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感動!阜陽戰“疫”一線 青春熱血在閃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共青團阜陽市委組織動員下,阜陽15000餘名青年志願者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在過去一個多月時間裡,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閃光發熱,奉獻愛心,傳遞真情,點燃希望,用責任和擔當詮釋青春正能量。

3月2日,在阜陽市疫情防控工作第九場新聞發佈活動中,4位青年志願者代表向大家講述了各自的戰“疫”故事,以及那些難忘的感動瞬間。

“90後”村書記:得知防控人員常吃泡麵,村民送來新鮮蔬菜和雞蛋

1991年出生的王盼盼,是阜陽市潁州區西湖鎮迎水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臘月二十九開始,全體村幹部就火速行動起來,對全村1200戶5128人進行地毯式摸排,對湖北返鄉人員及密切接觸者立即實行14天隔離醫學觀察。

逐戶張貼公告、發放消毒用品,隨訪湖北返阜人員和密切接觸者,每天忙完已是晚上10點多,而村裡的老同志還夜夜堅持值大夜班。看著這些父輩級的老幹部穿著厚重的棉大衣,在寒風裡為往來村民測量體溫、消毒登記,王盼盼心裡說不出的感動。

感动!阜阳战“疫”一线 青春热血在闪光

王盼盼,潁州區西湖鎮迎水村黨支部書記、主任。戴文學攝

為了避免把病毒帶回家,王盼盼吃住在村,每天只能通過電話視頻和兩個孩子交流。婆婆說,每天孩子都要坐在門口等她。她就對孩子說,外面有病毒,媽媽在執行任務,等病毒打跑了,媽媽就回去。

這次疫情是場持久戰,單靠村幹部連軸轉不是長久之計,王盼盼用大喇叭和微信群在全村招募志願者。沒想到青年人熱情高漲,一夜之間,第一支由32人組成的西湖鎮“青年志願者”隊伍就成立起來了。

“這些年輕人不少是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可來到村裡他們秒變勤勞小蜜蜂,幫村民代購物品、收取快遞、搬運物資……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王盼盼說,這些志願者用自己的行動帶動了整個家庭、整個村鎮,也讓每一名幹部都感到了團結的力量,更加堅定了打贏這場戰役的信心和決心。

為了做好防疫工作,卡點人員都是24小時守在一線,很多時候只能吃泡麵。村裡研究利用學校食堂為大家保障熱餐熱水,得知情況後,有的村民送來新鮮蔬菜,有的村民送來新鮮雞蛋。

一場戰鬥加深了幹部情誼,拉近了幹群關係,不少常年外出務工的老鄉都發自內心的為家鄉驕傲,給家鄉點贊。

青年創業者:為給醫護人員送餐,志願者自我隔離一個月沒回家

去年11月,阜陽市青年創業者協會成立,現有青年創業者會員150人。疫情發生後,大年初二的凌晨兩點,會長楊光碩跟大家在群裡討論,疫情來了要做點什麼?在會員王高良和段小慧的建議下,第二天上午,協會成立義務送餐小分隊,在團市委的幫助下,開始給一線的醫護人員免費送餐。

感动!阜阳战“疫”一线 青春热血在闪光

楊光碩,阜陽市青年創業者協會會長。 戴文學攝

保障送餐志願者的安全還需要防護衣,群裡發出需求後,會員李長箴很快就開車送來30套。

“當天中午,我們就開始給阜陽市二院送餐了,那裡是定點收治醫院,大家心裡都有壓力,開水果店的畢付偉主動承擔了這個任務。當時,他說自己一個人生活,不用擔心給家人帶來危險。事後我們才知道,當天他本來是要回家和老婆孩子一起吃飯的。送餐14天,結束後又在賓館隔離14天,他的這種精神,讓我非常感動。”楊光碩說。

參與送餐的企業都是小微企業,有的剛起步,面臨各種困境,每天幾百份的送餐,對於大家來說,壓力還是很大的,但協會發起送餐活動的第三天,就有8家企業參與進來。此後,陸續有幾十家愛心餐飲企業加入。

有人問“90後”創業者段小慧壓力大不大,她回答說:“錢對我們每一個創業者都不是小事,但是在國家利益面前,錢就是小事,我們90後經得起折騰”

協會的張志強虧損了百餘萬還捐了1200箱水果和5000個口罩,有人問他能不能抗住,他的回覆是:“醫護人員都在一線拿命去拼,現在這個時候我們就是賣房也要頂上去,做點兒有意義的事情。”

