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保證本金安全,年利率在8%-9%的理財產品有哪些?

關東書場


只有信託了,選擇股東背景強的,央企優先,副部級單位優先,大概有不到十家可以選擇,慎選民營背景的,倒不是說實力不夠強,有可能實力過於“強”反倒是個風險。可以參考一下,安邦系,明天系等等。

信託,雖然說打破剛兌了,但是隻要選擇合適產品,8-9%還是妥妥的,原因有幾個:房地產信託,交易對手都是房產50強,有抵押有擔保,符合432,沒有任何問題。強監管下的房地產信託,大開發商違約成本極高,犯不著違約。其實,金融持牌機構信託公司,雖然不能兜底,但是股東背景決定了,絕對不能出亂子,雖然也有信託保障基金,那個是保障信託公司不破產用的,謹慎某民營背景信託已經申請信託保障基金了。央企背景的信託公司,多是好孩子,萬一有點風險,說句不好聽的話,萬一有人打你了,爸爸或爺爺一定會出面搞定。這個時代要相信政府相信黨。

以上是資深信託人士建議。


深港財富


從表面上看,年收益率在8—9%的要求確實並不算高。如果相比較那些要求15%,甚至月收益率要求5%的投資者,年化8—9%的收益似乎已經是很業界良心了。

但是如果要求確保本金安全,則幾乎就成為一個無解的難題了,因為目前金融市場上能夠保本的收益率大概在4—4.5%左右。

同樣要明確的是,如果市場上有超過8%的年化收益率還仍然承諾保本的投資產品,那麼可以明確告訴你:不是騙子就是陷阱。

如果在投資風險比較小的情況下實現8-9%的年化收益率呢?現實情況五常是有可能實現的,不過並不能保證完全沒有風險。

首先,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轉讓的理財產品,可能獲得7%以上的年化收益率

去年以來,一些銀行目特別是全國性銀行推出理財產品轉讓業務,目前包括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浙商銀行、浦發銀行等都有這些業務。就是將從銀行已經購買的理財產品,全部或者部分在銀行的理財產品轉讓區進行轉讓,有的銀行把它叫做理財產品夜市。在轉讓的理財產品中上家會對轉讓的理財產品讓度一部分收益,當然也有的部分是按照原有的預期收益率進行轉讓,更多的則會讓出一部分收益。有的收益率在5%以上,最高可以達到7%以上,這要看你的運氣了。當然,理論上這種轉讓並沒有提高理財產品本身的風險,但是在以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以後,購買轉讓的理財產品就有可能成為承接理財風險的最後一棒。

其次,購買一定的股票基金。如果選擇好的話收益遠遠超過8—9%。

股票基金的本質是委託專業人員炒股票,雖然投資風險大但是可能獲得的收益也比較高。截至今年6月底,135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5600多公募基金(分級基金合併統計,含估算基金)合計規模約為13.3萬億元,比去年底的13萬億元增加了3124億元,增長比例為2%。上半年表現最好的招商中證白酒基金大賺73.73%;多隻主動管理的偏股基金上半年淨值漲幅超過50%,主要投向消費、農業等行業板塊。截至8月11日,有今年完整業績的43只中國股票-A股RQFII(A、B類和I類分開統計,各幣種分開統計)平均收益增長率為20.81%,明顯優於今年以來滬指11.26%的漲幅。所以,如果選擇好的話,可能會遠遠超過8—9%。

其三,購買信託產品,可以獲得8%以上的收益率

目前理財產品市場上收益率比較高的是信託產品,大約在8—10%,雖然說同為金融機構,但是從風險鏈上看,信託理財的風險大於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但是小於基金和證券理財的風險。

特別是新的資產管理新規出臺以後,所有的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而且現實中也確實出現了一些信託產品延遲兌付的情況,但是從收益的情況看,信託產品仍然是收益比較高的金融理財產品。

其四如果你有投資經驗,可以進行股票投資

雖然目前的股市形勢不太好,有的人甚至血本無歸,這裡絕對沒有忽悠你入市的意味,因為你入市對我一點好處都沒有,只是股市是一種常規的高風險投資方式,像期貨市場一類的投資雖然可能會暴利但是並不建議增參與。

