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戰東線有多恐怖?

海寶海寶


在二戰中蘇聯的勁敵是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了與前蘇聯定下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大舉進攻前蘇聯。緊接著,德軍動用了190個師的兵力以及5000多架飛機和3500多輛坦克向蘇聯發動了大規模的進功,戰線從波羅的海到黑海,足足有1800多公里之長。二戰時期的東西線戰場是以德國來分界的,一般東線戰場與西線戰場都統稱為德國的東西線戰場。通俗易懂的來說,東線戰場就是柏林以東,主要是對抗蘇聯,而西線則是指主要對抗英美等盟軍。


接下來看看東線戰場到底發生了什麼?


東線戰場德國進攻蘇聯的主要戰場,當然這其中的戰爭地域範圍除了蘇聯之外也包括波蘭、芬蘭、捷克、希臘、羅馬利亞等國。根據蘇聯的《偉大的衛國戰爭》中記載,德國前後有1300萬的軍隊投入戰爭,陣亡人數大約四百萬左右。在戰爭前期,德軍將主要兵力都開往東線,試圖大舉進攻蘇聯並將其佔領。但隨著戰爭的推進,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爆發,蘇德戰爭開始發生重要轉折,蘇聯開始進入全面反攻階段。最終蘇軍在1945年4月27日強突進柏林市中心,4月29日蘇軍開始強攻柏林國會大廈,5月2日德軍守部將領投降,會戰結束。

【虐待戰俘】:東線戰場相對於西線和北非,戰事更加慘烈、殘酷,由於意識形態的對立,蘇德雙方都把對方視為最兇惡的仇人,所以在戰爭中雙方都將國際公約拋在腦後,在戰爭中發生過許多針對戰俘、平民的屠殺犯罪行為,特別是納粹法西斯對猶太人和斯拉夫民族所犯罪行,更是罄竹難書,這自然會遭到蘇聯軍隊的報復,德國老兵、東線王牌狙擊手艾勒博格在他的回憶錄中就記錄了一件可怕的戰爭暴行。

1943年11月20日,在尼克波爾橋頭堡戰役中,一場激烈的戰壕肉搏戰後,五名德國士兵被俘,艾勒博格親眼看著他們被蘇軍連踢帶打的押出了戰壕。隨後德軍發起反擊,蘇軍防線潰敗,在一個地堡裡,德軍發現了此前被俘虜的那五名德國士兵,他們倒在地上,喉嚨全都被蘇軍用利刃割斷,鮮血汩汩流淌一地,喉嚨裡發出“咯咯”的聲音,身體、手腳不停的顫抖,指甲在泥地上無助的抓撓,做著垂死前最後的掙扎。眼前的情景讓德國人既驚恐又憤怒,於是,他們把狂怒的情緒發洩到一名腿部負傷被俘的蘇軍中士身上,他成了“謀殺五名德國士兵”這一指控的替罪羊。無論蘇軍俘虜如何解釋,德國人聽不懂也不想聽,他們對俘虜拳打腳踢瘋狂虐待還覺得不解氣,於是酷刑升級,一名德國兵把削尖的火柴棍插進俘虜的指甲縫裡,俘虜痛苦的嚎叫聲驚動了一名德軍少尉,他趕過來制止了士兵們的暴行,“夠了,你們這些傢伙和俄國人一樣壞”,說罷,少尉抽出手槍,對準蘇軍俘虜的腦袋開了一槍,結束了這場殘酷的“審訊”。

這樣虐待戰俘的例子在東線層出不窮,曾有記載蘇軍吊死了兩名德軍俘虜,於是骷髏師士兵就活活燒死了五名蘇軍俘虜作為回應,它播下了仇恨的種子,使雙方都展開了更加殘酷的報復行為,從而使東線戰場成為二戰中可怕的“人間煉獄”。


【戰役很慘烈】:比如被稱為二戰東線戰場轉折點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開始至1943年2月2日為止(僅僅7個月的時間),雙方在一塊不大的戰場上(斯大林格勒地區,並非現在面積565平方公里的伏爾加格勒地區,而是原蘇聯時期的斯大林格勒城區與周邊幾個主要地區共70平方公里的地區)投入了幾百萬士兵,整整廝殺了7個月。

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在巨大的絞肉機下(二戰最的武器多拉大炮,又叫古斯塔夫大炮,是一門超遠射程的大炮,是希特勒上臺後秘密研製的超巨型火炮,多拉大炮身管長32.48米,全長42.9米,口徑800毫米,火炮全重1329噸,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重量最重、口徑最大的巨炮,炮膛內可蹲下一個士兵),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人,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更以雙方無視軍事與平民分別而造成的傷亡著稱。

