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四川225個“傳統村落”進入國家名錄 你知曉的有哪些

四川225個“傳統村落”進入國家名錄 你知曉的有哪些

若要問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是什麼?答案非常明確——遍佈在華夏大地上的傳統村落!

四川225個“傳統村落”進入國家名錄 你知曉的有哪些

何為傳統村落?傳統村落,一般是指在民國以前就建成的老村莊、古村落;是指那些形成時間較早而使其歷史悠久,既擁有較豐富、雄厚的文化與自然資源遺存,且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富含典型農耕文化意義,並應該予以保護的老村落。2012年9月,國家對這一類“古村落”有了一個正式的官方稱謂:“中國傳統村落”。

四川225個“傳統村落”進入國家名錄 你知曉的有哪些

四川225個“傳統村落”進入國家名錄 你知曉的有哪些

四川225個“傳統村落”進入國家名錄 你知曉的有哪些

從2012年12月伊始,原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共分4批審定分佈於全國各地的3155個村落為“中國傳統村落”,並同時將其列為保護對象,財政上給予每個村莊300萬元保護扶持經費,用於改善公共基礎設施、保護文化遺產等。而在這4批公示的3155個“傳統村落”中,先後已有225個四川村莊進入到“傳統村落”的國家名錄。與此同時,與四川相鄰,同屬巴蜀傳統文化圈的渝、黔、滇三地也是“傳統村落”的大省,換句話說,若想玩轉西南“傳統村落”,將是一條漫長的旅遊路徑。

四川225個“傳統村落”進入國家名錄 你知曉的有哪些

四川225個“傳統村落”進入國家名錄 你知曉的有哪些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因自然和社會經濟的變遷,以及受各種外來文化的浸蝕、現代化綜合反射的衝擊,當下的中國“古村落”正處於急速消失的過程中。有一組數據觸目驚心:在2000年時,中國自然村總數為363萬個,到了2010年銳減為271萬個,10年間,全國共減少90萬個,平均每天消失80至100個村落;如今又過了8年,最新、最準確的統計數字又是怎麼樣?不得而知。自然村消亡最直接和最主要的緣由,大體歸結於城市擴張、工業發展、農民進城,特別是愈來愈多年輕一代農民傾心選擇城市優越的新生活方式,而致使村落的生產生活瓦解,造成人去村空;同時政府行為主導的城鎮化,撤村並點力度強大,所向披靡,最直接導致了原有村落的消失。

四川225個“傳統村落”進入國家名錄 你知曉的有哪些

四川225個“傳統村落”進入國家名錄 你知曉的有哪些

“古村落”的急速消失是一件十分可怕的情形,因為“傳統村落”是中華民族決不能丟失、失不再來的根性的遺產,是蘊藏著我們民族基因與凝聚力的“最後的家園”,是五千年文明活態的人文碩果!保護傳統村落就是保護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村落”的基本條件,總體上都是在晚清以前就形成存活的,因而它的價值意義相當清晰,傳統村落除了是民族的寶貴遺產,也是不可再生的、潛在的旅遊資源;是維持傳統農業循環經濟特徵的關鍵,是發展鄉村旅遊、創新農村農業發展道路的基礎,是廣大農民社會資本的有效載體;同時還是散佈在世界各地的華僑和廣大港澳臺同胞的文化之根,是國家領土安全的重要屏障。

四川225個“傳統村落”進入國家名錄 你知曉的有哪些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國家頂層已經明確認定:傳統村落保護同樣是城鎮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的同時,保護好山水田園,尤其是那些有傳承價值、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鄉村,十分必要。

四川225個“傳統村落”進入國家名錄 你知曉的有哪些

四川225個“傳統村落”進入國家名錄 你知曉的有哪些

四川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找一找有沒有你的故鄉?看一看你去過哪個村落?

