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日語大神教你如何使用《標準日本語》這本教材才能達到事半功倍

新版標準日本語這套教材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一套日語學習教材,每年都有很多同學藉助這套教材走上日語學習之路。但很多同學包括很多老師不知道如何用這套教材,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討論下這個問題:如何最好地利用好新標日教材,讓我們的學習最有效率。

要討論怎麼用這套教材,就要知道這套教材好在哪裡。新標日好在哪裡呢?很多老師說,是因為這套教材語法體系比較簡單,比較容易被初學者接受。小編覺得這個回答沒有切中要害。新標日的語法體系,可以說既是這套教材的優點,也是這套教材的缺點。語法體系簡單,固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也造成了不嚴謹的一面,這讓很同學用其他教輔資料時,看到連體形、連用形這些概念,是一頭霧水。也因為這一點,很多老師對新標日教材不屑一顧,這又走上了另一個極端。


日語大神教你如何使用《標準日本語》這本教材才能達到事半功倍

那麼,新標日教材到底好在哪裡呢?新標日最大的好處是,整本書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它的人物關係、故事設定都是一環套一環,就像連續劇一樣,通過故事情節將詞彙、語法等知識點串聯起來。比如新標日初級上冊,主要講述的是小李初到日本所發生的一系列對話、故事;新標日初級下冊,講述的是這些老同事在北京生活、工作的故事;到了中高級也是一種思路,雖然中、高級添加了課文這一環節,但課文也是圍繞著故事去添加的。比如中級上冊第1課,會話是搭話、打招呼,課文是日本的鐵路,看似沒有關聯,但學習一下就知道,會話部分的搭話主要是小李搭乘磁懸浮列車時,碰到佐藤時,跟佐藤講上海的變化,所以課文自然引到了日本的鐵路這一話題。

日語大神教你如何使用《標準日本語》這本教材才能達到事半功倍


有同學可能問,這樣的編排對日語的學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麼?

當然。語言知識體系,最基礎的是無外乎詞彙和語法。詞彙和語法的編排,基本上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是按照先後順序,比如有些能力考的詞彙書,按照あ・い・う的順序編排的。

第二種是按照單純邏輯編排,比如市面上有些“大全”,比如旅遊詞彙大全,初級語法大全等就是按照內在邏輯順序編排的;

第三種是根據“事件”進行編排,這些事情是一個個的故事,這些故事將所有的詞彙、語法等串聯起來。這三種方式各有優劣,前兩種有點像史書的編年體,邏輯清晰,但稍顯枯燥;第三種方式是史書的紀傳體,看起來有點雜亂,但更有意思,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大多數系列教材都是按照第三種方式去編排的。那麼,去評判一套教材編得是否優秀,就要看這套教材的故事編得是否有意,是否有一貫性,是否能有效將初級、中級、高級的知識有序地串聯起來。從這個標準來看,新版標準日本語無疑是套優秀的教材。

現在,我們瞭解了這套教材的特色,就要回答本文提出的問題:如何學習這套教材。

可能很多同學甚至老師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能大家都有個潛意識:任何語言教材都一樣,先記單詞,然後分析語法,然後讀一下課文,這就算解決了一課。誠然,這個順序沒有錯誤,但對於學習者來說,哪裡才是重點?哪裡應該花更多的時間?這個很重要。很多同學在課下花費了很多時間去背生詞變裡的單詞,理解、揣摩每個語法點,這很重要,但如果把大多數時間花費在零散地記每個詞彙、語法點,而不從整體上去掌握裡面的故事、對話,就白白浪費了這套教材。


日語大神教你如何使用《標準日本語》這本教材才能達到事半功倍

這裡回答這個問題,如何學習新標日這套教材?我們應該把新標日這套教材當成是一套小說,重心是理解、掌握、重現裡面的故事。當然,是以日語的思維去理解、掌握、重現。具體來說,就是學完這套教材,你的大腦知不知道這套教材到底講了什麼故事,裡面的人物關係是怎麼樣的;然後把你的大腦切換到日語思維,能不能複述、再現故事以及具體的對話;最後,設想你是在裡面的一個人物,把你放到任一一課的場景,你能不能用日語應付自如。

已經學過新標日初上的同學,咱們測試下你是否正確地學習了這套教材,請聽題:

1 新標日初上裡面有哪些人物?他們是什麼關係?

2 新標日主要講了什麼故事,每一單元的標題是什麼?

3 第15課講到了小李請假,小李是怎麼請假的,請用日語再現一下。

4 第23課講到了送別會,如果你是吉田科長,你該在送別會上講什麼?用日語回答。

有些同學可能把單詞記住了,也能做對所有的語法題,但面對以上四個問題,可能懵掉了。這是因為,平常的注意力都分散在單個知識點的記憶上,卻沒有從整體上把握整個故事,因此沒法建立起相應的日語思維,這也造成了很多同學聽說嚴重滯後於詞彙語法的情況。

那麼大家應該怎麼學習新標日教材呢?大家應該從整體上掌握每一個課,進而掌握整本教材。具體來說,就是詞彙、語法的理解,放在老師的課堂上進行,大家把課下功夫花在“複述”句子、對話、課文上,在“複述”的過程裡掌握詞彙、語法。這裡我說的不是“背誦”,而是“複述”。背誦要求一字不差,而且是機械的。但複述不同,是把自己放在那個情景裡,主動地用日語去再現整個對話、課文。有同學可能問:我還沒有背熟單詞,怎麼複述句子甚至整段對話。我們總是說,詞彙是基礎,是磚塊,只有有了磚塊才能壘起大樓。但其實,我們忘了一點,不管蓋什麼樓,咱們首先得有個設計圖,有個大的框架,然後才會添磚加瓦。同理,

我們掌握詞彙,也應該在大的語境下去記憶。比如咱們學習初上第23課應用課文送別會。我們自己做一個提示卡。提示卡如下:

第1段對話:挑選禮物該怎麼說?核心詞---浴衣、高い、生地を買う、作ります
第2段對話:歡送會、上下級、同事間該如何交流核心句:日本の生活は?楽しかった。両親にメールで知らせました。帰った後、どうしますか?旅行、食事

自己能做出提示卡,也說明基本瞭解了對話。然後看著提示卡把課文複述出來。因為大家在課堂上已經跟著老師學習了一遍詞彙、語法,有了大體的印象,所以能夠說出一些。說不出來就返回去看課本,這樣數次,在複述的過程中真正掌握了詞彙,也掌握了整篇文章。此時,這些知識不再是書本上的了,而是真正屬於你自己了。

每一課按照這樣的方式去學習,到最後把整個教材串聯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你既像讀一本小說的讀者,旁觀著故事的脈絡,又像是故事裡一員,當你學完整本書,你已經用日語重現整個故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