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西遊師徒一行人,為什麼最後只有兩個成了佛?

知是行之始也


這個問題,我來答一答。

首先,師徒四人外加一馬這“五聖”,每位的情況不同。所以如來佛祖打賞時給的封號也不一樣。因為各人有各人的情況,所以,接下來我就分別說明一下,當一家之言,權為拋磚引玉。

1、唐僧封佛就是憑關係上位。
如來佛祖封唐僧的時候說得明白——聖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經,甚有功果……
這一段話翻譯過來就是——唐僧啊,你的前世是我的二徒弟金蟬子。我覺得你需要下凡去歷練一下啊,所以就讓你去東土轉世。你轉世了十次,我可也等了你十世啊!最後這一世,我得想辦法讓你回來的嘛!那我為你量身打造一個取經的理由吧!由你出面做個領隊,你什麼也不用做,只須名片入股,取經成功後就能記你個首功。果然……你在觀音菩薩的幫助之下,在39位天仙(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的監督之下,在徒弟們的保護之下,在各路神魔出面折騰的情況下,順利並且出色地完成了我交付你的取經任務。你這個功績無人可比啊,所以我得封賞你!至於封什麼嘛……當然是離我最近的佛果位啦!你的果位我一早就給你預備下了,就等著你回來認領呢!
2、孫悟空也許真是憑打怪上位。
孫悟空也封佛了,沒錯。有人說,孫悟空是憑著打怪的那些真材實料的功勞才獲得佛果位的,是“實力派”的代表。其實也不盡然。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通讀了《西遊記》原著您就不難發現,西遊這一路,真正被孫悟空KO的妖怪沒幾個,但是把孫悟空折騰得死去活來的妖怪卻有很多。猴子能夠勝出,一少半是因為他自己的努力,一大半都是因為有人幫扶。不然,就西遊路上那幾個坐騎變成的妖怪他都打不贏,何談成功?
不過,猴子是個不吃虧的性格。假設,如來佛祖封孫悟空為“菩薩”,那麼孫悟空會不會鬧騰?很有可能哦!猴子在靈山鬧騰起來雖然不至於像當初大鬧天宮一樣雞飛狗跳的,但也能讓靈山一地雞毛。如來佛祖可不想給自己惹這個。封猴子一個佛位,換靈山一世平安,很划算的哦!再者,猴子的果位,是佛位裡面倒著數的,如來佛祖也沒給猴子實權啊……猴子還沒有觀音菩薩有話語權呢!

另,唐僧一個人成佛有些孤單啊,獨自高升,和老佛爺們在一起辦公,必然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讓猴子和唐僧一起成佛,在一處辦公,唐僧也不會覺得特別孤獨。如此看來,如來佛祖是是真心體恤唐僧呢!

3、豬八戒和沙僧都曾在天庭任職。
題目中說了,“豬八戒曾是天蓬元帥,沙僧也不差捲簾將軍”——潛臺詞就是,這二位,曾經是玉帝的人。
如來佛祖封他倆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玉帝的感受。畢竟這二位伺候過玉帝的人,封得太高,自己不合適;封得太低,玉帝臉上會掛不住。
那麼這二位在西遊路上的表現也就只能是如來佛祖次要考慮的事情了。換句話說,就算他倆在西遊路上表現得不夠好,至少因為玉帝的關係,也不會封得太寒磣。
捋清楚箇中關係,您再來看看他倆這個果位:
豬八戒是淨壇使者——說白了就是給佛爺爺們舔盤子打掃剩飯的;

沙僧是金身羅漢——不就是個掛職吃空餉又沒實權的嘛!

4、約等於沒背景的小白龍。
小白龍是觀音菩薩強行塞入取經團隊裡的。當時的身份是“腳力”而非“徒弟”。換而言之,人家如來佛祖最初是給取經隊伍準備了四個位置,但是事成之後卻得拿出來五個。所以多餘的這一個當然不會是什麼好職位啦!
再者,龍族在西遊裡的地位,那是非常低下的。且不說小白龍只是西海龍王的孩子,就算他爸爸敖閏龍王,在西遊世界裡地位也不算高。東海龍王敖廣是西遊裡的龍族NO.1了吧?見到孫悟空還得打拱作揖呢,而且被孫悟空搶了裝備的四海龍王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基於西遊世界裡龍族普遍地位不高的因素,小白龍的封賞就不可能會很高。
小白龍的這個職位,是如來佛祖計劃之外的;加上龍族本來就沒地位;再者,小白龍他爸爸敖閏龍王並不是所有龍王裡面最硬氣的。這三個條件結合起來,即使小白龍在取經的十四年裡任勞任怨,那也不會得到什麼太高的回報的。
因為如來佛祖給的封賞,其實是看人下菜。