第一批

邛崍市平樂鎮花楸村

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

瀘縣兆雅鎮新溪村

敘永縣分水鎮木格倒苗族村

射洪縣青堤鄉光華村

閬中市老觀鎮老龍村

閬中市天宮鄉天宮院村

巴州區青木鎮黃桷樹村

寶興縣磽磧鄉夾拉村委和平藏寨

石棉縣蟹螺藏族鄉蟹螺堡子

雨城區上裡鎮五家村

理縣桃坪鄉桃坪村

馬爾康縣沙爾宗鄉叢恩村

茂縣黑虎鄉小河壩村鷹嘴河組

汶川縣雁門鄉蘿蔔寨村

得榮縣子庚鄉八子斯熱村

爐霍縣更知鄉修貢村

爐霍縣泥巴鄉古西村

爐霍縣新都鎮七灣村

丹巴縣梭坡鄉莫洛村

金堂縣五鳳鎮金箱村

第二批

貢井區艾葉鎮李家橋社區

大安區三多寨鎮三多寨村

大安區牛佛鎮王爺廟社區

沿灘區仙市鎮仙灘社區

納溪區天仙鎮觀音樂道古村

瀘縣方洞鎮石牌坊村

敘永縣水潦鄉海涯彝族村

敘永縣正東鄉燈盞坪古村

古藺縣太平鎮平豐村

古藺縣二郎鎮紅軍街社區

古藺縣箭竹鄉團結村苗寨

古藺縣雙沙鎮白沙社區

北川縣青片鄉上五村

北川縣馬槽鄉黑水村

江油市二郎廟鎮青林口村

昭化區柏林溝鎮向陽村

朝天區麻柳鄉石板村

南部縣石河鎮石河場村

江安縣夕佳山鎮五里村

達縣石橋鎮魯家坪村

雨城區望魚鄉望魚村

漢源縣宜東鎮天罡村

漢源縣清溪鎮富民村

石棉縣蟹螺藏族鄉猛種村猛種堡子

石棉縣蟹螺藏族鄉猛種村木耳堡子

平昌縣白衣鎮白衣庵居民委員會

茂縣雅都鄉四瓦村四組

黑水縣色爾古鄉色爾古村

黑水縣木蘇鄉大別窩村

黑水縣維古鄉西蘇瓜子村

馬爾康縣卓克基鎮西索村

爐霍縣朱倭鄉朱倭村

爐霍縣雅德鄉然柳村

鄉城縣青德鄉仲德村

鄉城縣香巴拉鎮色爾宮村

得榮縣子庚鄉阿稱村

得榮縣子庚鄉子實村

榮縣子庚鄉子庚村

鹽源縣瀘沽湖鎮木垮村

美姑縣依果覺鄉古拖村

美姑縣依果覺鄉四季吉村

第三批

富順縣獅市鎮獅子灘社區

富順縣趙化鎮培村社區

富順縣長灘鎮長灘壩社區

納溪區打古鎮古純村

敘永縣石壩彝族鄉堰塘彝族村

敘永縣永潦彝族鄉九家溝苗族村

遊仙區魏城鎮繡山村

昭化區昭化鎮城關村

朝天區曾家鎮石鷹村

沐川縣箭板鎮順河古街

西充縣青龍鄉蠶華山村

閬中市水觀鎮永安寺村

宜賓縣橫江鎮金鐘村

筠連縣大雪山鎮五河村

筠連縣鎮舟鎮馬家村

武勝縣寶箴塞鄉方家溝村

通江縣泥溪鄉犁轅壩村

樂至縣勞動鎮舊居村

鄉城縣尼斯鄉馬色村

稻城縣香格里拉鎮亞丁村

稻城縣赤土鄉仲堆村

得榮縣瓦卡鎮阿洛貢村

第四批

龍泉驛區洛帶鎮老街社區

金堂縣五鳳鎮五鳳溪社區

大邑縣安仁鎮街道社區

邛崍市平落鎮禹王社區

自流井區龍鳳山社區

貢井區艾葉鎮竹林村

大安區三多寨鎮徐家村

沿灘區永安鎮鰲頭鋪社區

榮縣墨林鄉呂仙村

富順縣富世鎮后街社區

米易縣麻隴彝族鄉中心村

瀘縣立石鎮玉龍村

瀘縣百和鎮東林觀村

瀘縣方洞鎮宋田村

合江縣白沙鎮蘆稿村

合江縣先市鎮下壩村

合江縣堯壩鎮白村

合江縣九支鎮柏香灣村

合江縣五通鎮五通村

合江縣鳳鳴鎮文理村

合江縣福寶鎮大亨村

合江縣福寶鎮穆村

合江縣法王寺鎮法王寺村

敘永縣白臘苗族鄉天堂村

廣漢市連山鎮川江村

旌陽區孝泉鎮正陽街居委會

中江縣倉山鎮三江村

羅江縣御營鎮響石村

