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我那些哈佛、牛津同學為何過得不幸?

我那些哈佛、牛津同學為何過得不幸?

我那些哈佛、牛津同學為何過得不幸?

與家人、朋友的關係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源泉。不過請注意:當你認為家裡一切都好,可以先放一放,暫時不用投資在這種關係上時,你就上當了。

這將是個極大的錯誤。當這種關係出現嚴重問題時,通常都太晚了,來不及修補。

也就是說,要建立牢固的家庭關係和親密的朋友關係,最重要的是投資時間。這種關係表面上看似乎不需要投資時間,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01、我那些過得不幸的哈佛、牛津同學

哈佛的同學聚會每5年舉行一次,這些聚會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哈佛商學院非常善於吸引校友回校參加一些大型活動,比如:慈善捐款、給在校學生演講等。

對於這樣的聚會,我的同學出席率都很高,在畢業5週年返校聚會上,我發現每個人看起來都是那麼光鮮亮麗,一派豪情壯志。

我們那個班的同學似乎都非常出色——他們有很棒的工作,有的甚至在充滿異域風情的地方謀到了一份美差,有的同學的伴侶比他們本人的相貌好很多。似乎命中註定他們方方面面都將很精彩。

但是到我們10週年聚會的時候,發生了許多我預料不到的事情。有幾個我一直期待見面的同學沒來,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沒來,後來才知道他們出了一些狀況。

我的同學中有的成了著名諮詢公司和金融公司的CEO,如麥肯錫諮詢公司、高盛集團;有的正在朝世界500強企業高層邁進;有的則已經成為成功的企業家,賺得大把金錢。雖然他們在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顯然他們中大部分人過得並不開心。

在事業成功的背後,我發現他們中有很多人並不喜歡目前所從事的職業。此外,還有一部分同學經歷了婚姻的不幸。

我記得有個同學已經幾年沒有和他的孩子說過話了,他住在與孩子相隔很遠的大洋彼岸;另外一個女同學畢業後已經有過三次婚姻。這些同學不僅是我所認識的最聰明的人,而且也都是最體面的人。

畢業時,他們都有自己的人生規劃——不但要事業有成,而且對生活也充滿了期望。但在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有些同學的情況開始變得糟糕了,雖然事業不錯,但是他們羞於談論自己的家庭和情感,因為這些正面臨危機。

02、事業非常成功,私生活卻很糟糕

當時,我認為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是一種中年危機,但是在我們畢業第25年和第30年的聚會上,情況變得更糟糕了。我有個同學——傑弗裡·斯吉林因為安然醜聞被關進了監獄。

我在哈佛商學院裡認識的那個傑弗裡·斯吉林是一個好男人——他聰明、學習努力、富有責任心。他曾經是麥肯錫諮詢公司史上最年輕的合作人,後來又成了安然公司的總裁,僅一年時間就賺到了1億美元。

可是,他的私人生活並不成功——他第一次婚姻以離婚告終。隨著他變得越來越出名,我已經認不出媒體口中的那個金融巨頭了。就在他被判定犯有多宗與安然公司財務醜聞相關的聯邦重罪時,他的整個事業都被毀了。

這件事讓我很震驚,不僅詫異於他怎麼會犯這種錯誤,更對他怎麼錯得如此離譜感到震驚。顯然是什麼東西把他引向了錯誤的方向。

個人的不幸福、家庭的失敗甚至是犯罪,這些問題不僅僅出現在我哈佛商學院的同學身上,而且也發生在我就讀牛津大學時的一些同學身上

,當然這些都是畢業後發生的。事實上,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在事業上獲得了驚人的成功,家庭生活也溫馨幸福。

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我那32個獲得牛津大學羅氏獎學金的同學中,有些人也經歷了類似令人失望的事情。有一個同學因在某重大內幕交易醜聞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而被判有罪;

另外一個同學因為與一個十幾歲的少女有性關係而被送進監獄,這個少女曾參與過他的政治活動。他曾經是我認為命中註定會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的人,卻在兩方面都很糟糕——包括他不止一次的離婚。

我知道,他們中沒有人在畢業時就想過要離婚,或是與孩子失去聯繫,更沒有人想過要犯罪進監獄,但卻有很多人最終走上了這樣的人生道路。

我那些哈佛、牛津同學為何過得不幸?

