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熱點聚焦】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2019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

2020年1月8日,在中國銀保監會指導下,中國銀行業協會主辦,交通銀行協辦的“2019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發佈會”在京召開,全面總結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重要成果。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出席會議併發布“2019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


1.堅決打好防範金融風險攻堅戰,監管部門“分類施策”化解中小機構風險,拆解影子銀行,治亂象促合規,維護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概述: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這也是十八大以來第二次以金融為主題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強調要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堅決打好防範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11月28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指出,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金融委加強統籌協調,積極穩妥處置金融領域突出風險,金融市場運行平穩,市場秩序好轉,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9年,監管部門以防範系統性風險為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通過有效監管防範化解各類經營風險和防止局部風險擴散蔓延,維護金融市場穩定。5月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依法接管包商銀行,推動錦州銀行、恆豐銀行改革重組,切實防範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6月,金融委辦公室召開會議強調,將繼續支持中小銀行健康發展,密切監測市場運行情況,嚴肅查處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對維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釋放了積極信號。


5月8日,銀保監會出臺《關於開展“鞏固治亂象成果 促進合規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銀行機構從股權與公司治理、宏觀政策執行、信貸管理、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風險、重點風險處置等5個方面開展整治。年內加大重點領域風險處置,主動出擊,多措並舉,穩妥高效推動風險出清。一是堅決打擊各種非法集資活動,繼續拆解影子銀行,大幅降低交叉金融業務規模,截至三季度末,銀行業資產增速從過去的15%左右降低到目前的8%左右,影子銀行規模大幅縮減,銀行業高風險資產減少14.5萬億元,同業理財餘額較2017年初下降85%,理財產品嵌套投資其他資管產品規模佔比較資管新規發佈時降低10個百分點,監管套利突出的同業投資減少3.65萬億元,信託公司事務管理類信託業務規模同比下降13%,為金融資源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騰出更多空間。二是聯合相關部門紮實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牽頭開展網絡借貸風險整治,網貸風險出清速度持續加快,網絡借貸平臺已全部納入有效管控之中,風險形勢發生根本好轉,截至9月末,全國實際運營網貸機構462家,借貸餘額比2019年初下降了48%,出借人比年初下降53%,借款人比年初下降35%,機構數量、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已連續15個月下降。三是在32個城市開展2019年銀行機構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嚴厲查處各種將資金通過挪用、轉道等方式流入房地產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網信辦等部門印發《關於整頓規範住房租賃市場秩序的意見》,加強住房租賃金融業務監管。


推薦理由: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三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監管部門採取多種措施處置重點領域金融風險,持續整治金融市場亂象,穩定市場信心,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維護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整體穩定和健康發展。


2.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新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發佈,多次實施全面和定向降準,疏通貨幣信貸傳導機制,促進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概述:8月16日,第60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運用市場化改革的辦法推動降低實際利率水平,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8月17日人民銀行正式發佈公告,宣佈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行應於每月20日(遇節假日順延)9時前,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加點形成的方式,向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報價。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算術平均的方式計算得出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為提高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代表性,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行類型在原有的全國性銀行基礎上增加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和民營銀行,此次由10家擴大至18家。8月20日首次發佈了新的LPR,至 12 月 20日第五次發佈新的 LPR,1年期LPR為4.15%,較同期限貸款基準利率低了20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為4.80%,較同期限貸款基準利率低了10個基點。12月28日,人民銀行發佈〔2019〕第30號公告,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平穩轉換。改革完善 LPR 形成機制取得階段性成效,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水平,增強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三次降準:1月4日,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5月15日開始,對聚焦當地、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分5月15日、6月17日和7月15日分三次實施到位;9月16日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此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分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

銀保監會積極推動新的LPR機制落實,著力疏通貨幣信貸傳導機制,銀行業持續加強信貸業務精細化管理,改善信貸服務質量,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 今年1-11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5.68萬億元,同比多增5897億元。