羅江縣白馬關鎮白馬村

什邡市師古鎮紅豆村

安縣桑棗鎮紅牌村

涪城區豐谷鎮二社區

遊仙區魏城鎮鐵爐村

遊仙區劉家鎮曾家埡村

遊仙區玉河鎮上方寺村

遊仙區東宣鄉魚泉村

鹽亭縣林山鄉青峰村

平武縣虎牙藏族鄉上游村

平武縣白馬藏族鄉亞者造祖村

平武縣木座藏族鄉民族村

旺蒼縣東河鎮東郊村

旺蒼縣福慶鄉農經村

旺蒼縣化龍鄉石川村

旺蒼縣化龍鄉亭子村

青川縣觀音店鄉兩河村

劍閣縣秀鍾鄉青嶺村

安居區玉豐鎮高石村

威遠縣向義鎮靜寧古村

資中縣羅泉鎮禹王宮村

隆昌縣漁箭鎮漁箭社區

隆昌縣雲頂鎮雲峰村

五通橋區竹根鎮興隆裡村

犍為縣羅城鎮菜佳村

犍為縣芭溝鎮芭蕉溝社區

犍為縣鐵爐鄉鐵爐社區

井研縣千佛鎮民建村

儀隴縣馬鞍鎮琳琅村

閬中市河樓鄉白虎村

洪雅縣高廟鎮花源村

洪雅縣瓦屋山鎮復興村

青神縣漢陽鎮漢陽場社區

宜賓縣橫江鎮民主社區

江安縣夕佳山鎮壩上村

屏山縣龍華鎮匯龍社區

廣安區協興鎮協興村

廣安區肖溪鎮肖家溪社區

廣安區石筍鎮石筍村

武勝縣中心鎮環江村

武勝縣飛龍鎮蓮花坪村

武勝縣三溪鎮觀音橋村

嶽池縣顧縣鎮顧興社區

鄰水縣王家鎮地選村

通川區金石鄉金山村

大竹縣童家鄉童家村

宣漢縣廟安鄉龍潭河村

宣漢縣馬渡鄉百丈村

萬源市秦河鄉三官場村

名山區中峰鄉朱場村

滎經縣新添鄉新添村

漢源縣九襄鎮民主村

天全縣小河鄉紅星村

巴州區光輝鎮白鶴山村

恩陽區登科街道辦事處恩陽古鎮

通江縣洪口鎮古寧寨村

通江縣龍鳳場鄉環山村

通江縣澌波鄉苟家灣村

通江縣勝利鄉大營村

通江縣勝利鄉迪坪村

通江縣文勝鄉白石寺村

通江縣毛浴鄉迎春村

南江縣朱公鄉百坪村

安嶽縣協和鄉治山村

樂至縣大佛鎮紅土地村

汶川縣水磨鎮老人村

汶川縣龍溪鄉阿爾村

汶川縣龍溪鄉聯合村

理縣薛城鎮較場村

理縣甘堡鄉甘堡村

理縣蒲溪鄉休溪村

理縣下孟鄉沙吉村

理縣桃坪鄉增頭村

茂縣太平鄉牛尾村

松潘縣十里回族鄉大屯村

九寨溝縣漳扎鎮中查村

九寨溝縣永和鄉大城村

九寨溝縣羅依鄉大寨村

九寨溝縣馬家鄉苗州村

九寨溝縣草地鄉下草地村

九寨溝縣大錄鄉大錄村

九寨溝縣大錄鄉東北村

黑水縣知木林鄉知木林村

馬爾康縣松崗鎮直波村

馬爾康縣梭磨鄉色爾米村

馬爾康縣黨壩鄉尕蘭村

馬爾康縣大藏鄉春口村

馬爾康縣草登鄉代基村

壤塘縣宗科鄉加斯滿村

壤塘縣吾依鄉修卡村

壤塘縣茸木達鄉茸木達村

壤塘縣中壤塘鄉壤塘村

丹巴縣巴底鄉齊魯村

丹巴縣聶呷鄉妖枯村

丹巴縣梭坡鄉宋達村

丹巴縣中路鄉克格依村

丹巴縣中路鄉波色龍村

白玉縣章都鄉邊壩村

白玉縣熱加鄉麻通村

白玉縣燈龍鄉幫幫村

白玉縣燈龍鄉龔巴村

白玉縣贈科鄉下比沙村

理塘縣高城鎮車馬村

塘縣高城鎮德西二村

理塘縣高城鎮德西三村

理塘縣高城鎮德西一村

理塘縣格木鄉查卡村

木里藏族自治縣俄亞納西族鄉大村

木里藏族自治縣東朗鄉亞英村

木里藏族自治縣唐央鄉里多村

木里藏族自治縣瓦廠鎮桃巴村

鹽源縣瀘沽湖鎮母支村

鹽源縣瀘沽湖鎮舍垮村

若要問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是什麼?答案非常明確——遍佈在華夏大地上的傳統村落!