大年初七,一句話在協會群裡讓大家非常暖心。

“阜陽市二院的工作人員說,等疫情結束了,我們醫生護士要把送餐的愛心企業都吃成上市企業。”楊光碩說,在這場戰鬥中,有很多瞬間都讓他心裡充滿力量,也更加堅定了繼續從事志願服務的信心。

青年義工:公開透明讓捐贈者覺得安心、放心

張春梅,是阜陽商廈時代廣場職工,也是阜陽義工聯合會的青年志願者,從事志願服務已經10年了。

大年初三晚上,共青團阜陽市委招募“募捐物資出入庫志願者”,張春梅積極報名,由於本職工作是商場運營,擅長銷售統計、出庫入庫,她成為這個崗位的3名志願者之一。

感动!阜阳战“疫”一线 青春热血在闪光

張春梅,阜陽市商夏時代廣場職工。 戴文學攝

這段時間,每天他們都會接收到不同單位和個人捐贈的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手套等各種防護物資,大家忙得連軸轉。

“我們堅持‘募捐物資日清,做到零庫存’的原則,還建了一個捐贈物資的微信群,所有捐贈方都拉進這個群裡,每個人的捐贈和去向都會在群裡公示,做到公開透明,讓捐贈者覺得安心、放心。”張春梅說。

隨著疫情逐漸向好,阜陽市戰“疫”工作重點逐步轉向復工復產。2月10日,阜陽開通復工復產公交專線,張春梅又參與到公交站臺的志願服務中去,隨著線路越來越多,公交專線的志願者從60多人增加到將近500人。

由於疫情還沒完全過去,出行的市民不多,有時一條線路一整天也就幾十名乘客,但志願者還是每天從早晨站到晚上天黑,從來沒有怨言。

“這次抗擊疫情,成千上萬的志願者參與進來,規模是前所未有的。我們看到的是眾志成城的力量、是人人有責的使命。我相信大家攜手並肩,勝利的那天很快就會到來。”張春梅說。

在校大學生:危難時刻,“舍小家為大家”這句話是那麼鮮活

劉金杭是安徽大學的在校學生,放假回到家鄉界首,本想著每天都能睡到自然醒,不想疫情突然暴發。

“疫情爆發以來,我爸爸駐守在基層卡點,媽媽也去協助幾個小區開展防疫管理,我一個人在家,覺得也應該做點兒貢獻。”界首市第一例確診病例出現在邴集鄉趙寨村,得知趙寨村急缺消毒液,但因為封村,村民買東西不方便,劉金杭決定動員幾個同學和朋友,募集物資給趙寨村送去。

感动!阜阳战“疫”一线 青春热血在闪光

劉金抗,安徽大學在校生。戴文學攝

本來以為媽媽不會同意,沒想到媽媽很爽快地答應,對劉金杭說了八個字“做好防護,注意安全”,但爽快的背後,他感受得到母親的不捨和擔心。

“出發前,我覺得自己很英勇,隨著不斷接近趙寨村,我其實真的有些害怕、有些緊張。可到了趙寨村,看到村幹部為疫情忙碌的身影,我一點都不擔心了。”劉金杭介紹,1000斤消毒液、5400個雞蛋和十箱水果,他們分兩次送到趙寨村,而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東西令他非常難忘。

在趙寨村,劉金杭看到一名退休村幹部主動把自家房子騰出來,交給指揮部使用,一家4口人擠到不足20平米的小屋裡,那一刻,他腦海裡突然浮現出“舍小家為大家”這句話,在這種危難時刻,這句話顯得是那麼鮮活。

趙寨之行後,劉金杭和朋友成立了“立春”志願服務隊,“立”代表開始,“春”代表希望,成員們積極籌資、購買物資,向多個單位和社區進行捐贈,併到所在小區或社區卡點報到,參與到社區防疫一線。

在執勤點,劉金杭遇到一位名叫靳國賢的老兵,他年齡大,又在戰場上受過傷,社區給他安排的上崗時間是每天下午六點到八點,但每次他都會多值一段時間。不值班的時候,他還會到社區義務幫忙。

每次大家勸他注意身體,靳國賢都笑著說沒事:“這些根本算不得什麼,和當年在戰場上犧牲的戰友們相比,我們現在生活已經太好啦。”

“這位老兵真的是給了我們很大的激勵,這麼大歲數的老同志都能不知疲倦的貢獻力量,更何況我們青年人呢?”劉金杭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