推薦理由: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是我國實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舉措, 與定向降準相輔相成,推動銀行降低實際貸款利率,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促進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服務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擴面提質”。


3.銀保監會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佈19條對外開放新措施,推動銀行業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

概述: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佈“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有關舉措”,公佈了11條最新的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更大程度、更大便利地歡迎外資參與中國金融市場。9月30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決定》公佈,放寬設立條件,擴大業務範圍。11月7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發佈,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豐富市場供給,增強市場活力。


監管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總體要求,積極推動銀行業對外開放舉措落地實施。銀保監會5月1日宣佈12條對外開放新措施,7月研究發佈7項對外開放新政策措施,年內共推出19項舉措,豐富外資機構在華商業存在形式、擴大業務範圍、優化監管規則、放寬外資准入條件和持股比例限制。11月8日,《中國銀保監會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出臺,持續推進對外開放措施依法落地、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外資銀行監管。12月18日,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發佈,落實細化銀行業開放措施。在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方面,9月1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金融市場的便利性再次大幅提升;10月16日,央行會同外匯局出臺通知,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截至2019年10月末,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了41家外資法人銀行、114家母行直屬分行和151家代表處,外資銀行營業機構總數976家,資產總額3.37萬億元人民幣。銀行業對外開放與利用外資的成效顯著,在有效防範風險前提下促進金融業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薦理由:我國堅定不移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致力於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國務院發佈系列舉措和文件,監管部門大力推動對外開放措施實例落地,銀行業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基本形成,為提高我國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營造了良好的制度和市場基礎。


4.銀行業貫徹落實《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通過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降低貸款利率、減費讓利、推動 “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等措施,增加有效信貸供給,提升服務民營、小微企業質效


概述: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紓困。12月4日,印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健全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民營企業體系,鼓勵銀行提前主動對接企業續貸需求,進一步降低民營和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監管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從體制機制、信貸投放、產品服務、風險管理等方面出臺系列政策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月,銀保監會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有關工作的通知》,持續優化金融服務體系,著力提升民營企業信貸服務效率。3月4日,印發《關於2019年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優化“兩增兩控”總體目標,鞏固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減費讓利成效,帶動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8月6日,銀保監會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通知》,鼓勵商業銀行重點支持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園區、創新型(科技型)小微企業,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為科創企業、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提供充分支持,解決創新型企業“輕資產、缺擔保”困境。9月12日,發展改革委、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於深入開展“信易貸”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通知》,加大對守信主體的融資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機構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為切實提高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主動性、自覺性,擴大小微企業服務覆蓋面,銀保監會通過降低貸款利率、發放信用貸款、減費讓利等多項措施,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有效金融供給,8月至11月在江蘇、河南、湖南、重慶、大連五省市試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銀行業金融機構“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在此基礎上,11月4日組織召開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將“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推廣至全國其他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中國銀行業協會在銀保監會指導下,充分發揮好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承擔好組織者、倡導者、宣傳者的責任,成立“百行進萬企”領導小組,向全國銀行機構發出倡議書,聯動地方協會、會員單位積極開展相關工作。各地銀行業機構結合本行開立賬戶情況主動聯繫小微企業、上門走訪,全面、充分了解企業融資需求,主動提供融資解決方案。


今年以來,銀行業小微企業信貸服務在增量、擴面、降本、控險等多個目標間實現了較好平衡,階段性實現了“兩增兩控”目標。一是融資覆蓋面不斷擴大,截至三季度末,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戶數2086.4萬戶,較年初增加363.16萬戶。二是信貸投放顯著增長,截至三季度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6.39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1.3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0.81%,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0.9個百分點,五家大型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52萬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8148億元,增幅47.9%,整體已超額完成這五家大行全年增量計劃和政府工作報告30%的增量目標。三是貸款利率和信貸綜合融資成本明顯降低,前三季度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6.75%,比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64個百分點,五家大型銀行平均貸款利率4.75%,較2018年全年平均貸款利率下降0.68個百分點。


