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有人說投資不過山海關?怎麼理解這句話?

ly王天富


投資不過山海關,大家都知道了,東北地區糟糕的營商環境(主要是政府缺乏服務意識和契約精神),頻頻爆發的企業債務危機和信用危機(比如東北特鋼、輝山乳業、獐子島等等),都對東北的企業形象造成了很大打擊。不要說投資不過山海關,很多東北企業發債券,投資者也要收取更高的利息才會考慮。


為什麼又說投資忘記玉門關呢?都知道,玉門關在今天的甘肅,投資忘記玉門關,其實就是說投資不要走出甘肅之外,具體包括甘肅、新疆、青海等。這裡,我們單獨討論甘肅吧,新疆和青海就不說了。


甘肅可能是中國最貧窮的省份了。理由有三:


1,人均收入太低。在31個省市自治區當中,2017年甘肅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6011元,僅僅比西藏高554元,排名第30位,全國倒數第二,而全國平均水平是25974元。


為什麼甘肅人均收入這麼低?那是因為人均GDP低——GDP代表創造財富的能力,蛋糕不大,你哪裡去切蛋糕分配財富?!2017年,甘肅人均GDP排名全國倒數第一,只有27508元,而全國平均水平是59660元。


2,地處大西北,自然條件不好,這情有可原。底子薄,基數低,但也帶來另外一種可能——增長可以很快。都知道,越是發達的地區,經濟增長速度就越難提起來,畢竟基數太大了。但是甘肅作為欠發達低區,其增長的動能讓人很難看到希望。2017年,甘肅GDP只增長了3.6%,全國倒數第一,而在2016年這一數據為7.6%。我們通常說東北、山西不行了,其實甘肅的情況,同樣好不到哪裡去。


3,留不住人。截至2015年年末,甘肅常住人口為2599.55萬人,戶籍人口2742.08萬人,這中間相差的142萬人,可能是最優秀的甘肅人——他們都流向了外地。


甘肅的投資,確實面臨非常大的困難。2017年,甘肅固定資產投資5696.3億元,比上年下降40.3%。其中,第一產業投資382.0億元,下降43.7%;第二產業投資1188.3億元,下降63.1%;第三產業投資4126.1億元,下降26.8%。幾乎都是斷崖式下跌。


要知道,在欠發達低區,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最快最有效的手段,比如貴州、重慶這樣的地方就屢試不爽,近年來風頭正勁,社會關注度很高。但是甘肅歷史包袱很重(過度依賴重化工、採掘等行業),經濟腹地不強(周圍都是欠發達的地區),融資困難(全省存款餘額1.8萬億,人均6.6萬元,而全國人均水平是12.5萬)。這些共同構成了甘肅經濟增長缺乏後勁的原因。


關注孔方財經,第一時間獲得熱點財經事件解讀,讓你的認知高人一等(歡迎點贊或轉發支持)。


孔方財經


這個問題其實和另外一個問題關聯,那就是東北還有救嗎?

為什麼投資不過山海關?因為去那裡投資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投資人不去東三省,年輕人離開東三省,為什麼那裡成為了一片沒有希望的土地。

東北的問題是什麼?

1 年青人持續的出走,東三省成為人口淨流出的省份,優秀的年前人紛紛離開到外地去打工了。

為什麼會離開?因為覺得沒有希望

大約在十幾年前,我就在深圳,北海等地遇到過很多東北人,都是年輕的男女,他們男的大多開出租車,跑運輸,東北女孩很漂亮,出來後也根本不愁沒有活路,比呆在家裡好的多。

因為打車的時候總是遇到東北人,我就問司機怎麼都是你們東北的?“國企破產了”“下崗了”是最多的回答,繼續問“為什麼不在東北做生意,要跑這麼遠?”

“沒有門路啊,混不出來”是最多的回答

我們假設自己是一個哈爾濱的年輕人

要上班只有幾種途徑,一種是自己去應聘

但是非常難找到工作,因為除了國企幾乎沒有什麼民營企業,一個IT男,碼農在東北幾乎找不到工作,因為沒有互聯網公司,即使找到了工資也比南方的城市少一大半,只有4000-6000元,而在北京深圳至少10000以上。


找不到工作能不能進國企呢?