白馬晉一


為什麼西遊記最後成佛的只有兩個,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一方面我們可以按功勞大小分下,西遊中出力最大的孫悟空是毋庸置疑的,其次唐僧作為取經的直接領頭人,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其它像八戒好吃懶做,好色成性,只這兩點就成不了佛。沙僧存在感更低,主要負責搬運東西,給個金身羅漢就不錯了,至於小白龍可以忽略不計的。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各自取經之前的身份說起:

一、唐僧

唐僧本身就是佛祖坐下大弟子,又參與取經的重大任務,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但是一直堅持不懈,可以說是功勞很大,被封為佛理所應當的。

二、孫悟空

悟空生性頑劣,經菩提祖師教導(有人說菩提祖師是如來佛祖,有人說是太上老君)而練就一身本領,後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收服之後,被唐僧收為徒弟,可以說相當受重視,再加上他取經路上一路降妖除魔,所以被封為佛,也就理所應當了。

三、豬八戒

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而被貶入凡間。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八戒被貶肯定是事有蹊蹺,要知道就算成佛也比不上他原來的天蓬元帥的職位啊,再加上佛、道本不是一家,如果封他的職位過高,到時候乾的不開心又跑到道教去,那不就麻煩了,所以佛祖才會封他個閒職。

四、沙僧

沙僧也是原天庭的捲簾大將,類似於保鏢的意思,這次取西經基本上沒有出什麼力,由於他以前和玉帝關係那麼近,佛祖當然對他心存戒備了,所以就給了個閒職糊弄下。

五、小白龍

小白龍本是西海龍宮三太子,因打壞玉帝所賜東西而被賜死罪,這次去取西經能救回性命,已經是非常不錯了。再說他取經路上只是負責馱一下唐僧和物品,其它又沒出什麼力。


俯瞰未來1147


其實為什麼他們兩個能夠成佛,不用關係論和陰謀論。歸根結底還是兩人的佛性已經到達了佛的境界,唐僧自不必說,熟讀佛經,一心向善,對眾生有愛且想要解救他人的這樣一種善念。

一路上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一向是嫉惡如仇。前期戾性較強,捉摸不定,後期基本上也就一心向善了,一心想要拯救他人於水火之中。

從《西遊記》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就可以看出來,孫悟空扮演陳官寶,豬八戒扮演一秤金。孫悟空主動想去做這個事情,而豬八戒是被動接受的,由此可以看出來,豬八戒和孫悟空的佛性是有差距的。同理,沙和尚也是,在比丘國救小孩兒的時候也可看出師徒四人不同的反應。唐僧相救而無力,悟空想救,且去實施行動,沙僧和八戒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吧。

所以說,為什麼他們倆能夠成佛,而別人無法成佛,終歸到底是佛性沒有達到。無關其他,也不用啥子關係論了。不得不說,吳承恩的三觀還是很正的。


小王日常vlog


唐僧是功德成佛,當然和他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的關係很大,但也無可厚非。孫悟空是已經到了佛的境界,都能走過凌雲度的獨木橋了,加上一路上妖怪都是他對付,成個鬥戰勝佛也是理所當然。


要是豬八戒也成佛了,稱他什麼佛好呢,偷懶佛,貪吃佛,好色佛,他當佛祖簡直就是搞笑,拿出去丟盡佛門的臉面。

況且他的待遇也不低,不要拿佛當一回事,在西遊記只不過是個職位而已,孫悟空原來還是齊天大聖呢,結果有官無祿,在天庭就是個笑話,豬八戒原來一聽自己沒有成佛,也是很不滿,後來看到待遇,也是久經官場的老手,知道待遇才是王道,也就不吵了。

沙僧一路上什麼都沒有幹,就牽下馬,能得個金身羅漢就不錯了,還想成佛,當佛是大風颳來的。

白龍馬確實很慘,本來是西海真龍,被鋸了角,退了鱗,變成一匹馬,現在在什麼化龍池就化成一條偽龍,還要盤在柱子上替西天看門,誰讓龍族在西遊世界地位這麼低呢,只是天庭的食物。


吳斜月


另類君尷了個尬的講兩句:-)

師徒四人加上白龍馬,這五位修成正果後只有兩位成佛,原因很悲催。

我們知道,“西天取經”是個毫無懸念的創業項目,其目的就是將“蘿蔔招聘”合理化、合法化。同時將西天的價值觀輸入東土大唐,覆蓋並取代此端的本土文化。

唐僧的前世是如來佛座下二弟子,是因為上課不專心聽講被轉世投胎的。可以想見,唐僧十世修行的虔誠身份,那是槓槓滴根紅苗正,然而他這十世修行得來的是啥福報?答案既尷尬又操蛋,那就是“吃了唐僧肉能長生不老”。

