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作者:華略智庫新興產業研究院研究員 陸辰佳

來源:華略創智(ID:uit_shanghai)


華小略說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以往本該在歲末年初活躍的假日經濟打了個寒顫,包括交通運輸業、旅遊業、餐飲業、電影業等在內的多個行業都遭受了巨大沖擊。禁足在家的廣大“有閒”群眾被迫將消費轉移到線上,網絡遊戲、視頻直播、生鮮電商等互聯網消費逆勢增長,遠程辦公、線上教育、遠程醫療等線上潮流同樣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習慣,“宅經濟”被再次點燃。

01

疫情助推下,“宅經濟”的下一個引爆點


隨著疫情防控不斷深入,為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和避免被感染,以“線上服務”和“到家服務”為主的“宅經濟”成為這個寒冬的產業“逆行者”。


1. 線上服務


在疫情衝擊下,互聯網企業在線業務迅猛增長,同時也倒逼一批傳統企業和線下機構轉戰線上。


在線醫療迎來出圈機會。許多互聯網醫療企業通過開通在線義診,緩解線下壓力,減少交叉感染,提高民眾對於在線醫院的認可度。截至2月14日,行業龍頭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衛寧健康今年以來漲幅分別達55.11%,30.52%、46.46%。


在線醫療是特殊應用場景的剛需,作為分級診療的補充,有利於促進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疫情結束後,大健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預計該行業將保持增長。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遠程辦公遇上高光時刻。此前已有試水的在線辦公在疫情期間成為剛需。市場佔有率較高的有阿里釘釘,騰訊企業微信、騰訊通,以及字節跳動的飛書。同時,由於成本更低、不受地理空間限制,可實現協同聯動的線上辦公SaaS軟件成為近期主流辦公形式。


隨著一大批年輕用戶的習慣被逐步培養,未來企業在運營中使用在線辦公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加大。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在線教育順勢崛起。疫情期間,各地許多學校和教學機構紛紛開啟在線直播的上課模式。30多個省份、300多個城市的學校加入阿里釘釘“在家上課”計劃,覆蓋全國5000萬學生。頭部在線教育公司跟誰學、新東方在線、網易在線、51talk更是迎來股價暴漲,2020年以來漲幅平均達到70%。


預計未來隨著二胎政策效應的顯現,新一代父母育兒需求不斷升級,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持續增長,尤其是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可能是未來行業的趨勢,同時也可能撬動教育體制深層次改革。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數字文娛異常火爆。疫情給本已火熱的網絡遊戲、網絡視聽、直播平臺錦上添花,帶來居家娛樂需求的井噴。


《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兩大爆款遊戲的春節DAU(日活躍用戶數量)分別是2019年同時段的1.5倍、1.9倍;短視頻行業龍頭抖音、快手的DAU同比增長超過50%;電影《囧媽》“棄院奔線”,僅3日在線播放量就超過6億。


直播的火熱還蔓延至武漢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的“雲監工”,同時在線觀看網民最高峰超9000萬人次;“雲綜藝”“雲蹦迪”“雲遊戲”“雲逛展”等新興產業也正孕育萌芽。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雲蹦迪”迅速成為被迫禁足的網友們的情緒宣洩出口。


預計疫情結束後,一方面,旅遊、演藝、電影等線下產業會呈現“觸底反彈”式增長;另一方面,由於大量新用戶新的線上娛樂消費習慣逐漸形成,我國數字文化產業正處於新一輪爆發性增長的前夜,未來可能會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金融科技激活線上金融服務。金融科技是疫情防控的最有利金融後盾,各銀行保險機構紛紛推廣線上業務,對線上金融產品進行技術升級改造,以“零接觸”線上金融產品助力滿足客戶的生活、經營等金融需求。


未來,用創新金融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支持的模式將更加流行,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應用可能會極大改變金融行業價值鏈。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2. 到家服務


在疫情期間,到家服務行業迎來流量小高峰,表現超越去年同期時段,其中餐飲外賣、生鮮食材配送等實物到家服務佔比最大,分別為45.1%、22.2%。


生鮮食材到家服務正在崛起。叮咚買菜、盒馬鮮生、京東到家、每日優鮮等引領智慧菜場模式在疫情期間逆行而上,成為消費熱點。但是,當生活迴歸常態後,如何增加用戶粘性、提供更硬核的供應鏈服務和履約能力,以及如何向個性化在線定製備貨的銷售模式轉變,將會是生鮮電商企業面臨的挑戰。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餐飲外賣平臺功能整合升級。疫情期間,由於店鋪關門、小區實行“封閉管理”、人員限制流動,傳統的外賣業務受到一定衝擊。餓了麼和美團外賣等平臺緊急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把業務重心向公司團餐轉移,既滿足用戶對衛生安全的需求,也順勢拓展to B業務。