德軍在莫斯科會戰失敗後,被迫放棄全面進攻,於1942年夏在蘇德戰場南翼實施重點進攻,企圖攻佔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切斷蘇聯紅軍的戰略補給線。5月,德軍在哈爾科夫戰役中挫敗蘇聯紅軍的進攻。1942年7月中旬,德軍B集團軍群前出到頓河大彎曲部,逼近斯大林格勒。保盧斯上將指揮的德軍第6集團軍受領攻佔斯大林格勒的任務,該集團軍轄13個師約27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3000門、坦克約500輛,由第4航空隊(作戰飛機近1200架)負責支援。


會戰中,德軍統帥部不斷增加該方向的兵力,先後參加會戰的還有第4裝甲集團軍、第2集團軍,匈牙利第2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和意大利第8集團軍。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為保衛斯大林格勒,於1942年7月12日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轄第62、第63、第64、第21集團軍和空軍第8集團軍,後第57、第51集團軍和第1、第4坦克集團軍相繼編入該方面軍。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任務是,在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庫爾莫亞爾斯卡亞520公里正面上組織防禦,基本力量集中部署於頓河大彎曲部。方面軍開始遂行保衛斯大林格勒任務時僅有12個師16萬人、火炮和迫擊炮2200門、坦克約400輛、飛機454架,由遠程航空兵(轟炸機150~200架)和防空航空兵第102師(殲擊機60架)負責支援。先後參加會戰的還有東南方面軍、西南方面軍、頓河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部隊、伏爾加河區艦隊、斯大林格勒防空部隊。


在會戰中,德軍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意大利第8集團軍被殲滅。法西斯集團損失官兵近150萬人,約佔其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蘇聯紅軍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局勢,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

無論從什麼角度評論,斯大林格勒戰役都是二戰中甚至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整個戰役持續199天。由於戰役規模太大,傷亡者人數始終無法得到準確統計。在戰役最後階段,德軍仍然對蘇聯紅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同時,蘇聯紅軍也幾乎消滅了德軍第6集團軍全部。蘇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蘇聯紅軍具體傷亡人數為: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傷或被俘,合計傷亡1129619人。在德軍攻入城區的短短1星期內,超過4萬蘇聯市民被殺,而在整個戰役中犧牲的平民人數沒有準確的統計,但可以說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 斯大林格勒戰役可以稱之為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沒有任何一場其他的戰役可以與之比較。只有4%的蘇軍士兵可以從1942年的7月活到1943年的1月,只有21%的德國士兵可以活到投降。

  • 二戰中最慘烈的白刃戰發生在斯大林格勒,在1942年11月的一場爭奪拖拉機場附近戰壕的白刃戰中,290名德軍和330名蘇軍中只有兩名德軍士兵活了下來。
  • 這場戰役裡蘇軍團級部隊平均三天就要換一任政委。
  • 雙方步兵都在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包括木棍和石頭。
  • 萬歲衝鋒並不是日本人的專利,這場戰役裡,狂熱的納粹和蘇聯軍人都自發的發動過大規模萬歲衝鋒。
  • 根據保盧斯12月末上交的戰損報告,有超過50名軍官因為無法承受壓力而自殺或者出現精神疾病。
  • 在火車站附近的街道上,僅11月就有1800名蘇軍倒在扯布機面前。

光磊軍工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看看槍王卡拉什尼科夫的遭遇就知道了。

卡拉什尼科夫當時是一個T34的坦克車長,坐車在坦克戰中被一炮擊中。

他被戰友拖出坦克,人已經昏死過去,直到1天后才甦醒。

他的左肩膀和整個左臂被炮彈碎片炸中,胸部也被整傷,頭部嚴重腦震盪,受傷非常嚴重。後來卡拉什尼科夫的左臂留下終身殘疾,幾乎不能有效轉動,只能勉強畫畫圖紙。

他被抬到一個掩體裡,當時蘇軍正在潰敗,2天后軍醫才趕來。

好在卡拉什尼科夫的傷情不致命,所以能夠挺得住,但一些重傷員早就因沒有救治而死亡。

醫生認為卡拉什尼科夫傷勢太重,必須去醫院治療。但當時部隊已經被德軍包圍,蘇軍作戰部隊自顧不暇,不能掩護傷員。

無奈之下,他們安排了一輛卡車和司機,由這個醫生帶著一個護士押送,將包括卡拉什尼科夫在內12個傷員送到醫院。

這需要突破德軍封鎖線,蘇軍期望於他們是傷員和醫護人員,能夠被德軍放過去。

然而,汽車剛剛走了一天,就出事了。

當時他們進入了一個沒有人煙的小村子,醫生下令停止前進,司機、卡拉什尼科夫和一個肩部燒傷的中尉3個人去附近偵查一下。

他們3個人,是唯一能夠自己行走的。3個人只有1支手槍和1發子彈!

結果他們剛剛離開沒多久,突然聽到村裡有衝鋒槍掃射的聲音,德國人來了。

他們無法和德軍作戰,只能躲在路邊等待德國人離開。

等到卡拉什尼科夫他們回到村子的時候,醫生和護士已經被德軍俘虜抓走,10個不能行走的傷員都被衝鋒槍掃射擊斃。有幾個傷員雖還沒死,但也只是死前的掙扎而已。

卡拉什尼科夫多年後回憶: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幕!