這個秘密是誰透露出去的捏?另類君認為除了如來佛,誰也不敢如此作死。

我們知道,西遊記中有背景的妖怪都被主子接走了(護犢子),然而最有背景的唐僧卻被那些不開眼的妖怪們覬覦肉身,妄想食其肉後長生不老,可以知道,如來故意放風唐僧肉奇效的原因,僅只是為了增加取經難度(難度就是含金量,也給取經大業增加一些質感)。

事實上,以如來的法力無邊,即便是唐僧被妖怪吃了,死而復活也是分分鐘的事。

當然,如來玩兒的不只是心跳,還要有節奏感,所以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天蓬元帥豬八戒,捲簾大將沙和尚,還有小白龍等配角“也可以有”,而且“必須有”。

在取經大業完成後,唐僧是鐵板釘釘的“功德佛”,而孫悟空因為是如來親自“感化”(這個感化很殘酷)的“信眾”,所以封為鬥戰勝佛。

其餘幾個,沙僧罪孽深重,因為他將唐僧的九個前世都吃了,還做成頭骨頂珠項鍊掛在脖子上顯擺,所以把他封為佛是不可能的,他得到的職位是“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這個名字非常高大上,其實在西方體制序列中,這只是個龍套,然而按他犯下的彌天大罪來說,這已經是從輕發落,而小白龍化為柱子上的盤龍,作為佛法莊嚴的點綴飾物,如此悲慼,不說也罷。

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在天庭時,這廝還是海軍司令,屬於北極四聖之首,以此等前身,淪落到在廟宇裡打掃祭壇,所以豬八戒當場就嚷嚷著表示不滿。然而豬在屋簷下,不能不低頭,以孫悟空之兇悍,也被如來在五指山下壓了500年,八戒哪敢造次。

綜上所述,取經是唐僧一個人的事情,三個徒弟外加一匹馬都是龍套。唐僧作為功德佛是蘿蔔招聘,悟空成“鬥戰勝佛”是實力打拼,至於沙僧、八戒和小白龍,那就呵呵了:-)


另類文史


莫銘出品,必屬精品!

這個問題很簡單啊,看出身就知道咯。

唐師傅本來就是如來座下二弟子,十世修行根正苗紅,本來就是自家人。猴子是石胎所生,背景清白,被如來招安,一路上也算勞苦功高了。可能有人會問猴子的師傅了,看著是個道人對吧?但是你看人家名字,菩提祖師!佛家名字、道家打扮、儒家行事,身份是個謎,估計如來都不知道。但是已佛家為名,至少對和尚沒敵意,猴子強,能當秘書,能幹保安,可用!

再看那頭豬,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以前還給玉帝幹過海軍司令,背景不清白,去當個淨壇使者吧,要說這豬也是成了精的,果然不只是豬腦子,一聽人壓根沒把自己當回事,索性也不面上跟如來正面剛,一是因為剛不過,二是因為人還是自己領導。

沙僧一個管捲簾門的(手動滑稽),實際上幹啥的大夥都知道,也是給玉帝幹過的。去給你封個稱號,自己玩去。

小白龍就更坑了,你姑父涇河龍王都被我坑死了還能重用你?(此觀點看我上一個關於西遊記的回答)別鬧,去,柱子上待著去。

得,就這麼著吧,師徒共五人,都這麼給安排了。


莫銘影吧


看到這個題目忍不住來答一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答主並沒有認真地讀過《西遊記》原著。所以才會有此一問。並且,題目中有錯誤。

小白龍犯了死罪,姑父也被砍了——請問小白龍的姑夫是誰?

如果你說小白龍的姑夫是涇河龍王,那麼請您先仔細看一下第8回小白龍的自述,和第43回敖順跟孫悟空講龍生九子的典故。

第8回裡,小白龍說,他的爸爸是敖閏;第43回裡,敖順的兒子叫摩昂,涇河龍王是敖順的妹夫。

如果非要說涇河龍王是小白龍的姑夫,那麼只有兩種可能:

一是涇河龍王出軌,和小白龍的姑姑、敖閏的姐妹有染;

二是小白龍他媽出軌,和敖順有染。

否則,涇河龍王不可能成為小白龍的姑夫。

那位說——就不可能是作者的筆誤?

個人認為,不太可能是筆誤。

那麼除了第8回和第43回,您還可以看看第3回、第41回、第45回,敖順和敖閏是不是兩位龍王。

另,敖順的兒子是摩昂,除了在第43回出現過,還有第92回幫忙抓犀牛精。

如果真是作者的筆誤,那麼筆誤連連看是不是有點太過頻繁了呢?

