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美國要制裁伊朗?

努力把握1


因為伊朗去美元華,使用歐元人民幣結算等等,影響到了美國的利益,美國一向的做法就是誰影響到自己利益以及主權地位都會制裁或打壓等措施。


呃呃開口


這次事件實際上造成了一個雙輸的結果。比如說一個強人把我打了,我不敢還手,面子上還過不去,結果我去砸了他家一個空房子的玻璃,他一看沒啥大事也就沒再打我。看似你好我好,實際雙方都沒面子。從我這說被打不敢還手,砸人家玻璃還得挑個空房子,明擺著沒膽兒。從他那說那麼牛的人,玻璃被砸不追究了,也是裝橫。制裁只是讓大家別和我玩兒,沒啥大不了的。


越王勾踐1212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反向思考一下,如果美國不制裁伊朗,情況會如何?


1、在敘利亞戰事上,伊朗“志願軍”與俄軍相配合,表現得很活躍,讓巴沙爾最終沒有成為第二個薩達姆或卡扎菲;此外,也門的胡賽武裝也讓沙特的“少爺兵“們吃足苦頭。


2、伊朗有能力幫助敘利亞和胡賽武裝,說明他們的經濟收入還可以,那麼,伊朗的經濟收入從哪來呢?答案是“賣石油”。


3、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石油消費量下降;但賣石油的國家卻越來越多,如今連美國也開始賣石油了,大家知道,美國一旦開始賣什麼東西,有些同行就必須要倒黴,比如伊朗、比如委內瑞拉、比如俄羅斯,本來就看不慣,現在又有利益衝突,所以肯定要敲打一番。


4、要制裁伊朗,最簡單的方法是退出“伊核協定”,當年奧巴馬簽訂“伊核協定”,為了繞開國會,採取總統批准的形式加入,需要6個月延期一次,特朗普上臺,趁機就不延了。


5、那為什麼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等國家也賣石油,美國不制裁呢?因為這些大戶化了大價錢去買美國的武器軍火,等於變相將賣石油的利益供奉給美國。



所以,美國製裁伊朗,對於美國而言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1、限制伊朗賣油,既減少伊朗的經濟收入,又減少了美國的競爭對手;


2、挑起中東緊張局勢,讓中東土豪們競相買武器,交保護費;


3、削弱伊朗力量,繼續保持以色列對阿拉伯世界的壓制;


4、以伊朗問題,引發歐洲內部不同意見,分化歐洲;


5、伊朗處於“1帶1路”計劃重要節點,在此製造事端,也是破壞“1帶1路” 的手段。



洋楊大觀


因為以色列


特朗普是歷史上最親以色列的美國總統之一


他任內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承認戈蘭高地屬於以色列


但以色列的心腹大患還是伊朗,奧巴馬當年搞伊朗核協議,以色列氣死了


因為以色列根本不相信伊朗真的會放棄核武,伊朗只是在休養生息


當年奧巴馬如果不幫伊朗,不取消對伊朗制裁的話,伊朗就已經瀕臨崩潰了


可奧巴馬搞了個伊朗核協議,等於是給將死的伊朗送去了一根救命稻草


解除制裁後,伊朗國內的經濟迅速得到發展,迅速活了過來


你說當你看到一個你最恨的人,就要死了,突然來了個奧巴馬,給他送水送吃的,又把他救活了,你氣不氣?


在以色列眼中,伊朗永遠有核武器夢,現在暫時放棄核武器,只是為了經濟上能活,一旦伊朗經濟發展起來了,就會重啟核武器


而一旦伊朗擁有核武器,第一個要抹平的國家,就是以色列


所以當特朗普這個和以色列關係那麼鐵的總統上臺後,伊朗核協議就必須撕毀


美國就必須重新制裁伊朗,因為只有通過嚴厲的制裁,才能真正的弄亂,弄死伊朗



根據我的判斷,現在美國是有這麼一個詳實計劃來搞掉伊朗的,我們可以稱之為“沙漠之戟”計劃


這個計劃的目標是,精準打擊伊朗核武試驗基地,摧毀伊朗進行核武研究的能力

“沙漠之戟”計劃,應該分為以下幾步


1,退出條約,激怒伊朗

2,制裁伊朗,讓伊朗說出不惜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狠話

3,將計就計,自導自演海上油輪屢次遇襲事件

4,積累開戰的正當性,為開戰找到最佳理由

5,精準轟炸伊朗各處的核武研究設施

美國的目的不是對伊朗進行正面的,全面性的戰爭,而是對伊朗進行精準的“核武摧毀”

