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河北邢臺護士“小姐姐”下意識“撩發”上熱搜

2月28日16時,劉偉在賓館正為進方艙醫院做準備。

她目前分配在武漢體校方艙醫院工作,每天4組醫護人員輪流進艙,每組要在艙內工作6小時,加上進艙前後的消毒時間,他們每天待在方艙醫院的時間大概10個小時以上。

2月15日,邢臺市平鄉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劉偉接到緊急馳援武漢的通知後,她莊嚴地寫下了入黨申請書,帶著幫助武漢人民戰勝疫情的決心踏上了征程。

32歲的劉偉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兒子8歲,丫頭6歲。每次下班了她都會微信問候一下,“想孩子了,就翻翻倆孩子的成長照片。”劉偉說。

2月15日23時,劉偉所在的醫療隊順利抵達武漢市長江青年城賓館。

16日凌晨2時,下過雪的武漢,格外的冷。劉偉接到了搬卸行李的電話,她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一起下了樓。賓館樓層高、樓道窄、電梯少,等電梯上樓的人太多,隊伍排到了院子拐角。這種情況下,大家不爭不搶,還互相幫忙,現場最多的對話是“不好意思,你們先”“太感謝了”“我幫你吧”……這樣的情景,讓劉偉心裡一軟,有這樣的同伴,我們又是這樣團結,這場仗我們一定贏。

16日13時30分,劉偉和同事們聚在一塊兒,互相交流防護經驗。當說到怎樣能儘快投入工作、避免交叉感染時,大家一拍即合,決定剃個光頭,不留隱患。去不了理髮店,借用同行一位男醫生帶的剃髮器,大家紛紛化身理髮師,互相幫忙剃髮。剃完頭髮,劉偉對著鏡子跟同事說:“我覺得咱們的髮型,是今年最帥的。”她不知道的是,在她去武漢後,老公和她8歲的兒子也剃光了自己的頭髮,以這種方式默默地支持她、鼓勵她。

經過短暫的集中培訓,2月19日,劉偉所在的支援湖北醫療隊收到通知,因最初安排的工作地東照日海方艙醫院還未改建完成,他們被武漢市抗疫指揮部臨時調整到武漢體校方艙醫院。22時的會議上,辛苦了一天的組長耿蕾,腰疾復發,她彎著腰叮囑大家:“接下來的工作中,大家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另外團隊合作很重要,在這個非常時期的非常任務中,大家一定要互相幫助,做好個人防護。”

23時散會回到宿舍後,劉偉發現一個“醫護小姐姐下意識撩頭髮”的視頻,在短短几個小時內,以高達1800多萬的瀏覽量,迅速火遍抖音、小火山等網絡平臺,登上了微博熱搜榜,而這個撩頭髮的小姐姐就是自己。這段視頻是她的室友,邢臺市南和縣人民醫院內科副護士長王輝拍攝的。據王輝說:“那天午餐後,劉偉坐在桌子邊休息,她下意識地撩了下頭髮,正好被我抓拍下來,當時我覺得挺好笑,就發到了抖音上,結果後來我笑著笑著就哭了……”

劉偉說開始有些蒙,但很快就感覺這沒什麼。“重要的是,在這樣的危難時刻,我趕上了,我來了,我很慶幸。”

友愛的武漢市民

2月22日,經過一個小時的車程,劉偉和她的同事們跨過長江,來到了武漢體校方艙醫院。想到來的路上,志願者們歡呼著向醫療隊高喊謝謝河北、道路兩旁的警察向醫療隊敬禮時的場景,劉偉和她的隊友們流下了激動而又堅定的眼淚。

2月25日,正式進艙。劉偉所在的護理組由10名護理人員組成。其中,進艙的5人中,4名護士分管64位病人,人員少、工作量大,是擺在大家面前的實際問題。而且,因為穿著防護服,說話的聲音小,大家都是豎著耳朵交班溝通。進艙工作的6個多小時內,他們除了需要完成患者體溫檢測、藥物發放等日常護理操作外,方艙醫院裡患者的一日三餐也需要護士來協助完成。

“剛開始進艙跟我想象的不一樣,沒有絲毫慌亂,井然有序,患者都很配合我們的工作。”劉偉說,這些患者會關心醫護人員累不累,會說“我這沒事兒,你們能休息就休息會。”

“武漢是個有愛的城市,我們都是可愛的人,一起加油!”

“我希望堅持到疫情過後”

劉偉告訴記者,大家為了不浪費防護物資,上班前,都儘量少喝水或不喝水。交班後,脫下一層又一層的防護服後,發現內衣已全部溼透。摘下緊扣的防護口罩、護目鏡,臉上留下的是深深的壓痕,但大家沒一個人喊苦叫累,因為他們知道,只要患者能早日康復,我們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就勝利了。

在武漢的這些天,每天和方艙醫院裡的患者打交道,劉偉感覺最多的就是武漢人民的勇敢和善良。劉偉說在這裡吃住安排得都很好,她說不清楚何時能回家,但希望能堅持到疫情結束的那一天。

劉偉感謝“超級有愛”的單位同事,還有自己的家人。“我想對家人說:請放心,我一定會保護自己,我們都要照顧好自己,等我回去!春節沒聚,等我回去一定要聚!”(燕都融媒體記者張會武 通訊員麗煒 春娜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