隨後,他們3個人只得步行撤退。然而,除了司機以外,卡拉什尼科夫和那個中尉都是重傷員。他們行動緩慢,卡拉什尼科夫經常因為肩部巨疼失去意識暈倒在地,那個燒傷的中尉也好不了多少。好在司機是個棒小夥子,一個人拖著兩個傷員,就這樣走了1天1夜。

但到了第二天,司機也累的半死,3個人沒有藥物,沒有食物,眼見都要是在曠野中。

萬幸的是,他們突然遇到一個年老的農夫。這個農夫告訴他們,距離這裡14公里就是他居住的村子,那裡有醫生,但是德軍團部就在附近,不時回來檢查。

老農和司機一個拽著一個傷員,就這樣把他們拖到了村口。

這個醫生冒著巨大的危險,收留了他們,幫助他們治療了傷口,還讓他們養了幾天傷。因為卡拉什尼科夫他們受傷太嚴重,在這樣消耗體力就會死。

要知道,如果德國人發現醫生這麼做,後者就會被絞死。

當卡拉什尼科夫和中尉不需要人攙扶就可以行走時,他們立即離開,不想讓醫生惹上麻煩,況且留在這裡也太危險。

他們帶著醫生提供的食物,走了1個星期。期間因為喝了沼澤地的髒水,他們眼中腹瀉,肚疼難忍。

但這樣不能停下,只能堅持前進。

最終3個人遇到了蘇軍,卻被當做叛徒或者間諜被捕。因為他們剛剛從德國人那裡過來!

不過,很快他們就被認為是清白的,司機回到軍隊繼續開車,卡拉什尼科夫和中尉被送到野戰醫院。

在野戰醫院中,軍醫聽說他徒步走了7天,驚呆了:我從沒看到受傷這麼嚴重,還能自己走這麼遠的!

然而,卡拉什尼科夫並沒有逃脫恐懼。在醫院時,他無數次在噩夢中進行,似乎回到了傷員中間,自己身上也全是彈孔還流著血。幾乎每天,卡拉什尼科夫都在噩夢中驚醒,無法繼續入睡。

看看,東線可怕不可怕!


薩沙


在東線戰場上,蘇聯把20多歲的小夥子拼掉60%。。。

科技的發展,讓殺人的效率明顯提高了。人海戰術和集團衝鋒,在機槍面前就是送死。再配合上總計上千萬噸的彈藥消耗,使得一場戰鬥殺死幾十萬人成為可能。

其中,最慘的是1923年出生的蘇聯小夥子,在戰後的存活率不到20%。而且,這些活著的人裡面,還有很多是傷殘的。

整個蘇德戰爭,蘇聯共計死亡約2960萬人(傷亡總數為6000萬人)。二戰百萬規模的戰役中,參戰人數排名前十中的9個(除了諾曼底登陸),蘇聯都是主角。

從1941年6月22日算起,到1945年5月8日結束,1418個日夜裡,蘇聯每天都要死2萬餘人犧牲。半個月的死亡人數,就趕上了一次“南京大屠殺”!在現在的俄羅斯的很多城市,還是能不斷挖出二戰時遺留的遺體。

只看軍隊死亡人數,蘇聯共計犧牲866.4萬(含死亡的俘虜)人,平均每天犧牲6110人!我軍一個標準滿編團的兵力在3000人左右。蘇軍每天都要犧牲2個團!兩天打光1個標準師!

不僅普通步兵犧牲大,裝甲坦克兵傷亡率也很高。蘇聯的坦克兵平均每三個月,就要全部補充新兵。因為超高的傷亡率,蘇聯把坦克兵的年齡提高到65歲,會開拖拉機的優先錄取。

再看德軍,在東線出動上千萬兵力,共計被蘇軍打死約380萬人(還有450萬人被俘虜)。也就是說,德軍平均每天2680人,大概相當於國軍的一個團。不過,德國平民傷亡不大。所以,戰後人口恢復的比較快。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二戰時期的東線,也就是蘇德戰場,是整個二戰中盟軍與軸心國軍隊兵力投入最多,人員傷亡最多的戰場。

軍人傷亡佔了二戰的絕大多數

二戰期間,全世界各參展國家中,軍人死亡人數為1800多萬人,蘇聯接近900萬人,而德國在蘇德戰場上死亡近500萬人,也就是說,蘇德戰場上,雙方只是軍人死亡總數就接近了1400萬人,佔了二戰期間全世界軍人傷亡數量的絕大多數。

最大規模戰役的頻發地區

二戰期間,規模最大的戰役基本都爆發於蘇德戰場。

基輔會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圍殲戰,該次戰役蘇聯投入兵力85萬人,德國投入兵力50萬人,到9月中旬,德軍實現了對基輔的合圍後,開始逐步殲滅守衛的蘇軍,最終結果是蘇聯傷亡近20萬人,被俘65萬多人,德軍傷亡3萬多人。