對美國來說,最好的情況是

1,經濟制裁伊朗,讓伊朗國內大亂,甚至爆發內戰

2,但伊朗又不能有核武器對以色列和美國構成威脅

這兩點是美國處理伊朗,最理想的結果

而“沙漠之戟”,就是為了完成這兩點制定的

美國轟炸伊朗需要藉口,而提高伊朗威脅,製造油輪被襲擊事件,就是他的最佳藉口

就像當年美國要打伊拉克,杜撰了一個伊拉克擁有致命化學武器一樣

可到頭來,伊拉克完了,化學武器都找不到,美國再也不提了

如今美國要打伊朗,也必須依樣畫葫蘆,即三步走

先製造事件,再製造輿論,最後製造藉口

另外,美國還有個很大優勢

就是美國清楚知道伊朗研究核武設施的具體位置

當年伊朗簽署“核協議”的時候,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名聯合國專家,進入伊朗的核設施去檢查,去監督

伊朗的核研究等於完全暴露在美國人的眼皮子底下

美國對他的核武進度,核武研究設施,門清

簡單講,就是美國知道他要打哪

美國缺的,就是一個藉口

如今,美國正努力製造這個藉口

等到下一步,當伊朗經濟再也受不了制裁的時候

伊朗就會宣佈,重啟核武研究

而伊朗一旦重啟核武研究,美國會立刻甩出兩張牌

一張是伊朗頻繁襲擊油輪,企圖阻斷赫爾姆茲海峽,威脅全世界

另一張是伊朗搞核武器,也威脅全世界

這兩張“正義”的牌一打出來,美國就有充分的理由,大大方方的聯合以色列和沙特等國,一起去轟炸伊朗的核設施了

一旦伊朗喪失了核武研究的能力,就等於老虎被拔了牙齒

加上經濟不斷受到制裁,等待伊朗這個國家的結局就兩個字

動亂

而且伊朗其實是孤立無援的

你說歐盟或者中國會幫伊朗嗎?

當伊朗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但沒真的封鎖前,歐盟和中國或許會幫伊朗說話

而一旦伊朗真被逼的狗急跳牆了,真的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了

那歐盟和中國就絕不會幫伊朗

道理很簡單,因為中歐高度依賴這條海峽,中歐是難以接受這條海峽被封鎖的

而伊朗一旦封鎖,中歐絕不會幫伊朗,只會希望問題快點解決,伊朗快點被解決,讓海峽重新開放

畢竟對中國來說,不買你伊朗石油,是小問題

但不買中東石油,問題就大了


微觀系列,關注我,獲取更多好文


微觀系列


對於有些人說美國為了以色列才會制裁伊朗的觀點,非常表面。美國是美國、以色列是以色列,兩個是不同的國家。一個國家怎麼可能會為了另外一個國家的利益,冒著本身國力會被其他國家超過的危險?

(1)美國為了以色列或沙特的觀點,基本上都是受“猶太人控制美國”的謠言捆綁,或受“資金控制美國統治者”的觀點捆綁。美國在“二戰”後才總體上拋棄“歧視猶太人”的社會氛圍,這與“軍工集團”和“旋轉門”、基督新教與猶太教合作等問題聯繫起來的,美國的基礎、主體統治者思想史基督新教而非猶太教

否則,我們就難以理解,為何猶太人說客集團那麼興盛,正是因為他們無法控制才會那麼賣力氣的去遊說;

否則,我們就難以理解,為何身為猶太人的索羅斯或一些傳統媒體為何反特朗普。因為,猶太人利益也是不相同的;