何為傳統村落?傳統村落,一般是指在民國以前就建成的老村莊、古村落;是指那些形成時間較早而使其歷史悠久,既擁有較豐富、雄厚的文化與自然資源遺存,且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富含典型農耕文化意義,並應該予以保護的老村落。2012年9月,國家對這一類“古村落”有了一個正式的官方稱謂:“中國傳統村落”。

從2012年12月伊始,原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共分4批審定分佈於全國各地的3155個村落為“中國傳統村落”,並同時將其列為保護對象,行動上給予每個村莊300萬元保護扶持經費,用於改善公共基礎設施、保護文化遺產等。而在這4批公示的3155個“傳統村落”中,先後已有225個四川村莊進入到“傳統村落”的國家名錄。此外,與四川相鄰,同屬巴蜀傳統文化圈的渝、黔、滇三地也是“傳統村落”的大省,換句話說,若想玩轉西南“傳統村落”,將是一條漫長的旅遊路徑。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因自然和社會經濟的變遷,以及受各種外來文化的浸蝕、現代化綜合反射的衝擊,當下的中國“古村落”正處於急速消失的過程中。有一組數據觸目驚心:在2000年時,中國自然村總數為363萬個,到了2010年銳減為271萬個,10年間,全國共減少90萬個,平均每天消失80至100個村落;如今又過了8年,最新、最準確的統計數字又是怎麼樣?不得而知。自然村消亡最直接和最主要的緣由,大體歸結於城市擴張、工業發展、農民進城,特別是愈來愈多年輕一代農民傾心選擇城市優越的新生活方式,而致使村落的生產生活瓦解,造成人去村空;同時政府行為主導的城鎮化,撤村並點力度強大,所向披靡,最直接導致了原有村落的消失。

“古村落”的急速消失是一件十分可怕的情形,因為“傳統村落”是中華民族決不能丟失、失不再來的根性的遺產,是蘊藏著我們民族基因與凝聚力的“最後的家園”,是五千年文明活態的人文碩果!保護傳統村落就是保護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價值意義相當清晰,傳統村落除了是民族的寶貴遺產,也是不可再生的、潛在的旅遊資源;是維持傳統農業循環經濟特徵的關鍵,是發展鄉村旅遊、創新農村農業發展道路的基礎,是廣大農民社會資本的有效載體;同時還是散佈在世界各地的華僑和廣大港澳臺同胞的文化之根,是國家領土安全的重要屏障。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國家頂層已經明確認定:傳統村落保護同樣是城鎮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的同時,保護好山水田園,尤其是那些有傳承價值、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鄉村,十分必要。

四川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找一找有沒有你的故鄉?看一看你去過哪個村落?

