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製造業的高薪工作——你在哪?

製造業有幾大典型職位。


製造業的高薪工作——你在哪?


CNC/機加工工程師

負責機械結構件加工工藝,比如蘋果手機外殼。

衝壓工程師

負責金屬薄板的衝壓成型,比如汽車外殼和某些手機的外殼。

注塑工程師

負責塑膠件的成型工藝,比如汽車的某些內飾。

SMT工程師

負責電子產品元器件和PCB板的焊接工藝(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表面貼裝技術),比如貼片機、迴流焊、波峰焊(嚴格的說後兩者不屬於SMT)。

模具工程師

負責衝壓、注塑、鑄造模具的設計和製造。


以上職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沒錢。很多人工作十年了還是拿著幾千一個月的工資。

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以臺灣廠和大陸民營企業居多,都是幫客戶代加工產品,處於產業鏈底端,競爭大、門檻低、價格透明,利潤穩定(其實就是利潤低)。

注意,我們一般說的產業鏈的頂端和底端,和說產業鏈的上下游剛好相反,產業鏈的底端=產業鏈的上游。

以上我通稱為原材料工藝工程師。

還有一類職位,待遇比上面的稍微好一點,就是:

組裝(裝配)工藝工程師

負責把零部件組裝成成品的工藝,不需要負責原材料的成型工藝,在富士康、捷普這種電子代工廠、家電行業和汽車行業最常見。

這時逐漸處於產業鏈的頂端,利潤開始高起來,所以待遇會好一點,但月薪一萬差不多是天花板了。

我們肯定不甘心就只拿這麼一點,那做什麼才會有錢途呢?

製造業要高薪,只有去外企。製造業外企的高薪崗位集中在以下崗位:

1)生產運營管理:生產經理、生產總監

2)研發:外企研發中心的產品開發工程師

3)供應鏈管理

哪怕是外企,工藝工程師的薪水也只能說一般般。但工藝工程師可以很靈活的轉型,因為有直接的技術背景。

原材料工藝工程師只有往供應鏈管理這個方向去才有發展。

組裝工藝工程師既可以往供應鏈管理方向發展(但不如原材料工程師那麼有優勢),也可以往運營管理(生產經理、生產總監)方向發展。

上述的1和2的門檻都比較高,我們現在主要談談3。

外企的供應鏈管理這一塊,月薪過萬輕輕鬆鬆,兩萬也不稀奇。工藝工程師天花板是他們的地板。國內企業對專業化的供應商管理不感冒,所以沒太多這樣的職位,就算有也不重視,就不談了。


製造業的高薪工作——你在哪?

供應鏈管理主要有以下職位:

1)採購工程師

英文是sourcing,負責尋找新的供應商或開發新的零部件,報價、價格談判、是個商務類的職位,文科工科背景都可以,更加青睞工科一點,要和SQE一起配合工作。

2)供應商開發工程師

英文是SDE(supplier development engineer),負責提升現有供應商製造水平。

3)供應商質量管理工程師

英文叫SQE(supplier quality engineer),管理供應商的零部件質量。

4)製造工程師

英文就是manufacturing engineer,負責和供應商一起開發新的工藝或者處理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工藝問題,有些公司是直接安排常駐在供應商工廠。

5)採購員/採購計劃員

英文叫purchasing, buyer, merchandiser,負責制定採購計劃及訂單管理、庫存管理,逼供應商按照要求時間和數量交貨,這是個文科類的職位。說到採購,大家第一反應是有沒有回扣。我可以告訴大家,在外企裡這種機會是非常少的。其中最有前途的是sourcing, 是供應鏈管理類發展的終極目標,對供應商掌握生殺予奪大權。門檻最低是SQE, 可以由工藝工程師或者質量工程師變過來。

供應鏈管理的職位在消費電子行業、汽車行業、服裝鞋帽這些產業分工高度發達的行業數量非常多。

像蘋果採購運營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整個公司都是幹這種活的。以前我一直想去的微軟亞洲硬件技術中心的製造工程師,也是解決供應端生產製造問題。

招這些職位的公司基本都是自有品牌公司,要麼就是完全沒有工廠,要麼就是眾多零部件都外包了,招一個供應商管理團隊就能省掉一個工廠,沒有理由開不起錢。

在消費電子領域,特別是科技公司,比如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各種數碼硬件公司如哈曼(旗下有JBL)、森海塞爾、GoPro(運動相機)、Suunto(運動手錶)、以及硅谷那些你可能聽都沒聽過名字的創業新貴,有一個共同特點是自己只專注於研發,生產全部都交給代工廠。大家想象一下,一個硅谷創業公司開發了一款新的產品,硬件要找中國的代工廠生產,但是它自己從來沒做過硬件,這時它只能從中國招幾個懂硬件製造的人幫它打理一切,工資多少其實它根本不在乎。

在汽車行業,雖然主機廠自己造車,但是眾多部件如車門、天窗、底盤都是來自次級供應商如博世、博澤、法雷奧、大陸、麥格納、天合,而這些次級供應商又會把注塑件、機加工件、鑄造件外包給下一級供應商,這樣層層外包,每一層都要有人打理。

在服裝鞋帽行業,如Nike, adidas, PUMA, New Balance, Under Armour 都沒工廠,都是由臺灣代工廠在福建、廣東等地生產,它們在中國都有一個龐大的採購運營管理團隊。

那如何才能去做這些職位呢?