如果你對股市的瞭解不多,可以投資銀行股,特別是五大國有銀行,雖然股票的價格波動小,不適合做短期投機,但是絕對適合長期持有。畢竟一些銀行股每年有5%左右的分紅,已經高於銀行理財收益率了,前幾天一個朋友給我留言說,去年投資一家銀行股分紅收益達到了5.5%,而且中了兩次新股,綜合收益到了15%。

當然,你也可以購買一些銀行的高收益理財產品,隨著銀行理財產品的信用分層和收益分層,各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的收益差距也比較大,根據金融界銀行理財產品排行榜,8月5日至8月11日這周共有242家銀行發行理財產品1779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達4.14%,但中某信銀行發行的27款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達8.45%,排名第一。當然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還是會有一定差異的,至於能不能達到預期收益還有待於結果的檢驗。當然畢竟多了一種選擇。



財經文化評論


保證本金安全,年利率在8%-9%的理財產品無處可尋。社會上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很多,但是,都不能保障儲戶的本金安全,即使承若也是一句空話,到時候此類金融公司倒閉,人都找不到。

今天鄙人到當地的浦發銀行詢問銀行理財產品,大廳裡寫著新客戶可以享受5%年化收益的優惠,但是櫃檯服務員告知,實際利率已經在最近下降到4.8%。除此之外,各家商業銀行最近都紛紛下調了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半年期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都在4.5%以下。

與此同時,一項風頭十足的餘額寶,亦降低七日收益餘額寶 僅為2.8%左右。由此可見,保障型的理財產品,收益趨勢向下。雖然財經媒體渲染中小企業融資難,但是,“要不要貸款”的P2P或高利貸公司,騷擾電話還是響個不停,整個金融界的銀根狀況十分詭異。

為了提高民眾的風險意識,2018年3月7日,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表示,老百姓要加強風險意識,不能一看收益高就被“忽悠”進去了,他說,“保證6%以上回報率的就別買,那是騙子”。

本人亦有朋友介紹購買年化收益超過6%的理財產品,但是,堅信金融界高管的提醒乃警鐘長鳴。吾等普通市民,還是老老實實購買正規銀行的產品吧,別為了一點利息將本金賠上。


陸燕青


要保證本金安全,還要實現年收益率8-9%,這樣的理財產品在目前的市場上肯定是找不到的,因為無風險收益率最多能夠達到5.5%左右。

但是,若想在相對可控範圍內,實現這一收益率,還是很有可能的。

1.私人銀行綜合理財收益率約為8%。

對於達到500萬以上的高淨值人群,很多銀行開設專業的部門和團隊,為他們定製高收益理財產品組合。一般來說,多個理財組合收益率可達到8%左右,這就是傳說中的私人銀行。

私人銀行對大部分人來說十分陌生,但這確是實現樓主期望收益率的最好方式之一。

2.信託產品收益率可達10%。

信託是持牌金融機構之一,在前幾年,信託行業幾乎都是剛性兌付的,意思是即使項目失敗了,信託公司會想辦法墊付投資人本金和利息。

如今,雖然信託公司已經不能剛性兌付,但信託產品的安全性相對來說比較高。信託收益率跨度比較大,約在7%-12%,而起投金額為100萬。

3.頭部P2P網貸平臺。

P2P是實現8%-9%收益率比較好的產品,當前行業平均收益率為10%,缺點是選擇難度大,行業尚未規範。

但是,如果選擇貸羅盤,網貸天眼,網貸之家等第三方評級網站排名靠前的平臺投,風險相對還是可控的。

4.股票基金定投是達到樓主收益最好的方式。

除了以上三種方式,還有一種主動性更強,不會出現本金全無風險,且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方式,它就是基金定投。

從3-5年為一個週期看,基金定投風險非常低,且從歷史數據看,只要設置好止盈線,基本上都會達到年化收益率10%。

樓主這個預期收益率是有可能達到的,但是如果附加上保本穩賺不賠,那麼就幾乎不可能了。在相對可控的風險範圍內,採用上述四種方法,是可以實現的。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科技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理財最可靠的就是買基金,做基金定投,很多人都覺得基金是騙人的,那是他們不瞭解基金,

基金就是大家把錢交給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專業的基金經理人去管理和投資,比如投資股票、債券等,獲利大夥分享,賠錢大夥分攤。你去買指數基金,風險特別小,不要買股票型和債券型的,那種風險高,不適合我們初級選手。

