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東北林業大學涼水實驗林場(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我國東北東部山地小興安嶺山脈的南段—達裡帶嶺支脈的東坡,總面積為12133公頃,地理座標為東經128°47′8″~128°57′19″,北緯47°6′49″~47°16′10″,東西寬13.0km,南北長17.0km,總面積為12133平方公里。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保護區地處帶嶺區北部中心地帶,東、北、西三面均以公路為界分別與帶嶺林業實驗局的紅光、寒月、北列、明月四個林楊相接壤,南部以永翠河為界與碧水實驗林場相鄰。保護區管理局局址位於保護區中部的實驗區,保護區的生活區設在伊春市帶嶺區政府所在地——帶嶺鎮,距保護區26km。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涼水實驗林場是東北林業大學直屬的科研教學實踐基地之一,目前擁有綜合實驗室、多媒體教室、教師公寓、學生公寓、宣教標本室等一系列教學實習及科普宣傳基礎設施,具備同時接待實習學生400人的能力,每年接待本科實習約3000人次。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涼水林區於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開發。

1958年經林業部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劃歸東北林業大學(原東北林學院)建立涼水實驗林場。

1980年7月,涼水實驗林場所在範圍經原林業部(國家林業局)批准改建為森林與野生動物類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1997年9月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絡,同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理科人才培養野外實習基地,同年經科技部批准建立國家重點野外生態定位研究站。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2006年被確定為全國林業示範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2017年經教育部命名為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涼水實驗林場地帶性植被是以紅松為主的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屬於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地帶北部亞地帶,典型闊葉紅松林分部亞區,為世界紅松林分佈的中心地帶,具有較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全區植被可劃分為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灌叢、草甸、沼澤等6大植被類型11個群系19個群叢。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原始紅松林樹種組成以紅松為主,伴生著多種溫性闊葉樹種,如椴樹、樺樹、蒙古柞、裂葉榆、色木、大青楊等,多達20餘種,其中有一些第三紀孑遺種——水曲柳、黃波蘿、核桃楸,同時還伴生一些歐亞針葉林中的寒溫性樹種,如紅皮雲杉、魚鱗雲杉、臭冷杉等,構成密集成片的針闊葉混交林,谷地植被為冷、雲杉林、毛赤楊林及河岸柳叢。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境內既有從未採伐過的原始林,也有經火燒或皆伐後發生的次生林,有森林發生演替的各個階段,同時還有人工營造的紅松、雲杉、落葉松、樟子松人工林及不同混交方式的人工混交林,是小興安嶺林區開發前的真實縮影,能為人類提供小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的原始“本底”資料。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境內生物多樣性豐富,經調查植物種類有枝葉狀地衣12科90種,苔類植物11科17種,蘚類植物28科95種,蕨類植物12科36種,裸子植物l科9種,被子植物70科445種;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動物種類有兩棲類2目4科共5種,爬行類2目3科共7種,鳥類16目46科252種,獸類6目16科44種,昆蟲類14目207科1586種;真菌物種有7綱21目59科578種。

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北林業大學實驗林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