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代號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獸

代號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獸

去年的一部《蕩寇風雲》算是掀起了一股新的大明軍武熱,其中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片尾的戚家軍抱著虎蹲炮朝倭寇開火的場景,就是這樣

代號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獸

當然了,電影歸電影,如果士兵真如片中這樣端著虎蹲炮開火,怕是要被震得五臟俱碎了。當然了,肯定有人會質疑,說這麼小的一個火炮,能有多大威力。那就著這個話題,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大明中後期的三大火炮之一——虎蹲炮的故事。

代號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獸

虎蹲炮——一種可多用的輕型火炮,由戚繼光發明。炮有三種制式:一種長約2尺(0.67米),重36斤,。一種長4尺(1.34米),重49斤,還有一種長約3尺(1米多點兒),質量不祥。所用的炮彈是30兩(3斤)的大鉛子和5錢(25克)重的小鉛子。由一個炮身、炮身固定環、炮尾固定釘、炮身固定環釘構成,因為其炮架猶如虎爪,且放置之時形似猛虎伏地,故得名虎蹲炮。

代號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獸

最初戚繼光將軍發明虎蹲炮的原因是因為東南丘陵地勢複雜,大型火炮如佛朗機等不容易安置和運輸,小型火炮碗口銃威力又不強,而此時明軍尚未流行鳥銃,原來的火門槍射程又不及倭寇的種子島,因此明軍急需一種輕巧又有高輸出的強力火器,於是在這種環境下,戚將軍結合多種火器特點,發明了可越野作戰、單人揹負的虎蹲炮,並且還為虎蹲炮編制了相應的陣型,由兩排火槍手在前,钂鈀手居後,三個虎蹲炮再後,最後是兩排弓箭手,長槍兵和刀牌手在左右護陣。憑藉著陣型上的優勢,戚家軍贏得了諸如台州大捷、牛田大捷等一系列史詩般的勝利,而虎蹲炮在戚家軍中更是功不可沒。

代號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獸

當然了,虎蹲炮也不是隻能打打南方滿山跑的倭寇,在對付北方騎馬的遊牧民族時,一樣簡單有效。自打戚繼光被調到薊北做總兵,蒙古人的好日子基本上就是到頭了。戚將軍帶到北方的不只是戚家軍,還有各式的新型火器,其中就有虎蹲炮,根據《中國火器史》的描述,那種型號最大的虎蹲炮應該是對付蒙古騎兵的,在敵人離偏廂車較近之後,明軍會用虎蹲炮發射霰彈,擊退敵人。

代號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獸

除了平原對付騎兵,虎蹲炮還可以用於水戰和攻城戰,根據李朝人的記載,在明軍攻打李朝都城的時候,守城日軍被明軍的佛朗機和虎蹲炮轟的不敢抬頭。後來的露梁海戰中,明軍以連弩炮、佛朗機、虎蹲炮猛轟日本的戰艦,使日本戰船根本沒有靠近明軍戰艦施展白刃戰的機會,明軍利用虎蹲炮轟開了日本安宅船上的鐵甲,再利用佛朗機擊潰船體,使得日本水軍葬身大海,而這次海戰也被後世稱為是東亞地區第一場近代意義的海戰(以火炮擊沉戰艦而非通過白刃戰結束戰鬥)。

代號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獸

當時間進入17世紀,虎蹲炮依舊在明軍中很暢銷,在著名的薩爾滸之戰中,馬林所帶領的北路明軍便是用虎蹲炮和戰車配合圍成方陣(如果不是他冒敵輕進,或許北路軍還可以斬獲大量的後金首級)。在後來的渾河血戰,最後一代戚家軍利用虎蹲炮和鴛鴦陣硬是消滅了後金4000多人,打傷者更是不計其數。在後來的遼東戰役中,虎蹲炮逐漸以輔助火力的身份出現在關寧軍中,在遼東的地位與佛朗機難分伯仲。

代號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獸

虎蹲炮與三眼銃

清軍入關之後,虎蹲炮在平三藩和征討葛爾丹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過隨著世界火炮技術的發展,來自中亞的6磅步兵炮的威力遠勝於虎蹲炮和佛朗機,於是在雍正皇帝的軍事改革之後,俄式的6磅步兵火炮取代了虎蹲炮的地位,自此虎蹲炮退出了中國的軍事舞臺,而它的威名卻與它的發明者一道被國人謹記於心。

代號虎蹲——大明朝的火器小猛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