指數基金就是按照某種規則挑選出很多股票,反映了這些股票的平均價格走勢。比如滬深300指數就是從滬深兩市中選取300只A股作為樣本編制而成的指數。還有上證50指數、中證500指數等好多指數也是同理。

詳細點說,滬深300指數基金是滬深兩市中市值最大的300只股票,從規模上佔到國內股市全部的60%以上,代表國內大型公司;中證500指數基金是排除滬深300後,滬深兩市剩下規模最大的500只股票,代表國內中型公司。所以,投資指數基金也就是投資國家的經濟走勢,短時間內會有波動,但是長期持有是上漲的,具體收益得看你買的哪種指數基金,幾乎每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都會推出對應的滬深300指數基金,比如易方達滬深300指數基金,博時滬深300指數基金等。

我覺得我說的比較通俗,如果還是不懂就去閒魚或者轉轉買一套《躺著也賺錢的基金投資課》,200多節課程,跟網易雲課程裡面的一樣,網易雲480元,我等普通百姓實在消費不起,閒魚上面也就20多塊錢,別買便宜的,或者我這也可以提供給大家,學習兩個月,然後就可以跟著螺絲釘定投,關鍵是可以跟著作者無腦定投,我就在跟螺絲釘進行定投,目前收益率高達10%左右。


朝陽伏羲


我是一個銀行從業者,從銀行的角度來說,也能給出收益這麼高的產品。可是,這樣的收益也只是產品的預期收益或是歷史收益。換言之,即使給你了,也無法保證一定能夠達到這樣的收益,甚至本金還會有一些損失。

既然題主是保守和激進的綜合,那我就分別給出一個方案,儘可能讓利率做高。

保守的方案:

  • 將資金的50%拿出做銀行自營理財,最好選擇風險評級在PR3級以下的理財,收益在5.0%上下。本金有受影響的風險,但是不大。
  • 將資金的20%拿出做股票型基金,讓專業的基金公司的人幫你打理資金,力求收益在6%-8%。
  • 將資金的20%拿出做股票,力求獲得10%以上的收益。如果經驗不足,可能會血本無歸。
  • 將資金的10%拿出做黃金,股市不行,還可以有黃金來避險,不至於輸的太慘。

在環境特別差的情況下,這個方案至少可以保住70%以上的本金。環境好的時候,獲得8%的收益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激進的方案:

將所有的資金投到信託上去,集中資金獲得較高的收益。門檻100萬起,資金越高,收益也越高。近年來違約的信託有不少,但好在依然有不少優秀的信託計劃。建議到銀行尋找優秀的信託,雖然銀行要收取一定的費用,但銀行至少幫你篩選掉了一些違約概率大的信託。

總結:

想要追求8%-9%的收益,說明你是一個相對激進的理財者。又要保證本金安全,說明你是一個保守的理財者。保守和激進是相反的兩個方向,二者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必須做出取捨。要麼保守一點,別把利率定那麼高;要麼激進一點,別把風險放在首位。

銀行研究僧,你學習,我也跟著學習!


銀行研究僧


看了這個問題,想要保證本金安全,年利率在8%到9%的理財產品,我想應該是不會有的。即使有,如果這個金融機構拍著胸脯和你保證說肯定保本,那他也不敢把這條寫進理財產品協議書裡,如果他真的寫了,那你只有上當受騙的份了。

理財產品是按風險等級來分類的,零風險的銀行定期存款,國家發行的債券,後面風險按低到高就是銀行的理財產品,貨幣基金,債券型基金,信託類理財產品,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股票,期貨等等。


今年11月份金融行業的資管新規發佈以後,金融機構是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而保本理財恰巧屬於表內資產管理業務,特別是銀行,所以保本理財就此消失了。原來銀行理財一直是普通大眾青睞的投資方式,目前銀行理財規模約為30萬億,其中保本理財的規模大約是7萬億。連銀行都沒有保本的理財產品了,其他機構的就更無處可尋。更何況,銀行發行保本理財的年利率也就3%到4%。

所以,我們要對理財的風險時刻保持警惕態度,能承受多大的風險才能匹配相對應的收益,保本就不要幻想了。或者就從零風險的銀行定期存款開始,慢慢了解慢慢提高風險等級。

(晴溪)