莫斯科戰役,德軍先後投入兵力達190萬人,蘇聯投入兵力125萬人,雙方一場戰役就投入超過了300萬軍人。此戰德軍一路攻到了莫斯科,甚至到了能看到紅場的地方。但由於天氣原因,突降暴雪,德軍裝備大部分都不能用了,導致進攻被遲緩下來,蘇軍乘機發動反擊,導致德軍潰退。

此戰德軍傷亡50多萬人,蘇軍傷亡85萬多人,雙方一戰傷亡達到了130多萬人。

列寧格勒戰役,此戰德軍採取了圍而不攻的策略,圍困了列寧格勒近三年。期間列寧格勒多次斷糧,導致了大規模的饑荒。

據統計在德軍圍困列寧格勒期間,列寧格勒的市民由於得不到糧食,餓死了60多萬人。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此戰德軍動員了200萬人參戰,蘇聯動員了300萬人參戰。

德軍在1942年7月份就攻入了斯大林格勒市區,從而開始了漫長的,近半年的街頭巷戰。雙方在每一個街道、每一棟房屋、每一個房間都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如果你看過兵臨城下,一定會為其開始的場面所震撼。主角跟著大部隊先是渡河去往斯大林格勒,在過河的途中,德軍的飛機不斷地轟炸,一旦炸中了船隻,船上的士兵就基本全部被炸死。即便如此,還是有大批的船隻渡過了伏爾加河。

上岸後,他們馬上就投入了戰鬥,很多人都沒有分到槍支就上了前線去衝鋒。在這個過程中,始終有後面的督戰隊在督戰,一旦有人臨陣逃跑就會被督戰隊槍斃。然而面對全副武裝的德軍,這些人衝上去基本都是送死的,在德軍猛烈的火力下,衝上去的這群人很快就全部戰死。

主角也是躺在死人堆裡才躲過了一劫。

可見斯大林格勒在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戰況是有多麼地慘烈。

到了1943年1月份,蘇軍展開反攻,困守在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第六集團軍投降,戰役才宣告結束。此戰德軍傷亡達到了150萬人,蘇軍傷亡達到了200萬人。一戰下來,雙方投入兵力達到了500萬人,傷亡350萬人,是二戰規模最大,也是傷亡最大的戰役。

在1943年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戰敗後,蘇軍開始了反攻,但是反攻過程中露出了破綻,被德軍打了一場哈爾科夫反擊戰,這一戰蘇軍傷亡45萬多人,德軍傷亡1萬多人。

之後德軍在1943年夏季開展了庫爾斯克戰役,在庫爾斯克地區展開了進攻,此戰德軍投入兵力91萬人,蘇軍投入兵力190多萬人,雙方共投入兵力達200萬人,這次戰役最終以德軍進攻失敗而結束,此戰中德軍損失50多萬人,蘇軍損失80多萬人,雙方損失達到了130多萬人。

1944年開始,蘇聯有計劃地展開了十次突擊,從年初到年底的一系列進攻行動中,消滅了160萬德軍,將德軍趕出了蘇聯領土,蘇聯進攻的鋒芒直至德國本土。

到了1945年最後的柏林戰役,蘇聯投入了260多萬人,德軍也投入了近百萬軍隊守衛柏林。經過20多天的激戰,最終以蘇軍傷亡30多萬人,德軍傷亡40多萬人,德軍戰敗而告終,至此蘇德戰爭畫上了句號。

可以說,蘇德戰爭是二戰中投入最大,其戰役規模也多是二戰中規模最大的戰役,戰況極為慘烈。在激烈的時候雙方經常是整連、整團、整師地戰死,蘇聯在這場戰爭中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人員傷亡,但是卻牽制和消滅了絕大多數的德軍,為二戰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老威觀史


二戰東線戰場主要是指蘇德戰場,二戰歐洲戰場的大戰八成都是在這裡進行。

蘇德戰爭是人類歷史上傷亡最大、最血腥、野蠻、最慘烈的戰爭,沒有之一。

1941年6月,德國開始實施巴巴羅薩計劃,對蘇聯發動了閃電攻勢,歷時四年的蘇德戰爭正式拉開帷幕。

由於蘇聯沒有防備,也由於蘇聯的大清洗除掉了大部分高級將領,蘇軍戰鬥力明顯不如德軍,但蘇聯依舊是歐洲唯一能跟德國死磕的國家。

希特勒志在必得,斯大林拼死抵抗,雙方都是不惜血本要決一死戰。

在蘇聯國土上,蘇德開始了殊死搏鬥,兩國先後投入2000多萬士兵、50000多架戰機、30000多輛戰車、100000多門火炮、先後進行了數十場重大戰役,近3000萬人死傷。

