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今各大銀行信用卡辦理門檻感覺很低,十年前想都別想,是不是刺激人們消費?

MichealHan


沒感覺門檻多低,我申請各大行信用卡,沒有一個通過滴,只有一箇中信三千額度滴,我就一個大白虎戶,我感覺銀行主要還是看資產的,像我這種屌絲,別說信用卡了,就是支付寶的花唄也才以前額度,都幾年了,借唄網商貸什麼的更是見都沒見過


一天到晚飛來飛去的魚


我確實有這個感悟!2001年,我擁有的第一張招商銀行信用卡,就是通過招商銀行一個管理層的關係,才獲得的資格,當時的額度才15000元。據說,這是招商銀行的第一批信用卡。我很小心使用,只消費不取現金,且從不逾期。

後來發現,各個銀行都在推信用卡,我當時好玩,因為我有一張廣發銀行卡,裡面有20多萬存款,所以業務員動員我辦一張白金卡,竟然一下子給了我10萬的額度。後來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都來要求我辦,結果我又辦了一張,這次額度竟然高達20萬。

再後來,我發現經常有銀行推廣信用卡的人到我們公司,然後我公司不少員工辦理了很多張信用卡,他們總是那這張卡里的錢,還另一張卡里的欠款,倒來倒去的,有一個員工竟然手裡有8張信用卡,我滴乖乖!

2011年,我結婚了,把全部的財產都交給我愛人,我的4張信用卡和8張銀行卡,全部到銀行裡辦理註銷手續,從此我沈坤再也不用信用卡了,因為還款很麻煩,再說,後來有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後,感覺信用卡沒啥卵用!

對,銀行不斷推廣信用卡,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放貸,他們好坐收漁利。以前還有要求,什麼單位證明啦。現在什麼都不需要,只要你想辦,他們就給!尤其喜歡那些低收入者辦理信用卡,而且額度也給的很高,他們的目的就是引誘消費,然後坐收你的利息和滯納金等!

我是財經領域創作者沈坤,歡迎更多朋友關注我的頭條號,我努力貢獻更多佳作!


沈坤


現在各大銀行信用卡把你的門檻很低,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消費觀念發生改變。

最近5年來,中國消費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特別是在年輕人中改變最大,新一批成長起來的90後00後,基本上養成了,透支消費的習慣。大部分老年人相對還是比較保守,傾向於儲蓄。一部分中青年人,受到社會趨勢的影響,消費理念也發生了轉變。

這使得大眾消費,從原來的儲蓄轉變為投資的模式,信用卡的發展提供了大的背景。比如說在10年前,當時我上班的時候,有一家銀行到辦公室來推銷信用卡,有個同事她就不願意辦理,因為他覺得如果辦了信用卡之後,可能就會控制不住自己買東西的衝動。

第二,數據風控效率提升。

在以前辦信用卡確實有一定的門檻,又需要提供工作證明,收入證明,還需要根據每月的收入水平來額度。而近些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可以通過金融科技,非常便捷和高效的,監測用戶的金融資產情況,使得風控的效率得到提升。

比如說,支付寶推出的花唄業務,就類似於是信用卡,通過用戶的消費行為模式,級聯網的徵信數據,就可以計時的,評定用戶的透支額度。這使得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壓力較大,所以銀行也開始,利用金融科技來監測用戶的情況,更高效的發展信用卡用戶。


因此,現在,各大銀行信用卡的辦理門檻確實降低了,而且還會主動發短信給用戶邀請,申請信用卡,以及線下,通過業務員推銷信用卡的方式來發展。不過對於信用卡透支消費,我個人是謹慎態度,建議最好,量力而行,不要過度借貸消費。


財經宋建文


這個問題恐怕要跳出來看才行,銀行大量增發信用卡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賺錢,平均授信10000元的額度成本是33元左右,如果這10000額度你激活了但是不用,銀行就會虧33。所以銀行一般就會收你年費來彌補虧空。

