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二戰美國太平洋戰場的中流砥柱,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

有人說他驕傲自大是天生的戰爭狂熱愛好者,有人說他品學兼優是美國軍隊的救世主。而他輝煌燦爛的一生確實也能配得上這些詆譭與褒獎。他就是美軍歷史上最年輕的少將和陸軍參謀長,美國二戰中叱吒太平洋的盟軍統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一、太平洋戰場的盟軍統帥

1935年11月菲律賓結束了美國總統制,開始實行聯邦政體。麥克阿瑟的好友曼努埃爾·奎松成為菲律賓的領袖。他意識到一個走向獨立的聯合政府必須要擁有一支自己的軍隊,而不是把自己永遠只放在美國的保護傘之下。

因此他在訪問華盛頓期間,邀請了當時已經退出美軍現役的麥克阿瑟前去菲律賓擔任他的軍事顧問,解決菲律賓的國土防禦問題。麥克阿瑟欣然接受,前往菲律賓。此次的菲律賓之行,讓麥克阿瑟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瞭解了東亞和太平洋的局勢,為日後指揮太平洋戰爭奠定了基礎。

二戰美國太平洋戰場的中流砥柱,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

1941年7月,美國為了抗擊日本在菲律賓建立了遠東美軍司令部,被人稱為“菲律賓通”的麥克阿瑟再次受邀恢復了美軍軍職,任遠東美軍司令統帥美菲聯軍。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日軍集結大規模兵力向菲律賓發起的閃電式攻擊。12月22日在呂宋島仁牙因灣的卡巴和阿克,日軍第4,第7戰車團配合步兵登陸。

雖然遠東司令部成立時,美國曾向麥克阿瑟許諾提供武器、物資及軍隊支持。但是由於美國國內奉行“先歐後亞”政策,再加上美國情報部門對日本發動戰爭時間估計錯誤等一系列原因,最終導致麥克阿瑟沒能得到國內的及時應援。

武器極其落後的遠東美軍在日本九七式中型坦克的追擊下潰不成軍。11月24日登陸的日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在首都馬尼拉圍殲了美菲聯軍的主力部隊。在被動挨打的情況下,麥克阿瑟命令呂宋島守軍撤退到巴丹半島和科雷希多島。

二戰美國太平洋戰場的中流砥柱,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

1942年1月初,日軍佔領了馬尼拉,1月9日日軍向巴丹半島發起進攻,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戰局陷入膠著狀態。3月中旬,麥克阿瑟接到命令撤離菲律賓轉赴澳大利亞。

留守的美軍與日軍進行殊死搏鬥,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守軍7.5萬人於4月9日被迫投降。第二天美菲聯軍的戰俘被押往聖費爾南多。途中美軍虐待俘虜,導致幾千美菲戰俘死於虐待和飢餓,史稱“巴丹死亡行軍”。麥克阿瑟南逃導致菲律賓全境淪陷的行為使其備受指責,成為他一生的汙點。

風水輪流轉,日軍的好運終於到了盡頭。1943年盟軍開始了戰略進攻,太平洋戰場發生逆轉。作為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帶著堅定的復仇信念,在眾多的島嶼之間採用“蛙跳”的進攻戰術,指揮了一次又一次的兩棲登陸戰役。

1943年8月美軍收復了阿留申群島,11月美軍攻佔了吉爾伯特群島。1944年7月9日美軍佔領了塞班島,8月美軍攻佔了關島,同時幾乎控制了整個新幾內亞。就這樣,麥克阿瑟一步步地向他的“傷心地”菲律賓挺近。

二戰美國太平洋戰場的中流砥柱,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

1944年9月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已經完全處於戰略守勢。菲律賓成為日本設置在決戰地帶的重要保障之一。這一次日軍政府決定在菲律賓成立簡稱“尚武”的第14方面軍,並且任命了山下奉文為司令官,準備與美軍決一死戰。日本的第14方面軍可以說是整個日本軍隊的精銳。

