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老董的新打算

3月3日下午,老董從家門口的紅薯育苗大棚裡鑽出來,抬頭就看見扶貧幹部正在門口等他。老董知道,扶貧幹部前來,是問這段時間自己有沒有困難、今年準備搞點啥增收。

基層幹部疫情防控任務重,還要幫扶貧困戶,老董有點過意不去,說起話來直奔主題:“疫情對俺基本沒啥影響,年前鴨鵝、粉絲都賣了,家裡有孩子送的肉,門前種著菜,這幾天我正琢磨著今年養些啥呢。”

年逾古稀的老董名叫董國懷,因老伴患病,老兩口年事又高,2015年被所在的阜南縣龍王鄉合勝村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儘管上了年紀,可老董還是閒不住,這幾年,在各類扶貧政策幫扶下,搞養殖、種紅薯,2016年底就脫了貧,2019年靠著養殖的100只鴨子、800只鵝和種植的4畝紅薯,掙了2萬多元。

不過,老董今年卻打算換個門路:“養鴨、養鵝,看管比較費事,就怕腿腳跟不上。”

“這段時間,市裡為降低疫情對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鞏固脫貧成效,出臺了‘二十條’措施,要引導和支持有勞動能力、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群眾,因地制宜實施種植業、養殖業及農產品加工業等‘短平快’項目,並對疫情防控期間實施的特色農業項目在原獎補基礎上提高20%。”“去年買的母豬,這個月就能產豬仔,到時候留下幾頭養,這個政策支持不支持?”“養兩頭能繁母豬就能享受補貼,現在只是摸排,等統計時,你正好能趕上政策。”……

不到兩杯茶的工夫,老董已經定下了新計劃:“那我今年就養豬,紅薯還接著種,再種些景觀樹,往後農村發展可少不了用。”

抬頭一望,天已經快摸黑了,可對老董來說,今年的好日子,才剛剛開頭。

記者 楊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