孫建波


年化收益率在8%~9%的理財產品很多,絕對保證本金安全,那就不好說了。

1、集合信託計劃

信託計劃收益率這兩年持續走低,多數產品收益率在8%左右,投資門檻一般要求在100萬以上,投資週期2年及2年以上,安全性相對較高。


信託計劃出現兌付危機的情形,但更多的是信託公司以自有資金兜底,也就是業內常說的信託“剛性兌付”,雖然文件是要求打破剛兌,但實際情況是信託公司不敢輕易施行。

2、可轉債

可轉債具有債權和股權的雙重性質,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相結合,固定回報(債權利息率)相對較低,浮動收益(股價變動)有較大的獲利空間,但取決於市場行情和發行人公司的經營情況。

3、私募債

私募債的發行主體資質比一般債券發行主體要差一些,債券的收益率和償債風險取決於發行人主體的實際經營情況,順便說一句,私募債違約也並非不可能。

4、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分私募股權基金和私募證券基金。

無論是哪一種私募基金,如果管理運行良好,年化8%以上的收益率是很容易實現,特別是私募股權基金,基金成功退出時,投資回報幾倍以上也並不奇怪。

但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於一級市場,投資週期較長,一般在5年(甚至更長)以上,而且未必就能夠成功退出,私募股權基金踩坑的情形也比比皆是,譬如那些踩坑凡客的基金。

私募證券基金,投資週期雖然會短一些,但投資回報主要取決於二級市場的行業和基金經理的操盤能力,在如此行情之下,即便是基金經理,多數也是無力迴天。

5、P2P網貸

P2P的收益率達到8%以上非常正常,但是在當前的情形之下,投資P2P的首要考慮應當是如何識別雷區,以免踩坑。

個人看法,僅供參考,不當之處,還望指正!好讀書不求甚解,尤喜武俠、推理,歡迎朋友們相互交流學習。

西天蝸牛


沒有理財產品能在保本的前提下給到8%-9%的收益。下面我列一下主流理財的利率和風險:


1)銀行保本理財的收益大約在年化4%-5%。這個利率基本可以算是無風險利率,除非銀行倒閉,那你的本金才有可能收到損失。


2)信託的收益大約在年化6-8%,而且呈現下降的趨勢。信託的風險比銀行理財要高一些,理論上來說信託是有違約風險的,但至今沒有信託違約過,最近剛爆了安信信託的逾期事件,還無法確定投資人本金是否會有損失。因為信託牌照是受國家管控的,一張牌照的價格都要上百億,所以一般來說不會因為一筆違約損壞掉整個行業的信譽。


3)P2P平臺的收益可達8%-12%。這個渠道大家從新聞上看的多了,這幾年各種暴雷,包括e租寶、錢寶網、善林金融等等都是上百億的資金窟窿。P2P的商業模式就是給你比較高的利率募資,然後以更高的價格放貸款或者做投資。問題是在於給的利息太高,平臺內部風控一塌糊塗,所以暴雷只是時間問題。不建議投資。


綜上所述,目前的無風險利率大約在3-5%之間,基本就是銀行渠道的理財產品。目前這個環境下不建議投資收益更高的產品。你看中別人的利息,別人看中你的本金。


皮招財


保證本金安全,年利率在8%-9%的理財產品有哪些?

銀行的理財產品沒有能達到8%-9%的保本理財產品,一般年利率在4%-5%之間。

如果非要推薦年利率在8%-9%的理財產品,我推薦指數基金定投。基金定投不保本,短期有虧本的風險,但是基金定投只虧時間不虧本金。為什麼說只虧時間不虧本金?如果遇到指數單邊下跌行情本金會出現虧損,在我的基金定投生涯中最多虧到過30%左右。但是我們都知道中國的股市是牛熊交替的,只要熬過熊市一旦大盤起來很快就可以轉虧為盈,所以說只虧時間不虧本金。

從2007到2019年我定投了10幾年基金平均到每年年收益在10%-15%,有虧損的年頭也有賺的盆滿缽滿的年頭,所以基金定投不止損只止盈。現在支付寶和微信的基金定投都是自動扣款,還有止盈提醒十分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