否則,我們就難以理解,為何奧巴馬所在的民主黨與以色列關係在任期後兩年關係不睦。因為,奧巴馬和伊朗和談是另一些資本財團的主張。

(2)美國製裁伊朗是因為伊朗傷害到了美國的利益,而不是其他國家的利益

美國在中東主要是石油利益和地區戰略價值。

對於石油,之前是美國需要石油,再之後是控制中東石油就等於“控制石油價格”。這才是根本。同時,中東地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遏制蘇聯(俄羅斯),雙方近在咫尺;一方面又與印度和某國距離不算遠。中東有狹義的中東,也有廣義的中東——中東北非,極大的影響著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家。

那麼,美國的戰略利益是兩個:控制世界石油市場的價格和供給,利用地區優勢的佈局對威脅自身主導秩序的兩或三個大國進行抑制。但要完成這個戰略利益需要兩大柱石即以色列和沙特。以色列是底線,沙特是維持的根基。

伊朗相對實力較大,任憑伊朗發展下去,不僅僅是什葉派理所當然地與伊朗合作,就是許多遜尼派國家都將追隨伊朗。所以,只能抑制伊朗發展勢頭。但他又不敢打。

中東地區混亂,自身雖然可以憑藉石油賺大錢,但別忘了還有其他大國例如俄羅斯受益更大。同時,美國石油行業受益了,但問題是美國其他行業怎麼辦?

所以,美國不敢打,只好制裁。


炮口之外


所謂資本是逐利的,資本主義就是要製造帶血的資本。美國到處挑唆,到處大放厥詞,甚至不惜以武力介入,目的就是追逐利益。

中東是世界石油最大的產地。石油美元的形成就是為了控制石油命脈,藉以影響控制其他國家。

美國製裁伊朗,包括俄羅斯,與中國打貿易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想要拋開美元,美國失去了控制其他國家,薅羊毛的工具。世界上都知道美國是靠舉債過日子的,一但美國失去了石油美元,美國的國運也就走到頭了。

另一個方面,美國現在也希望出口石油,想成為出口大國。但是在石油上面,他沒有定價權。俄羅斯, 歐佩克都是他的競爭對手。石油美元一但落寞,那麼直接的石油供給又是控制其他國家的利器。因為油價定價權在你,想高就高,想低就低。這樣也能控制其他國家。而伊朗偏偏不聽美國的話,再加上伊朗是中東大國,有點敲山震虎的味道,當然打趴下伊朗最好,這樣石油的供給與價格就會掌握在美國手中。那世界還是美國說了算。

但是美國還是看錯了一步棋,俄羅斯的軍事尤在,中國的經濟比預想的要堅強。他們兩個擰在一起,使得其他的小國看到了抗衡美國的希望。總之,美國是不可能打趴伊朗的,因為這也是中俄不想看到的。


孫瑞陽


美國製裁伊朗,主要原因是美國不喜歡現在的伊朗,而伊朗也一直反美。

美國和伊朗的恩怨要追索到伊朗的巴拉維王朝。當初美國為了對抗蘇聯和伊朗的巴拉維王朝非常親密。伊朗巴拉維王朝在美國的扶持下發展的也非常好,不但經濟繁榮,而且政治和宗教都很開放,大有去伊斯蘭的趨勢。

後來伊朗的巴拉維王朝被現在的伊朗政權推翻了,不但走向宗教保持化,而且還反美。因為剛推翻巴拉維王朝的時候,巴拉維國王並沒有死,美國一直想幫助這位盟友“復辟”。不但對伊朗進行各方面的打壓,還利用沙特、薩達姆等國家牽制伊朗。

由此兩個國家從伊朗巴拉維王朝倒臺開始,就鬥到現在,可以說仇恨不淺。

正是因為有長期爭鬥下來的仇恨,伊朗現在政權一直很忌憚美國推翻他,所以拼命的壯大實力來抗衡美國,不但整個伊斯蘭什葉派,而且還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尤其是核武器。

從美國的角度來講,伊朗發展的越強大,對美國就越危險。所以美國也不費餘力,不擇手段的限制伊朗,打壓伊朗。

伊朗做了什麼?美國要制裁伊朗?