除非你家裡有人,而且是說話管用的人,要不根本就進不去。國企成為了裙帶關係最嚴重的地方,只要有新人進來,馬上打聽是誰誰的人,關係不硬,混的肯定就不順心。

要進好一點的國企都需要花大價錢,但是這個錢除非是油水很足的職位,否則也需要很多年才能收回來。而且進去之後基本也是人生希望破滅的開始,上午10點到,喝喝茶曬曬太陽中午回家吃飯,下午就打牌去了,基本就是這樣混吃等死。

所以有點追求的年輕人不會進國企,沒有錢的青年人進步了國企


那自己創業怎麼樣?

更是找死

你去辦理一個營業執照,需要跑幾十次,蓋十幾個章,等幾個月。下午2點過去既然說已經下班了,第二天一大早過去,又是這個資料少了,那個沒有帶齊,從來沒有人一次性的告訴你到底要帶哪些資料,找這個蓋章,不在,那個簽字,又不在。

於是找人,給紅包,速度就明顯不一樣,有時候一個電話,一個星期就可以搞定

這還只是辦一個執照,過程就只有艱難,公司開起來各種部門來找你,吃拿卡要,別說利潤根本對付不了,就算可以,你也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代價,哪裡還有什麼心思去把企業搞好?

所以找工作找不到,進國企進不了,創業創不了,所以大部分年輕人覺得沒有希望,只能是離開。


2 東三省的經營環境到底有多惡劣呢?

前幾天網絡上有個視頻,說的是去東北旅遊的人,被導遊拋棄在零下一二十度的室外,直接凍傷,理由是“沒有買1699元的套票”

在說一下華晨的事情,這個故事可能年輕人不知道,只知道華晨寶馬。

10年前我讀《大敗局》這本書,看到這個故事,它的創始人叫做仰融,也是窮孩子出身,但是有極大的勇氣和魄力,在一個高人的指點和幫助下,大量的收購當時一個破爛國企的股份(一個由很多破爛停止運營的汽車維修點,汽修廠,客車廠組成的國企,他們廠長還算有追求,打算救活這個企業,於是發行原始股份,在大街上擺攤賣股票,仰融在貴人的支持下收購了一大半的股票),之後轉成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把這樣一個破爛企業運作在美國上市,融了很多錢,反過來又去找寶馬,福特,豐田等世界一流汽車廠合作,很快成為了遼寧最有希望的民營企業。那時候仰融的目標是成為中國第一大車企,但是他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當時為了順利在美國上市,把華晨放在一個國企的基金下面,當時廠裡面實在太破爛了,沒有辦法,通過遼寧zf找到了新的婆家,接待美國的投資人時,人民銀行都出門接待了。但就是這樣一個小錯誤,所以從名義上說華晨的產權上成為了國企,後來仰融和遼寧zf因為建發動機工業園的選址出現紛爭,仰融要在溫州建,而遼寧省不同意,因為他們需要華晨整個汽車的上下游產業鏈都留在東北,於是有了很大的紛爭,很快華晨被收為國有,仰融被通緝,逃亡美國,至今未歸。

這就是一個在東北創業者的經歷,假設整個故事發生在深圳結局會如何?會不會出現另外一個企業領域的華為?中國汽車行業的格局是不是和現在不一樣?

這一切都只能是猜想了,但是大量企業家類似的遭遇導致更沒有人敢去東北開公司了。

諷刺的是,為了改善東北經濟不斷下滑的局面,現在又出售華晨的資產



3 從經濟發展的數據看,東三省持續成為最慢的地區,大連上半年GDP下降346億,哈爾濱實際GDP為負數,遼寧GDP暴跌2500億,瀋陽和長春也是問題一大堆。

為什麼經濟這麼差?就是前面描述問題導致的,國有企業太多,體制僵化,新的民營企業沒有存活的空間,年輕人找不到出路,創辦企業也是極其的艱難,而且不僅僅新辦的少,大量的企業還在大批量的撤出。

於是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大量優秀企業和人才外出,剩下的都是一些殭屍,將死國企,老弱病殘,東三省成為了一個令人窒息的地方。


4 東北的病是怎麼得的?

要知道東三省曾經是中國最富饒的地方,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東北的經濟基礎是最好的,大批的優秀國企誕生,比如大慶油田,一汽,鞍鋼,都是為共和國初期的經濟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

遼寧省社科院副院長粱啟東曾經公開表示:東北經濟衰退的內因是二個集中,三個衰退。

二個集中:1 東北的體制性問題,機制性矛盾集中爆發;2 長期積累的經濟結構問題集中顯現。

解讀一下:體制問題就是國企太多了,政企不分,導致創新動力不足,沒有土壤,因為沒有創新型企業,導致東北全是國企,都是一些重資產,效率低的企業。

三個衰退:

1 資源性衰退

2 結構性衰退

3 體制性衰退

過去都是依靠資源來發展,比如大慶油田,油經過幾十年的開採,都挖沒有了,所以經濟肯定不行了,叫做資源性衰退

因為國有企業都不行了,所以叫做結構性衰退,為什麼都不行了,因為國有體制問題導致的,所以叫做體制性衰退


5 投資不過山海關怎麼破?

