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對於六個月之內的嬰兒,需要避開哪些錯誤的育兒方式?

隨心popo


對於6個月之內的嬰兒,需要避開哪些錯誤的育兒方式?

現在寶媽寶爸都有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的心情。在寶寶還在媽媽肚肚的時候,寶爸寶媽們就迫不及待的為寶寶做各種胎教,好讓寶寶能快人一步領先他人在起跑線上。可這些寶爸寶媽們本身就是個大孩子,根本就沒有丁點育兒的經驗,讓他們帶孩子就等同於大孩子帶小孩子,他們所謂的育兒的方法都是按以前老一輩人傳下來的。但是隨著醫學知識的進步,原先的育兒方式,在現在看來已不合時宜。在這裡我把一些常見的錯誤的育兒方式給大家講講,希望寶爸及寶媽們在寶寶出生後避免同樣的錯誤發生。

錯誤一:寶爸及寶媽喜歡給剛剛出生的嬰兒枕一個小枕頭

1、新生小寶寶的脊柱是直的,尚未形成生理彎曲,平躺時,其背和後腦勺在同一平面上,不會造成肌肉緊繃狀態而導致落枕。  

2、小寶的頭體積大,幾乎與肩寬相等,平睡、側睡都很自然,不需要枕頭。

3、小寶寶的頸部很短,頭部被墊高了,反而很不舒服,並且容易形成頭頸彎曲,影響新生兒的呼吸和吞嚥,甚至導致意外。

那什麼時候可以給寶寶枕枕頭,又要枕什麼樣的枕頭呢?

醫生告訴你:在小寶寶兒三,四個月時,寶寶的頸椎開始向前彎曲,這時睡覺時可枕1釐米高的枕頭了。  在寶寶七八個月開始學坐時,寶寶的胸椎開始向後彎曲了,肩也會發育慢慢增寬,這時可以給寶寶枕3釐米高的枕頭了,過高過低都不好。錯誤二:給新生兒五花大綁,這個做法極不正確

臨床上有很多新生兒由於手腳被布條捆綁而影響到四肢的血液循環,甚至由於長期血液不循環而面臨截肢的危險。

其次,寶寶四肢被捆不能自如活動,對寶寶的大腦發育很是不利。

再次,四肢被捆還容易造成寶寶手腳活動不靈活,影響寶寶身體的生長髮育。

錯誤三:認為寶寶仰著睡不好,怕會把寶寶的頭睡扁

其實寶寶仰睡可以防止寶寶睡眠時發生猝死,別的方式更容易使寶寶呼吸不暢引發窒息。一般來說,造成寶寶頭型過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胎兒時期在子宮裡的位置、及生產時的擠壓,但基本都會在6周內恢復到正常形態。

有寶媽認為嬰兒的頭骨比較軟,長時間仰睡可能使寶寶頭呈扁狀,這個一開始有可能,不過隨著寶寶長大能坐起來之後,寶寶的頭形就會變正常了。如果你有這個擔心的話那麼你在抱寶寶的時候,可以用左右手輪流交換著抱,也可以在寶寶醒著的時候,讓他們多趴著點時間。

錯誤四:怕寶寶營養跟不上,過早給寶寶餵食輔食

1、 小寶的胃腸道還沒有發育成熟,許多消化酶也不足,因而在6個月大之前,很難消化不同種類的食物。

2、 過早添加輔食,很容易引起過敏症,尤其是一些有過敏家族史的小寶寶。

3、 在寶寶6個月之前,沒發育成熟的腸道通透性較強,腸道還沒形成保護膜,會讓許多不適合人體的蛋白質進入人體血液中去。

4、 大部分嬰兒在6個月前,舌頭與吞嚥動作不協調,舌頭會反射性地將固體食物向外推頂,所以,不要過早餵食固體的食物。

5、過早添加固體食物,會影響母乳中鐵元素的吸收,還會引起嬰兒肥胖,血液中鈉含量過高。

錯誤五:嘴對嘴喂寶寶吃東西

成年人的口腔中有很多的細菌和病毒,但我們沒有生病,那是我們的免疫系統強大。而小寶寶的口腔黏膜極為稚嫩,免疫系統又沒完善,抵禦病菌的能力又低。如果寶爸寶媽把東西嚼爛再餵給寶寶,那他們身上的病原體就會通過唾液進入寶寶體內,使寶寶生病。

