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河長制讓河流水更清景更美百姓富——記大方縣大山鄉光華村落實河長制

畢節試驗區網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高度珍惜大自然賦予大方縣大山鄉的寶貴財富,著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成效”,加快經果林發展,讓大山鄉光華村大地鬱鬱蔥蔥。

6月15日,全省深入推進河長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孫志剛明確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用實際行動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抓緊抓實抓牢河長制工作,切實把河流湖泊管理好、保護好、治理好,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河长制让河流水更清景更美百姓富——记大方县大山乡光华村落实河长制

護員正在清理河道中的垃圾

2008年,大山鄉光華村村民自發在河岸兩旁開始種植柳樹、清理河中垃圾等倡導全村人“同飲一河水、共護母親河”的思想。目前,大方縣林業、環保等部門已加大對格里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力度,投入8500萬元用於生態建設,流域內森林覆蓋率從幾年前的40%上升到今天的52%,今年已達到55%。

格里河全長87公里,是赤水河源頭之一,由花底河、馬落河、螞蟻河等幾條支流匯成,流域涉及大方縣大山、瓢井、長石、三元、果瓦、星宿等鄉鎮的27個行政村。

據瞭解,2013年11月格里河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成立之後,隨即在大山鄉光華村召開了格里河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第一次會議,達成了禁止以任何方式在格里河流域捕撈魚蝦和一切水生動物的共識,特別要打擊使用農藥或電擊等具有掠奪性和破壞性的捕撈行為。

盛夏時節,大山鄉光華村綠色浸染,鮮花盛開,鳥鳴啾啾在林中棲息出沒……整個村落宛如人間仙境。

光華村位於大山鄉政府西北面,距鄉政府所在地8公里。森林覆蓋率72.56%,從2012年以來種植核桃1萬畝左右,荒山造林4000畝,退耕還林造林1.6萬畝

光華村在河岸上、村莊旁設置護欄、栽植經果林,形成“一線穿珠”狀綠化景觀。

生態產業型、苗木基地型、鄉村休閒型……今日大山鄉,處處透綠,一村一景。

樹多就是美景,樹老就是文化。全鄉綠化推動農業產業轉型調整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種植,有效助力脫貧攻堅,力爭2018年與全縣同步小康打下堅實基礎,堅決不拖後腿。

如今,光華村從無林變有林,有林變園林;堅持做好荒山變青山,青山變金山的發展理念。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穫;一份汗水,澆灌一片綠色。多年以來,全鄉完成植樹造林997.2萬畝,初步形成鄉、村、組“三位一體”,水網、路網、林網“三網合一”,生態林、經濟林、景觀林“三林共建”的綠色生態格局。

河长制让河流水更清景更美百姓富——记大方县大山乡光华村落实河长制

河水清澈見底

光華村護河員曾丙祿深有感觸,他認為現在河水更清澈了,河邊兩岸的風景也更美了,有河堤,有休閒步道,人們的去處也就更多了。

“替山河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始終是光華人不變的初心。

“山變綠了,水變清了”,往來光華村的群眾無不拍手稱好。說起保護格里河流域的過程,村民們也是異口同聲:太難了,不容易。

據瞭解:大方縣大山鄉推行河長制對加強河岸監督保護、改善水質及河道兩岸群眾生活環境意義重大,全鄉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嚴格落實河長制,健全河長信息管理體制,治理好,管理好,保護好格里河河道,為赤水河上游流域壞境持續改善,逐步實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生態美景。

“牢記使命、艱苦奮鬥、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在這裡落地生根。(李鋒 李述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