另外,發信用卡比貸款的風險性要小很多,比如,同樣是100萬的信貸資金,發放給一個人,如果他破產了,這100萬收回來的幾率很小,收回來的成本也很高,如果把這100萬以信用卡的形式發放出去,發給100個人,每個人授信額度1萬,風險則大大減小。同時,還蒐集了更多的用戶數據,為以後銀行的其他產品或服務找到了精準營銷的用戶,實現最大化盈利。

當然,信用卡給銀行帶來的盈利途徑是很多的,以短信為例,目前全國信用卡總量大致7億張,每張卡每月短信通知費用3元,就21個億!還有用戶在使用信用卡的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的利息收入,分期手續費收入,提現手續費,罰息,還有用戶在消費過程中由商家支付的刷卡手續費等等,是銀行總利潤的三層甚至更高。

信用卡里面的錢的流向無非三種,一是消費,二是投資(包括資金週轉)三就是清償舊的債務。

辦理信用卡如果單純用於消費,我認為就是沒把信用卡究竟是什麼搞清楚,本質上講,信用卡是一種簡單的信貸工具,用來應急,救急,生意上的資金週轉。用來錢生錢是最好的用途,但這個就比較專業了,不建議普通持卡人嘗試。



敖中凌雲閣


答案是肯定。

但是,相瞭解我國信用卡的發展,不能單純地就信用卡談信用卡;因為它是與國民經濟的發展階段息息相關的,同時我們也要通過信用卡的發展瞭解經濟發展的過去和未來,下面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有一個疑問與主題有關,我國第一張信用卡發行於1985年,為什麼到近十年來才得到充分發展?

1、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經濟發展剛起步,人民收入和消費能力不高,這時候國內經濟政策的首要任務是招商引資和發展製造業;因此,國家經濟主要發揮人口紅利優勢和政策優勢帶動發展,居民收入主要用於儲蓄;

2、至2000年,我國加入WTO,國內工業體系得到很大的完善,但是居民收入有所提高,但是大部分僅能達到基本溫飽,居民消費能力有所提高,居民收入仍以儲蓄為主;

3、從2000至2008年,這段時期,國民經濟增加了外貿出口引擎,人民收入得到顯著提高,2018年中國居民儲蓄率達到51.8%,國家開始通過降低儲蓄利率,引導國民進行投資消費;

4、從2008年至2013年,由於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外貿出口受到衝擊,國家調整產業政策,促進居民進行投資,房地產市場得到高速發展,居民消費能力顯著提高,居民提前消費的意識逐步形成,是信用卡業務的發展的前提條件;

5、2013年至今,外貿出口和居民投資增幅趨緩,並且從粗放性向高品質方向轉型,為促進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拉動內需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動力;國家通過信貸政策,讓居民能夠消費和敢於消費,這就是信用卡快速發展的市場和政策條件;

從信用卡業務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國民經濟發展的每個階段,居民從無能力消費、到消費能力提高、再到有能力消費和敢於消費的發展過程;這也是近幾年信用卡門檻感覺降低的原因,這裡面的原因包含居民收入的提高、經濟形勢的需要和政策的支持。

據統計,截止2019年第二季度,全國信用卡髮卡量為7.11億張,總授信16.3萬億元,人均持卡0.51張,人均信用卡授信1.16萬元。如果按全國勞動力人口口徑計算,全國9億勞動力人口,人均持卡0.8張,人均信用卡授信1.8萬元,已佔人均可支配收入3.6萬元的50%。

雖然從統計數據來看,這樣的人均持卡量和授信額度佔比不高,但是,從定性分析的方式來看,全國持有信用卡的主力軍是80後和90後,如果按80後和90後的人口計算,人均持卡和授信額度佔這兩類人群的人均收入比例會很高的,而他們又是目前消費市場的主力軍,高負債將促進消費市場的再度轉型升級。