這些職位的人都不是天生做這個工作,都是由別的崗位轉型過來的。其中工科類最適合的是我上文說的原材料工藝工程師(CNC/機加工、注塑、SMT等等),其次是組裝工藝工程師。

比如蘋果要做一款手機,其結構非常複雜也非常難加工,代工廠出於各種原因說,這個東西我做不出來,或者趁機要求加價,因為供應商也是要符合自己最大的利益,於是蘋果不惜血本從外面招一個CNC高手過來,直接把CNC方案都做出來,這樣代工廠就一句話都沒得說了。

這個CNC高手,之前可能就只有四五千一個月,進了蘋果直接坐上火箭,工資翻了十倍。

所以像蘋果微軟等這些科技大佬招人,都是要求精通具體的原材料的工藝,特別是CNC, SMT, 注塑、衝壓、模具等等等,以保證自己設計的產品是能夠做出來的。

但是一方面是這樣的鹹魚翻身的故事並不多,另一方面是這些公司又找不到人,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很多候選人英語不好。精通這些工藝的人都在原材料代工廠,普遍英語都不好,因為給的工資不高,所以大部分原材料工廠招的人都是大專、中專畢業的,能懂英語少之又少。

第二是很多候選人沒有系統的描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部分人雖然在技術方面很厲害,但是你要他們描述一個問題,思維跳躍性非常大,回答不到點子上,解決問題時更多是在憑自己的豐富的經驗眉毛鬍子一把抓,走一步算一步,有時候運氣好能夠馬上解決,運氣不好時又摸著石頭過河,缺乏一個系統解決問題的框架,所以也沒辦法有思路陳述問題是如何解決的。這是由於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是這種文化,周圍也見不到有系統思維的人,沒辦法學不到。這樣的人哪怕英語非常好,去面試也會掛掉,因為沒辦法和別人在同一個層面溝通。像規範一點的製造企業常用的系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具都有DMAIC,DOE, 8D, PDCA, 5why, 5M1E, FTA等等。

比如分析一個問題發生的原因,系統的思維是這樣的

1)為什麼會發生(從生產製造角度)?

2)為什麼沒有發現(從品質檢驗角度)?

3)為什麼沒有從管理上預防(從體系流程角度)?

比如手機買回來發現開不了機,檢查一下發現電池失效。如果工程師只是回答到電池失效這個層面,那還只是很膚淺的。

系統的分析和回答應該是這樣的。

1)電池為什麼會失效(生產製造角度):機器故障。

2)為什麼失效了沒有在工廠檢查出來而流到了客戶那裡(品質檢驗角度):不良品沒有做標識,和良品混裝。

3)為什麼已經要求做標識,但是卻沒有做(從體系流程角度):沒有明確的不良品處理流程,沒有強有力的監督體系。

每個問題還可以繼續問一下去,比如機器為什麼會出故障?為什麼沒有預防性維護?

在富士康、捷普等大型電子代工廠以及外企製造工廠做過的人可能會更懂這一套思維一點。


製造業的高薪工作——你在哪?

所以原材料工藝工程師要想有出路,學好英語,培養好自己的系統思維才是關鍵。

組裝工藝工程師,可能對每個具體的原材料工藝或多或少有些瞭解,但是瞭解得不夠多,往供應鏈管理方向轉的優勢稍微不如原材料工藝工程師大,當然也有直接招裝配工藝的工程師做供應鏈管理的,但是同時也會要求最好懂注塑、CNC這些工藝的,因為原材料出現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找到解決方案。

還可以往生產運營管理方面發展,由於外企經理們跳槽頻繁,經常會有職位空缺,上位的機會是很多的。但生產經理除了要懂工藝,還要精通現場管理、物料管理、生產計劃安排、成本管理、價值流管理等等。

原材料工藝工程師,就別想著往運營管理(生產經理、生產總監)方向發展了,因為注塑、衝壓等工藝受到機器的限制,只能用大批量製造這種落後的生產方式,實踐不了什麼先進的生產理念,而現在提倡的都是組裝工藝這種可以發揮單件流、小批量製造這種現代生產方式。

但不管是哪種職位,只有三個核心點:精通工藝、精通工藝、精通工藝。

這是一切的基礎,很多人都是撿了芝麻忘了西瓜,把英語學好了,把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論一大堆,但是實際要解決假焊的問題卻解決不了,這種就和文科生沒什麼區別了,面試問到具體問題就穿幫了。

做工藝工程師的好處就是,由於有直接的技術背景,做SQE、SDE和sourcing都是非常受歡迎的,當然前提是你有很強的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面試的問題都是圍繞著生產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展開。

如果是文科生,可以嘗試著從採購員(purchasing/buyer)這條路走,一般都是從工廠的生產管理、生產計劃員、物料計劃員跳槽道品牌方的採購部門。由於他們熟悉供應商工廠的運作,是很適合處理下單、催貨、供應商出貨計劃安排的。當然,由於這是個文職工作,待遇就沒有那三大供應商管理的工科崗位高(一個purchasing manager的工資也許只比得上SQE),不過也要比在原來工廠做要高很多。

很多在工廠做計劃管理的人做不來採購員(purchasing/buyer)最大的瓶頸是,英語、英語、英語。這些工作本身沒什麼技術難度,每天都是做系統、發郵件和總部以及供應商溝通,口語不要求太好,但是至少面試的時候能夠過得了,能夠寫得了英文郵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