因此說,蘇德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極其慘烈的大戰, 在每場戰爭中雙方動輒都會投入數以百萬計的兵力,彼此傷亡基本都在百萬以上,戰況的血腥難以想象。

這場戰爭中,官方給出的數字是德軍傷亡數字是395萬,蘇軍傷亡人數是509萬,這還不包括蘇聯民眾傷亡。據統計,蘇聯經過這次戰爭人口減少七分之一,約為1700萬左右。

索姆河戰役和凡爾登戰役是一戰中最慘烈的戰役,被公認為一戰的絞肉機戰役。

可是跟蘇德戰場相比,它們就小巫見大巫了,因為蘇德戰爭每一場戰役都堪稱是絞肉機戰役。

我們不說斯大林格勒戰役,不說基輔會戰、也不說莫斯科保衛戰,因為這些戰役大家都熟悉,我們來說說另一個戰役,相對來說不那麼知名的戰役——第聶伯河戰役。

這場戰役發生在1943年,蘇軍為了收復河對岸的頓巴斯、烏克蘭和庫爾斯克,投入了263萬兵力,德軍投入兵力是124萬,加上雙方後勤人員,總人數在600萬以上,戰線全長1400公里。

戰役持續時間4個月,戰役以蘇聯的勝利而告終,雙亡扔下近300萬具屍體。

可以說,從蘇德戰爭爆發到結束的四年1400多天中,不分晝夜都有人死亡,都在流血,血流成河;每分鐘都會有人倒下,屍體堆積如山。

有人粗略算了一下,斯大林格勒會戰中,每一名士兵到了戰場上,存活時間不超過24小時,軍官存活時間不超過72小時。

我們再舉一個不那麼知名的戰役——熱勒夫戰役,從一個側面能說明東線戰場的殘酷。

勒熱夫是蘇聯境內的一座默默無聞的小城,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很快佔領了這個小城。

由於這個地方位於德軍防線的北部,他們在集結了重兵防守。

蘇聯軍方覺得只有突破這道防線,才能爭取戰場主動、因此決定消滅這裡的德國守軍。

1942年,勒熱夫戰役正式打響了,蘇軍軍隊志在必得,集中了幾十個師的兵力發起猛攻。

德軍裝備精良,苦心經營幾個月,防線非常牢固,可以說固若金湯。

蘇軍的前鋒部隊壓上後,德軍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炮形成一道火力網,向蘇軍襲來,蘇軍潮水衝上去,很快山崩一樣倒下。

這場戰役是異常慘烈無法用文字形容,我們可以通過一篇蘇軍非戰鬥人員的日記片段來讓大家瞭解一下。

他是一位炊事班的班長,他在日記中寫到:

1942年3月1日,晴。戰友們開始進攻了,很多人我都不認識,因為不知道“走”了多少人,又補充了多少人。

他們剛上戰場,大家開始忙碌做飯了,雖然沒有肉,沒有什麼菜,但我們想讓士兵們吃上一頓熱乎乎的飯菜。

可是飯菜做好了,等不到人。

涼了又熱,熱了又涼。

從日出等到了日落。

直到夜幕降臨,滿天星星,卻一直沒有他們的消息。

突然,一位傳令兵來了,大家全站起來了,

傳令兵哽咽著說:不用等他們了,他們永遠回不來了。

事後得知,當時負責防守該地區的德軍將軍名叫莫德爾,此人被稱為“歐洲防守大師”。

莫德爾在熱勒夫一帶地區構建了牢固的防線,稱為鋼鐵長城,馬奇諾第二。

為了打破這道防線,蘇軍出動了上百萬軍隊,對這裡進行了無數次大規模的進攻,但都被德軍擊退。

據統計,蘇聯在這道防線留下了62萬具屍體,傷員無法統計。在有的人看來,這是個冰冷的數字,可他們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都是父親的兒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爸爸,每一個人的倒下都是一個家庭的破碎。

讓我們詛咒戰爭,祈禱和平。


小約翰


我是專注歷史的莫地方,我來回答。

二戰東線戰場既恐怖又殘酷。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德國打了很多的仗,無一例外全部都是以閃電戰快速結束戰爭,就連法國也迅速戰敗。

1941年,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行動,投入重兵閃擊蘇聯,蘇德戰爭拉開序幕,蘇軍經過大清洗損失慘重,可蘇軍依舊為全歐洲可以跟德軍血拼到底國家。

希特勒自信心十足,認為自己軍隊可以在冬季前結束戰鬥。

斯大林堅決抵抗,誓要德軍付出慘痛代價。

蘇德雙方為各自利益展開殊死較量,蘇德雙方投入2000多萬兵力,付出3000多萬慘烈代價,明斯克、基輔、列寧格勒、莫斯科等戰役雙方出現百萬以上兵力參戰,也付出同等傷亡代價,可以看出東線戰場慘烈。

