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郭德綱有些相聲中總是褲衩滿天飛?你怎麼看?

秀自


別的記不住,就記得一句關於褲衩的話,老郭說,以前是剝開褲衩才能看見屁股,現在是剝開屁股才能看見褲衩。我見有的回答中說有粉絲在現場給老郭送丁字褲,可能就是從這句話來的吧。

憑心而論,老郭的相聲的確有低俗的成分,這是毋庸置疑的。許多人給老郭洗白,說什麼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而且老郭自己也多次在各種場合中說過類似的話,大意是觀眾愛聽,我就愛說。其實這是強盜邏輯,島國愛情動作片人人愛看,為啥國家要禁止,要打擊,因為這種低俗文化不能提倡,不是良風良俗。當然了我不是說要抵制或者封殺郭德綱,老郭的相聲我也愛聽,寫字累了聽聽老郭,圖一樂而已麼。

但是老郭的相聲確有低俗的成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只能說瑕不掩瑜。


唐風宋月


不知這又是哪位假高雅人士提出來的問題?筆者並不否認郭德綱的部分相聲作品中帶有“褲衩”一詞。本來相聲段子中有“褲衩”一詞並沒什麼可探討的,但是被某些假高雅人士提煉加工後,變成“郭德綱的相聲為何褲衩滿天飛”,這就讓人猛然看起來有些不是那麼的雅觀了。部分假高雅人士總是提出郭德綱相聲中的用詞“不雅”問題,這些人可能認為:既然從形式、理論、功底、演出等方面難以與郭德綱比迪,那就從段子中小題大做的找毛病,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筆者質疑這些假高雅人士是否真的懂相聲,難道只能主流相聲界才能在相聲段子中加入“褲衩”一詞嗎?


我們看郭德綱的部分相聲中有“褲衩”一詞,其實這並沒什麼,很正常,但似乎這已經突破了“高雅人士”的底線。筆者注意到:緊跟著有些部分“高雅人士”留言稱:郭德綱的相聲低俗,難登大雅之堂之類的話也是滿天飛,真是一唱一和配合默契。那麼筆者想問問所謂的高雅人士:主流相聲界的段子中“褲衩滿天飛”怎麼就算是高雅呢?例如:一向以高雅著稱,以反三俗為己任的苗阜,他曾經在安徽雞年晚會上表演《雞年說雞》時,“褲衩”一詞在段子中反覆出現多次,並且要求搭檔王生現場證明穿的是什麼顏色的褲衩。請問這時候,咋沒見一個高雅人士提出“褲衩”一詞的異意呢?並且是在電視臺說的,全國人民都能看的見。而卻他不僅在電視臺說“褲衩”,在小劇場也說,全國巡演時也說。下圖是苗阜在安徽衛視春晚的截圖。

這些所謂的“高雅人士”不知是真瞎還是假瞎啊?如果說這是一個孤證,難有說服力的話,那麼相聲前輩楊振華總該知道吧?如果這些所謂的“高雅人士”真的是愛相聲,那麼楊振華的大名一定聽說過。此人紅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相聲界的老前輩,代表作有:《下棋》、《假大空》、《計劃生育》、《好夢不長》等等。其中《好夢不長》的段子,從頭至尾“褲衩子”與“大褲衩子”始終貫穿整段相聲,在那個特殊年的代都沒有任何人提出異意,反倒如今郭德綱的相聲中出現“褲衩”一詞就好像是天大的事了,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吧?即使栽贓陷害,也得找個合適的理由不是嗎?相聲中用褲衩一詞做包袱其實很正常,很多人的段子都用過(包括傳統段子)。只是“高雅人士”認為:“褲衩”一詞分誰說,郭德綱說的那就是“低俗”,主流相聲界說的那就是高雅,想必這就是那些“高雅人士”的基礎理論吧。下圖是楊正華當年的截圖。