壹董金融



對於自律能力不強的人來說,肯定是持有的信用卡越多越有消費的衝動,但銀行真正降低門檻原因還是因為受到了市場競爭壓力,害怕失去市場份額,失去利潤。

10年前,要想申請信用卡,除了一份固定工作以外,還要求收入達到准入條件,工資低了還不行,甚至要求單位開收入證明,留下座機電話號碼等等,即使徵信良好,農村居民和無固定職業人士幾乎沒戲,那簡直就是傲嬌。如今,即使國有大行,只要借記卡季度結息超過1元的,基本就可以直接領取信用卡,什麼職業、收入等等附加條件再也沒人過問,只要徵信沒問題,直接OK。銀行是在行善放水嗎?當然不是,就像馬雲說,如果銀行不改變,就讓我們改變銀行。



銀行信用卡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螞蟻借唄。自2015年4月上線以來,目前用戶數量已經破億,放款規模達到萬億級,年度營收超100億,將很多中小銀行遠遠超越,甚至在個人消費金融方面直接向大型銀行發起了挑戰。此時,商業銀行如果不在信用卡准入方面有所作為,很可能被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圍獵,因此各家銀行將信用卡門檻一再降低,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但是,銀行降低信用卡申領門檻,並不意味著濫發,也會考慮風控。從某種程度上將,現在的銀行好更像是在模仿借唄模式。因為儘管借唄放款規模已經達到萬億級,但數據顯示戶均借款僅8000左右,且大多集中於80、90後年齡段,小額借貸需求旺盛,被視為消費金融紅海。所以,銀行在降低門檻的同時,也會降低授信額度。假如沒有固定職業或穩定收入,很可能授信幾百,多者1000-2000,也就是普卡。要想獲得更大額度,那就要考察申請人的資產和現金流狀況,銀行也就牢牢的掌握了風控主動權。

信用卡創造的收入是驚人的,對銀行充滿了誘惑。據公開數據顯示,在頭部大行中,信用卡年度收入均以百億計,做的最好的接近700億。持卡人一旦下卡成功,透支現金有利息,分期有手續費,刷卡消費有商戶返傭,即使不用也還有幾十幾百的年費。而信用卡從受理到下卡,都是批量操作,甚至網絡化申請,人工成本很低,相對於傳統貸款而言,回報率更高,風控更加可靠。在商業銀行紛紛零售化轉型之中,信用卡降低門檻,走散小化發展之路,也是當前消費金融的一個重要特徵。


龍門山財經


有錢不還,才是真正的老賴!在金融秩序混亂中,讓年輕一代楞頭青及其家庭淪陷的,不應叫老賴,是該拯救的受害者!居然出借方在出借時已估計到借款方不適宜借貸,還要附加條約而謀取暴利,這種舉措罪惡滔天!尤其是把錢放給年輕的、低收入的獨生子女一輩,蓄意謀奪其父母的基本財產,置千千萬萬的年輕一代及其家庭於水深火熱之中,打著消費金融和誠信的幌子,教唆蠱惑年輕人透支亂消費,且授卡放貸不風控,坑害了年輕的低收入或沒固定收入的獨生子女一輩,讓其及其家庭深陷萬劫不復之深淵,甚至人亡家破!金融亂象叢生,破壞社會主義金融秩序,破壞社會和諧穩定,讓千千萬萬的家庭崩潰或在崩潰中。失控了的信用卡,網貸或小貸,以“傳銷式”的經營方式,又以年輕一代楞頭青為暴利對象,破壞了人類誠信文明的基本架構,蓄意謀奪其父母的財產,賺毀家滅戶之財,罪大惡極,當千刀萬剮!


3506231961


從前辦理銀行信用卡門檻高,如今門檻卻非常低,刺激消費只是一個方面,還有其他的許多方面的原因,因為這些各種各樣的原因綜合起來,不斷讓銀行信用卡的申請門檻越來越低。

銀行為什麼要發信用卡呢?銀行不是慈善機構,而是商業機構,這決定了銀行發行銀行卡的本質目的只有兩個字:賺錢。

不要被銀行所宣傳語所迷惑了,比如“減輕生活負擔”,“讓生活更美好”等等之類,看來完全是為了消費者著想,但是仔細一想,其實是為了你兜裡錢的地方著想。

那麼為什麼信用卡申請的門檻越來越低呢?