前幾年,國家大力振興東北,大量的財政扶持,但然並卵,沒有任何效果。

為什麼沒有效果?

你設想一下,錢從財政部發到各個國企,會怎麼用?

大部分通過各種形式進了有權有勢者的腰包,無論這個錢本來是投資某個工程項目,改進某個技術環節,都最終會到個人口袋,沒有人會關心那個什麼工程和技術改造。

這就像是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任何的營養都被癌細胞吃掉了,正常的細胞要不被癌細胞攻擊死了,要不被同化,要不被餓死了,你說這個人還有救嗎?


真正能救東北的,其實就是不搞任何振興東北的計劃

道理很簡單,你給的錢都強化了這個癌症的機制,本來他們餓的奄奄一息,結果來了一大車吃的,他們又活過來了,繼續霸佔著這個地方,導致新的,健康的細胞無法生長,整個機體肯定死亡。


完全破產,完全從零開始,也比從現有基礎上開始好的多,至少沒有多大阻力。

深圳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今天深圳的GDP2.2萬億已經超過香港,但是深圳可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的,沒有什麼經濟扶持,只有政策,說白了就是你自己幹,怎麼幹都行,被觸犯法律就行。


東北的振興其實有很大的希望,少點振興計劃,少給點錢,就少一些創新的阻力,少一些癌細胞,東北人是聰明,勤勞的,只要給他們自由,給他們空間,他們就會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發展起來的。

特別是東北的女孩,漂亮,高挑,白淨,身材好,我喜歡,哈哈。

希望東北好起來。


黑馬財經圈


最近對東北來說是多事之秋,先有毛振華控訴亞布力管委會,後有大信不接受東北審計業務、遊客曝光雪鄉宰客,再到瀋陽交警誤判車牌不清晰,2018伊始,東北就遭遇了投資不過山海關,審計不過山海關,旅遊不過山海關,再到現在的開車不過山海關,其實作為一名東北人,個人還是感覺挺丟人的。

東北的思維還停留在國企思維,跟不上市場發展的腳步,東北注重人情往來和關係,講究哥們義氣和麵子。

自從21世紀以來,東北發展已跟不上市場腳步,東北房價不低、工作機會少、工資低,很多人都在致力於滿足溫飽,久而久之,很多人為了謀取錢財走上了邪路。但我相信大多數東北人還是熱情、善良的。

縱然東北有萬般不好,我還是說說幾個東北的有點吧:

1、東北人魯莽,不攻於心機,講究直來直去;

2、東北的雪地比棉被還厚,很漂亮;

3、東北的鍋包肉、酸菜粉條很好吃!


蝸牛在搞笑


投資不過山海關,那是過去。投資就過山海關,那才是未來。

萬達集團王健林,阿里巴巴馬雲,這樣的企業家紛紛入東北投資,他們的投資決策都是深思熟慮,都是有預見性的。不信咱就把話放在這,東北一定會成為政策扶持的重點,新的投資熱會讓東北重新振興。

要說之前,的確有一些東北的上市公司,在經營活動中不規範,在財務上有造假,虛增利潤等行為,為東北的企業形象抹了黑,讓外界認為東北的企業都不值得投資。

實際上,這和東北近二十年的經濟沒落有直接關係,要想在鹽鹼地上種出好莊稼有多難。

東北的優勢自然明顯。區位優勢明顯,東北亞重心,與俄羅斯,蒙古,日本,韓國,朝鮮相鄰。有最密集的城市群,有相當好的基礎設施和工業基礎,技術工人。

東北還是寶地,福地,從遼,金,滿清發跡,到東北王,到我們的遼瀋戰役,四野,建國後40多年的工業輸出。

或許中國新一輪經濟振興,從東北開始。

關注“劉哥聊財經”,關注有意義的財經生活。


麥子財經


山海關,天下第一關。投資不過山海關,其實這個問題是經濟發展力發展到今天,遇到改革瓶頸的問題。時過境遷,當地的社會不能夠再滿足現在經濟發展的需求而已。想當初這些地方為了國家發展重工業,出人、出力、出材料,奉獻終身,獻子孫。