第一、伊朗不使用美元作為石油的結算貨幣,嚴重損害了美國霸權。

第二、伊朗不但反美,而且還到處培養反美,反美國盟友的武裝力量。比如說真主黨、敘利亞,經常威脅以色列。

第三、發展核武器,發展遠程戰略武器,嚴重威脅美國本土和盟友的安全。

第四、把什葉派控制在手裡,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什葉派聯盟,讓美國忌憚。

而伊朗所有的這些對美國構成不利因素的行為,都離不開錢,而伊朗最後的金錢來源就是石油。

美國製裁伊朗,就是想通過制裁,推毀伊朗的經濟,讓伊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然後產生了對伊朗政府的不滿,從而起來推翻伊朗政府。從而達到消滅一個對美國存在敵視的伊朗。等伊朗新政府上臺後,美國會解除對伊朗的制裁,讓伊朗人民過上好的生活,從而感激美國,改善美國和伊朗人民的關係。讓新的伊朗政府俯首貼耳。


一號風手


當然是伊朗是塊大肥肉了,地理位置好,石油資源又豐富,誰都想佔領了。在發展伊朗成為美國的“聽話”小弟的過程中,伊朗不聽話了,美國當然不爽了。他如果控制了伊朗的石油和戰略要地,就能遏制我國和其他亞洲國家進口石油和進出霍爾木茲海峽,從而就可以繼續做世界老大,繼續實行霸權主義。

伊朗“不老實了”,不願做美國的“小弟”了,當然就要教訓、“調教”伊朗讓他屈服,所以就搞貿易戰了。限制伊朗的進出口貿易,讓伊朗賺不了錢,國內發展落後,可能就會去“求美國”放手甘願做小弟了,或者伊朗繼續強硬,美國就有了武力佔領伊朗爆發戰爭的藉口了。不論那樣發展,美國都有可能達到控制伊朗,控制石油和霍爾木茲海峽的目的了。這就是陽謀了,不論你做那樣,人家都有機會實現“戰略目標”。

但是世界各國肯定不想美國一家獨大,內有伊朗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外有多國的干涉幫助,伊朗還是很有骨氣的堅持著獨立自主的發展。當美帝的貿易戰不能拖垮伊朗,讓伊朗屈服妥協的時候,估計就只能武力佔領,爆發戰爭了。


煙雨松筱



陳振生1


如果只看近期的話,這個問題基本不用回答,其實就是美國希望用制裁壓迫伊朗全面棄核,達成一個特朗普想要的“伊核協議”。

但我相信這並不是小夥伴們想要的答案,那麼咱們就吧問題向外延伸下,改成“美國為何一直敵視伊朗?”這樣咱們就可以在一個更廣的範圍下討論下美國對伊朗的敵對態度。

伊朗“政教合一”的國家體制,以及信奉原教旨主義的意識形態讓美國感到不安?

伊朗自從“伊斯蘭革命”以後,在最高精神領袖霍梅尼的帶領下,建立了一個非常奇特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一方面是共和體制、民選政府,一方面卻是最高領袖“宗教法學家監國”、並將《古蘭經》作為最高法律,這使得伊朗在意識形態上有著濃重的“原教旨主義”味道。

對於致力於輸出“普世價值觀”的美國來說,擁有濃重“原教旨主義”傾向的伊朗的確有些格格不入。事實上,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也是中東地區“恐怖主義”的溫床,那咱們好像有理由認為“意識形態”是美國一直敵視伊朗的原因。

但我們必須清楚,伊朗獨特的政治體制是“伊斯蘭革命”後,復古傾向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與伊朗近代以來的現代主義衝突和妥協的產物,它既不是“先知時代的伊斯蘭理想”也不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它是兩者結合與妥協而產生的、是披著伊斯蘭外衣的“第三條道路”。

(瘋狂的伊朗女球迷,你敢相信這樣的球迷能夠誕生在一個真正意義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國家麼?)