一,銀行信用卡風控體系的加強。銀行信用卡業務最害怕什麼?最害怕的就是風控啊,一旦風控做得不到位,輕則公司領導下臺,重則巨大財產損失。過去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銀行的風控比較薄弱,如今銀行藉助大數據的存在,讓風控體系不斷加強,極大控制住了壞賬率,這讓銀行得以敢降低申請的門檻。

二,市場競爭的加劇。一家銀行發行信用卡了,但是不是隻有你這一家銀行發行啊,還有其他的銀行發行信用卡,更別說還有花唄,借唄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競爭,這就導致了一個現象:信用卡的額度越來越大,以前信用卡額度普遍在2萬,現在普遍在5萬左右,也導致了門檻越來越低,畢竟在激烈的競爭之下,他們開始搶奪下層的用戶,於是放低了門檻。

三,刺激消費,追求利潤。前面也說了銀行發行信用卡就是為了賺錢,但是想要賺更大的錢,就只有搶佔更多的用戶,更多的市場份額,降低門檻就是為了更多的信用卡用戶,更多的利潤。

所以這件事情本質上還是為了追求利潤,但是也希望大家理性消費,尤其是使用信用卡這樣的信用消費產品。

信用卡這樣的產品讓你先透支消費,然後再還款,如果稍微不注意,就會陷入鉅額的負債裡面,信用卡的利率還是非常高的,不少的人因此而負債累累,墮入深淵,所以消費請理性,尤其是信用卡這樣的產品。


財道


1,銀行信用卡風控體系的加強。銀行信用卡業務最害怕什麼?最害怕的就是風控啊,一旦風控做得不到位,輕則公司領導下臺,重則巨大財產損失。過去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銀行的風控比較薄弱,如今銀行藉助大數據的存在,讓風控體系不斷加強,極大控制住了壞賬率,這讓銀行得以敢降低申請的門檻。

2,市場競爭的加劇。一家銀行發行信用卡了,但是不是隻有你這一家銀行發行啊,還有其他的銀行發行信用卡,更別說還有花唄,借唄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競爭,這就導致了一個現象:信用卡的額度越來越大,以前信用卡額度普遍在2萬,現在普遍在5萬左右,也導致了門檻越來越低,畢竟在激烈的競爭之下,他們開始搶奪下層的用戶,於是放低了門檻。

3,刺激消費,追求利潤。前面也說了銀行發行信用卡就是為了賺錢,但是想要賺更大的錢,就只有搶佔更多的用戶,更多的市場份額,降低門檻就是為了更多的信用卡用戶,更多的利潤。

所以這件事情本質上還是為了追求利潤,但是也希望大家理性消費,尤其是使用信用卡這樣的信用消費產品。



飛度在旅途浩子


信用卡是各大銀行的主要盈利方式

不知不覺我竟然有四張信用卡,第一張是ETC使用在工行辦理的,當時也沒怎麼用,就是走高速方便,後來因為手頭緊用了一下,感覺挺方便的,陸陸續續又“被”辦理了三張,總額度超過18萬(原來我的信用還不錯,哈哈)

那麼我們來說說為什麼最近幾年銀行都在大量的放信用卡呢?“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這就是信用卡的魅力所在!以招商銀行為例,持招行信用卡用戶突破6000萬,總放款數千億,50天免息期後按日息萬分之五計算,這將是多麼龐大的一比收入!從財政方面來看,增加銀行收入,也刺激了消費!

對於銀行來講,任何一個用卡人都是客戶是一個流量,現在銀行業也是流量為王的時代,在全國推行ETC可以看出,各大銀行使出了渾身解數拉人頭!主要原因是,成為信用卡客戶,帶來利息收益的同時還可能帶來其他收益,比如說將來貸款買房買車等大額貸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