如果疫情能夠有效遏制,餐飲外賣將得到快速恢復,且頭部平臺可能將加速整合在家買菜、商超配送、品質大牌餐飲、跑腿代購、送藥上門等多元化服務,預計將迎來新一輪行業洗牌。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02

“宅經濟”的背後:疫情只是助燃劑


正如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淘寶、京東等電子商務平臺在夾縫中殺出了一條從線下到線上的新模式,也為我國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和快遞行業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宅經濟”為中國民眾提供重要的“無接觸式”服務的同時,無形中培養了人們的新型消費習慣,也許能催生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新應用、新業態、新模式,給新興產業帶來歷史性的新機遇。


實際上,疫情雖促進了“宅經濟”的規模和領域擴大,但“宅經濟”的出現並非空穴來風,其基礎依託仍是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升級和消費理念的變化等因素。


首先,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為“宅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市場基礎。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持續擴大,移動互聯網使用持續深化。截至2019年6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61.2%,手機網民規模佔全網民規模比重高達99.1%。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隨著通信技術日趨完善和移動端產品的普及,移動互聯網成為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社交娛樂、信息查詢、商務交易等各類應用需求被逐漸激發,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網民的日常生活。


可以說,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到家服務”和“在線服務”提供了基礎,也搭建了人們發展“個人愛好”的平臺,讓“一個人”的生活更豐富,讓“一家人”的生活更舒適便捷。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移動與pc時代的差異點


其次,“新世代”消費者為“宅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需求新活力(生於80、90、00年代的人稱為“新世代”)。2018年,中國人均GDP已接近1萬美元,基本相當於美國1975年、日本1980年、韓國1990年的水平,這三國當時都迎來了消費需求的爆發和服務業佔比的快速提高。以此為依據,中國已經開啟了“大消費時代”。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2014年,日本作家三浦展提出"第四消費時代"的概念,中國仍處於第三消費社會,消費取向以個人、品牌等為主。


加上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新世代”消費者正蓄勢待發,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主導力量,也是支撐“宅文化”興起的主要人群(欲深入瞭解“宅文化”的前世今生?請戳:庚子年初疫情下的冷思考:“宅文化”正逢其時?,他們追求匠心和個性,注重社交、體驗和場景化的群體特徵與消費偏好,成為互聯網產品升級與變革的全新驅動力。


第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迭代為“宅經濟”發展加足了馬力。隨著消費升級,人們對購物的需求發生了極大改變,不再滿足於傳統電商所帶來的快捷、低價等需求,而是追求個性化、科技化、定製化消費。


此時,那些洞悉需求、掌握技術、善於迭代的新興企業,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對研發生產模式、供應鏈進行深入改造,通過不斷優化升級產品和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極致的用戶體驗。


在如今T to B to C的時代(即產業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企業就是這樣通過科技來賦能產業,最終帶動消費升級,從而獲取競爭優勢。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阿里“大中臺”戰略: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前臺靈活+雙中臺支撐。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給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多種生活服務業態被重構、被顛覆,各種線上服務“異軍突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則助推了以“宅經濟”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全面崛起,為數字技術拓展應用場景、深化應用帶來絕佳機遇。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宅經濟”發展的驅動因素

03

緊抓數字經濟風口,笑傲“後疫情時代”


截至今天,各地抗擊疫情不斷傳來好消息,新增病例繼續減少。我們有理由相信,疫情終究會過去,春天已經不遠,新一輪耕種已經開始。


“宅經濟”說到底是由數字經濟領域中各類線上業務組成的。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4.8%,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板塊。數字經濟的未來已來,新的產業風口已悄然崛起。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數據來源:《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


在“後疫情時代”,地方和企業想要把握住新一輪數字化浪潮下的大機遇,必須及早謀劃、快速佈局,才有可能實現“先發先至”。


1. 企業:以構建“信息力”來培養競爭優勢


在數字時代,新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新動力,正在推動企業轉型、驅動人類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我們將其稱之為“信息力”。信息力具備高度動態性、交融性以及自我演進的能力,對於企業而言,信息力的強弱和方向是由以下三個維度的合力所決定的: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信息力風扇模型