03、時光在流逝,而你丟失了什麼

工作成了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的一種衡量方法。無論走到哪裡都要帶上智能手機,不斷査看新聞,不斷看郵件,不斷看短信,似乎一刻沒有與世界掛鉤,就意味著我們要錯過什麼真正重要的事情一樣。

我們期待最親近的人能夠接受我們因為日程安排太滿,沒多少時間陪他們的事實。畢竟,他們也希望看到我們成功,不是嗎?我們發現自己會忘記回朋友和家人的郵件、電話,也會忘記過去對我們很重要的生日和其他慶祝活動。

雖然大部分人都想要與家人建立充滿愛的關係,與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誼,但事實上,人們卻投資在一個從未想過的生活戰略上,以至於“相識滿天下,知交無一人”。

有的夫妻離婚了,而且有的人還離了一次又一次;家裡的孩子對他們敬而遠之,或者孩子被遠在千里之外的保姆撫養,孩子和保姆、老人在一起的時間遠遠多於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

他們忽視了要投資這部分生活,而只有這部分生活才能給我們帶來最永久的幸福源泉,可是我們無法讓時光倒流。

我有個鄰居叫史蒂夫,他曾告訴我他一直想擁有並經營自己的生意。他曾經有很多機會找到相關工作,並從中學到東西,而且薪水也很可觀,但是他從來都不願放下自己做老闆的夢想。

要做自己的老闆就意味著要逐漸成立自己的公司。儘管他的朋友和家人都明白,史蒂夫做這些不是因為這對他自己很重要,而是因為他要養家。史蒂夫很吝嗇把時間花在家庭上,最終為此付出了代價。

正當他的公司起步時,他的婚姻破裂了。當他經歷著離婚的痛苦,需要兄弟姐妹和朋友的支持時,卻發現自己很孤單。

他從未對家人和朋友進行過投資,所以他也得不到回報——沒人故意在他需要的時候躲著他,只是他把其他人忽視得太久,以至於大家都不再親近他,大家擔心任何干預都可能會被他看作一種打擾。

我那些哈佛、牛津同學為何過得不幸?

04、是什麼讓你忽視了世上你最在乎的人

史蒂夫從家裡搬出來後住到對面鎮上一個小公寓。為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的到來,他努力把公寓弄得漂亮一些,讓孩子們和他在一起時過得開心。

但對孩子們來說,去了後也只是出去吃個飯,和爸爸待在一起,或者去看個電影什麼的,這些活動很快就失去了魅力。正當史蒂夫感覺需要和孩子們在一起度過時,孩子們卻選擇只要有可能就不去探望他

史蒂夫這種情況絕不是個別情況,我們周圍有不少像史蒂夫這樣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許多人都害怕自己的晚年變成這樣。

這就是為什麼幾十年來,電影《生活真美好》一直能在人們心裡引起共鳴的原因。影片中,在喬治•貝利生活最黑暗的日子裡,他仍然堅持投資許多人際關係,因為他知道這對他很重要。

影片的最後,喬治•貝利意識到儘管他現在很窮,但他的人生是富裕的,因為他有很多朋友。我們都想有像喬治•貝利一樣的感覺,但如果我們一生都沒有做過這種投資——投資在與家人、朋友的關係上。那麼我們就不會有喬治•貝利的那種感覺。

我們都有過被忙碌的朋友忽視的時候,也許你希望結交的友誼牢不可破,可以忍受這種忽視,但即使是最堅定的朋友,也不會堅持太久,當不再堅持後,很多人就會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友誼投資到其他地方。如果是這樣,受損失的將會是他們自己。

我真的相信與家人、朋友間的關係是人生幸福的最大源泉。這個道理聽起來簡單,但是就像許多重要投資一樣,與家人、朋友的關係需要你不斷去關注。在此期間會有兩種力量對這種關係產生不利:

首先,你會習慣性地忍不住把資源投資到其他地方——投資到能夠給你帶來更快回報的地方。 其次,你的家人、朋友很少有人用最大聲音叫你去關注他們——他們愛你,也想支持你的事業。這兩種力量加起來就會讓你忽視了世界上你最在乎的人。

我那些哈佛、牛津同學為何過得不幸?

本文摘自《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澳]詹姆斯•奧沃斯 [美]凱倫•迪倫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原作名: 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譯者: 丁曉輝;出版年: 2013-1-1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