第14方面軍下轄35集團軍,共8個步兵師和4個獨立混成旅約35萬人。同時日本關東軍駐中國黑龍江第二次世界大戰戰車師的主力第3戰車旅也被調至菲律賓加強防禦。

第14方面軍的豪華陣容可見日本對菲律賓的重視程度。

1944年夏天,美參謀長聯席會議命令麥克阿瑟進攻菲律賓。萊特島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戰略資源成為美軍攻佔的首選。1944年10月20日,在炮火的掩護下,美軍的艦隊攻佔了萊特島。

在取得重大的勝利後,美軍乘勝追擊,在23日到26日期間依託萊特島的有利位置展開了大規模攻擊,使日軍慘敗。時隔多年,麥克阿瑟終於又在菲律賓找回了面子。

二戰美國太平洋戰場的中流砥柱,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

對菲律賓的爭奪一直持續到1945年。1945年1月開始,美、日兩軍在菲律賓開始了大規模的決戰。在數次交戰中,日軍由於補給問題和傷亡問題處於下風,但是始終未曾投降。1945年伴隨著日本天皇的投降,日軍才正式放棄了抵抗。

二戰美國太平洋戰場的中流砥柱,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被杜魯門總統委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的麥克阿瑟負責對日佔領和日本重建的工作。9月2日在“密蘇里”號軍艦上盟國舉行了受降儀式。日本外相和參謀總長代表日方簽署了投降書。頭戴破舊軍帽,鼻樑上架著太陽眼鏡,嘴裡叼著玉米軸心菸斗的麥克阿瑟代表了盟國簽字受降。

二、從西點走出的天才少年

麥克阿瑟出生於一個蘇格蘭軍人世家,據說其祖先曾參加過中世紀的十字軍戰爭。他的父親是當時一位著名的美國將軍,他從小時起就把自己的父親作為自己的偶像。在麥克阿瑟中學畢業之後,他決定投考當時美國陸軍的最高學府——西點軍校。

二戰美國太平洋戰場的中流砥柱,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

1899年6月13日,經過一年多的備考和苦學,麥克阿瑟成功考取了西點軍校。這一時期的邁克阿瑟,身材健美修長,長相十分瀟灑。但是他並不是一個長相精緻的瓷娃娃,而是一位讓人敬佩的天才。在西點學習期間,麥克阿瑟在學業上非常成功。

他的同窗曾回憶道:在熄燈號吹響過後。他(麥克阿瑟)仍然在堅持苦讀。苦讀是有回報的。麥克阿瑟在畢業時以98.14分的總成績成為西點軍校25年來取得成績最高的學員,並且該成績在此後許多年裡未被打破。

二戰美國太平洋戰場的中流砥柱,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

按照西點軍校的傳統,高材生畢業後一般會就近分入升遷較快的工兵部隊。因此麥克阿瑟毫不例外地被分到某工兵部隊服役。

此次服役期間他被派到菲律賓執行勘測任務,在菲律賓期間麥克阿瑟得了瘧疾,十月份他被迫遣送回國,並在舊金山整治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在痊癒之後,他作為副官被派往他的父親阿瑟·麥克阿瑟身邊,跟隨父親從事軍事調研活動。

在這一時期,他們共同分析了日本的軍事力量和擴張的野心。得出的結論是:日本在征服了朝鮮和臺灣之後,勢必要進一步控制太平洋地區,從而征服遠東。在這一時期麥克阿瑟逐漸瞭解了東亞各國,重新界定了東亞對美國的意義。

二戰美國太平洋戰場的中流砥柱,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

1911年2月,31歲的麥克阿瑟被提升為上尉。第二年他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病魔纏身。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麥克阿瑟被迫結束了對東亞的訪問,調回華盛頓。