第一批

邛崍市平樂鎮花楸村

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

瀘縣兆雅鎮新溪村

敘永縣分水鎮木格倒苗族村

射洪縣青堤鄉光華村

閬中市老觀鎮老龍村

閬中市天宮鄉天宮院村

巴州區青木鎮黃桷樹村

寶興縣磽磧鄉夾拉村委和平藏寨

石棉縣蟹螺藏族鄉蟹螺堡子

雨城區上裡鎮五家村

理縣桃坪鄉桃坪村

馬爾康縣沙爾宗鄉叢恩村

茂縣黑虎鄉小河壩村鷹嘴河組

汶川縣雁門鄉蘿蔔寨村

得榮縣子庚鄉八子斯熱村

爐霍縣更知鄉修貢村

爐霍縣泥巴鄉古西村

爐霍縣新都鎮七灣村

丹巴縣梭坡鄉莫洛村

金堂縣五鳳鎮金箱村

第二批

貢井區艾葉鎮李家橋社區

大安區三多寨鎮三多寨村

大安區牛佛鎮王爺廟社區

沿灘區仙市鎮仙灘社區

納溪區天仙鎮觀音樂道古村

瀘縣方洞鎮石牌坊村

敘永縣水潦鄉海涯彝族村

敘永縣正東鄉燈盞坪古村

古藺縣太平鎮平豐村

古藺縣二郎鎮紅軍街社區

古藺縣箭竹鄉團結村苗寨

古藺縣雙沙鎮白沙社區

北川縣青片鄉上五村

北川縣馬槽鄉黑水村

江油市二郎廟鎮青林口村

昭化區柏林溝鎮向陽村

朝天區麻柳鄉石板村

南部縣石河鎮石河場村

江安縣夕佳山鎮五里村

達縣石橋鎮魯家坪村

雨城區望魚鄉望魚村

漢源縣宜東鎮天罡村

漢源縣清溪鎮富民村

石棉縣蟹螺藏族鄉猛種村猛種堡子

石棉縣蟹螺藏族鄉猛種村木耳堡子

平昌縣白衣鎮白衣庵居民委員會

茂縣雅都鄉四瓦村四組

黑水縣色爾古鄉色爾古村

黑水縣木蘇鄉大別窩村

黑水縣維古鄉西蘇瓜子村

馬爾康縣卓克基鎮西索村

爐霍縣朱倭鄉朱倭村

爐霍縣雅德鄉然柳村

鄉城縣青德鄉仲德村

鄉城縣香巴拉鎮色爾宮村

得榮縣子庚鄉阿稱村

得榮縣子庚鄉子實村

榮縣子庚鄉子庚村

鹽源縣瀘沽湖鎮木垮村

美姑縣依果覺鄉古拖村

美姑縣依果覺鄉四季吉村

第三批

富順縣獅市鎮獅子灘社區

富順縣趙化鎮培村社區

富順縣長灘鎮長灘壩社區

納溪區打古鎮古純村

敘永縣石壩彝族鄉堰塘彝族村

敘永縣永潦彝族鄉九家溝苗族村

遊仙區魏城鎮繡山村

昭化區昭化鎮城關村

朝天區曾家鎮石鷹村

沐川縣箭板鎮順河古街

西充縣青龍鄉蠶華山村

閬中市水觀鎮永安寺村

宜賓縣橫江鎮金鐘村

筠連縣大雪山鎮五河村

筠連縣鎮舟鎮馬家村

武勝縣寶箴塞鄉方家溝村

通江縣泥溪鄉犁轅壩村

樂至縣勞動鎮舊居村

鄉城縣尼斯鄉馬色村

稻城縣香格里拉鎮亞丁村

稻城縣赤土鄉仲堆村

得榮縣瓦卡鎮阿洛貢村

第四批

龍泉驛區洛帶鎮老街社區

金堂縣五鳳鎮五鳳溪社區

大邑縣安仁鎮街道社區

邛崍市平落鎮禹王社區

自流井區龍鳳山社區

貢井區艾葉鎮竹林村

大安區三多寨鎮徐家村

沿灘區永安鎮鰲頭鋪社區

榮縣墨林鄉呂仙村

富順縣富世鎮后街社區

米易縣麻隴彝族鄉中心村

瀘縣立石鎮玉龍村

瀘縣百和鎮東林觀村

瀘縣方洞鎮宋田村

合江縣白沙鎮蘆稿村

合江縣先市鎮下壩村

合江縣堯壩鎮白村

合江縣九支鎮柏香灣村

合江縣五通鎮五通村

合江縣鳳鳴鎮文理村

合江縣福寶鎮大亨村

合江縣福寶鎮穆村

合江縣法王寺鎮法王寺村

敘永縣白臘苗族鄉天堂村

廣漢市連山鎮川江村

旌陽區孝泉鎮正陽街居委會

中江縣倉山鎮三江村

羅江縣御營鎮響石村

