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什麼與科普相關的歌?

劉亦鑫


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是歌曲本身就是寫科學的,另外一個是雖然不是寫的科學,但是歌詞裡面卻有很多科學的內涵。

第一個方面的代表性歌曲就是北京大學校長、著名的高分子化學家周其鳳作詞,由北京大學中樂學社演出的歌曲,《化學是你,化學是我》。

這裡更多地分析一下第二個方面,同時以李泉在《歌手》這檔節目中的一首歌(Sunny II)為例。

筆者在科普中國上發表過一篇評論,題為《李泉,你的歌詞讓我犯了職業病》,其中就分析了李泉這首歌的科學元素。

這首歌的歌詞如下:

這首歌的歌詞吧。

  Sunny

  隔壁的男孩

  真的很宅

  Sunny

  天天追直播

  我不明白

  他口吐蓮花

  天南地北

  她櫻桃小嘴

  玩偶般的美

  Sunny

  你好虛擬

  好嫵媚

  Sunny

  明星的新聞

  街頭巷尾

  Sunny

敲幾下鍵盤

  彈幕橫飛

  誰和誰恩愛

  誰把誰出賣

  戲裡和戲外

  難分悲喜

  Sunny

  你來發言

  我來看戲

Sunny

  霍金的時間

  走到終點

  Sunny

  偉大科學家

  都愛音樂

  宇宙的秘密

  孩子的習題

  區塊的鏈接

  油鹽柴米

  Sunny

  逃不過一聲嘆息

  Sunny

  世界變很小

  在你手裡

  Sunny

  距離很遙遠

  哪怕坐一起,機是器官

  形影不離

  Honey

  該怎麼辦斷舍離

  Sunny

  人工的智能

  會下圍棋

  Sunny

  無數的空調

  交錯了四季

  吵鬧的世界

  融化的兩極

  變老的父母

  可愛的baby

  Sunny

  往明天去

  I love you

  我愛你

  I love you

那麼這首歌裡面有哪些科學呢?

接下來,答主一一為你解讀。

歌詞裡寫到,“霍金的時間走到了終點。”確實如此啊,3月14日,理論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他的時間戛然而止了。但是他的《時間簡史》卻會一直成為經典之作。

“偉大的科學家都愛音樂”,偉大的科學巨匠愛因思坦說過:“偉大的科學家和偉大的音樂家兩者在這一點上是相同的——他們都是偉大的詩人。”愛因思坦既會彈鋼琴,也會演奏小提琴,諳熟貝多芬、巴赫等音樂大師。他甚至認為他拉小琴的成就,比在科學上的貢獻還大。居里夫人既喜歡音樂又修養有素。我國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善於拉小提琴的事,很多人都知曉。數學家華羅庚諳熟音律,他在琵琶弦上所找到的音色最佳點與著名琵琶演奏家劉德海經長期測定所得到的恰好相符。

  在推開一點來說,科學和藝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而通過藝術的手段來傳播科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謂“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科學也要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回頭又在頂峰彙集。”

  就連當下最熱的區塊鏈也成為了他的歌詞。“區塊的鏈接 油鹽柴米 Sunny逃不過一聲嘆息”。《自然》雜誌曾經戲謔地說過,區塊鏈是偉大的思想和技術革命,但是我們發現,像以往一樣,目前世界上存在著兩種“區塊鏈”,一種在技術天才們的頭腦裡,另一種,在中國人的微信群裡。

熱炒之下的區塊鏈也確實讓某些關注柴米油鹽的普通人云裡霧裡,最終也只能是一聲嘆息。

  著名的傳播學家麥克盧漢曾經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而今互聯網已經把地球變成了一個村落,“世界變很小 在你手裡。”只要你的手機能上網,古語云: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如今這根本不是問題。

但是手機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哪怕是坐在一起,也會有很遙遠的距離,因為每個人都在刷手機,但是興趣點卻未必一樣,你在刷微信,他在看微博,她在瀏覽頭條,他們在玩快手,她們在秀抖音。所以手機很危險,它讓人們心無旁騖。

  同時,麥克盧漢還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中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這一觀點。他認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覺和感官的擴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視覺能力的延伸,廣播是人的聽覺能力的延伸,電視則是人的視覺、聽覺和觸覺能力的綜合延伸。而作為新媒體和社交媒體承載工具的手機則更廣泛地對人進行了延伸,甚至手機是器官“形影不離”。

  Honey,我們“該怎麼辦斷舍離 ”。

  李世石、柯潔等與AlphaGo的圍棋大戰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人工智能的普及,也有些人擔心人工智能的發展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挑戰。擔心“人工的智能‘不僅僅’會下圍棋”。

 世界形勢風雲激盪,部分國家和地區仍然非常不穩定,尤其是特朗普總是容易鬧情緒,動不動就退出《巴黎協定》,近期還宣佈要跟中國進行貿易戰,他把各國帶入了”吵鬧的世界“卻不關心“融化的兩極”。全球變暖,氣候變化正在發生,如果我們不採取積極有效的行動措施的話,那麼兩極冰川的融化絕對不會是危言聳聽。


怎麼樣,感覺答主有才吧,那就點贊吧,謝謝。


WANG論科普


很有意思的問題。歌往往可以讓你記住很多的東西,我就是一個特別喜歡聽歌的人。關於和科普相關的歌也聽過幾首,這裡分享一下。

二十四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歌有各種不同的版本,有山歌、兒歌還有把二十四節氣的每個節氣作為主題的。但是要說裡面讓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我小學時候學的這一首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節氣歌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把複雜的二十四節氣簡單易懂的編成一首歌,而到了現代,這首歌已經不僅僅是指導農民耕作的作用,更成為了我們的一種精神財富。

雷歐之歌

其實我最先想到的是這首,雖然我是查了一下才知道這歌叫這名字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動畫片《海爾兄弟》,作為一部科普向動畫片,《海爾兄弟》讓小時候那年少無知的我懂得了許多東西。特別是片頭曲的那幾句歌詞。

打雷要下雨 嘞歐

下雨要打傘 嘞歐

天冷穿棉襖

天熱扇扇子

雖然這些歌詞在我們長大之後看起來是十分理所當然的事情,甚至有人會說它算不上科普歌曲,但是我認為它確實有進行了科普,只不過這首歌科普的對象是小孩子,科普的是很簡單的道理。

元素週期表

對沒錯,你沒有看錯,那首歌的名字就是《元素週期表》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搜搜看,整首歌的歌詞全部都是元素週期表。記不住元素週期表的可以去嘗試聽一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