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宿遷市概況

宿遷,位於江蘇省北部,是江蘇省最年輕的地級市,屬淮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總人口591.6萬。境內平原遼闊、土地肥沃、河湖交錯,是著名的"楊樹之鄉"、"水產之鄉"、"名酒之鄉"、"花卉之鄉和"蠶繭之鄉"自古便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即黃河、長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稱。宿遷是世界生物進化中心之一,也是人類起源中心之一,被譽為地球上的"生命聖地"。

宿遷市概況

【位置面積】 宿遷市位於江蘇省北部,介於北緯 33°8′—34°25′、東經 117°56′19″—119°10′之 間,處於徐州、淮安、連雲港的中心地帶, 地處隴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 江經濟帶交叉輻射區,西部與安徽 省接壤。境內有兩大著名的淡水 湖——洪澤湖和駱馬湖,京杭大運 河穿境而過。全市總面積 8555 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佔 77.6%,耕地面積 4385 平方千米,水面面積 2367 平方千米。

宿遷市概況


【地形地貌】 宿遷平原廣闊,河網密佈,為典型蘇北水鄉。整體地形西南、西北部為崗丘,大部分地區海拔在 40 米以下,最高海拔為71.2 米,最低海拔為 2.8 米。

宿遷市現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和宿豫區、宿城區,有102個鄉( 鎮、場 )和13個街道辦事處 。1996年7月建市之初,全市轄四縣一區 ,共有鄉鎮 124個。1996一2000年,先後有 51 個鄉撤鄉設鎮。2000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撤併15個鄉鎮 、6個場圃,新設4個街道辦事處,鄉鎮總數減少為111個。2001年6月,結合農村稅費改革,對全市範圍內2500人以下的村( 居)委會進行了合併,村( 居)總數由原來2299個撤併為1418個,撤併率為 38%。2004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宿豫縣設立宿豫區。調整後,市區規劃控制面積擴大到210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近150萬。2005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將沭陽縣十字鎮、七雄鎮、章集鎮併入沭城鎮;將泗陽縣城廂鎮、來安鄉併入眾興鎮 ,同時將臨河鎮大興居委會劃歸眾興鎮;將泗洪縣大樓鄉、重崗鄉併入青陽鎮,同時,將五里江農場劃入青陽鎮,進一步擴大了三個縣城規模。2013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沭陽縣沭城鎮,設立沭城街道辦、南湖街道辦、夢溪街道辦、十字街道辦、章集街道辦和七雄街道辦 。2014 年3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宿豫區順河鎮,設立順河街道辦、下相街道辦和豫新街道辦 。

宿遷市概況


【氣候氣象】 2017年宿遷市總體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偏高,總降 水量南多北少,總日照時數正常。 年內主要的氣象災害有霧、霾、大 雪、寒潮、大風、冰凍、暴雨、強對流、高溫和乾旱。2017年,全市年 平均氣溫15.6—16.3℃,冬季全市氣溫異常偏高2℃以上,春季、夏季氣溫較常年偏高,秋季氣溫較常年正常略偏高,年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 1.5℃左右。年極端最高氣溫39.0℃,出現在 7 月 24 日泗洪 ;年極端最低氣溫-6.7℃,出現在 12月 17 日沭陽。2017 年,全市年總降 水 量670.4—1208.7mm,空 間 分佈南多北少,南部較常年偏多2—3成,北部正常或偏少1—3成。冬季和秋季降水量較常年偏多,春季降水量偏少,夏季降水量南部正常或偏多,北部偏少。年極端最大降 水 量 134.4mm,出現在7月10日泗陽。2017年,全 市 總 日 照 時 數 2057.2 —2263.6h,空 間 分 布多西少,市區和泗洪接近常年值,沭陽和泗陽較常年正常略多 1 成。

宿遷市概況


宿遷市概況


全市耕地面積687.4萬畝,人均耕地1.17畝。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水產、畜禽種類繁多。宿遷是優質農副產品產區,也是著名的“楊樹之鄉”,盛產糧食、棉花、油料、蠶繭、木材、花卉、食用菌等,所轄三縣均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和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以意楊為主的木材成片林29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約1640萬立方米,全市林木覆蓋率達30.12%。沭陽縣是遠近聞名的“花木之鄉”,花卉苗木品種繁多。

宿遷市概況


宿遷是聞名中外的“水產之鄉”,水域面積350餘萬畝,境內有洪澤湖、駱馬湖兩大湖泊,盛產螃蟹、銀魚、青蝦等50多種水產品。泗洪縣還被原國家農牧漁業部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

宿遷市概況

駱馬湖


宿遷礦產資源豐富,非金屬礦藏儲量較大,目前已經發現、探明並開發利用的礦種主要有建築用砂、石英砂、藍晶石、磷礦、陶土礦、混合土、礦泉水以及地熱資源等,有待探明礦種有金剛石、金礦、銅、鋼礦石、雲母、水晶等。

2017 年 全 市 實 現 地 區 生 產總 值 2610.94 億 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