褲衩一詞不但相聲中可以用,而且結合劇情也可以穿上舞臺。當年陳佩斯在《笑林大會》,直接穿著大褲衩子上臺與朱時茂和說了一段相聲,賈旭明與張康表演的《新聞早知道》也是全程穿著大褲衩子表演的。還有很多相聲段子中都會出現“褲衩”一詞,這詞語並沒什麼不妥,例如:方清平在他的段子中也會適當的加入褲衩一詞,陳印泉的相聲《家和萬事興》中“褲衩”一詞也是反覆出現。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相聲中出現“褲衩”一詞非常正常。只不過是別有用心的人總想給郭德綱找點麻煩,但自己的知識儲備又不夠。請這些所謂的“高雅人士”今後找茬時,做一做功課再來不好嗎?不然真就成笑話了。下圖是方清平段子截圖。

這些“高雅人士”指責郭德綱,就像有人指責飯店裡為什麼有公共廁所一樣,其實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一種無能的表現。不管是主流還是非主流相聲,有本事就比作品,別整這些沒用的。不知大家是如何看的呢?


明辨是非123


喜劇的創作和表演本身就難,更多時候是藝人把最不願意揭開的傷口、一層一層掰開並以幽默方式展現給觀眾,為的就是博得觀眾掌聲——所以喜劇人愈發鳳毛麟角。

藝人要生存、很多程度上只能向資本和市場低頭,就像許多大導演畢生夢想就是拍出有藝術價值、符合時代情懷的好作品,但往往是有口碑沒口碑一個道理。

這也就是為什麼張藝謀會拍出《三槍拍案驚奇》的原因,一點也不符合自身風格。

2011年7月德雲社在北展劇場舉辦十五週年慶典演出,其中有一個節目是郭德綱帶領團隊精心編排的相聲劇(情景劇)《中國相聲史》,目的是想用舞臺劇形式向觀眾敘說相聲這門藝術的前身後世。

可惜,這次演出很失敗——不是演出失敗、而是因臺下個別觀眾不滿、起鬨導致演出只好終止。

顧客是上帝,觀眾只想可樂、不想長篇累牘的敘事。

去年7月德雲社小劇場,秦霄賢和搭檔孫九香上臺表演、結果因收禮物耽擱了幾分鐘演出時間、臺下“團票”觀眾大聲抱怨,引發了孫九香怒懟觀眾。結果呢?德雲社查辦停演。

這兩件事緣由不同、本質是一致的:觀眾的根本訴求和藝人表現形式發生了矛盾、而且已經到了無法調和境地。

有人分析稱,在相聲劇《中國相聲史》被觀眾“槍斃”之後,真的郭德綱“已死”、只剩下一個追逐票房的郭德綱。

其實不然,郭德綱還是那個郭德綱、只是更懂得觀眾訴求、更懂得如何活下去。

試想一下,郭德綱商演一張票錢動輒上千——還不算黃牛票,如果他們不買票了德雲社拿什麼去做慈善?而且能消費得起的必然是收入不菲的曲藝愛好者。而這群觀眾的特點就是待遇高、壓力很大。

他們願意買票的主旨可不是聽藝人訴說情懷、不想被催淚、只想釋放緊繃的心情和思緒。

“上帝”們可選擇的餘地很多,德雲社不願意“搞笑”、有的是去處。

所以,什麼倫理梗、什麼“褲衩滿天飛”,其實就是相聲藝人所刻意表演的“皮薄餡厚”的包袱而已。

如果郭德綱以及德雲社一眾藝人、總是表演那類鋪墊好幾層的段子,觀眾幾個會買票?


岑詮


針對這個問題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郭德綱,今天相聲界的大咖,娛樂界的大佬兒,不能不承認郭德綱的確是能人,奇人。

至於老郭作品內容裡的確涉及一些不太高雅的內容,但這不是老郭能夠決定的,是市場決定的,也就是買票看他商演的觀眾決定的。

相聲界有一句春典叫做“把點開活”,通俗講就是“見人下菜碟兒”,還是不太明白?就是見什麼觀眾說什麼類型的段子。各位相聲同好不比去老郭商演現場通過一些視頻,你就會發現買票去看老郭商演的觀眾,基本沒有真正奔著相聲作品去的,都是奔著老郭,岳雲鵬,張雲雷等明星去的,也就是說他們大概率並不十分了解相聲,起碼不瞭解除德雲社以外的相聲,就別提老先生們的作品了,買票聽德雲社就是為了開心,追的就是潮流,這樣的目的沒錯,但這裡面就有一個相聲作品尺度問題了。