一句話:不管是誰都不能將嚼過的東西餵給寶寶,在這件事情上,寶爸寶媽們一定要堅定。

錯誤六:認為寶寶在襁褓中睡得很不舒服,因此不願用襁褓包寶寶

新生兒之所以會哭鬧其實是還沒準備好適應這個世界,他們還懷念出生之前在媽媽肚子裡的感覺,所以擁抱、搖晃和噓聲能夠使他們安靜下來並感到快樂。襁褓包裹可以抵消新生兒的驚跳反射,從而避免嬰兒啼哭,提高他們的睡眠質量。這也是為什麼寶寶被緊緊的包裹,或者俯臥睡覺的時候容易睡得更好的原因。嬰兒剛出生開始因為陌生,看上去可能會有些牴觸襁褓的行為,但襁褓能給寶寶像在母親子宮裡一樣的安全感。再說了如果沒有襁褓,在睡夢中寶寶容易打到自己的臉、胳膊,影響到睡眠質量。這裡要注意的是:嬰兒只有在煩躁和睡眠時才用襁褓包裹,但不要包得緊緊的,使寶寶動彈不得,而且平時的時候就不需要包了,防止有過熱的現像發生。

錯誤七:成人用的藥分成小劑量給寶寶服用

這是很危險的行為。這不僅是藥品劑量的問題,更主要的是藥性。寶寶的器官發育的程度沒達到我們大人程度,何況是藥就有三分毒,很多成人用的藥對寶寶來說是有危害的。即使減小劑量也會傷害到寶寶,使寶寶發生過敏、心臟跳動過快等,這個必須特別要謹慎。

錯誤八:認為寶寶一哭就去抱,會寵壞寶寶,使得以後一直要抱,脫不了手

嬰幼兒時期,媽媽不斷的回應和撫慰,寶寶就會獲得滿足感、安全感,這也讓寶寶心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好媽媽”的形象。當寶寶長大後媽媽一時無法照料時,寶寶也可以靠心裡的“好媽媽”安撫自己。讓孩子在長大後感到自己在精神、情感上是自給自足的,獨處的時候也是安全、自在的。

相反,如果小時哭鬧時沒能得到父母的回應,那麼寶寶可能會感到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自己不值得被愛。長大後,很容易在獨處時感到孤獨、空虛、惶恐,只能依靠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錯誤九:認為人多熱鬧,喜歡帶寶寶到人多的地方去

很多寶媽覺得在寶寶小的時候就該帶著他多看看外面,多接觸一些人群,這樣的做法很正確。但是小嬰兒時期的寶寶身體還很脆弱,各項免疫力都很低,人多的地方細菌就多,寶寶極容易感染病毒和細菌,所以父母在寶寶小的時候不要帶他去一些人多的密閉空間,如大型超市商場等。想要帶寶寶出去玩,可以去公園等戶外場所,野外空氣流通好,而且還可以讓寶寶親近大自然,有利於寶寶感官方面的發育。

以上這些,都是對新生兒的生理狀況不瞭解而做出的錯誤做法。其實還有許多誤區,如過度的給寶寶做清潔,給滿月的寶寶剃光頭,給寶寶用洗護用品,給寶寶裹的很厚等等。新手寶爸寶媽們一定要注意這些問題,多多和別的寶媽們相互交流,避免因錯誤的觀念而引發錯誤的育兒行為,給嬰兒造成傷害。


