰,都發生在山西,漢武帝攻打匈奴也是從大同出兵。

5.兩晉

北中國在漢末之亂時受到了極大的破壞,人口銳減。匈奴、羯族等少數民族大量湧入山西,在之後的八王之亂中,匈奴更是在山西平陽建國,最後發兵洛陽摧毀西晉王朝。此後的山西成為了石勒、劉琨爭霸之地。

6.隋朝

李淵父子起兵太原,從山西到陝西,從陝西再到河南,繼而掃蕩湖北、河南,平定天下。也由此看出山西的重要性。

7.唐朝

唐朝時與突厥的對峙,山西又被推到了前線,在突厥的威脅消失後,山西的地位又徒然上升。安史之亂中,由於朔方軍的保護山西不失,為唐軍隨後反擊安史的叛軍保住了重要的根據地。到了晚唐,沙陀人李克用控制了河東,山西的地理形勢又一次被利用起來。

8.民國

民國時,山西基本是被閻錫山盤踞著,但隨後就成了閻錫山、日本人,國軍等爭奪的戰場。所以說只要有戰爭,山西的地位就能凸現出來,大名遠播的晉察冀根據地就能為代表。

總的來說,不管是文化、人物、歷史、建築,山西都有其獨色的魅力,也正因為它的魅力,才讓歷史記住了它,世界認識了它。回顧華夏五千年曆史文明,山西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歷史紅塵


中華柱石,唯我山西。天下亂不亂,山西說了算。

想當年大漢王朝時期,將天下一統、將項羽打敗了劉邦信誓旦旦的來到北方,打算在山西地區與匈奴一決生死,卻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差點餓死在那裡。這是因為山西人不點頭。漢高祖之後,漢文帝繼位,這個來自於山西的皇帝立刻得到了山西父老的強力支持,一躍將漢朝打造成中華民族最英勇的王朝。

五胡亂華之後,北魏拓跋氏定都山西大同。北魏建立起了租掉制,也就是後世租庸調製的鼻祖,這個新的制度為接下來鮮卑氏一統天下作出了積極貢獻,因為這個政策使用了上千年。在北魏的恩蔭之下,隋唐都是這樣一統天下。

遼宋時期,幽雲16州成為了宋朝永遠的痛。此時無論遼金,都是宋朝的上邦,山西都在上邦境內,極其特殊的北朝魅力,俯視江南的雍容華貴。

明朝一改宋朝的疲軟,將山西力收境內。山西為了大明盡心竭力,無論蒙古騎兵如何強悍,山西士馬為大明王朝的邊疆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明初京師保衛戰皇帝可以丟,山西不能丟。明末與袁崇煥共保京城就有大同總兵滿桂。清朝建立後,縱使南明永曆皇帝都已經不再關心北方百姓的生死,姜鑲依然扛起反正大旗,成為北方抗清的主要勢力,山西也是北方抗清總基地。

1931年後,賊子野心日本人在我中華境內燒殺搶掠,唯我山西百姓眾志成城,力保華夏江山最後一寸土地在我中華民族手中。抗戰多少年,山西境內的戰火就展了多少年,可是山西,最終也是在山西,成為中華抗戰最前線。

美麗山西,盡善盡美,中國柱石,名不虛傳!


夢香寒冰


山西被稱為中國之脊樑。

在中國古代,有三個地方,特別容易形成割據之勢。分別是山西、四川和廣東。

“蜀道四塞”。蜀地有地理優勢,易守難攻,我們都知道。“嶺表遠險”。廣東天高皇帝遠,加上近海富庶,也容易自成一派。“三晉高凸”。三晉就是指近山西高原區域,地勢高凸,同樣是易守難攻。

山西坐擁太行、呂梁,西有滔滔黃河天險,東有巍巍太行,恰如秦嶺這條分隔南北的山脈,太行山南北縱列,地分東西。中間又有汾河自北向南注入黃河,形成一串盆地。

山西地形示意圖(地球知識局製作)

故先秦時稱山西為“表裡山河”。

表就是外,裡就是內,意思就是山西內有大河,外有高山,以河山為險阻,易守難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在關中平原作為全國經濟政治重心的中唐以前,關中地區號稱“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佔據關中這個有利的地理區位,可以一統中國。而關中為盆地,相對來說,臨近地勢更為高阜的,就是其東北的山西高原。

關中平原與山西高原示意圖(地球知識局製作)

山西高原有汾水連黃河,汾水谷底可直通關中平原,並且是高屋建瓴,以上擊下。因此都關中者莫不重山西。

唐高祖李淵,趁天下大亂,於晉陽(今太原)起兵,正是以高擊下,用兵如流水,最終佔領關中長安,進而一統天下。

明清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時,山西對於華北的安危同樣重要,時人有云:“京師之安危,常視山西之治亂”。由於太行山的阻隔,從華北平原進攻山西,可謂難如登天,太行八陘正如蜀道之難。而山西入華北平原卻是高屋建瓴。

太行八陘示意圖

在山西,有一個地方,“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張儀曰:“上黨為天下脊。”,這是中華大地真正的脊樑。關於華夏諸多神化的源頭,都可以上溯至上黨,稱這裡為中華文化之源並不誇張。

在山西洪洞,有一棵大槐樹,這裡每年都有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國的華人來尋根祭祖。這顆大槐樹,是諸多民俗文化之根。

綜上,山西不愧為中華之脊樑。

更多歷史地理類原創資訊,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歷史寶藏


在中國,有種晉善晉美,叫山西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

山西位於太行山之西,黃河以東。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

走在山西,路邊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滿著歷史的韻味兒。沒辦法,誰讓咱山西曆史悠久,文化厚重呢!