羅江縣白馬關鎮白馬村

什邡市師古鎮紅豆村

安縣桑棗鎮紅牌村

涪城區豐谷鎮二社區

遊仙區魏城鎮鐵爐村

遊仙區劉家鎮曾家埡村

遊仙區玉河鎮上方寺村

遊仙區東宣鄉魚泉村

鹽亭縣林山鄉青峰村

平武縣虎牙藏族鄉上游村

平武縣白馬藏族鄉亞者造祖村

平武縣木座藏族鄉民族村

旺蒼縣東河鎮東郊村

旺蒼縣福慶鄉農經村

旺蒼縣化龍鄉石川村

旺蒼縣化龍鄉亭子村

青川縣觀音店鄉兩河村

劍閣縣秀鍾鄉青嶺村

安居區玉豐鎮高石村

威遠縣向義鎮靜寧古村

資中縣羅泉鎮禹王宮村

隆昌縣漁箭鎮漁箭社區

隆昌縣雲頂鎮雲峰村

五通橋區竹根鎮興隆裡村

犍為縣羅城鎮菜佳村

犍為縣芭溝鎮芭蕉溝社區

犍為縣鐵爐鄉鐵爐社區

井研縣千佛鎮民建村

儀隴縣馬鞍鎮琳琅村

閬中市河樓鄉白虎村

洪雅縣高廟鎮花源村

洪雅縣瓦屋山鎮復興村

青神縣漢陽鎮漢陽場社區

宜賓縣橫江鎮民主社區

江安縣夕佳山鎮壩上村

屏山縣龍華鎮匯龍社區

廣安區協興鎮協興村

廣安區肖溪鎮肖家溪社區

廣安區石筍鎮石筍村

武勝縣中心鎮環江村

武勝縣飛龍鎮蓮花坪村

武勝縣三溪鎮觀音橋村

嶽池縣顧縣鎮顧興社區

鄰水縣王家鎮地選村

通川區金石鄉金山村

大竹縣童家鄉童家村

宣漢縣廟安鄉龍潭河村

宣漢縣馬渡鄉百丈村

萬源市秦河鄉三官場村

名山區中峰鄉朱場村

滎經縣新添鄉新添村

漢源縣九襄鎮民主村

天全縣小河鄉紅星村

巴州區光輝鎮白鶴山村

恩陽區登科街道辦事處恩陽古鎮

通江縣洪口鎮古寧寨村

通江縣龍鳳場鄉環山村

通江縣澌波鄉苟家灣村

通江縣勝利鄉大營村

通江縣勝利鄉迪坪村

通江縣文勝鄉白石寺村

通江縣毛浴鄉迎春村

南江縣朱公鄉百坪村

安嶽縣協和鄉治山村

樂至縣大佛鎮紅土地村

汶川縣水磨鎮老人村

汶川縣龍溪鄉阿爾村

汶川縣龍溪鄉聯合村

理縣薛城鎮較場村

理縣甘堡鄉甘堡村

理縣蒲溪鄉休溪村

理縣下孟鄉沙吉村

理縣桃坪鄉增頭村

茂縣太平鄉牛尾村

松潘縣十里回族鄉大屯村

九寨溝縣漳扎鎮中查村

九寨溝縣永和鄉大城村

九寨溝縣羅依鄉大寨村

九寨溝縣馬家鄉苗州村

九寨溝縣草地鄉下草地村

九寨溝縣大錄鄉大錄村

九寨溝縣大錄鄉東北村

黑水縣知木林鄉知木林村

馬爾康縣松崗鎮直波村

馬爾康縣梭磨鄉色爾米村

馬爾康縣黨壩鄉尕蘭村

馬爾康縣大藏鄉春口村

馬爾康縣草登鄉代基村

壤塘縣宗科鄉加斯滿村

壤塘縣吾依鄉修卡村

壤塘縣茸木達鄉茸木達村

壤塘縣中壤塘鄉壤塘村

丹巴縣巴底鄉齊魯村

丹巴縣聶呷鄉妖枯村

丹巴縣梭坡鄉宋達村

丹巴縣中路鄉克格依村

丹巴縣中路鄉波色龍村

白玉縣章都鄉邊壩村

白玉縣熱加鄉麻通村

白玉縣燈龍鄉幫幫村

白玉縣燈龍鄉龔巴村

白玉縣贈科鄉下比沙村

理塘縣高城鎮車馬村

塘縣高城鎮德西二村

理塘縣高城鎮德西三村

理塘縣高城鎮德西一村

理塘縣格木鄉查卡村

木里藏族自治縣俄亞納西族鄉大村

木里藏族自治縣東朗鄉亞英村

木里藏族自治縣唐央鄉里多村

木里藏族自治縣瓦廠鎮桃巴村

鹽源縣瀘沽湖鎮母支村

鹽源縣瀘沽湖鎮舍垮村

四川225個“傳統村落”進入國家名錄 你知曉的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