繁華前程


六個月以內的育兒誤區呀,喝水就是第一位。什麼第一口要喝水,錯錯錯,寶寶出生第一口喝母乳是最好的。那時我剖完還在縫還沒回病房,寶寶先出來,結果一個親戚自作主張給我的娃喂水了。氣死我了!都怪我沒事先跟家人交待清楚。寶寶的第一口一定要喝母乳,就算是那時還沒開奶也要讓他吸一吸跟他的口糧打個招呼。不要喝水。六個月內的寶寶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都沒必要喝水。發燒或打疫苗除外,但每次也不能多喝,30ml足夠了。

六個月內的誤區還有擠女嬰乳頭啦,剃胎髮以後頭髮才會長得濃密,摸手腳涼以為娃太冷了,

當媽後,感覺就是自己一個人要單打獨鬥一家子啊。沒辦法,我的娃我不保護誰保持。共勉!加油!

---------------------------------------------------------------------------

歡迎關注歡樂twins媽咪——一個勤奮好學的一拖二的全職媽媽,家有雙胞胎萌娃兩隻,芳齡十五個月。沒有理論的東拼西湊複製黏貼,寫的全是自己的經驗,一個字一個字手機敲打上來的。中西結合的育兒方式,養育出最快樂的娃。歡迎評論相同或不同的觀點。


歡樂雙胞胎日常


我是個90後寶媽,目前寶寶7個多月了。在帶寶寶的過程中真的遇到了很多的問題,特別是和身邊的老人相處時,他們的育兒觀念陳舊,跟我們所提倡的科學育兒理念不同,經常會產生摩擦。家裡老人們常說:

1.寶寶手腳涼,衣服穿少了,會冷,多穿點。

排除寶寶生病的情況,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手腳涼其實是正常的,他們對體溫的調節能力還比較差,還不能在過熱或過冷的環境中很好的調節體溫。判斷寶寶是否冷,其實可以摸後腦勺和背後。

2.天冷了,不要給孩子洗澡,容易感冒。

我生我家閨女是在冬天,在月子期間,我就每天都幫我家閨女擦洗身體,換衣服,隔幾天就讓寶爸帶母嬰店去洗澡。家裡的老人就老說不要洗,天冷會把娃娃凍著了,容易感冒。可是他們不知道,因為我閨女比較胖,褶皺多,再加上吃奶用勁經常滿頭大汗,不勤洗,肯定會淹脖子,紅屁屁的。

3.經常親吻寶寶,覺得不親嘴就沒事。

老人們出於對孩子的喜愛,經常會親吻寶寶,我每次都會說不能親,大人口腔有細菌,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他們都會說我不親嘴,親臉和手沒事的。可是寶寶經常吃手,跟親臉有什麼區別呀!為了寶寶的健康,即使是長輩,我也得罪阻止了。

4.喜歡搖晃寶寶,豎抱寶寶。

記得生我閨女還在醫院的時候,我媽逗我閨女,就來回的晃她,被護士看見了,一陣說教,之後就再也不晃了。寶寶剛一個多月,脖子還不挺,不能自己豎起來,家裡的長輩就豎抱著,還不用手拖著腦後,小腦袋來回晃,我都嚇死了,立馬抱了過來。

5.過早喂寶寶吃些大人的食物。

有時候帶我家閨女在小區樓下玩,樓下熱情的爺爺奶奶們就經常說,喂孩子吃些大人的食物,什麼都吃的娃,好養活。還經常拿她們吃的東西餵我家寶寶,我都是笑笑拒絕了,說我家寶寶不吃,不會吃,有時就把她抱開了。


以上是我經常遇到的錯誤育兒觀念,每個新手爸媽在養寶寶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希望都能科學育兒,選擇正確的方式養育寶寶。祝願所有的寶寶都能平安健康,快樂成長!