蘇德戰爭大戰役接連發生

明斯克之戰,德國發動進攻,不到20天局面殲滅蘇軍西方面軍大部,俘虜50萬人,1944年6月22日,蘇聯紅軍發動反攻,不到20天殲滅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大部30萬人,巴甫洛夫大將遭到處決。

基輔戰役,人類歷史最大規模保衛戰,蘇聯投入85萬人,德國50萬人,蘇軍為解圍基輔守軍,不斷派兵增援,均給德軍擊退。9月26日,基輔戰役結束,蘇軍第5、第21、第37、第26集團軍大部,第40、第38集團軍之一部被殲滅,65萬被俘。

列寧格勒戰役,1941年9月9日開始至1944年1月27日全面結束,納粹德國50萬士兵傷亡或失蹤,蘇聯350萬士兵傷亡或失蹤,另有100萬多萬列寧格勒市民死亡, 近代歷史上主要城市被圍困時間最長、破壞性最強,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包圍戰。

莫斯科戰役, 1941年10月一直持續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衛戰包括蘇軍粉碎向 莫斯科 進攻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各突擊集團而實施的一系列防禦戰役,德軍參戰100萬人,蘇軍125萬人,蘇德雙方付出135萬人代價,蘇軍這一戰也打破德軍不可戰勝神話,德軍閃電戰破滅。

蘇德戰爭開始至結束4年間,時時刻刻都有人死亡、流血、屍堆成山。

蘇德戰爭德軍面對兇殘蘇軍產生膽怯

德軍調動精銳部隊參加東線戰場,戰爭中面對蘇軍,德軍不少士兵產生膽怯。

蘇德雙方均不給敵人留餘地。

我們從俄羅斯影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中,蘇聯女兵違反長官命令,使用高射槍殺害德軍飛行員,要知道這種行為國際公約中絕對禁止。

蘇軍無論男女都百分百投入戰爭,面對來犯德軍絕對不留情。

不少戰爭中,不射殺醫護人員,交戰方很多時候都會保持克制,在這裡情況就變了,蘇德戰場,德軍將領眼中地獄,一旦你到這裡有去無回,任何德軍士兵都不願意來到這裡,到這裡就是有去無回。

德國未宣而戰,殘殺蘇聯百姓,這要蘇聯軍民同仇敵愾,面對德軍絕對不留情,雙方仇怨於戰爭中發揮淋漓至盡。


莫地方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蘇德戰場到底有多恐怖?德軍有80%以上兵力損失在東線戰場,蘇聯方面至少有2700萬人傷亡,女人都扛槍上戰場,可見當時蘇德戰爭是有多麼的慘烈。可以用人間地獄來形容一點都毫不為過,起初德軍閃擊蘇聯,認為很快就能結束戰鬥,也就是在冬天以前能拿下蘇聯,可是低估了蘇聯人的抵抗意志,強大的蘇聯人給德國給予重擊,隨後,由於德國軍部的戰略錯失導致誤判,蘇聯迎來了冬天而德軍卻沒有過冬的裝備,而且當時的冬天不是一般的冷。導致凍死凍傷就多達20萬人,德軍士兵凍瘡、凍死、瘧疾、瘟疫傳染數不勝數。


(凍死的軍人)

而且蘇德戰爭是完全不顧國際法的毫無底線可言,強姦、屠殺、虐殺數不勝數,德軍高素質的軍紀蕩然無存。而蘇聯對於德國發動戰爭更是十分仇恨,對戰俘,無論是雙方都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戰俘當時最好的解脫就是槍斃,能死的痛快點。免得受一些皮肉之苦。況且在戰爭後期東線德軍成建制的向西線盟軍投降,絕對不向蘇軍投降,可見東線是多麼的恐怖。
(在蘇聯領土突進的德國裝甲部隊)

而且在東線各大戰役或者是普通情況時,餓死病死隨處可見,醫療水平根本來不及救治這麼多人,因為是在是太多了,只能眼睜睜的看他們死去,隨後由於戰爭後期德軍的失敗,蘇軍的反攻,德軍開始採用“焦土政策”也叫“三光政策”對蘇聯居民實施了慘無人道的滅絕屠殺。也因如此,德軍攻陷柏林的時候也毫無手軟,對德國女人進行瘋狂報復。當時蘇軍最出名的口頭語就是“為了孤兒寡母,為了母親的眼淚,報仇!”可見當時東線可以用地獄來形容。


(蘇軍調戲德國婦女結果可想而知)


鵬正


主要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蘇聯元帥謝爾蓋·費多羅維奇·阿赫羅梅耶夫的自述

當時的阿赫羅梅耶夫參與了列寧格勒保衛戰,在整整18個月的時間內,即便外面是零下50度的低溫,他也沒有進入過屋子裡面,每天都在捱餓挨凍。阿赫羅梅耶夫的32名中學同學,最後只有他和一個同學活了下來,其他人都在二戰中死去了。