推薦理由:國務院出臺意見指導,多部門綜合統籌,加強政策支持、激勵、督導,行業協會主動作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發力,在緩解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促進金融服務民營、小微企業質效不斷提升。


5.《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監管評估辦法(試行)》《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徵求意見稿)》等文件出臺,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概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監管部門堅持以加強黨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為指引,出臺系列制度,多措並舉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銀保監會發布《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監管評估辦法(試行)》,首次提出了合規性評價和有效性評價兩類指標,同時設置重大事項調降評級項,加大對公司治理有效性及公司治理失靈等突出問題的關注評價力度。中國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起草公佈《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確立了宏觀審慎管理、穿透監管、協調監管三條原則。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就《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推動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建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與識別機制。


今年以來,銀保監會持續發佈多項具體措施加強公司治理監管。1月9日發佈《關於加強中資商業銀行境外機構合規管理長效機制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在境外設有經營性機構的中資商業銀行進一步優化集團合規管理體系;1月14日,發佈《關於推進農村商業銀行堅守定位 強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的意見》,推進農村商業銀行更好地迴歸縣域法人機構本源;4月30日《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暫行辦法》公開徵求意見,明確金融資產五級分類定義,促進銀行業建立健全風險分類治理架構;7月23日發佈《商業銀行股權託管辦法》,規範商業銀行股權託管,健全商業銀行股權穿透式監管框架;10月18日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加大結構性存款業務監管力度,增強銀行經營的合規性和穩健性。

中國銀行業協會積極引領行業自律、合規建設,發佈《商業銀行資產託管業務指引》,進一步完善資產託管行業自律規範制度,促進資管行業合規經營。印發《中國銀行業協會票據業務自律公約》,首次提出倡導通過協商、調解或仲裁等多元化方式解決會員單位間票據業務爭議,有利於營造公平、有序的經營環境。


推薦理由:深化銀行業改革的重點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的指導與監督,行業協會做好自律引導,促進銀行業不斷提高公司治理的科學性、穩健性和有效性,從而為銀行業提升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6.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完成A股IPO,銀行業加快資本工具創新,建立資本補充長效機制


概述:2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防風險能力。會議提出,一是對商業銀行,提高永續債發行審批效率,降低優先股、可轉債等准入門檻,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同時發行多種資本補充工具。二是引入基金、年金等長期投資者參與銀行增資擴股,支持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銀行資本補充債券,鼓勵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債券市場交易。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年內多次召開會議,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7月19日,《中國銀保監會 中國證監會關於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補充一級資本的指導意見(修訂)》出臺,11月22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指導意見(修訂)》,進一步推動和規範商業銀行資本工具發行,增強風險抵禦能力,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


繼1月份中國銀行發行首單400億元永續債後,國內商業銀行永續債發行進入快車道,截至12月末,工農中建交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民生、華夏、浦發、渤海、廣發、中信、平安等7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台州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徽商銀行等3家城商行首批發行永續債,15家機構發行規模合計達5696億元。10月24日,浦發銀行發佈公告,擬公開發行500億元總額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創下A股可轉債最大融資規模紀錄。今年銀行轉債發行顯著放量,中信轉債、平銀轉債、蘇銀轉債、浦發轉債等銀行轉債相繼發行,總規模已達1360億元,也是有史以來銀行轉債年度發行規模首次達到千億元量級。

在創新資本工具的同時,銀行業積極融入資本市場,建立資本補充長效機制。12月10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完成A股IPO,創201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A股IPO發行,也是六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面實現“A+H”兩地上市的收官之作,成為第14家“A+H”的銀行,也是第36家A股上市銀行。加上之前登陸A股的紫金農商銀行、青島銀行、西安銀行、青島農村商業銀行、蘇州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浙商銀行,年內8家銀行成功登陸A股市場,創三年來新高。