(我是饅饅醬,一個90後寶媽,愛文字,愛生活,喜歡可以關注我哦!)


饅饅醬的球球


記得大寶剛出生時,唯恐她冷,一下子包了兩個小包被,後來同病房的阿姨說:“給她穿的太厚了!”一摸她的小手,手有點燙。一量體溫37.8°C,趕忙找護士要退燒藥。護士說:“不用吃藥,給孩子少穿點,多喂點水溫度就降下來了,小孩的體溫隨環境變化較大!”新手爸媽就這樣坑娃的😓!



大寶2-3月時,有好心的大嬸勸我給大寶綁腿,這樣長大了腿修長。幸好我之前看過相關的文章,知道孩子腿蜷縮是因為母體裡習慣了蜷縮的姿勢,並不是孩子腿有什麼毛病。孩子長大了自然而然腿就變直了。

大寶稍大一點,還有人勸我給孩子擠奶頭,說這樣長大後奶頭不會塌陷。我知道這樣不僅孩子會平白無故受罪,擠的過程中孩子會痛的哇哇大哭。還會有感染的風險,孩子就更遭罪。



類似的育兒陋習還有孩子吃些鹽有力氣,就盲目的給6個月以下孩子吃鹽,造成孩子口味越來越重,也給腎臟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6個月以下的孩子過量吃蛋黃、蛋白,有些老人家認為雞蛋有營養,就早早的給孩子餵雞蛋吃,一天一個蛋黃,孩子吃了消化不了,很可能會拉肚子。

我是倆寶娜媽mn,喜歡就動動小手關注一下唄,娜媽在此以文會友,以誠相待!另我的公眾號: 倆寶娜媽 也歡迎各位朋友留下腳印,不定時會有小禮品相贈哦😃


倆寶娜媽mn


最近我總是晚上8點到10點半帶著2個月的兒子去我媽房間陪我媽看電視,一來我老婆可以睡一下,二來我老婆說我媽不幫忙抱,什麼的。

我特麼的也難啊。晚上兒子一般7點半喂完奶我抱下去到10點半,一開始我媽罵我3個小時不給兒子喝個水怎麼行……

我昨天(2月20日)帶奶瓶下去,結果我老婆說不要讓兒子喝超過10毫升水,不然會水中毒

氣得我真想把兒子丟還給她自己去抱

WAF!

我老婆她大侄女當時怎麼喝水的,有時候正餐只喝水都不吃飯,也沒見她大侄女水中毒…………只是現在14歲(虛歲)讀初一,體重才70來斤,身高還不到155


努力疼你


對於六個月之內的嬰兒,需要避開哪些錯誤的育兒方式?

每個寶寶都是父母的寶貝,更是爺爺奶奶的心頭肉。

雖然現在提倡科學餵養,但是老一輩還是存在不少育兒陋習,這些錯誤的育兒方式,對寶寶的成長髮育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一歲內吃鹽

我剛生大寶那會,老人說寶寶四個月就可以吃輔食了,怕沒有味道,所以每次吃米糊,都會加點鹽。

後來聽兒科醫生說,才知道過早吃鹽,會損害寶寶的腎臟,加重寶寶腎臟的負擔,不利於營養的消化和吸收。

這讓我後悔莫及,在養育小寶的時候,堅持一歲後才給他吃鹽,寶寶胃口很不錯,並沒有因為沒放鹽就不愛吃輔食。

母乳喂水

母乳90%是水分,母乳充足,寶寶吃得飽,自然不需要額外喝水。但是有些人認為,寶寶不喝水就會口渴,所以從寶寶出生起,就時不時給寶寶喂水。其實是錯誤的育兒方式,母乳寶寶6個月內不用喂水,當然,如果母乳不夠吃就另當別論了。

過早吃米糊,自制米糊代替高鐵米糊

有些人為了省錢,滿月後或4個月就給寶寶喂輔食,這時候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沒有完善。過早喂輔食,會增加寶寶消化系統的負擔,容易導致消化不良或營養不足的情況。