這樣的情況就迫使郭德綱在商演現場儘量都是說一些通俗易懂的相聲段子,所以難免會有一些那些高雅人士眼中的低級趣味,這樣的內容比較容易出效果,大部分觀眾也會滿意,能夠保證老郭的演出質量。這樣一來就給了很多相聲同行一些攻擊的藉口。

不過也可以理解,一路玩意驚動一路主顧,在今天這個相聲虛假繁榮的市場裡,為什麼德雲社會生存的很好,就是因為老郭把握住了市場脈搏,也就是洞察了喜歡德雲社的觀眾的需求,存在就是合理,所以沒什麼高雅低俗之分,先活下去,更好的活下去,是德雲社乃至整個相聲市場的重中之重。

一家之言,不喜勿噴,謝謝

如果您覺得老牛的分析還有幾分道理,請留下您的拇指和關注,如果您有不同意見,也請您留下您的高見,老牛十分願意和各位相聲同好一起探討,老牛拜謝了。


螞蟻小人物0宋老牛


大家何必把相聲上綱上線!這門………現在叫藝術,過去叫“玩意兒”,就是給人解悶逗樂的,針對不同的群體運用不同的方式去說,電視相聲,正規晚會相聲,給領導表演的相聲,有特定的表演方式和規矩,商業相聲,劇場相聲可以理解為迎合觀眾的興趣,您為一樂兒表演者為賺錢,本來就不是高雅的東西,整高雅了誰聽?誰看?侯寶林把相聲帶入殿堂,但如果《買佛龕》裡沒有那句“就他媽這麼個玩意兒,八毛”包袱能響嗎?我不是綱絲,現在也很少聽郭德綱的相聲,但郭德綱有一句話“相聲如果不可笑,那就太可笑了”我認為還是很準確的。高雅的藝術有的是,交響樂,京劇,芭蕾……喜歡高雅的可以去看這些,進了相聲園子就為哈哈一笑,您琢磨,高雅的東西能笑得出來嗎?所以沒必要糾結什麼“三不三俗”,愛聽誰的就去聽誰的,愛聽哪種風格就聽哪種風格,開心的事整那麼緊張就沒意思了。


無欲則剛4563


郭家班,趙家班,都屬於民間文藝團體,他們也都是民間藝人,不同於那些捧著鐵飯碗,靠財政開支的藝術家。郭家班和趙家班的演出是商業行為,視觀眾為衣食父母,取悅觀眾是他們的目的,試想,國家如果給專業文藝團體真正斷奶,使其全面走向市場,那麼低俗的問題同樣會在所難免。所以我認為,文藝應該兩條腿走路,專業的文藝團體應該同教育、醫療一道由國家開支,與市場脫鉤,否則文藝難免庸俗,教育會誤人子弟,醫院也許會圖財害命。


凌空大鳥28958288


他的相聲特點就是這些低俗,代黃拿別人一起開玩笑,不過有人喜歡,現在人們生活工作壓力大,聽聽一笑了之,這也無所謂,不過我經常聽到他有侮辱性的語言,要知道,要想別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別人。


逍遙派真自在


郭德綱的相聲段子裡,不乏一些葷的東西,郭德綱去撩撥觀眾的興奮點,嗨起來了,郭德綱能收得回來。像吃豆腐——麻婆豆腐,洗澡——洗大青棗,郭德綱在事關男女方面,是有底線的。雖然在相聲裡,于謙一家被各種屎尿屁的包袱折騰了個遍,但郭德綱嘴裡對女性的包袱底線始終是在的。所以,郭德綱相聲似乎是褲衩滿天飛,但俗中不惡。


今生我財


行了,奉勸有些人放過德雲社、放過老郭吧!且不論郭德綱憑一己之力把瀕於死亡的傳統藝術救活過來,作為一個非主流民營小團體,能在危難之際一次次伸出援手、能給千千萬萬老百姓帶來無盡的快樂,已然不易。現在,表面上看一支獨秀的德雲社很強大了,但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留給德雲社能說的內容越發少了。老百姓要求不那麼高大上,就想樂呵樂呵,咋這麼難呢……


我就是漁


天津人就喜歡有嶺角,實在人。就喜歡天津本地的小腳色。不玩虛的。別尼瑪德根爺們來著煎餅果子。就這管兒,他二姨夫的愛落不落。這兒就是爺們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