為國家產出非常多石油、鋼材、礦石、煤等基礎工業產品,做出過重大貢獻。而且很早就實施政府和企業同抓共管。

政府與企業相互扶持照顧,當外地投資過來,當地無論是什麼地方,當然都要把投資者當成外來者,搶生意的人,所以外來人就得說兩家話了,而且在中國與不熟悉的人辦事,當然要"按規"辦事,這樣就阻擋了外來投資者做生意的先機,時機錯過了,投資的錢當然打水漂了。

我們不應責怪,因為這事是因為中國發展力不斷提升,技術設備不斷升級,不再需要那麼多重工業重汙染、低效率的企業,但是這些企業大多生活在那個地方,雖然經歷過90年代的國企改革,下崗再就業,但是仍然沒有擺脫生產的產品都是最基礎的原料初級加工品,行業仍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大量人員依靠企業生存生活。

企業需要轉變,國家政策也在不斷調整,但是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想要把已經發展運行了6、7十年的企業和政府在幾年內能夠改革完成,快速跟進祖國大的發展勢頭,無疑是不可能完成的。

一點一滴的為當地群眾辦實事,不斷扭轉已經成型成規模的管理事物的態度,加速淘汰落後產能,產業設備不斷升級,開發綠色工業,解決人員分流安置問題,才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只有這些事情辦好,投資一定不是問題。以上是我淺薄的分析,請多多關注。


佑佑思密達


相對外界“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東北地區負責招商引資的群體,對待自己引來的項目與資金也有一個說法:“關門打狗!”,投資這東西,全世界也就那麼大點圈子,更別說國內了,你那麼愛打狗吃肉,狗兒們過門不入也就理所當然了,你沒掙到錢的,敢跟人家掙到錢的抖著小機靈。

人家就捏著錢看著你自己在家窮機靈唄,有什麼可說的,有問題儘管去問問那些打到狗,吃到肉的人啊。自己家養的雞,是長遠吃蛋,還是吃頓肉,都只能選一個,現在你家沒雞,跑出去借雞生蛋,人家好心借給你,你連雞吃了,現在借不到雞,難道不正常嗎?



就我所知,南方資本別說山海關,能過長江都要燒高香了,好容易弄幾家出了山海關,你不弄點千金買馬骨的事出來,直接生吞活剝。那就且等著新一批人傻錢多的慢慢成長起來去吧。至於東北人民,既然倒黴攤上了這麼一群僕人,那就一起倒黴唄,有著這麼一群人在,什麼振興了,復興了的豪言壯語,都就這麼聽聽笑笑就完了,大家都別當真,有志氣的自己去南方混,沒能力趕這幫人走,自己走也行啊,這世界又不缺投資環境優良的地方,幹嗎非要去山海關外花錢看別人的嘴臉?東北那地方,只要一幫不顧東北未來,只顧自己吃肉的人還在,投資就永遠不會來。


李三萬的三萬裡


首先我們看看黑龍江,吉林,遼寧的GDP與增速。我們可以發現東三省各省經濟實力普遍偏後。遼寧GDP為23942億元,吉林GDP為15288億元,黑龍江為16199億元。遼寧GDP增速為4.2%,黑龍江GDP增速為6.4%,吉林GDP增速為5.3%。三省GDP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目前東三省經濟實力不強,在全國排名靠後,同時也意味著市場需求能力與其他地區相比較小,於是投資本地後的銷量與其他地區相比將會較差。西藏新疆青海等省份雖然經濟實力不強但是由於其地理環境,國家對其基於財政上的大量補貼,以及給予當地企業合理的優惠,所以這些地區的企業其經濟成本也會較低。其實在建國初期,東北三省是中國最強大的重工業基地,為中國的建設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其實是有一定的基礎的,但是其未及時轉型導致部分企業效益不好,整體經濟水增長減速。

其實最近又火起來這句話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獐子島的扇貝又跑了,央視在暗訪期間採訪村民時發現獐子島這所企業存在著一定的管理問題,從而引發輿論的討論。