6個月後才能給寶寶加輔食。輔食有些媽媽喜歡用自己磨的米糊,這裡面只有碳水化合物,不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

醫生建議寶寶輔食應該採用高鐵米糊,以保證寶寶生長需要。我家大寶4個月吃米糊,體重一直偏瘦。小寶6個月後吃高鐵米糊,每次體檢醫生都說發育得不錯。

寶寶穿開襠褲

有些人喜歡給寶寶穿開襠褲,覺得這樣省紙尿褲,又不用擔心尿溼褲子。但是寶寶穿開襠褲,細菌容易入侵,而且屁股裸露在外容易著涼。

用嘴巴含飯喂

因為怕燙著孩子,所以有些老人餵飯前,都喜歡在嘴巴含一下,試下溫度。其實這樣做,很容易把細菌或疾病傳染給孩子。

我喂大寶小寶吃飯的時候,都是吹一下來喂,或者勺子放在手背上試溫度再喂,這樣乾淨又衛生。

過早使用學步車

過早使用學步車,可以導致寶寶骨骼畸形,腿型變形,也讓寶寶失去了自己學走路摸索的機會。大寶那會我們不懂,就經常讓他坐嬰兒車玩,後來知道了它的危害。小寶小時候我們就一次學步車都沒有讓他坐過了。

母乳奶睡

有些寶寶喜歡奶睡,媽媽為了讓他聽話就順著他,其實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奶睡會讓寶寶的嘴裡都是奶的味道,不利於牙齒的發育。而且奶睡的寶寶睡眠質量也會受影響,嘴巴受奶汁浸泡,也容易脫皮開裂。



星星媽育兒說


哈哈!

關於育兒,《爸爸不講理》來告訴你關於我家老二小時候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捏鼻子



老二剛生下來,重約9斤,巨大兒。虎背熊腰,小臉肥嘟嘟的,媽媽說怎麼這麼難看?然後又說鼻子塌鼻樑,一點都不挺。

隔壁鄰居住著一老太太,愛熱鬧,沒事常往我家跑。對媽媽說,捏呀!捏鼻子呀!捏過鼻子就變挺了。

於是媽媽沒事的時候,就捏呀捏的,也不敢太用力,每次吵得老二睡不好。捏了三五天,不見效果才作罷。

打電話給她閨蜜,兒童醫院的,閨蜜笑她,哈哈哈地前俯後仰,足足有大半年。

刮眉毛

老二是男娃,生下來背上一片黑色的胎毛,像熊。頭髮又黑又長,唯有眉毛稀稀拉拉地,呈淡黃色。

媽媽說這不行啊,兒子娃娃應該濃眉大眼,於是買來刮鬍刀,開始給老二刮眉毛。

乘著孩子安靜時,強生小兒沐浴露打底,操刀小心翼翼,如同小偷做賊一般!

完工,沒有眉毛,更醜!眉筆拿來,描一遍,這才一邊兒竊喜,甚是滿意。

喂地瓜幹



老二3個月,媽媽嘴饞,和爸爸說想吃地瓜幹。買來,邊吃邊逗老二。老二逗急了,看媽媽吧唧吧唧嘴,哼哼唧唧也要。

拿地瓜幹遞他嘴裡,沒牙,更著急!小嘴含著,有時手又抓不住食物,又遞不到嘴裡,大哭!