中國銀行業協會與港交所連續四年共同舉辦“中國銀行家資本之路”培訓,推動甘肅銀行、江西銀行、九江銀行、瀘州銀行、晉商銀行、貴州銀行等6家銀行陸續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累計募資總額超309.19億港元。

推薦理由:國務院金穩委提出支持,監管部門出臺舉措,銀行業通過創新資本工具、發力資本市場,多渠道補充資本金取得明顯成效,有利於增強銀行體系穩健性,更好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7.《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出臺,銀行業踐行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效率水平,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概述:1月29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強調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部署,聚焦重點領域,深化改革創新,建立完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市場體系、組織體系、產品體系,促進農村金融資源迴流。3月1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做好2019年銀行業保險業服務鄉村振興和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從優化金融服務供給機制、明確服務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推動基礎金融服務擴面提質、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淨化鄉村金融環境、強化差異化監管引領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推動解決當前“三農”和扶貧金融服務難點。12月20日,印發《關於推動村鎮銀行堅守定位 提升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能力的通知》,督促村鎮銀行更好堅守定位,有效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能力。年內,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報告(2018)》,這是我國政府相關部門首次公開發布的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白皮書;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發佈《2019年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展示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最新數據成果。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揮行業協會優勢,踐行普惠金融,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召開公益慈善工作座談會和全國銀行業協會(公會)定點扶貧培訓、農信系統助力鄉村振興研討會,組織外資銀行“公益地方行”活動,共計19家外資銀行會員單位項目投入和捐贈人民幣370餘萬元,13家外資行購買定點扶貧地區幫扶農產品,共計43.62萬元;舉辦村鎮銀行改革發展研討會,強化支農支小普惠金融服務;與中國保險業協會和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共同主辦第二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聯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共同主辦“2019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編寫發佈《中國普惠金融實踐案例集錦(2018-2019)》;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關注邊緣化的中小微企業和弱勢人群。


銀行業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監管部門各項要求,精準服務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助力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截至10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1.3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0.5%;農戶貸款餘額10.14萬億元,授信農戶9000萬戶,累計向967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3991億元。


推薦理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2019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監管部門出臺政策、整體規劃,行業協會主動加強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全力支持,發揮合力“幾家抬”,服務鄉村振興,做實普惠金融,確保金融精準扶貧力度不斷加大,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重點領域金融服務可得性明顯增強。


8.《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出臺,銀行業加快推動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強化數據治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速

概述: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中的重要作用。11月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九次會議,強調要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優化科技創新融資方式,改善配套政策環境。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積極構建金融科技監管基本規則體系,推進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作為首個單獨針對金融科技的頂層設計文件,明確提出未來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佈公告,將金融科技產品納入國家統一推行的認證體系,以標準落地實施為手段,持續強化金融科技安全與質量管理,著力提升金融科技守正創新能力和綜合治理水平。支持在北京市率先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探索構建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交易環節,對物流及庫存商品實施遠程監測,提升智能風控水平。


中國銀行業協會主動推進銀行業金融科技賦能落地,聯合建行大學、深圳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共同開發的金融科技師(CFT)認證並首次培訓開班,為行業提供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從業人員能力認證;發佈銀行業首份遠程銀行團體標準《遠程銀行客戶服務與經營規範》;牽頭籌建的“中國貿易金融跨行交易區塊鏈平臺(CTFU)”完成首筆福費廷二級市場跨行交易業務驗證,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作為交易對手在CTFU上完成該筆真實業務,是繼跨行國內信用證後又一模塊正式投產。