1914年4月美國威爾遜總統以墨西哥當局扣留美國水兵為由出兵墨西哥。5月1日,麥克阿瑟作為參謀部成員隨軍嚮往墨西哥收集情報,獲得戰功。1915年12月7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年後美國準備參戰。

剛剛晉升為少尉,作為參謀長和陸軍部長助手的麥克阿瑟參與了擴建陸軍的行動。1916年7月他被任命為陸軍部的新聞檢察官,負責聯絡報界。在這個位置上麥克阿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眾人的讚揚。

二戰美國太平洋戰場的中流砥柱,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

20世紀初,美國國內各州的國民警衛隊的海外調度問題成了棘手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麥克阿瑟提議,將26個州國民警衛隊的編余部分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編師。這個師就是日後的“彩虹師”,麥克阿瑟是該師的最高指揮官。1918年2月“彩虹師”前往洛林地區,實行了長達四個月之久的堅守戰爭。

在這次行動中,麥克阿瑟獲得了十字軍功章和美國的服務優異十字勳章,此外他還因毒氣中毒而獲得了紫心勳章。在這四個月中,他經常在報紙上出面,因此成功被塑造成一個英雄。

三、西點軍校的守護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1919年4月麥克阿瑟回國。5月12日他被召到華盛頓,覲見了陸軍參謀長佩頓·馬奇將軍。佩頓·馬奇將軍此次的目的是希望麥克阿瑟接管西點軍校。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西點軍校一片混亂,學員素質低劣、教學質量下降、學員酗酒鬧事現象頻繁發生。對於這種狀況,學校的教職工感到十分心痛和不滿,大批人撤離軍校

而此時,國內又因戰爭結束裁軍呼聲持續高漲,國會內部更是對西點軍校的存廢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雖然最後國會中主張停辦的一派沒有成功,但是他們提出的尖銳批判,依然對西點軍校造成了很大影響。

二戰美國太平洋戰場的中流砥柱,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

馬奇將軍作為西點軍校的畢業生,一心想拯救母校。而這樣的拯救行為需要一位非常有魄力的校長。在多方考量之下,馬奇將軍選中了敢想敢幹、具有卓越才能的麥克阿瑟。

就這樣39歲的麥克阿瑟正式走馬上任,成了西點軍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校長。1919年6月12日麥克阿瑟來到西點軍校報道,他一上任就對軍校的各方面工作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和研究。1920年麥克阿瑟正式對西點軍校進行大刀闊斧式的改革,收效甚佳。

二戰美國太平洋戰場的中流砥柱,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

麥克阿瑟在西點軍校的出色領導贏得了西點人的敬佩。在麥克阿瑟漫長的人生歷程中,有許多被人詬病的地方,人們至今仍爭論不休。人們卻一致認為是他領導西點軍校跨進迅速發展變化的世界裡,是他開始了現代軍事教育。他在美國軍事院校方面所做的開拓性努力是對建設現代美國軍隊做出的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二戰美國太平洋戰場的中流砥柱,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

1962年5月12日,西點軍校授予麥克阿瑟西爾維納斯·塞耶獎。塞耶是西點軍校的創始人,能夠得到塞耶獎的人,在西點軍校的歷史上是寥若星辰的存在。

82歲高齡的麥克阿瑟在得到這個通知時不顧疾病纏身,立即趕赴西點軍校領獎。在領獎時,他對他的夫人說:“在美國的將軍中,我獲得的戰功是最多的,但是我最看重的是這一塊,即使是手腳並用,我也要爬到西點軍校。”

結語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一生即有過加官進爵的高光時刻也有過失敗和失魂落魄。和平時期,他整頓西點軍校使其重現輝煌。大蕭條時期,他曾因削減軍費問題向胡佛和羅斯福兩任總統諫言,死不退步。二戰時,他在太平洋戰場飽嘗辛酸。他用自己光彩華麗的一生來詮釋了一句話: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風雲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