媽媽邊笑,邊哄,拿走地瓜幹,餵奶。原來,把娃逗餓了……


爸爸不講理


根據自己養豬仔仔的經歷,說一下自己踩過的坑

第一,不要買嬰兒床,買了就會發現,最後都會淪為置物架,還非常佔據空間。如果真的想買,有了娃發現還是需要,再買也不遲。我猜很多買嬰兒床的都是擔心睡覺壓到寶寶,我當時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真的用不到,同一個床上,不要蓋同一個被子睡就可以。

第二,不要過分擔心,新手媽媽很容易焦慮,每天盯著寶寶看,生怕有什麼不舒服,其實只要寶寶能吃能睡,精神好,不用過分擔心,總往醫院跑反而容易交叉感染


可愛的老母豬呀


照顧小嬰兒真的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特別是第一次當媽媽,會有很多困惑,我就來談談我家大寶那會的事情吧。

1、寶寶手腳涼就是穿得少:我家大寶出生在臘月,天氣比較冷,我媽總說我給孩子穿得少,理由是手腳都不熱乎,她就給寶寶多蓋了一個被子,可手腳還不熱乎,倒是出了一臉的溼疹。

其實新生兒手腳涼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寶寶的血壓偏低,血液時無法壓到手指尖端的,所以手腳摸上去會比較涼。

2、寶寶吐奶沒事:大部分情況下吐奶是生理現象,因為寶寶的胃比較淺,但是如果寶寶吐奶呈現噴射狀,吐出的奶水有異味,出現綠色,經常性嗆奶,就屬於不正常情況,應及時就醫。

3、低月齡寶寶不能豎著抱:其實任何月齡的寶寶都可以豎著寶寶,只要護好寶寶的腰部即可,比如我們身體向後傾斜,讓寶寶趴在肩膀上,用手護住寶寶的腰部就好了。


沛澤媽讀心理


其實對於六個月之內的嬰兒,除了要避開一些老的錯誤育兒方式以外。還有一些容易忽略的事項也應該注意。

對於六個月之內的嬰兒,需要避開哪些錯誤的育兒方式


一,傳統的錯誤育兒方式

  1. 給寶寶裹得嚴嚴實實:六個月之內的嬰兒其實並不怕冷,反而更容易怕熱。
  2. 睡頭型:把寶寶頭型睡得平平的,其實並不好看。
  3. 寶寶一哭就餵奶:6個月以內的寶寶會因為很多種原因而哭鬧,比如尿了、拉了、熱了等等。
  4. 給女寶寶擠奶:寶寶皮膚十分嬌嫩,這是個明顯十分錯誤的育兒方式。
  5. 給寶寶綁腿:有些人看寶寶睡覺總是盤著腿,怕長大以後是羅圈腿,因此要給寶寶綁腿,其實這是正常的現象,等寶寶長大以後慢慢就好了。
  6. 把屎把尿:老一輩的人認為帶尿不溼寶寶容易O型腿,還是穿開襠褲把屎把尿方便,其實寶寶的私處要格外注意,特別是女寶寶。如果真的覺得尿不溼不好,在家也可以帶尿布,出門的時候再換上尿不溼即可。



二,現代的錯誤育兒方式

  1. 過分清潔和消毒:如果給6個月以內嬰兒創造的環境太過於乾淨,寶寶一旦與外界接觸,很容易生病。
  2. 離不開手機:很多寶媽在照顧寶寶的時候,都是手機不離身,特別是餵奶的時候,其實這些電子設備離寶寶太近有很多隱患。
  3. 輔食太過於精細:現在網上很多寶寶輔食的教程,較新手媽媽如何做輔食,其實輔食做的太精細,會讓寶寶的牙齒得不到鍛鍊,這樣反而不利於寶寶發育。
  4. 給寶寶用洗護用品:還是那些話,寶寶皮膚很嬌嫩,一般用清水清洗即可。
  5. 爸爸總是缺席:現代社會,養育孩子並不是寶媽一個人的責任,作為孩子的爸爸,其實更應該參與到育兒的過程中。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很多錯誤的育兒方式,比如太早給寶寶添加輔食(正確做法應該是根據寶寶的情況,在4~6個月之間都可以添加)。

總之,對於6個月之內的嬰兒,寶媽一定要多加註意。與此同時,也不要護理過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