蝦米愛生活


如果把中國比作東方巨人,那麼山西就是中國的拳頭。拳頭特點是:進可攻,退可守,進退自如;引申義有二層:〔一〕總是在關鍵時刻給對手以致命重擊。〔二〕總是在需要的時候,給予友方強勁有力的支持,是可以信賴的後盾的存在。綜合起來說:山西是一個拳頭,提供保護時是穩如泰山的盾牌,需要出擊時是無堅不摧的利箭。

山西處在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之間的緩衝地帶,依託太行山脈,呂梁山脈作為拱衛中原大地的天然屏障。代表事件便是家喻戶曉的楊家將抗遼。國共時期的太行山革命根據地。

山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民風彪悍,崇尚武力,以求自保。代表人物有徐向前,尉遲恭,關羽,張遼等。

山西在中國古代出了太多的皇帝,太原直到現在依然被稱為龍城。但早己不是當年的龍城。一切拜宋太宗趙光義火燒以及水淹晉陽所賜。這個心胸狹隘的迷信皇帝做這一切只是為了保住他哥哥篡位而來的北宋江山。代表人物:李淵父子在太原積攢勢力相機起事,開創了大唐時代。山西這個拳頭,運用得當,總會爆發出無與倫比的力量,一鳴驚天!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司令部就建立在山西省武鄉縣的磚壁村和王家峪村。磚壁村距武鄉縣城45公里,處於太行山腰,四周群山環繞,地勢險要。

晉綏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位於興縣城西7.5公里蔡家崖村。舊址原為晉綏開明紳士牛友蘭的宅院和花園,抗日戰爭時期全部捐獻抗日民主政府。坐北朝南,分東西兩個相對獨立的院落,並相互串通。

八路軍總司令部以及晉綏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都設在山西境內。聞名於世的百團大戰,便是在山西發出它強勁高亢的英雄交響曲。山西又一次提供了穩若磐石的後盾,保護並發展壯大了抗日的力量。

煤被稱為“黑金”。改革開放以來,響應組織號召,山西作為煤炭大省,能源大省,源源不斷地把儲存了上萬乃至十幾萬年的地下寶藏黑金,輸送到沿海南方各省,支援兄弟省份的經濟建設。山西再一次有如重拳出擊,為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注入了跳動的血液,兄弟省份都得到了蓬勃發展,蒸蒸日上!

山西是中國的拳頭,總是在關鍵的時刻需要的時候,毫不保留不遺餘力地出重拳提供持續性輸出或者是持久性後援!

國人總是在需要山西的時候,躲進山西溫暖的懷抱,度過了寒冷的歲月,便選擇性的遺忘!現在的山西已經老邁,需要你們為山西提供後盾?明白嘛?

謹以此文,致敬生我養我的地方,母親山西。願您度過今日的難關,再續往昔的輝煌!


靜言讀史


古老的三晉大地,中華民族發源地之一,雲岡石窟,平遙古城,大同皇城,煤城,五臺山,喬家大院,大寨等都是這個省的名片。也是大周皇帝武則天。前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總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華國鋒同志的故鄉,歷史名人層出不窮,與曾經的燕趙之地交合,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我大中華寶貴的一分孑北嶽恆山雄居三晉,大唐開國皇帝李淵發家於太原,最後統一全國。


用戶66761793958


山西是中國第二逃難躲災地,第一避難災處是四川。

這是可躲巨多人之處。

少數量的人躲貴州雲南更佳些。

帝都城建於嵩山西與東兩邊的,陝西東面一點河南西面一點。這是大洪水後居崗臺之上,遺留沿習的習性決定的。因是黃土塬處。

要富足入浙杭福。所以蘇浙熟,天下足,又號稱魚米之鄉。

山西在唐朝後,就少戰了。因此現代中國人多由山西遷來的。

山西與安徽對中國商貿有過巨大貢獻,從而晉商徽商及會館著名。

論真點,山西陝西保留漢族人遺風多些,但笫一保持最多的還是客家人。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山西不論是在上古時代(三皇五帝)、元年列朝列代(夏朝至清朝),還是民國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至今,山西在中國歷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中華文化貢獻傳播繼承發揚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在市場經濟下,以經濟作為唯一指標衡量山西,有點不公平,有點拜金。所以,餘秋雨寫了一篇文章:《抱愧山西》,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山西曆史貢獻,地位,網上一查一大片,在這裡沒必要贅述。我想說說我的感受:現如今,拜金主義成為主流,唯錢唯權成為常態,嚴重忽略文化和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甚至把“壓箱底”的歷史文化拋在腦後,把文化魁寶這一“傳家寶”扔在了拜金的“垃圾桶”,讓人惋惜和擔憂。現在,一說山西,給人感覺灰頭土臉。我們承認,山西的確灰頭土臉,土裡土氣,但沒有山西的灰頭土臉,哪有你們的油頭粉面,嬌裡嬌氣。遠的不說,沒有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沒有大秦鐵路專列,沒有煤炭這種極其重要的能源,你們能吹著空調,吃著火鍋,哼著小調。說不準我們已經被小日本殖民,被美國佬在南海東海黃海建設軍事基地,堅船利炮時刻對準,那是什麼感覺。所以,在這裡,我想呼籲大家,對山西江西等經濟目前不太好的革命老區,要從另一個角度看,多點支持鼓勵推薦。

人,不能忘本,忘記歷史就意味的背叛!!!


幷州蝸牛


山西撐起了中國從古至今的發展史……


龍城那兔


能源重化工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