喜歡的麻煩點個贊或者關注,謝謝大家。


與財為伴


既然社會上有一種說法叫作投資不過山海關,那麼我們就要分析一下形成這種說法的原因,當然在此抵制地域黑,大家一起探討問題。

投資不過山海關這句話指的是東北的營商環境,對東北地區投資現象的綜述,單純資金和經濟扶持政策是不可以解決的。東北經濟從計劃經濟轉化到市場經濟沒有跟上市場的發展,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體制對市場主體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甚至產生阻礙作用,讓投資者的利益受損,才有了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不知東北當地有什麼看法,可一同探討。

東北是一片富饒美麗的國土,在改革開放初期自然資源豐富,農業發達,作為全國工業的老大哥,經濟發展在全國都是排頭兵,進入九十年代在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過程中,無論政府還是企業甚至百姓由於巨大的慣性觀念上都沒有轉換過來,越拖越晚,到今天經濟發展緩慢。外來投資在投資過程中感覺各方面不如關內市場環境好,不能適應才有上述說法。

至於如何扭轉這種局面,相信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相信東北能夠重振輝煌。


保定鄉愁


年前正好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我也說一說。

廢話不多說了,“投資不過山海關”這句話,意指東北三省投資環境不好,那麼東北投資環境為什麼不好,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個,東北是共和國長子,計劃經濟時代中國GDP貢獻最大的地區,最高時佔了近85%;但巨大的計劃經濟和長曆史使得東北在改革開放中落後了,即使到現在,東北地區還沒有形成開放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政策偏向國企,私企得不到應有的照顧,誰還會去投資。



第二個,東北長期計劃經濟形成的思想觀念很不利於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生存。東北人情關係嚴重,在重要職務任用上很多唯親不唯才,有很大比例的人生理想就是通過關係進國企,然後混到退休;家中話語權一般掌握在長輩手中,年輕人想改變會有很大阻力,等等等等吧。這樣肯定是不利於在市場經濟中資本增值的。



第三點,一次落後很難趕上。最初改革開放中東北比其他地區慢了一步,沒有逐漸完成經濟改革,那麼當目前我國正進行制度變革時,我們又會發現沒有經濟改革的基礎,制度改革又很難推進下去,所以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東北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成效,也就很難形成適合現代資本運作的環境了。

第四點,人才損失嚴重。東北地區名牌大學非常多,但流失量也是十分驚人的,忘記在哪看過,好像光吉林省一年會流失三十萬人才,引入只有五萬還是十萬來著,而且據東北某城居民說,當地人很多都借考學的機會出去就不想回來了。那自然沒有人才資本無法增值呀。



小原因還有很多,在這不一一列舉。但有一點我們是該清楚的,東北在很長一段時間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在國防上;其次東北是重要的戰略緩衝地帶,面臨危險的幾率比我們高很多,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儘量幫助東北走出困境,共同繁榮,尤其作為山東人,更不能忘記東北對於我們祖輩的恩德。


歸隴伴杞


投資不過山海關的意思是指山海關以北的地區不適合投資經商,因為按照過往的經驗,去北方投資的老闆總是會遇到信用缺失,地方保護等重重問題導致的經營效率低下,最後公司倒閉鎩羽而歸,久而久之就流傳下來了這樣一句話。


為什麼北方不適合投資呢?如果只是從經濟上找原因恐怕很難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把視野再放大一些,從不同地區的族群特性和生產生活方式來看,似乎能夠窺見一些端倪。


在古代,按照地域和生產方式劃分,人類可以主要分為遊牧民族,一般主要聚集在大陸的北方;農耕民族,一般主要聚集在中原地區;漁獵民族,一般主要聚集在海洋沿岸。




北方遊牧民族居無定所,驍勇善戰,一般以血親關係為最主要的社會聯繫紐帶。這些特性決定了北方民族更適合組成一個軍事為主的國家,並靠掠奪來作為財富積累的主要手段,反而因為缺乏信用以及任人唯親等習慣不適合商業社會。從歷史來看也是如此,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農耕民族的掠奪就從來沒有停止過,而更北面的俄羅斯人更是被譽為戰鬥的民族,據去過俄羅斯做生意的人反饋說俄羅斯的經商環境更是慘不忍睹。



反過來,沿海的漁獵民族在經歷地理大發現後,由於需要多人協作操控一條大船出海淘金,為了生意也更為了生存,大家只能訂立契約並共同遵守,最後才能在殘酷的大洋航行之中抵達對岸。只要有一人違反契約都可能造成全軍覆沒,因為大家同在一條船上。這樣日積月累就形成了現代商業文明的基礎,重信用以及股份制等精神。所以,往往沿海地區的經商環境最優,而內陸尤其是北方地區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