我們可以在世界盃上看到同樣瘋狂的伊朗女球迷,很多去過伊朗的人也都用“悶騷”這個詞彙來形容當地社會,而伊斯蘭女性的傳統頭巾更多的作用是一種“獨特的裝飾品”。即便是在伊朗上層,哈梅內伊相較於霍梅尼已經溫和了很多,而民選政府中,魯哈尼代表的現任伊朗政府也比內賈德更加開放、溫和。伊朗並不像某些媒體上鼓吹的那麼“激進”、“獨裁”,相較於那些中東的封建君主們,伊朗的國家體制進步、開放得多。

所以,意識形態或許是原因之一,但絕不是原因的全部。

那麼,美國一直對伊朗採取敵對態度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就小編認為,根本的原因是伊朗“不聽話”,而伊朗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美國必須要讓伊朗變得“聽話”;

霍梅尼在建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時候就喊出了口號“不要西方,也不要東方”的口號。

在伊朗建立之初,伊朗就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其實這種外交策略無可厚非,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奉行著這樣的外交政策,但問題是伊朗所處的位置,使得它的這種外交政策變成了他的“原罪”。

(伊朗地處波斯灣的北部,佔據了整個波斯灣的北半部)

波斯灣集中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資源,被譽為“世界石油寶庫”。美國前副總統切尼1990年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說:“誰控制了波斯灣石油的流量,誰就有了對世界其他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的鉗制力。”

咱們注意下阿聯酋北部突起(那裡屬於阿曼,但太小了看不清楚)和伊朗凹陷進去的那段狹長、彎曲的水道,那個位置叫做霍爾木茲海峽。作為當今全球最為繁忙的水道之一,霍爾木茲海峽又被稱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霍爾木茲海峽被譽為西方的“海上生命線”、“世界油閥”。

很不幸,幾乎所有的波斯灣石油都需要通過這裡輸出到世界各地,而恰恰這段水道控制在一個“不聽話”的伊朗手中。按照切尼的那句話,伊朗擁有鉗制其他大多數國家經濟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石油美元”這個詞彙,美國對中東地區石油的控制是“美元霸權”的基礎,也是美國統治世界經濟的基礎。

但這麼一個重要戰略資源的輸出通道竟然掌握在一個美國無法控制的國家手中,這讓美國人永遠不會放心。這和伊朗擁有多少石油沒有太大關係,只是位置太過重要。

美國完全控制中東的石油資源就必須控制住霍爾木茲海峽這條唯一的海上石油通道,想完整的控制霍爾木茲海峽就必須控制伊朗。基於這樣的邏輯,美國一直也沒有放棄過對伊朗的敵視以及封鎖,美國的敵視也讓伊朗感受到了實質的威脅,同時也激發了強烈的求生欲。

為了獲得安全,伊朗瘋狂發展彈道導彈並尋求“擁核”,寄希望於憑藉強大的武力震懾美國。同時,伊朗向周邊輸出影響力,希望為自己爭取到更大的戰略空間,並將美國的傳統盟友納入自己的軍事威脅下,讓美國更加“投鼠忌器”,並撕開美國對伊朗的地區封鎖。

伊朗的激進做法卻又威脅到了美國傳統盟友們的安全,而這些盟友再向美國施壓,促使美國更加嚴厲的封鎖和制裁伊朗,也就造成了現在這樣的“死結”。


我們將伊朗和美國的矛盾都歸結於“意識形態”上的衝突,感覺並不準確。

事實上,而小編更傾向於認為,伊朗是美國尋求全球霸權之路上的攔路石,如果不將伊朗扳倒,石油美元就不像看上去那樣安全可靠。基於這種思想,美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一直對伊朗進行制裁,來限制伊朗的發展,並在2002年將伊朗列入與伊拉克同等級別的邪惡軸心國。

2003年,美國發兵伊拉克,有著同等級別的伊朗開始感受到切實的威脅。

在巨大的危機面前,伊朗國內的強硬派保守勢力抬頭,2005年內賈德上臺。作為強硬派的代表,內賈德極力推動伊朗“擁核”,“伊核問題”甚囂塵上。

但深陷伊拉克泥潭的美國已無力再對伊朗發動一場戰爭,而2010年末的“阿拉伯之春”卻極大的削弱了遜尼派穆斯林國家。

美國的反恐戰爭打掉了伊朗的兩個天敵,而阿拉伯之春又讓伊朗有了進一步擴大影響力的機會。隨後就有了“伊核協議”以及後面的撕毀協議和制裁。

可以說,美國的霸權主義和“石油美元”促成了對伊朗的敵對態度,而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錯誤卻造就了今天的伊朗。

這就是“伊核問題”以及這場“制裁”的前因後果。。。。


以上就是小編的想法,喜歡的小夥伴請猛擊關注並輕輕點贊,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