第二個例子是經典電影《辛德勒名單》中的一個片段

當時辛德勒的會計被納粹士兵抓到了送往集中營的火車上,辛德勒找到了納粹軍官,讓他們找出會計,將他放了。但是納粹軍官根本不把辛德勒放在眼裡,聲稱自己沒辦法幫忙。但是當辛德勒記下了他們的名字,並說會把他們調到東線戰場的時候,納粹軍官卻慌了,連忙帶人去找辛德勒的會計,最後救下了他。我們從德國士兵對於東線戰場的恐懼,也能知道東線戰場有多恐怖了。

比如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打了六個多月,雙方傷亡超過了200多萬人,戰爭激烈到一個團進入戰場,三天就打光了。當進入巷戰階段的時候,雙方的近身搏鬥更加殘酷,為了一個火車站就反覆奪了13回,是真正意義上的寸土必爭。德軍即便是佔領了客廳,也還要在廚房進行戰鬥,雖然這是句玩笑話,但也體現了當時戰爭的激烈程度。

如果從整個二戰東線戰場來看,蘇聯死亡的總人數是2700萬左右,他們手拉手站成一排,能夠繞地球赤道一圈,如果按照傷亡人數來計算,能繞地球赤道兩圈半。蘇德戰場持續了四年時間,期間蘇聯每5秒鐘就會有一個人死去,整整一代人被打光。而德國的傷亡同樣也不低,也超過了一千萬人。我一直懷疑,真的有士兵能從基輔戰役活到柏林戰役結束麼?

其實除了東線戰場之外,其他戰場也非常殘酷,戰爭哪有不死人的?所以現在這樣和平的時代真的很珍貴,希望永遠都不會有戰爭爆發吧!


呵筆尋史


應該是人類已知歷史上最大的修羅地獄了。

我們可以通過對比方法看二戰東線蘇德戰場的恐怖。

抗日戰爭我們再熟悉不過,無數的影視作品為我們講述了那場戰爭的慘烈。

抗日戰爭中我們死亡人數為1800萬左右,而蘇聯二戰中死亡人數為2700萬左右。

古代經常有動輒百萬大軍的說法,其實都是壯聲勢之用。

比如曹操帶了十幾萬軍隊南下赤壁,收攏數萬降兵加上幾十萬輔兵民夫就號稱百萬大軍。

再比如南北朝淝水之戰苻堅雖然是實打實的八十萬人南下,但是那都是北方各個部族的軍隊,甚至不能都算職業軍隊,還離心離德,只是匯合了北方各族的青壯。

而蘇德戰爭雙方都投入了超過1000萬的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

德國人在“巴巴羅薩”計劃第一波次進攻中就動用了超過550萬軍事人員。

蘇聯在最後一戰結果納粹後,軍隊人數達到了1200萬。

職業軍人幾十萬幾十萬的送掉,被冠以精銳之名的一支支部隊不過是這場血腥棋盤上的消耗品。

蘇聯女人在工廠裡製造軍械,女人在戰場上扛槍衝鋒的也不少,雙方把戰俘和勞改營裡的罪犯排上戰場,再送老年兵和少年兵進這個血肉磨盤。

死了一代人的戰爭?nono,這是死了一個時代的戰爭。

從北極到黑海,從莫斯科到柏林,意識形態帶著最多的火炮和坦克飛機在發生最激烈的碰撞,僅僅斯大林格勒的血戰就讓這個城市的評論海拔下降了十幾米。

唯有這場戰爭,部隊消耗速度比起玩星際爭霸這樣的RTS遊戲更加迅速。

可以說在核武器出現之前,這已經是人類能進行的最大規模的重兵集團廝殺,也因為核武器的出現,這樣級別的常規武器戰爭基本不會再出現。


歷史區的旅法師


二戰東線有多恐怖?二戰時期,希特勒和蘇聯簽署《互不犯條協》,其實這個協議,無論是希特勒或是斯大林都雙方穩住對方,希特勒立場是蘇聯提前參戰會影響德軍在歐洲發揮,如斯大林是比較自私的想法,意思是你們德軍對他國進行侵略,關我什麼事,就這樣糊里糊塗,上了希特勒的當。

希特勒用閃電戰橫掃法國之後,下令提前有關人員擬定對蘇聯作戰計劃,並且將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元帥們在一次討論會中,將如何入侵蘇聯怎樣才能減少戰場上的人員傷亡和速戰速勝,主要是蘇聯和芬蘭戰爭給希特勒的啟發,認定蘇聯是隻肥豬任宰殺。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不守其承諾單方面撕(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同時命令部下執行“巴巴羅薩計劃”,由於此計劃比之前的所有的戰鬥都超龐大,投入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按照希特勒的意思將規劃三個集團軍群兵分三路,由北、中、南三個地方出發。