信息力的深度——洞察力。洞察力是指企業基於對數據的集聚、整合與分析而獲得的對市場信息和對行業未來的判斷和預見能力,它可以幫助企業感知客戶行為和市場環境變化,進而洞悉市場趨勢,把握商機。


目前“宅經濟”所涵蓋的各領域線上服務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由於學生自制力較差,線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習效果,部分員工認為線上辦公缺少儀式感,進而影響工作效率等。


疫情過後,企業想要抓住“宅經濟”的長遠紅利期,關鍵在於發揮洞察力準確擊中客戶最微妙的心理需求,通過探索新應用場景來提升用戶體驗。


信息力的廣度——協同力。

協同力是指企業在數字化運作中,通過各渠道將內外部信息互通、共享,從而形成的跨所有客戶觸點進行渠道整合和接入的能力,讓客戶在各種觸點之間可以隨意切換。


數字化辦公就是構建企業協同力的解決之道,把企業員工、團隊與組織之間的關係統一到同一界面,實現內外部數字化協同一體。疫情過後,預計許多企業會選擇發力線上,擁抱數字化。而在線辦公的客觀需求也會倒逼企業去打造IT基礎設施、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統,這又是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一步。


信息力的速度——敏捷力。敏捷力是指企業為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而進行快速迭代並交付的能力,體現了信息力的靈活性,也是信息力動態性和自我更新特點的來源,展現了數字時代對企業不斷探索、加速創新的訴求。


戰“疫”期間,微醫、丁香園、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春雨醫生等多家在線醫療服務平臺在疫情爆發前期就立即推出疫情地圖,並聯動全國的醫生和專家展開線上問診、心理援助等在線服務。包括火神山醫院的迅速建成,上汽、工業富聯等多家公司火線轉產口罩等防疫物資,這都真正體現了令世界驚歎的“中國速度”。


2. 政府:釋放鼓勵數字經濟重點發展的新信號


開放數據資源。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成為核心生產要素,數據的開放、共享和自由交換讓世界看到了前所未有的選擇、機會以及流動性,同時創造了嶄新的產業和巨大的就業機會。政府開放數據資源、搭建公共數據平臺、健全數據治理機制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從管理-技術兩個維度評價各種技術流派。


鼓勵技術研發。技術是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底層驅動力,在如今的技術創新週期逐漸縮短,技術產業化進程愈發加快的時代,最重要的就是要打通技術滲透到產業的“最後一公里”。目前人工智能、數字孿生體等被業界認為是通用目的技術,但把它們轉化為數字經濟的“新型基礎設施”,還需政府在技術研發上的政策加持。


加速產業佈局。數字經濟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它能與多個行業進行融合,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各行各業賦能。如今,消費互聯網紅利已慢慢消退,而以產業互聯網推動生產領域的智能化變革才剛開始熱鬧起來,可以說,誰能快速在該領域進行產業佈局,誰就有機會爭奪重塑未來競爭格局的話語權。


深化場景應用。應用場景通過為傳統行業提供數字技術解決方案,為政府、企業、個人提供智能化服務。就像這次疫情催生了“無接觸”的消費場景需求,服務機器人、無人超市、AR試衣、無人機配送等應用場景開始探索商用可能。


當下火爆的“宅經濟”如何笑傲“後疫情時代”?

京東物流無人車工程師正在武漢進行配送機器人地圖採集與運營測試。


政府應該做好頂層設計,把應用場景打造成推動產業爆發的新生態載體、改變生產生活方式的新試驗空間。


完善產業生態。產業生態與自然生態系統近似,是多個主體之間依存共生的多維度系統。政府作為宏觀主體,應該著力支持數字領域的技術迭代和產業滲透,用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全方位、多領域匯聚數字經濟發展的優勢資源,最大限度發揮各種制度創新的疊加效應,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營造相互依賴、共生共贏的產業生態圈,實現產業裂變式擴張。

歷史不會是簡單的重複,但總是押著相同的韻腳前行。17年前,非典為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打了一針催化劑。而今天,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數字經濟時代在招手。

1.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

https://mp.weixin.qq.com/s/R99snBE5AN6lmqNpNBzrDA

2.數字經濟的技術、市場和場景

https://mp.weixin.qq.com/s/ttzvawcMcL9eUAYBVzAaM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