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尖琢型「Point Cut」

據考證14世紀前最早的成品鑽石琢型,是一種經過拋磨的八面體形,名為「Point Cut」。這種琢型是鑽石切磨師使用塗有鑽石粉和橄欖油的板子,以較小的角度拋磨鑽石八面體面而成的。所以,生活在14世紀以前的人們能看到的鑽石戒指大概可能是這個樣子的: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當然,這只是猜想的,實際是這樣的: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古羅馬時期的尖琢型鑽戒,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桌形琢型「Table Cut」

在14世紀,人們將尖琢型的尖端削平,於是便有了桌形琢型「Table Cut」。隨後人們更進一步,將尖琢型的底尖磨去,這種八面體兩頭均被削平的鑽石形狀人們為全桌形琢型「Full Table Cut」。這種琢形的鑽石在14世紀到17世紀風靡一時,許多尖琢型的鑽石被重新切磨成桌形琢型。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鑲有5顆桌琢形鑽石18K金戒指,16世紀」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英國詹姆斯I世的珠寶首飾上鑲有大量的桌形鑽石」

玫瑰琢型「Rose Cut」

在桌形琢型流行的這段時間中,還有一種琢型也深受當時人們的喜愛。這種琢型出現在15世紀初,它由24個三角形切割面組成的拱頂和一個扁平的底面組成,名為玫瑰琢型「Rose Cut」。早期的玫瑰工是三面玫瑰花琢型,做工粗糙,體積也很小。後來逐漸增加到了六面,十二面,十八面,最終成為了二十四面全玫瑰工。相比尖琢型與桌形琢型,玫瑰琢型更為美觀,且重量損失小,但是缺少火彩。聞名世界的大莫臥兒鑽「Great Mogul」與仙希鑽石「Sancy」便是玫瑰琢型的典範。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文獻記載的大莫臥兒鑽手繪圖」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出現在2012年瑞士蘇士比拍賣行的仙希鑽石」

單多面形琢型「Single Cut」

到了17世紀,鑽石工匠將桌形琢形的八面體晶稜磨去,桌形琢型正式發展成為單多面形琢型「Single Cut」,這一時期的單多面形琢型被稱為老式單多面形琢型「Old Single Cut」。老式單多面形琢型的輪廓並不是圓的,而是呈八邊形的形態。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老式單多面形琢型」

大約在1610年至1620年期間,在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時期的宰相,路易十四幼年教父的紅衣主教迪納爾·馬紮林「Cardinal Mazarin」的倡導下,單多面形琢型逐漸衍化成雙多面形琢型「Double Cut」,也稱“馬紮林”琢型。其外形似墊子,總共有34個小面,其中16個在冠部,16個在亭部,1個檯面和1個底面。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鑽石收藏家、主教迪納爾·馬紮林和馬紮林琢型」

在19世紀初出現了新式單多面形琢型「New Single Cut」,新式單多面形將八面體的腰磨圓,化方為圓,是第一種正圓的琢型。新式單多面形琢型,是當時唯一的,且容易加工的正圓形琢型,因此19世紀初的大量小的鑽石被切成新式單多面形琢型,在此之前的群鑲小鑽多數是方形和八角形的。通過古董首飾的群鑲鑽石形狀可以幫助判斷時期。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現今在許多首飾中使用的“單翻”鑽便是新式單多面形琢型的鑽石」

到了19世紀末新式多面形琢型改進成為了瑞士琢型「Swiss Cut」,瑞士琢型更閃耀,但由於生產成本較高,直到20世紀20年代,工業革命以後生產規模才超過了新式單多面形琢型。新藝術Art Deco時期(開始在18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達到頂峰),愛德華七世時期(1901-1910)的多數圓形副石都是瑞士工。那時候的圓形小顆粒琢型只有瑞士工和新單多面形琢型兩種,購買古董要注意辨別,水鑽也適用。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未將腰打磨成圓形的瑞士工」

老礦琢型 「Old Mine Cut」

最早的明亮琢型,出現於17世紀中葉,名為老礦琢型「Old Mine Cut」。一位威尼斯的鑽石切割師將馬紮林琢型的小面增加到58個。更多的小面似的火彩和亮度有了極大提高。這種三重多面形琢型,冠上了切割師Vicenzic Peruzzi的名字。佩魯齊工的58個面就是標準圓形明亮形琢型的基礎。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佩魯齊琢型/老礦琢型 Peruzzi/Old Mine Cut」

古典歐洲琢型 「Old European Cut」

進入19世紀,隨著機械化粗磨技術的成熟,圓的琢型的鑽石已不難切磨。鑽石輪廓開始由不規則向規則演化,出現了全切琢型,即具有58個小面的標準圓形明亮琢型。最早的圓形明亮琢型是古典歐洲琢型「Old European Cut」。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古典歐洲琢型 Old European Cut」

現代圓明亮琢型 「 Round Brilliant Cut」

現代圓明亮琢型來源於古典歐洲琢型。首先對古典歐洲琢型作出重要改進的人是一位美國鑽石商人,亨利.摩斯「Henry D. Morse」。亨利在自己開辦的鑽石切磨廠中,對古典歐洲琢型的角度比例不斷進行調試。進過20年的努力(1860-1880),亨利終於成功的掌握了一套能充分體現鑽石亮度和火彩的琢型的比例,使原本外觀笨重的古典歐式琢型變得更加秀氣、明亮。這一琢型的比例已十分接近現今的鑽石比例。亨利也因此成為了當時著名的鑽石加工商。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Henry D. Morse 推出的琢型」

在亨利之後對鑽石琢形做出重大改進的人是馬歇爾.托爾可夫斯基「Marcel Tolkowsky」。出身於比利時鑽石切磨世家的他,與其長輩不同,是一名學者。擁有學者和鑽石世家雙重背景的馬歇爾是第一個以科學的眼光來研究鑽石切割的人。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馬歇爾.托爾可夫斯基」

他通過計算以往琢型特別是亨利加工出的琢型的各種比例,總結出了一套能充分展示鑽石火彩和亮度的標準比例。在1919年,他在其著名的《Diamond Design》一書中正式提出了這種理想琢型,這也是第一部根據光學原理計算出鑽石比例的書籍。他所推出的這套比例被稱為托爾可夫斯基琢型,正式我們現在最常見到的鑽石的圓形明亮琢型。因為按這種琢形加工出來的鑽石在美國頗受歡迎,因此也被也稱為美國明亮琢型。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有文字記錄的鑽石切磨是來自11世紀的印度。並在14世紀早期,鑽石切磨工藝經由威尼斯傳入歐洲。鑽石琢型的演化的不同階段對應著不同歷史時期,是鑑定古董珠寶的重要依據,喜歡古董珠寶的小夥伴不要錯過哦。

  • 愛珠寶的你,快來真庫吧。

平臺所發佈的圖文部分源於網絡,圖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平臺使用的非原創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本平臺聯繫,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採取相應措施。


從鑽石切工看古董首飾時期,你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