北集團軍群由波羅的海出發,目的地列寧格勒。中集團軍群由華沙穿插,目的地莫斯科。南集團軍群目的地基輔。

斯大林根據盟軍提供的情報,得知希特勒的先頭部隊緩緩地進入蘇聯境內西邊戰線,同時幾地的戰鬥打響,斯大林不擔心西線戰況,因為提前有幾百萬軍在這裡防禦。

三個集團軍群各自為戰,德國軍隊貌似餓狼式撲向蘇聯軍隊,蘇軍面對德軍的軍事素質過硬和裝備因素,作戰思想都比自己更勝一籌,才用了幾天時間,蘇軍損失幾百大軍。

當時斯大林對前軍隊開始清洗式處理好幾萬軍隊中的中高級別軍官,造成軍隊有作戰經驗的將領流失,空缺的軍官位置,被那些沒有任揮揮才能的市井之徒得以上位,成就了今天的德軍對蘇軍的收割。當然斯大林去列寧化,赤魯曉夫去斯大林化,上樑不正下樑歪是有樣學樣的。


基輔戰役

7月7日經過半月時間德軍對蘇軍處處壓制,已經將戰略推進到幾百公里內,德軍的重裝坦克團、步兵團、空軍等形成非常強的戰鬥力,剩餘的蘇軍邊打邊退到基輔,德軍在倫德施泰特元帥的指揮下,首先空軍作為先頭部隊對戰基輔的蘇空軍,120架戰機呼嘯而去到基輔城中心轟炸,將蘇空軍的大部分引出來,後備500多戰機作準備。

德空軍對基輔高些的建築物轟炸的時候,蘇空軍果然是一大片戰機直接往德空軍方向直搗,德空軍見狀假裝邊打邊準備離場,蘇空軍人數眾多阻其去路,德空軍找目標開火,幾百戰機繼續纏鬥,好不熱鬧,德空軍後備部隊就出現在眼前,蘇空軍見到傻眼了,怎麼會越打越多戰機。


就這樣德軍兩架戰機對付蘇軍戰機,就這樣下去,蘇軍戰機很快絞殺,這前來的時候幾百架戰機只剩下二三十架戰機逃離,就這樣德軍奪得基輔制空權,德軍地面部隊對基輔準備形成鐵桶狀,有一小股敵人拼死拼活突圍出去。德軍又繼續往中心建築物炮轟,蘇軍支援部隊經歷幾次幫助基輔裡的蘇軍突,很不幸幾次被打回去,經過幾十天對基輔封鎖,裡面的蘇軍沒有支援補給,直到9月26日基輔戰爭結束,蘇聯6個集團軍大部分被殲滅,65萬被俘,33771猶太人被屠殺。“巴巴羅薩計劃”順利進展第一步,這是南集團軍群的戰績。

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其失敗因素是在戰場上臨時將原有的南集團軍群進行改編,臨場換帥,用人不當,如果南集團軍沒有被希特勒以切蛋糕方式肢解,斯大林格勒戰役就不會失敗,由於希特勒和其的部下們都還沉浸在基輔戰役的大勝利之中,被其勝利衝昏了頭,真正的軍事天才是倫德施泰特,希特勒對其不夠重視,原因應該是倫德施泰特敢正面和希特勒交鋒,納粹掩飾不了其全能軍事家天才。蘇軍的巷戰改變整個戰場的打法,由被動變成主動。

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戰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納粹由成功走向滅亡的重要戰役,從傷亡數字來看,估計歷史上的大戰役也不夠其相比,德軍和蘇軍在這場戰爭中各傷亡200萬人,血腥風血雨,當時冬天中彈臨近死亡的士兵流出來的血液,秒間結冰,德軍的士兵水土不服造成疾病、餓死等等。

列寧格勒戰役

從1941年9月9日至1944年1月27日全線結束,此次戰役有150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但是受到前次大勝仗的因素影響,老貓燒須,基本是複製基輔戰役的戰法,閃電戰變成蝸牛戰,不但圍而不實反把自己拖死,時間太長對德軍非常不利,主要是水道沒有被完全封死,讓蘇軍有機可乘。

德國將列寧格勒圍了872天,有64萬人是因為被圍困沒有東西吃活生生被餓死或凍死,物資無法大量入來,只有一線的蘇軍物資從水道偷運入來,當時嚴重飢餓時沒有爆發人吃人的情況。

庫爾斯克戰役

1943年7月5日,庫爾斯克戰役打響,雙方人員和裝備相當,原因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對德軍打擊超嚴重,從此德軍節節敗退,德軍和蘇軍角色開始調換,蘇軍全面撐握主動權,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有30個師被蘇軍打殘,損失50萬官兵。因為蘇軍將領朱可夫已經吃透了德軍的戰術,用其戰術將其推向滅亡。



明斯克戰役

1944年7月2日至3日蘇軍極力將德軍第4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合圍和殲滅,標誌著德國納粹隕落,德蘇戰爭中有將近7000萬傷亡,是人類史上最為殘酷和暴淚的戰爭。

其實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同類人,偏執、殘暴、記仇性格相接近,對部下和對敵人的死亡甚為冷漠,可能他們倆做到領袖那個位看的事物和平常人都不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