西海龍王是官職,不是血統更不是姓氏。

打個比方,豬八戒在沒上天之前,天蓬元帥有前任沒有?沙僧也不是從出生就是捲簾大將。你可以說這個官職是他曾經擁有過的,但你不能說,這個官職會跟著他一輩子。

天蓬元帥不會從此姓豬,捲簾大將也不會非沙僧莫屬。他倆被玉帝貶下凡了,不等於這倆職位就沒人了。

有人質疑,齊天大聖是一直跟著孫悟空的名號。沒錯,齊天大聖是孫悟空曾經的炫耀,但,那是他自封的名號。後續玉帝承認了,那是順水推舟。用太白金星的話講——“只是加他個空銜,有官無祿便了。”

糾正完問題中的錯誤,接下來正式回答問題。

如來封賞是看背景和人品的,不是看功勞。

師徒四人外加一馬這個組合裡,只有小白龍是約等於沒背景的。所以他的封號最弱;

唐僧前身是如來的愛徒,所以他封佛,毫無懸念;

孫悟空如果不封佛,以猴子的那個性格,必然得折騰,所以不如給個佛號,買個消停——好吃好喝養著就行了,反正他那個果位是排在倒數的;

豬八戒和沙僧曾在天庭任職。不看僧面看佛面,是吧?如來封他倆,也是考慮照顧玉帝的面子……

所以功勞啊,其實就是個幌子。

連取經都是預先設計好的套子,封賞時的那些漂亮話啊,不過就是說給外人聽的罷了。


柳侍墨


白龍馬蹄朝西 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 西天取經上大路 一走就是幾萬裡 什麼妖魔鬼怪 什麼美女畫皮 什麼刀山火海 什麼陷阱詭計 都擋不住火眼金睛如意棒 護送師徒朝西去 白龍馬脖鈴兒急 顛簸唐玄奘小跑仨兄弟 西天取經不容易 容易幹不成大業績 什麼魔法狠毒 自有招數神奇 八十一難攔路 七十二變制敵 師徒四個斬妖 鬥魔同心合力 邪惡打不過正義!

鴻鈞一道傳三友,老子一氣化三清

通天教主,廣招天下英雄豪傑,披毛戴角,卵溼化生之輩,截取一線天機,發財致富!此教不修大道,殺的殺,誅的誅,略有道行的也被抓起做了滿天諸神的坐騎,翻不了天的!

老子無為而為,道如天地,生而不有,為而不持,主而不宰,功成弗居,故為太上老君!其為道祖。

原始天尊門下弟子有十二金仙,那是些大羅金仙,逍遙自在快活無邊,但是有紅塵殺劫在身,所以要渡劫!雖是削了頂上三花,卻也無礙,再回去潛心修煉,便會修回真身!其中懼留孫,廣成子,慈航道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等入了西方教!

另有西方教主兩人,是趁萬仙陣來普渡眾生的!闡教,截教中有緣的入了西方教,所以取經路上只有兩尊佛,一位淨壇使者,一位金身羅漢。

白龍馬是華夏圖騰,盤旋在天安門的華表上!論各自功果各有因果循環!


Zack8


在佛教中,修行分為三個果位,羅漢,菩薩,佛。

修行一道,其實是心性的修煉。只有將新修煉到無慾無求,才能成佛,塵心未了,是不可能成佛的。

唐僧,金蟬子轉世,心性早已修煉到了,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理所應當成佛。

孫大聖,取經之前,潑皮之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褪去了往日的衝動。而且在取經一路,孫大聖對於所有的不平之事,都盡全力去解決,不管與自己有沒關係。

豬八戒,一路上都在想著散夥,整天想著回他的高老莊。遇到危險,也是第一時間往後退。沒有佛家的慧根,塵心未了,所以豬八戒成不了佛。

沙僧,在整個取經的途中,都一直是一個沒有存在感的角色。要說豬八戒武力不如孫大聖,可以相信,但是沙僧和孫大聖在流沙河一戰,最終打了個平手,所以說,沙僧的武力相比孫大聖毫不遜色。但是在這一路上,從來沒有凸顯出沙僧如此高的戰鬥力。而且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只要可以避開,沙僧都會想辦法去避開。相對佛家的仁心來說,沙僧還不夠格,所以沙僧也成不了佛。


一生如一人


因為在《西遊記裡》如來知道:

豬八戒是玉帝派來對付孫悟空的殺手;

沙僧是一個極其狡猾、不肯出力的角色;

龍馬真的就是一匹馬,龍太子用馬頂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