銀行業順應科技及數字化的發展潮流,加快新技術變革,推動數字化轉型發展。繼建設銀行設立銀行系首家全資金融科技子公司以來,工商銀行、北京銀行、中國銀行年內相繼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已達10家。中行、工行、建行等相繼推出深度融合5G元素和生活場景的智能網點,工行發佈ECOS智慧銀行生態系統,促進銀行業跨境、跨業、跨界轉型發展。工行、平安、浙商、江蘇、微眾、蘇寧6家銀行公佈了14項區塊鏈服務內容;建行發佈“BCTrade2.0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中國平安旗下面向金融機構的商業科技雲服務平臺金融壹賬通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銀行業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激發傳統金融的供給側輸出能力,提升了服務實體經濟水平。


推薦理由:首個單獨針對金融科技的頂層設計文件出臺,對未來銀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推廣應用,將有力提升金融監管效能與金融活動效率。監管部門加強指導,行業協會積極推進,銀行業持續提升數據治理能力,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速。


9.進一步推進資管新規實施,銀行業有序開展理財子公司試點,15家中資銀行理財子公司批籌10家開業,首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批准設立,銀行理財業務迎來轉型發展新格局

概述:11月29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要求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應當符合兩方面標準:一是淨資本不得低於5億元人民幣,且不得低於淨資產的40%;二是淨資本不得低於風險資本,確保理財子公司保持足夠的淨資本水平。該辦法作為《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配套制度,保持了資管新規去槓桿和資管業務統一監管的核心原則,通過淨資本管理約束,引導理財子公司樹立審慎經營理念,防範監管套利,促進我國資管行業健康有序發展。12月27日,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出臺《關於規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對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提出具體監管要求。


今年以來,銀保監會根據《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則穩步推進理財子公司設立工作,批准15家中資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包括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4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5家城市商業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徽商銀行、南京銀行、江蘇銀行)。6月3日,中國建設銀行全資子公司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深圳開業,成為國內首家正式開業運營的銀行理財子公司。至12月末,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以及光大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寧波銀行共計10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12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批准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和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合資設立理財公司,這是第一家在華設立的外方控股理財公司。銀行業理財業務總體保持平穩,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推薦理由:2019年又被稱為“理財子公司元年”,相關辦法和政策出臺為規範監管、防範風險提供了制度性安排和根本依據,銀行業金融機構陸續成立理財子公司,加強理財業務風險隔離,優化理財產品結構,推進理財業務規範轉型,有利於進一步打破剛性兌付,有力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10.銀行業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多部門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聯合建立金融糾紛化解機制


概述: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聯合召開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推進會,發佈《關於全面推進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意見》和金融糾紛多元化解十大典型案例,標誌著金融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建設全面推進,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12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局聯合制定併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的通知》,明確金融營銷宣傳資質要求、監管部門職責、金融營銷宣傳行為規範以及對違法違規金融營銷宣傳活動將採取相應監管措施。


11月1日,銀保監會連續發佈《銀行業保險業消費投訴處理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銀行保險違法行為舉報處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國銀保監會信訪工作辦法(徵求意見稿)》三份文件,就投訴、舉報、信訪三方面處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11月4日發佈《關於銀行保險機構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銀行保險機構將消費者權益保護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要求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信託業協會成立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結合自身定位,發揮專業優勢,提升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自我治理水平。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揮銀行業內社會組織的“領頭羊”作用,引領會員單位多角度提升服務社會能力、增強金融消費者保護。持續開展文明規範服務“百佳”“千佳”單位評估,樹立真正具有行業和地區先進性、示範性和代表性的優秀服務典範,連續9年舉辦普及金融知識萬里行活動,累計開展31個主題活動,有效將金融知識送到廣大銀行消費者身邊。自2011年以來,全行業組織金融知識普及活動累計達190多萬場次,派出宣教人員累計達716萬人次,發放宣傳資料近6億份,受眾達12.7億人次。

推薦理由:建立完善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多部門聯合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推進建立金融糾紛化解機制,充分落實銀行業金融機構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主體責任,對增強金融消費者獲得感、促進金融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熱點聚焦】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2019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