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虹軟科技橫向突進汽車領域,能否成功攪局激烈的 AI 競爭?

與非網 1 月 13 日訊,手機廠商競相在攝像頭上卯足了勁:攝像頭數量越來越多,蘋果和華為的“浴霸攝像頭”更引來了無數吐槽。智能手機攝像頭數量增加的原動力,其實是 AI 視覺產業的激烈競爭。

虹软科技横向突进汽车领域,能否成功搅局激烈的 AI 竞争?

虹軟科技(688088),正是 AI 視覺賽道的重要玩家。虹軟科技致力於視覺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智能手機等設備提供一站式視覺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主要客戶包括三星、華為、小米、OPPO、維沃(vivo)、LG、索尼、傳音等。

目前,虹軟科技正將業務逐步拓展到智能汽車、物聯網(IoT)等領域。未來,虹軟科技將與商湯科技等“AI 四小龍”以及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展開直接競爭。

虹軟科技能否實現從手機業務到泛物聯網業務的跨越?在激烈的 AI 市場競爭中,虹軟科技的勝出幾率又有幾何呢?

安卓手機人臉識別寡頭

招股書顯示,2018 年全球出貨量前五的手機品牌中,除蘋果完全採用自研的視覺人工智能算法外,其餘採用安卓系統的手機廠商,如三星、小米、OPPO 等均搭載了虹軟科技的視覺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目前,智能手機業務已成為虹軟科技的核心收入來源。

2016-2018 年,虹軟科技的智能手機解決方案分別實現營收 2.61 億元、3.46 億元和 4.58 億元,佔總營收比例從 67.93%上升到 96.57%。2019 年半年報顯示,這一比例已上升至 99.05%。

業務收入的高速增長,得益於虹軟科技技術上的突破和視覺 AI 算法在智能手機終端上的快速落地。

2003 年,虹軟科技在性能有限的移動端設備上實現了人臉特徵點檢測、人臉檢測、人臉表情監測;2004 年,虹軟科技在移動終端設備完成了圖像增強算法,實現了去模糊、去噪和安廣拍攝;到了 2015 年,虹軟科技協助手機廠商發佈了業界第一款 RGB+Mono 方案的後置雙攝手機……

而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些突破,是因為虹軟科技一直堅持高研發投入。

據虹軟科技招股書,2016 年 -2018 年,其研發投入分別為 9026.84 萬元、1.09 億元、1.49 億元,佔比分別為 34.59%、31.43%和 32.42%,連續三年均超過 30%。從研發人員佔比來看,截至 2018 年底,虹軟科技共有研發人員 374 人,佔全部員工的 65.73%。

同時,技術成功實現商業落地,也讓虹軟科技快速實現了盈利。據悉,2016-2018 年,虹軟科技淨利潤分別達到 8036 萬元、8633 萬元和 1.58 億元,2017 與 2018 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 7.34%和 82.49%。

此外,依託技術優勢,虹軟科技得到了產業鏈上下游頂尖企業的認可。除了智能手機終端廠商外,虹軟科技與頂級的傳感器廠商、芯片平臺商、模組廠商,如高通、聯發科、索尼傳感器、三星半導體等有著長期深度合作。

橫向突進汽車領域

為了應對未來的風險,虹軟科技正將業務拓展到泛物聯網行業,如智能汽車、智慧金融、智慧零售、智能家居等賽道。虹軟科技創始人兼 CEO 鄧暉曾表示,未來在汽車裡會有 10 個以上的攝像頭,智能座艙將成為智能駕駛視覺 AI 的重點應用場景。

但在智能汽車賽道,虹軟科技屬於絕對的後來者。近幾年,百度、四維圖新等上市公司,小馬智行、蔚來汽車等創業企業,都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而從虹軟科技主要的車載 AI 產品 ADAS(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來看,能否真正車載使用才是關鍵。

從招股書看,截至 2018 年底,虹軟科技的“汽車等 loT 產品”的業務收入僅三百多萬,佔比不足 1%。而國產 ADAS 廠商發展迅速,如地平線已與福瑞泰克達成合作,預計產品最快將於 2020 年年中在量產車型中實現前裝落地。

在智慧金融等其他泛物聯網領域,虹軟科技將與商湯科技等展開直接競爭。從技術實力看,虹軟科技並不具備優勢。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虹軟科技共獲得專利 129 項(其中發明專利 126 項)、軟件著作權 73 項。截至發稿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公告平臺顯示“商湯科技”名下過審專利為 929 項。

此外,虹軟科技的底層技術是否能夠成功從智能手機場景延展到其他場景,還有待驗證。虹軟科技在招股書中披露了 30 項核心技術,其中大部分技術還不能直接應用到金融、零售等場景,需要進一步磨合。

對於虹軟科技、商湯科技等純技術公司而言,技術落地場景的豐富與否,決定了增長空間的大小。如果在技術的通用性和延展性方面沒有突破,虹軟科技將不可避免地進入發展困局。

虹軟科技(688088):攝像頭算法國內核心供應商

立足視覺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發展。虹軟科技始終致力於視覺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堅持以原創技術為核心驅動力,在全球範圍內為智能手機、智能汽車、物聯網(IoT)等智能設備提供一站式視覺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主要客戶包括三星、華為、小米、OPPO、維沃(vivo)、LG、索尼、傳音等全球知名手機廠商。

智能手機攝像頭增長迅猛,多年技術積累奠定競爭優勢。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與社交軟件的興起,攝像頭已經成為智能手機用戶創造內容與價值的重要組件,消費者對智能手機攝影功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針對手機前後單顆主攝像頭,經過十多年的產品迭代,虹軟科技積累了大量的圖像和視頻解決方案。

3D 深度攝像頭滲透率提升,系統算法打開市場。相比於只能獲取平面圖像信息的普通 2D 攝像頭,深度攝像頭除了能夠獲取平面圖像以外,還可以獲得拍攝對象的深度信息。深度攝像頭應用場景眾多,包括生物識別、三維建模、人機交互、提升 AR/VR 體驗等。目前,深度攝像頭在手機領域最主要的應用是實現人臉識別功能,如設備解鎖、移動支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