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吉人自有天相,何为吉人?参损卦

吉人自有天相,何为吉人?参损卦

《易经》六十四卦,卦辞中有“元吉”二字的,只有两卦。卦辞表达整个卦的性质,表示的就是这一卦于此的特别意义。“元”即根本、首要、第一、至大,元吉,就是上上大吉、无上大吉。

古语说“吉人天相”,《易经》称为“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到底何为吉人,而能得天佑、能有天相?答案就包含在这两卦里。真吉人,必包含其中的两种特质。

这两卦,其中一个便是损卦。

吉人自有天相,何为吉人?参损卦

损卦下兑上艮,其象是下泽上山,为山在泽中,所谓山水,所谓风水。天地因而山水形胜,人世因而藏风聚气。

六十四卦中,下卦代表主体,上卦代表客体。所以损卦的意义,便是损于主而利于客,落在人就是损己利人,就是无私无我。损者为泽,泽为水之聚,此即老子“上善若水,利而不争”、“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善下”。所益为山,山为高隆之成,此即老子“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为人己愈有,与人己愈多”。合之而直接对应于损,即是所谓“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无私、无我本是同义。德性与事业、修为与世事的关系,尽在于此。

所谓损己利人,真意是损小我而成大我,故能舍小有而成大有。而大有卦运行到极致的上九爻爻辞,正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其中的道理很深,关乎天人合一,用大家都能体会的话说,就是你的心量有多大,你的事业便有多大,你的事业不过是你的心量的外化。天地之事业,也不过是易所谓“天心”之海量的外化。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地万物本是一体,人心与天心也本是相通,人的心量也本通于天心海量,进而人所有也能有天之所有,僧肇云:“会万物以成己,其唯圣人乎!”自性、佛性、本性、天命,便是指的这个。所以无私,不过只是天心海量的另一种表达,智者方知是大私。世人量小,有的不过是小私。

到这里,损卦所示与老子所讲便都通了,与天同道自然吉无不利,这就是天佑与天相的真相。儒释道圣人,其境界便是抵达了这个终极,而能立万古之事业。能建世间功业者,则不过是学得了一部分,典型如人们津津乐道的会做人的杜月笙。真正的秘笈就是这样,学得一二,在世间便叫大成。

所以《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正如损己利人,根本不是人和己的问题,而是小我和大我的转换问题。老子乃至一切古圣所言,皆只是在讲这个转换通道。因此这讲的不是德,而是道;一切德皆是道,只看你是否具慧眼。故损卦彖传曰“损下益上,其道上行”,唯有如此,道才上行,反之必是下行,明白说破这就是天道法则。此在人世无数展现,只是人往往只以为人道而不以为天道,只以为德而不以为道。譬如舍与得的关系,谁都知道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譬如越自私小气的人,路都是越走越窄;越无私大气的人,路都是越走越宽。世人不肯,只是习气太重,而运转不动。

所以要心量大,只能去私,自私正是心量之壁障。故损卦象传曰:“君子以惩忿窒欲。” “忿”即愤、表情绪,“欲”即欲望,它们都是出自私,只是私的不同面向和层次的展现:欲望居深层,情绪居中层,杂念只是表层。人即是这些东西的集合体,佛教称为“业识痴团”。“惩”与“窒”,就是惩止和窒塞,即是去私的综合和根本。孔颖达疏曰:“君子以法此损道惩止忿怒,窒塞情慾……惩者,息其既往;窒者,闭其将来。惩窒互文而相足也。” 所谓息其过往,因忿怒“已发”;所谓闭其将来,因欲尚“未发”;已发能止,未发不起,谨守当下中和,即是惩忿窒欲。这可以作为层次说之外的另一种参照。

这都是老生常谈,但其中藏着一个秘密。“惩忿窒欲”,且看这个“忿”字,它是分、心二字组成,分心即有情绪,情绪便生意念,意念正是分别,一分再分,互相激荡,所以人心散乱而散逸,正是人心首病、总病,这一个字就已经说完了其中原理。所以一切修行都在乎“定”,定靠的是“止”,也就是制心一处,对治的就是心的散乱散逸,然后才可能返源。就像浊水,先要使其定静下来,才可能澄清,才能见得清明。惩忿之“惩”,又是由心、征二字组成,表示正如心之征战,心之散去聚来,正如争夺阵地的拉锯战。黄檗禅师所谓“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你要赢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才能得大安乐大受用,舍此则免谈。

而止,其实就是损,因为把心如章鱼一样的触角,全都斩断了。更深层的“欲”,其“窒”可参照窒息,就是要让欲望不能透气,直至让它窒息而死,便是“人心死,道心活”。情绪之惩止是损,欲望之窒塞则是损到了根子上,就像那条章鱼斩断了所有触角,而只剩下身体,失去了所有保护和捕食工具,自然就只能等死。

从这其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点,便是那个秘密——譬如我们沦陷在欲望情绪中时,我们就如溺水的人,是完全不能自主的,我们被欲望情绪裹挟着推着走。能否自主和是否沦陷,不过是其中的正反面,能自主必不沦陷,若沦陷必不自主。只要我们能保持一种自主,情绪就算还是翻涌激荡,也一定不会走向失控,失控的含义不正是不能自控的不自主吗?如今人们说情绪管理,这个能力的强弱,实质就是自主性。但自主不是压制,因为跟欲望情绪本身无关,而注意力只在自主性的找回和保持上,即通常所谓自知自觉、保持清醒和理智。

但只是如此,还不能称为秘密。自主的背后,又是得个主宰,这个意义就大了。因为道即天地万物的主宰,所以古圣说到道体,都用个“独”字形容,如老子的“独立而不改”,庄子的“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禅宗的“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万象丛中独露身”。所以人的自主,就是通往主宰的大路。虽然这个主宰最初只是自我和意志,但还是像那条章鱼,等触角都斩断了,就能反过来看见自己,进而趋向领悟自我的主宰又是什么。正如人独处于深夜的屋子里,一豆灯光下,才能更容易体验到自我的真实和全然存在,才更容易生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样的终极追问。而自我的主宰即是道,正如唯识学第七我执识的背后,就是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这就叫“损之又损”,而能“以至于无为”。

所以也不用管什么法门,也不用管哪种学问,也不用管出世、入世还是出入世合一,你只管于一切时一切处,不管独处时还是做事交际时,训练自己的自主性,保持自己的自主性,便一切都能含摄在内,只管如此便能走到最终,且最根本、最有力、最快速。这就是秘密所在。回头想想,人们所有的修行修炼修养,一切的法门,不都是指向自主吗?不都是只有自主才能做得来吗?上面说到的止,即是从属其中。故知自主才是大根大本、大机大枢,这是真正的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用佛教的话说叫做“总持门”。止是以一念抵万念,自主便是以一事抵万事。世之愚迷,皆因不自主;世之觉悟,全在自主中。那么,何不直了自主去?虚云老和尚所以说:“能强作主宰,就易悟道了生死。”

老子云:“不知常,妄作凶。”道即最终之常,自主便是路上之常。于自身,能自主则心平气和,人生丰盛而得尽天年,便叫吉人。于世间,能自主便不受人惑、不随波逐流,而不急不缓、从容不迫,不入歧途、不走弯路,诸事在随本心意愿和自然之势中按部就班而水到渠成,便叫吉人。否则,任你一时如何光彩风光,也终是凶人。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真意,也正在里——纵然命运无可奈何,你还可以不c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